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投资移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何说加拿大技术移民就是万劫不复的陷阱?
热度 1 稻草 2016-10-19 09:01
技术移民,在国内只看到加拿大漂亮的风景,却体会不到单调寂寞的环境和生存的艰难。拼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规则都是别人制定,移民就是陷阱。而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无法回头,只有继续在不归路上走下去。联系移民二年以上的朋友,问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状态。他们是兴高采烈的介绍,还是不愿意联系?    移民论坛   由于物价的差距,在加拿大月入5K$相当于国内的10K¥的生活水平(综合感觉)。而且还要常常面对失业和裁员,心理压力远高于国内。加国政府统计数据表明,移民的就业率和薪水都大大低于本土出生的,新移民登陆50周之后,才有70%的人能找到第一份工作,包括勒脖。准移民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能力,不怕苦就可以找到工作。    加拿大魁省投资移民   少数人经过漫长努力后突然碰到专业工机会,感觉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这个坛子里有“登陆x月之后终于找到专业工”,跟帖的都是羡慕,祝贺之类的。还有部分连entrylevel也没有,经过一年,二年的挣扎也没机会。对以薪水养家的人来说,可以想象这时的心情有多压抑,多绝望。等你技术细节都忘差不多了,然后什么义工,勒脖工,现金工,摆菜,切肉,卖车,卖房,赌场发牌,修车就都乐呵呵去做了。就是这样的工作也要考从业证书!勒脖一段时间,更难以回到技术工作。政府统计数据表明,移民10年后仍有45%的移民觉得人生最难的是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包括有本地学历的。长期压力下,人的身体健康和自信心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   有人举例,某人来加拿大之后,学习了某专业或者在某社团做服务,现在政府工作,年薪x万。这种例子参考价值不大。真正有说服力的是大范围的统计数据,一定要看整个群体的状态。   有人说要摆正心态,要从勒脖做起。这是自欺欺人,勒脖积累的只是勒脖的经验,无法转到专业工作。另外既然能摆正心态,干吗还移民呢?有这个心态,有奋斗的勇气,在国内更能成功。有人说加国政治清廉,这和移民平时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在国内还有功夫骂贪官污吏,到这边每天就为生存忙了。这次温哥华冬奥会,超支了好几倍。还不是得老百姓分摊,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人说加国人有礼貌,那是因为你根本无法和他们争利益。有人说加国环境干净。难道中国的珠海,深圳,青岛,厦门不干净;三亚,九寨沟,丽江不干净?这些地方的就业机会不比加拿大少。有人说是为了孩子,且不说现在出国留学也不难了,就说你自己生活都紧紧巴巴的,心理压力巨大,又能给孩子多少幸福的童年。搞不好,家庭都保不住。移民的离婚率那是相当地高。    加拿大魁省投资移民进度   因为技术移民一般以工资养家,这个专业工作决定生存状态。可以肯定,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事业上更是彻底报废。大部分在国内常吃喝游玩的人都变得小心花钱,大部分在国内买东西不看价钱的人都开始习惯只买打折品。   技术移民适合20多岁,决心重来一次的。还有理发师,管子工,电焊工,水暖建筑,护士等等技术工人。接近40岁的,慎重!!!   最近的移民政策很离谱,紧缺的职业很多竟然是经理级别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找一个移民来当经理,还是从公司或行业内部找熟悉的人?移民政策完全和移民的生活前景相悖。    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进度      ---原因分析---    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加拿大本土的主要是资源类公司。科技公司比较少,规模也小。一旦有某个加拿大的小公司开创了一项技术,常被美国大公司收购,然后研发转到美国,关闭加拿大的分部。这可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自己说的。第二,加拿大没有技术发展战略。