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伊斯兰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异客异论:冤冤相报何时了
他乡异客 2019-3-20 13:44
3月15日发生在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清真寺的枪击案,目前已造成的死亡人数增至50人另有50人受伤,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追根溯源回顾教派间的大规模战争(实质是领导权、统治权的争夺),不能不提及两个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史实: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是欧洲中世纪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一系列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军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社会与经济等目的为主,发动对西亚的侵略劫掠战争,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东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里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欲”。 这次“圣徒”对“异教徒”的征伐,在西方主流意识中,是作为正面意义加以肯定和颂扬的,这从大量的以十字军东征为题材和背景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可见一斑。如果说是基督教首先挑起了对伊斯兰教的大规模杀戮,应当是历史事实,这也为后来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奥斯曼帝国(1290年—1922年)作为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疆域在极盛时期曾经将三分之二个地中海、整个黑海和红海收入囊中,在欧洲部分吞掉了除黑山以外的整个巴尔干半岛,几次兵临维也纳城下,匈牙利、摩尔达维亚、瓦拉几呀、特兰西瓦尼亚以及克里米亚都曾是她的藩属国,高加索地区和波斯东部也曾纳入她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奥斯曼帝国几乎吞并了北非沿海所有地区,包括现在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甚至兵锋直临现在的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在亚洲奥斯曼帝国吃掉了整个新月沃地,包括现在的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前国家汗志也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 伊斯兰教随着奥斯曼帝国时期统治版图的强势扩张,其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正统的基督教影响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只因信奉基督教的大多是掌握话语权当今世界发达的欧美国家,而往往忽略(或曰限制了)了其实有着更广泛地域和人口做基础的欠发达伊斯兰教国家的发展。 这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争斗的历史原由,这场持续了近十个世纪的争斗,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呢?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又最具迷惑性、煽动性和暴力性,也是种族之间搏杀最有力的武器。博弈的双方都不肯轻易放下这个利器,致使几个世纪前的宗教战争今天仍在延续,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还有遍布世界各地数不清的单打独斗。上帝和默罕默德都无办法解决,我们又能奈何呢?!
个人分类: 异客异论|10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伦敦迎来首位穆斯林市长 系巴裔公交司机之子
热度 1 MingHao 2016-5-7 09:43
萨迪克·克汉(Sadiq Khan) 原标题:伦敦将迎来首位穆斯林市长系巴裔公交司机之子 中国网5月6日伦敦讯(记者王志永) 5月5日伦敦迎来竞争激烈的市长选战。种种迹象表明,现任伦敦南部图丁区(Tooting)国会议员、信奉伊斯兰教的工党成员萨迪克·克汉(Sadiq Khan),当选伦敦市长已无悬念。 具体选票数虽然还正在统计中,但英国本地媒体已纷纷用压倒性胜利来形容这一选举结果。现年45岁萨迪克·克汉将是伦敦历史上首位少数族裔市长,并且是首位穆斯林市长。统计数据表明,近千万人口的伦敦市目前有大约100万穆斯林。 萨迪克·克汉出身寒微,1970年生,父母为巴基斯坦移民,在1960年代移居伦敦,父亲是公交司机,母亲是车衣女工。兄弟姐妹八人,住政府廉价公房,24岁时依然和兄弟共享一张高低床,他现仍住那个区。他本人小时候以送报纸补贴家用,通过努力学习,在北伦敦大学取得律师学位。 他的保守党对手扎克·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则来自坐拥亿万家财的 金融 世家 ,是英国众议院仅次于Richard Benyon 第二最富有的议员。他的父亲是英国著名的大富翁爵士詹姆斯·戈德斯密斯,1997 年去世留下12亿英镑的遗产。 此次市长选举胜出者将接替现任保守党市长庄汉生(Boris Johnson),掌控伦敦市政府大约170亿英镑的年度预算。 萨迪克·克汉是一位执业人权律师,几度为有争议的、不为英国多数民众欢迎的人士维权,如美国黑人穆斯林牧师法拉肯(Louis Farrakhan)。自称是为了回报社会,克汉放弃更有“钱”途的公司法律师而选择了人权律师。