唯一的电信公司北电破产,政府无动于衷。这不但减少了技术移民的就业机会,也把本土工程师推向就业市场,对移民形成竞争。第三,加拿大有很多行业证书,考下来需要时间和金钱。即便是移民咬牙重新读一个加拿大的学位,能够找到本行业工作的比率也不高。对于已经中年,几乎花光了积蓄读书的移民,是十分残酷的结果。而且不可能做到他们在国内早已达到的高度,根本没有职业发展。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即使他们想回国,也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因为国内项目很多,技术发展也非常快。   结论:加拿大需要的是skilledwoker,却非要设定engineer的标准。社会定位就是要把大家变成废品。    加拿大魁北克技术移民   从社会关系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某一种或者多种体制中的一员,“成熟”,“职业化”背后都是一种体制化,(主动或者被动)。常常可以听到对某些公务员这样的嘲笑:离开了体制,他们什么都不是;其实体制外的人,何尝不是如此。不是依附于公司,就是依附于关系。移民没有当地的圈子,找专业工作难度极高。这边找工作,主要靠熟人的关系网推荐。   结论:失去了社会关系网,移民完全处于竞争劣势。能否就业,个人能力只是一小部分。    加拿大PEI省提名创业移民   还有一点,加拿大行业壁垒很多,各种证书多如牛毛。其实就是排斥外来者的一个手段。所以加拿大基本没有什么进取性的,创新性的公司。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小多了。   ---自己的情况---   很多人猜测我在加拿大混得失败,才会得出消极的结论。这里简单说下自己:我在国内月入2万左右。来加二个星期即找到时薪29刀合同工,三个月后升到35刀,半年后找到年薪7万刀正式工。后失业拿EI,每月近2千刀。然后找到年薪10万刀正式工。我自己的体会,认为国外生活不如国内。    加拿大NB省提名创业移民   ---统计结果解读---   首先,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给后来的移民更全面的信息,用来参考。   其次,移民的去留很不容易,是重大的人生变动。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根据承担失败的能力,决定是否冒险。打个比方,如果某一天23%可能会下雨,你可以选择不带雨伞出门,即便下雨,你也不会有太大麻烦。如果某航班23%的可能会坠机,那么你绝对不会去坐那个飞机。   如果你觉得失业或者勒脖就像在毛毛雨中散步,那应该马上去。如果你觉得失业或者勒脖就像高空坠落,完全无法接受,那还是别去了。如果综合各种因素,接受程度是23%,那刚好可去可留。这是我对统计结果的理解。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6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EB-5四面楚歌 中国移民梦堪忧
MingHao 2015-4-4 22:48
美国的投资移民项目成大染缸,腐败像发霉的细菌从行业渗入到政治体系内部。自跨入2015年,EB-5便四面楚歌:华府“纸牌屋”原型们以EB-5为工具明争暗斗;政府取缔区域中心让不少投资者卡钱双失;中美联手“猎狐”,EB-5成贪官噩梦;知名媒体倒戈一击,EB-5黑幕或现天日。今年恰逢EB-5法案投票年,各种腥风血雨让占EB-5申请量80%的中国投资者——这些急于奔向美国的群体,心上压了块大石头。     现实“纸牌屋”上演 EB-5丑闻涉希拉里弟弟   3月24日,擅长利用告密者进行调查的美国国土部总检察长John Roth,依靠移民局15名工作人员的告密,指责原移民局局长、现美国国土安全部副部长Alejandro Mayorkas受外部影响,插手了3个EB-5项目,变更了项目的审批结果或者加快了审批速度。   随后国土部一把手、民主党的Jeh Johnson也在国土部官网上发声,表态支持Alejandro Mayorkas。针对John Roth的指责,Alejandro Mayorkas也在网站上声明:不认同调查报告,但确实从整件事情上学到教训。   同一天,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Charles E. Grassley又跳出来,这位81岁的共和党人写信给国土部部长,指责Alejandro Mayorkas违背了自己2009年在移民局定的制度,该制度是为了避免给任何项目特殊优待而设。   尽管大众都不否认这是美国两党的斗争伎俩,但争斗砝码又是EB。   EB-5像个大染缸,Alejandro Mayorkas的黑历史远不止这件,早在2013年7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时任联邦移民局局长的Alejandro Mayorkas涉及一起EB-5项目丑闻,当局怀疑Mayorkas协助一名中国公司高管取得 EB-5投资移民签证而面临FBI调查,而该投资项目由前国务卿希拉里的弟弟操办。   也是3月,由中国政府提供资料,外逃贪官乔建军及其前妻赵世兰被美国联邦执法人员告上法庭。2001年7月,乔建军与赵世兰登记离婚,但在EB-5移民签证申请中却仍保持夫妻关系,并且利用国家公款作为私人财产用于投资,还将上述资金在美购买地产。   诉状指控两名被告犯有共谋移民欺诈罪、洗钱罪和跨国转运被盗资金罪,赵还被额外指控移民欺诈罪名,上述罪名的最高刑罚为30年,检方还打算没收二人在美国的资产。    已撤24家区域中心 投资者或卡财两失   “黑暗而且令人恐慌的绿卡买卖计划。”除了EB-5涉及中美两国官员外,美国老牌媒体也于去年开始对EB-5 利益链条进行抨击,《财富》杂志独立撰稿人Peter Elkind发表多篇文章,揭露EB-5项目方个人信用问题,以及EB-5案件告密者分赃不均等内幕,俨然揭开了EB-5批斗会大幕。此前,Peter Elkind和同伴对安然公司的调查报道,成了安然破产的导火索。   撰稿人Peter Elkind去年3月曾到中国上海某移民投资会现场调查,鉴于现在市场上EB-5申请者大多为中国大陆投资者,有人推测Peter Elkind把揭露黑幕的线索之一放在了中国身上,按照他一贯手法,在推出几篇小型文章后,有理由怀疑好戏还在后头。   在这次前移民局长丑闻曝光前,国土安全局连同移民局已经开始整顿区域中心的运营状况,2014年10月,取消了7家区域中心授权。2015年1月9日,移民局在网站上公布了首批16家被取消的区域中心名单。3月18日,移民局把这一名单更新到24家。   “这次没有被提名的区域中心也并不是绝对可靠,背后隐藏的问题正在慢慢浮现,大批投资人的绿卡也十分危险。”多名移民律师分析,20多家区域中心影响的将会是上千名投资人的绿卡申请的前景。而且,照此趋势调查下去,势必还会有更多隐藏问题浮出水面,涉及更多投资人的利益。   因为牵扯很多关联交易方和政治因素,投资人永远是最弱势的群体,任人宰割的一方。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人很难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也很难控制项目的运营和发展。由于涉及党派之争,很多牵扯利益的操作并不会被公开,而由此导致的恶性结果却也只能由投资人默默买单。   ▲在今年EB-5排期开始后,如6个月内没有名额,等有名额时部分孩子就已经超过21岁。“超龄”孩子就不能跟随父母移民。(网络图片)    EB-5延期需“新政”去年三成申请者未拿永久绿卡   针对政府对区域中心的整顿,包括媒体对EB-5行业揭秘,移民律师和大部分项目方表示,披露有问题的项目和个人可以促进行业稳定发展,“如果带着有色眼镜,非得在政治上怂恿鼓动废掉整个EB-5计划,这就会让我们急红眼。”而这恰恰是Peter Elkind的所作所为将有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   今年9月,也是EB-5法案三年一次的延期年,陷入丑闻泥潭的EB-5法案能否继续通过成了最大担忧。包括国土安全部一把手Jeh Johnson,也呼吁国会两党能够认真考虑EB-5的完整性,设立新的EB-5规则,加强对高层官员介入EB-5项目审核工作的监管。   另据多位律师透露,目前有600多名议员同意通过EB-5法案,但是,“EB-5法案延期是可以,而延期后,残缺的EB-5计划需要修复,EB-5有望实施新政。”   官员和行业人士所述的“EB-5新政”,可能包括几个方面,鉴于奥巴马率领的民主党在参众两院失利,呼吁EB-5项目永久化,期待增加名额的可能性较小,但EB-5涨价可能性大,直投和区域中心投资数额或分别涨到180万美元和80万美元。   区域中心的规划也可能使用更大的人口普查数据。取消各州各自为政,建立全国性规则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包括增加投资创造的就业人数,对所创造的就业进行验证也是改革热点。   事实上,不管EB-5新政结果如何,去年仍然有约3成临时绿卡拥有者未能申请到永久性绿卡。数据显示,2012财年批准的EB-5项目数量为3677件,到了2014年,这些获批的项目开始进入到递交I-829的阶段,但2014年美国移民局的I-829收件数只有2516件,差额为1161件,而这还不排除不合格申请数量。   近1/3的申请为什么不见了?有20多年经验的台湾移民律师殷大卫(David Eterline)分析,最大可能是在2年时间内项目运作失败,或没达到移民局规定的就业人数。   其次是投资人在持有临时绿卡阶段,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美国严苛的税法让他们认识到“美国梦”所需的高昂代价,最终决定放弃了提交申请。   ▲ 今年,20多家区域中心被取消,影响的将会是上千名投资人的绿卡申请前景。