他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与妻子育有两个女儿。克汉从政后担任过布朗内阁的运输国务大臣,成为首位进入内阁的穆斯林。2010年,他帮助工党前领袖米利班德赢得竞选,成为影子内阁司法大臣。 选战期间,公众一直把焦点放在戈德史密斯对劲敌萨迪克·克汉的指控上。 戈德史密斯指“萨迪克·克汉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质疑他的信仰会给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带来氧气和掩护”。 在多个场合上戈德史密斯多次将对手的穆斯林身份与伊斯兰极端份子相提并论。 萨迪克·克汉还击称,戈德史密斯的指责无中生有,指自己在国会曾投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 两位背景截然不同的候选人,实际政纲差异甚微,主要不同点体现在交通、区政府税及廉价住房上。萨迪克·克汉主张冻结公共交通车费四年,以此改善被誉为全世界最贵的伦敦公交系统。戈德史密斯认为目前首都人口急剧增加,冻结公共车资只会令公交公司入不敷出。 工党的萨迪克·克汉称可能加区政府税,保守党的戈德史密斯则承诺不会加税。克汉提出强制发展商兴建更多廉价住房,戈德史密斯对此则不以为然,认为强制措施都是无的放矢,但是也承诺建设更多公屋给平民。 与戈德史密斯在欧盟的问题上观点截然相反。 克汉主张英国留在欧盟,史密斯主张脱离欧盟。 伦敦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各种民族、信仰、文化都在这里碰撞,居民讲300种不同的语言。据悉,在英国生活的穆斯林人口在2016年2月突破300万人,与10年前相比增长一倍。超过半数的英国穆斯林是在国外出生,不过他们对英国有强烈的国家认同。调查显示,73%的英国穆斯林认为他们唯一的国家认同就是英国,只有6%的英国穆斯林不会说英语
2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赵萱:人类学视角下的中东社会
MingHao 2016-1-22 10:07
本文为赵萱博士做客凤凰网大学问沙龙第17期《全球背景下的伊斯兰教:现状与未来》的独立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我想分享一些本人近年从事中东社会人类学研究期间的发现。 本人2007年的时候在叙利亚留学过一年的时间,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我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境地区也就是耶路撒冷做了一年的田野考察。我刚刚参加工作有什么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我讲三个看似小、实际很大的话题。 首 先我想问一下在场的各位,有没有听过“DAESH”这个词?如果大家浏览英文网站或者阿拉伯语的网站,我们对ISIS这样一个组织不会陌生。2014年 12月24日的时候,美国政府就已经从官方话语层面终结了对ISIS的命名,而改用Daesh,但是我们看到现在已经是2015年12月,一年之后我们中 文的知识界仍然在使用ISIS的命名,甚至有很多的媒体会直接把它翻译成我们更加熟知的“伊斯兰国”。 其实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目 前我们对“伊斯兰国”这个概念在中文实践上面也许做的还不够,因为伊斯兰国组织里面既没有伊斯兰的内涵,更加没有国家的内涵,在我看来ISIS只是一个地 区极端性的武装分子。也许我们应该用阿拉伯语的简写翻译来对这个ISIS,就是Daesh,可能更加合理。而且类似翻译的例子在我们中文知识界早已不是个 例,比如哈马斯、法塔赫,以及塔利班等等。所以今天中国知识界尤其是非穆斯林大众对伊斯兰有一定的误区,我觉得国家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就是话语实践上面我 们做的不够。 第二个话题,在阿拉伯世界,包括刚刚杨桂萍老师也提到了,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实际上有不同的地区传统。比如又中国的、阿拉伯的、波斯的、土耳其以及印度的各种伊斯兰教的传统。然后,这个不同地区的传统造就了什么?造就了一个不同文化生态,不同形态的中东国家。 我 们对中东国家往往有许多习以为常的印象,但更多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印象很不一致的东西我们却并不熟悉。比如说黎巴嫩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大家可能不知道 在黎巴嫩46%的人口是基督徒。黎巴嫩宪法上规定黎巴嫩总统一定要由天主教马龙派的人出任。也就是说,整个中东地区和伊斯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铁板一 块。在萨义德的作品《报道伊斯兰》这本书里面,谈到了由西方世界主导,造成了对伊斯兰同一化,铁板化的认识倾向,实际上对我们理解伊斯兰世界,理解中东地 区造成很多的障碍。 另外,还有我今年去土耳其考察的一个心得,我去土耳其,经常看到GAZI这个词,在商店,在很多的一些公共文化场所,经常会看到这个词。我回来查了一下,原来在土耳其语里是加齐,是源自于突厥民族的加齐制度。这种加齐制度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植入传统。 很多传统并不一定是伊斯兰的,它是源自于自己的民族传统以及地区传统。 还 有奥斯曼,我们对它也有一个误解,我们认为奥斯曼是突厥人的地方,这个话没有说,但是有人说会古代的突厥就是唐朝的突厥从东方而来然后到达了这个地区,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一个帝国,就是奥斯曼。实际上奥斯曼只是在小亚西亚地区发展起来的一个部落,它的前身是塞尔柱,西方知识界称为伟大的赛尔住(The Great Seljuk),塞尔柱人才是真正将东方传统带到小亚细亚的突厥人,而奥斯曼人只是塞尔柱人的继承者。 