而且,照此趋势调查下去,势必还会有更多隐藏的问题浮出水面,涉及更多投资人的利益。(资料图片)    EB-5首次排期临近 超龄子女难随父母移民   劳拉(Laura Foote Reiff)是GT律所的律师,她告诉记者,今年EB-5最大问题为,“中国申请人的EB-5排期,预计将不晚于(2015年)6月”。劳拉预测的夏季截止日源于对需求增长的预期,此截止日期主要是为了保证本年度签证使用数量在年度限额之内。   劳拉解释,2014年8月23日,美国广州领馆已经停止发放面试邀请函,但这并不代表排期开始。只是说,2014年分给中国EB-5申请者的签证配额已经用完,而新的1万个配额在2014年10月1日重置,广领馆也在2014年10月1日继续发放了面试邀请函。去年短暂“停止发放面试邀请函”可以算是EB-5排期的预示,EB-5第一次排期有可能发生在2015年5月或6月。   排期指的是I-526获批后到收到美国签证中心签证号(绿卡号)的等待时间。2015年2月18日,也是中国新年除夕日,美国移民局官网放出了EB-5投资移民统计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的I-526收件数约为3000件,粗略预估全年约为12000件,预计将再创新高。   目前,美国区域中心大概1000家左右,一家区域中心可运营多个项目,以一个区域中心只操作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平均50个EB-5名额的保守计算,市场至少拥有5万个EB-5投资者容量,大大超过每年预定的1万个签证的配额。   I-526的申请虽然可以继续递交和审批,但中国投资人和家庭成员将暂时无法从广领馆领取到面试通知或在美国申请调整身份。这对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孩子受到影响最大。   在排期开始后,如6个月内没有名额,等EB-5签证有名额时部分孩子就已经超过21岁。“超龄”孩子就不能跟随父母移民。目前,只有在2013年5月之前递交的I-526申请有望赶上2015年5月或6月的最后一批面试。    回归EB-5投资本质 抛弃项目包装幻象   叶美华博士是某区域中心投资总监,首次推行EB-5项目的她,向记者透露了移民中介机构承诺的“包装方案”,比如希望项目方拿出跟美国政要的合照,这让叶美华不解,“美国政要为选民服务,打个电话就能见面,为什么要拿照片来充当门面呢?”   叶美华指出,现在很多宣传中大肆宣称“我们项目审理速度比平均速度快一倍”,请注意,这绝不是可以说明“项目靠谱”和“申请材料准备得完善”的理由,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人为干涉申请审批的结果,迫使移民局加速审理,达到相关方的个人利益。   此外,Alejandro Mayorkas涉嫌操纵的3个项目中,其中之一是由弗吉尼亚州州长出任主席的电子汽车公司的项目。还有一个是位于拉斯维加斯繁华街区的豪华酒店赌场。该项目以亚洲投资人为主,并获得民主党领袖议员Harry Reid大力推荐。这个有着230个投资名额的项目在投资规模远远不够的情况下,与Alejandro Mayorkas共谋,迫使申请“插队”加快审理速度,扩大投资规模骗取银行贷款。这些项目都有中国投资者感兴趣的政要元素,却是安全系数不够的项目。   目前,涉嫌丑闻的3个项目的投资人大多都获得了临时绿卡,由于内部人员的越权干涉,已审批的申请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因此对于获得永久绿卡的可能性,很难给出乐观的预测。   “只有回归投资移民的本质,创造直接就业,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才能避免悲剧。”来自西雅图家园区域中心的总裁张敏直言不讳,EB-5风险来自投资和移民双重风险,投资风险来自行业内部,目前市场上只有12%的示范性项目。   针对中国投资者最喜欢的地产项目,张敏认为首先要看开发商经验,其次注重其经济背景,开发商自己至少要投入15%资金,只有利益共绑,才能让开发商专注项目。并且土地价值应该占项目总值的20~30%之间,过高和过低都不正常。然后是团队专业性,尤其是地区专业性,张敏透露,目前有中国大陆开发商在美做EB-5项目,但选择区域是全美犯罪率最高地区,这可能造成损失。   ▲投资移民项目成大染缸,腐败像发霉的细菌从行业渗入到政治体系内部,华府“纸牌屋”原型们以EB-5为工具明争暗斗。(资料图片)
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加拿大取消投资移民计划 4.6万华人富翁梦碎
稻草 2014-2-13 11:03
据《南华早报》报道,本周二下午,加拿大财政部长Jim Flaherty向议会发布预算案时宣布了这项决定。5.9万投资者申请人和7000名企业家将被返还申请,其中70%的申请人来自中国,这意味着有逾4.6万的内地申请人将受影响。   此前,由于成本低且毫无风险,加拿大的移民投资者计划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财富移民计划,也吸引了一大批中国大陆居民。   按照计划要求,外国人至少要拥有160万加元的资产,并在5年间向加拿大政府提供80万加元的无息贷款,才具备移民资格。   《南华早报》报道指出,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被大量涌入的内地富豪申请压得不堪重负,该计划已经失控。由于加拿大入境处人员疲于清理积压个案,2012年加拿大当局已冻结该计划申请。   随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富翁被挡在加拿大国门之外,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遭受打击。有地产中介预计,在一些当地的富人区,有80%-90%的交易都是与中国买家达成的。   无论是投资房地产发家的富豪,还是隐藏了大量财富的贪官,他们大都渴望将家庭成员以及资产转移到海外。根据《胡润百富》调查,去年已经移民和正考虑移民的中国百万富豪比例上升到了64%,其中1/3的身价超过亿元的富豪已经移民到国外。   而加拿大并不是他们移民的唯一目的地,去年美国通过EB-5签证移民项目向中国国民发放了近6900张绿卡,该项目要求海外居民至少向美国投资50万美元并至少雇请10位雇员。澳大利亚的“重要投资者签证计划”自2012年11月以来已经吸引了595位申请者,其中将近500位来自中国,这项计划的投资要求是至少500万澳元投资到州或领地政府指定的项目上。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老驹失撇考车记
热度 6 卉樱果 2013-7-2 03:43
老驹失撇, 这句俗语最早为“老车(音举)失匹”,原意是指古代的战车失去了马匹,就无能为力了。后来大意变为老江湖也会有失手,和千里马失蹄差不多的意思,再文雅一点的解释就是智者千虑总有一失。 最近听到两个熟人的轶事,非常的老驹失撇,大笑。记下为自律。 一位是很久以前的国营单位老同事,精干有魄力,后来成了非常富有的实业家。他妻子与我关系更近了,曾在一个科室共事数年,是位典型的相夫教子的主内太太。 他家几年前投资移民加拿大。几乎二十年未见男同事从我的博客中找到我。他们今年长登,公寓就买在我家十来分钟车程的地方。 有次有事找他们,一通电话,是他太太接的:我正在陪老公练车,回头给你打来。 放下电话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知道这位太太在国内是驾照司机-考出了驾照偶尔开车的,因为生性胆小。而她先生看了二十年的公司开了二十年的车,怎么现在到了加拿大,反而太太陪老公练车呢? 他太太后来给我电话,说她考出了驾照,但二十年老司机的老公三次路考都Fail了,说起这事,太太乐的合不拢嘴:这是我这辈子唯一比他强能够骄傲的一件事。 国内开车二十年的男同事,一坐上路考的车,那个不可一世的神态就让考官警惕了,你从老地方带来的开车习惯在这里都是大忌讳,呵呵,现在男同事不得不虚心地在太太陪同下开车。但愿他下次考出,否则我真要笑坏了。 还有一对宝粑宝麻夫妇,在国内都有驾照,而实践者只是粑粑。他们一登陆,考驾照也是排在前面的事。宝粑粑不仅在国内开过车,还在美国开过一年车。最牛的是,近二十小时的国际航班(中间转机)下来后,在机场租了辆车,靠着地图(也许有GPS帮助)直接开车两小时去公司上班。 有了在北美开车的经验,宝粑粑的胸有成竹,给了宝麻麻几个考驾照(笔试)的连接,催促她好好预习。几天来总听到宝粑粑的高音:宝麻麻,你还不看资料呀,我们还有X天就要去笔试了! 但是麻麻要管十一个月大的娃,少有时间,唯一能安心看资料的时候是上洗手间时把内容扫描般地瞄一下。临出发前宝宝麻麻再次躲进洗手间,宝粑粑说你就临时抱佛脚吧。 好了,宝麻麻忧心忡忡从洗手间出来了,宝粑粑踌躇满志,宝麻麻担心:考不出怎么办考不出怎么办?一起住的宝奶奶看不过去了,别怕,考不出下次我陪你一起去考。 他们出门后,奶奶管着宝宝睡觉,没多久接到宝麻麻的微信:我考出啦~接着是几个笑脸图。过了一会,又接到宝粑粑的微信:我fail啦,接着是几个流泪图。 奶奶一下子坐了起来,开玩笑吧~ 他们一再次留言:这是真的,不是玩笑。 奶奶笑坏了,拉着宝耶耶一起笑。奶奶想到自己的儿子总是讽刺她做的菜画的画写的博文,一边笑一边想:呵呵,君子报仇一天到晚,这下有我取笑儿子你的时候啦,哈哈。 以上故事两则,都为娱乐小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哈哈哈哈~ 点 下 我 的 画 廊 -求加分
个人分类: 加国文化|875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18:39 , Processed in 0.040996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