关于地区传统我们还有更“丰富”的知识,比如说巴尔干地区,你们知道巴尔干地区是一个火药桶,当地有一个族群叫波马克人,他们是穆斯林,但由于历史上经历过的改宗运动,他们同时受到许多基督教的影响。 再回到中东地区,大家有没有想象过,世界上有一个宗教建筑,它一半是清真寺、一半是犹太会堂。这个建筑在巴勒斯坦,在希伯伦那个地方,有一座亚伯拉罕清真寺,它有两个门,一半是清真寺,一半是犹太会堂。我们说犹太会堂又影响了它什么? 也 是在巴勒斯坦地区,我们会看到一些东正教堂有一些很奇怪的文化习俗,比如说进教堂的时候要摸一下右边的墙,之前可能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或者说离开教 堂的时候,不是背对着教堂走,是要这样面对教堂往后退出,我就在想这个习俗是地区传统还是宗教传统?实际上是一个来自犹太教的传统。在犹太教,进任何一个 门,就有一个门卷圣经要摸一下,并且影响当地的东正教堂,但是当地所有信徒都是阿拉伯人。 我们知道伊斯兰教是7世纪产生,7世纪以前当地人并不是没有信仰,他们曾信仰犹太教或者基督教等等,整个中东地区呈现出来的是宗教多样性还有地区文化传统上的多样性,这是很值得中文知识界关注。 我自己是人类学出身,再分享一个话题是“如何理解伊斯兰世界和社会”? 我们经常听到逊尼派和什叶派。 我会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回到阿拉伯人,或者回到阿拉伯民族,就是说在他们的社会之中,宗教是不是唯一的社会动力。大家都相信伊斯兰社会肯定不仅仅是宗教的派别层面的区分,肯定还包括别的社会整合的方式。 我 可以给大家提供另一个方面的信息,首先是“家族”,我们知道沙特、约旦,他们都是由家族为领导的这样一个国家体制。这是国家层面的家族;在历史层面的家族 是什么?历史层面的家族我搜集了几张地方的族谱,我们会看到家谱上的第一个人一般是阿拉伯始祖阿德南,然后一直延续到创立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我们发 现在中东地区不仅有清真寺还有族谱,宗教和家族一同构成了共同体。再举一个例子,在巴勒斯坦地区,拉贾比家族是地方上一个很显赫的家族,显赫的程度在哪 里?曾经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拉贾比家族人开车走在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交警把他拦下来,他下车之后直接把枪拿出来,跟交警说我是拉家比家族的人,那个交警 立刻放行。 家族在社会中具有强大的整合力量,同时家族承担一个很重要的冲突缓解的功能。 比如说以色列,阿拉伯人对以色列政府不信任,以色列政府没有办法在社区内装摄像头,因为一装上就马上会被当地人拆了,派遣警察很有可能造成袭击。 那 他们治理社会和调解纠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们就有一个政策,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双轨制的社会治理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依靠当地的阿拉伯家族,帮助调解当 地的民事纠纷,比如说某一个家族的人不小心打死的另外一个家族的人,或者某一个家族的人跟另外一个家族的妇女发生了不道德的性关系,在这种情况里按理来说 在中国社会肯定把它送到执法部门处理,在当地这个则由家族来进行协调,一般的协调结果要赔偿99头骆驼(现在已经折成钱了,不再用骆驼)。这种赔偿并不是 由肇事者一家承担,而是平摊制度。肇事者家庭赔偿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就由全部家族的人平摊这个费用,由族长带着助手挨家挨户去收取。大家把这个钱凑起 来解决赔给损失的那一方。所以我们会看到,家族在地方上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呢,作一个小小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 结》的作者提到过一个庶民的社会,他认为基于文化传统的庶民社会才是最值得关注的,而庶民的社会力量来自于文化,基于家庭代代相传的文化是最强大的一种社 会的力量。而文化传播的社会力量在今天关注伊斯兰教的世界也好,阿拉伯世界也好,中东世界也好,可以进行多角度观察。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2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的理解: 基督徒对一些事的敏感
热度 6 ojx111 2013-6-10 03:34
我有一个很亲近的人是忠实的基督徒,长期以来对他们很有一些了解,他们对有些事是很敏感的。 比如象老牛把耶稣出生那段写成白话文的形式,我一点不会觉得什么,写得很贴切。但一个忠实的基督徒就不会这样认为,他们会强烈的觉得你大逆不道,虽然现在不是中世纪了,他们不会把你 physical 怎么样,但一定是十分愤怒你的,他们会拚名祈祷:主阿,请原谅这个无知的罪人吧。来压制自己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圣经是不可随意改变,他们在内心里会认为那样写是对圣经的侮辱。即使写成白话文也不行,何况老牛写的那段是圣经的基石。 如果老牛也写同一类的伊斯兰教Mohammad 的话,穆斯林恐怕就不会那样好说话了,说不定那个先知还会对你发一个追杀令哪。这类事情太多了。 Just my 2 cents
1527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谈宗教工作
热度 2 伟大舵手 2013-5-29 11:38
毛泽东谈宗教工作 毛泽东谈宗教工作 我赞成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 ——毛泽东同班禅的谈话(1961年1月23日) 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 ——毛泽东《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1963年12月30日) 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我不信佛教,但也不反对组织佛教联合会,联合起来划清敌我界限。 ——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8月4日) 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歧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 ——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谈话的要点》(1952年10月8日) 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是先信后不信,也可以是先不信后信。在中国,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信耶稣教的有八十万人;信天主教的有三百万人;信伊斯兰教的有一千多万人;信佛教的更多,有几千万人;还有信道教的,数目也很大,约有一千多万人。人们的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稍微伤害一点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别人强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险的。这件事不可随便对待。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还会有信仰宗教的。 ——毛泽东《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有一些人虽然不公开表示不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实际上不赞成。这种人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有的,我们应该允许他们不赞成。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宗教界的爱国人士也是这样。他们是有神论者,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不能强迫这些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 你们不是要天长地久、永远信佛教吗?我是不赞成永远信佛教,但是你们要信,那有什么办法!我们是毫无办法的,信不信宗教,只能各人自己决定。 ——毛泽东《关于西藏平叛》(1959年4月15日) 美国是最早强迫中国给予治外法权的国家之一,这即是白皮书上提到的中美两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签订的一八四四年的望厦条约。就是在这个条约里,美国除了强迫中国接受五口通商等事而外,强迫中国接受美国人传教也是一条。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据有人统计,美国教会、“慈善”机关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四千一百九十万美元;在教会财产中,医药费占百分之十四点七,教育费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二,宗教活动费占百分之四十七点一。我国许多有名的学校如燕京、协和、汇文、圣约翰、金陵、东吴、之江、湘雅、华西、岭南等,都是美国人设立的。司徒雷登就是从事这些事业出了名,因而做了驻华大使的。艾奇逊们心中有数,所谓“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结中美两国人民的纽带,一直在加深着美国对中国的友谊”,是有来历的。从一八四四年订约时算起,美国在这些事业上处心积虑地经营了一百零五年,据说都是为了“加深友谊”。 ——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 吴耀宗文件(注:指吴耀宗等关于中国基督教三自宣言《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提出中国基督教会及团体的基本方针应是,肃清基督教内部的帝国主义的影响,警惕帝国主义利用宗教的反动阴谋;培养一般信徒的爱国民主精神,实行自治、自养、自传。这个宣言后来在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很有用的,请考虑用内部文件方式电告各中央局及各省市委,并要他们注意赞助。 ——毛泽东《对吴耀宗等的中国基督教会三自宣言的批语》(1950年7月19日) 你们的佛教,就是喇嘛教,我是不信的,我赞成你们信。但是,有些规矩可不可以稍微改一下子?你们一百二十万人里头,有八万喇嘛,这八万喇嘛是不生产的,一不生产物质,二不生产人。你看,就神职人员来说,基督教是允许结婚的,回教是允许结婚的,天主教是不允许结婚的。西藏的喇嘛也不能结婚,不生产人。同时,喇嘛要从事生产,搞农业,搞工业,这样才可以维持长久。 ——毛泽东《关于西藏平叛》(1959年4月15日) 关于宗教,我们的政策很明白,就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看来,宗教寺庙也需要进行改革。……你们在精神上要有准备。改革以后,有一个时期喇嘛可能要减少。有些喇嘛要回家,但他们不是不信佛教了。当然年老的还是愿意留在寺庙。你们要把工作范围放广大一点,在寺庙和不在寺庙的佛教徒都是归你们领导的。宗教寺庙如何改革,我想你们应该考虑一个办法。 ——毛泽东《西藏平叛后的有关方针政策》(1959年5月7日) 宗教方面,你的意见是保留一部分脱产喇嘛。我同意你的意见,留那么几千人。过去一百一十多万人口中间有十一万多喇嘛,太多了,养活不了,对发展生产和人口不利。我赞成有几千人学经,成为佛学知识分子。同时你看是不是他们还要学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懂得政治、科学、文化及一般知识。 ——毛泽东同班禅的谈话(1961年1月23日) 备案号:浙ICP备09010532号
1003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3 17:20 , Processed in 0.048726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