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集中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访柏林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桥山苗裔 2015-4-16 17:12
今年的4月18日是位于德国柏林近郊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日。
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上海之旅(2)娘家附近的犹太难民区
热度 14 卉樱果 2014-11-17 07:01
小时候觉得提篮桥社区的建筑对比强烈,却没有深究为什么-有三十年代英国风格煤卫具全、暖气管道的高大公寓(安国大楼),也有很破旧的地滚龙式的 贫民房(安国大楼对面)。小学老师,一个很高雅的女士,住在滚地龙里,现在想来她的身世一定不平凡。夏天雷雨,我按着规定的时间把收到的暑假作业给老师送 去,不小心在她家门口泥地上滑了一跤,全部本子保报销了。 这是题外话。 隔两条街是霍山路儿童公园,很小,我竟然在那里迷路哭过。现在知道了,霍山公园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犹太人的公园。 1933~1944 年间,上海提篮桥社区(以上海第一个监狱为主题的居民区)接受了三万三千个犹太难民,当时中国驻奥地利领事何凤山先生签发了一千多分护照,让他们在提 篮桥建屋建教堂建公园安居乐业。在世界上充满对犹太人滥杀的时候,提篮桥区的善良居民与精明犹太人和睦相处。就当前来说,其他国家所有犹太人纪念地都是监 狱集中营和墓地,与杀戳、苦难、死亡有关;只有提篮桥象征着生命、友谊与和平。 这次回国,最主要的是每天步行十五分钟去看望父母,带着我的IPaD,漫步在充满异国情调的街上,细细观察历史的遗迹。 这里已经开发出一条犹太人寻根的旅游线。 我路过了历史上犹太人的摩西会堂,1998年改为犹太难民民上海纪念馆,是一幢 可容纳 300 人的三层红砖建筑。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街道性质的加工厂。六十年代后成为精神病防治所。 比 较与门票不菲肃穆森严的纪念馆,周围的犹太式房子更有生活气息。 可以想象八十年前的犹太人虽然逃亡国外,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没有自顾自地搭建简易的滚地龙苟且偷生,而是正儿八经地建造了一大批犹太风格的三 层红砖楼房,有很深的门洞,宽敞的窗户,圆筒大支柱。现在虽然拥挤不堪破旧失修,也可见当年的辉煌。 想象着当年犹太难民在这里住着比周围中国人舒适的多的联体别墅,周日打扮的齐齐整整去教堂,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又要感慨一下,有信仰的(不管什么信仰)对生活的追求就是不一样,即使在生命的低谷。不过也怀疑那些犹太难民或许非常有钱。 霍 山公园和摩西会堂周围住不下更多的犹太家庭了,于是他们开始向两条街以外的空地蔓延,也就是我娘家安国大楼斜对面的弄堂(现名承康里),其实弄堂就是国外 城市的联体别墅。1949年后,犹太人陆续离境,把房子贱卖给中国人,我的一个亲戚就是一根还是几根金条买下的。经过“多生多好”的五十年代,这里就显得 特别拥挤了。 亲戚家前几年还盼着老房子拆迁,后来一纸通知,历史遗迹要保留,就涂了外墙,装了卫生设施。犹太弄堂继续生存下去。 在犹太人去摩西会堂做礼拜的时候,提篮桥居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寺庙。至今香火不断。 点这里给我俩的画和照片加加分哦~
个人分类: 旅途走笔|672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从纳粹集中营活着回到莫斯科的朱德女儿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4-7-10 15:22
前些年,一部名为《红樱桃》的电影曾经热播。影片讲述了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将人们的视线带回法西斯制造的恐怖年代。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原型便是 朱敏 ,虽然电影有许多艺术加工的地方,比如纳粹标志的文身等虚构部分,但朱敏的实际经历比起电影来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牵动观众感情的影片,让人们知道了曾经发生在朱敏身上的故事,对这位帅门之后更增添了钦佩之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朱敏这段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中,有一个日子非常奇特,几次成为她命运的转折,那便是1月30日。 1941年1月30日,朱敏告别团聚才一个多月的爹爹,赴苏联学习。当时,为了进国际儿童院学习时便于分班,朱德为时年已14岁半的朱敏少报了两岁,填报12岁。到莫斯科后,朱敏使用爹爹特意为她取的化名“赤英”,一是为了以防万一,不会暴露身份,二是“赤”和“朱”都是红色的意思,红色英雄,这也是爹爹对女儿的希望。谁也没有料到,“赤英”这个名字曾经登载在苏联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的花名册上,也曾经登载在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的囚徒名单中。 尽管莫斯科是自己的出生之地,初来乍到的朱敏依然水土不服,先是气管炎,后又引出小时候落下的哮喘,整夜咳个不停。为了让朱敏身体康复,6月21日儿童院将她送到位于苏联南方的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仅仅一夜之间,德军突然入侵苏联,刚刚脱离中国战火的朱敏,又陷入了更大的战乱之中。正在疗养院的朱敏和其他20个来自各国的孩子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 在当地囚禁两年后,1943年,朱敏和另外5个年满14周岁的小姐妹被德军押上闷罐火车,被送往德国境内的集中营。德军像驱赶牲口一样把囚徒们拼命往闷罐车里塞,直到一个贴一个,一点不能挪动身体,才拉上大门。不到一天,车厢里就臭不可闻,有人开始呻呤,有人开始哭泣。两天后,朱敏发烧了,但如果让德国鬼子知道了就活不成了,他们准会把朱敏扔下闷罐车。迷迷糊糊中,朱敏感觉有人在往自己嘴里喂水,她吃力地睁开眼睛,发现是一个苏联红军。他对朱敏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是胜利!你还要回到你的祖国,你的爹妈还在那里等着你!” 进入集中营前,每个人都要换掉身上所有的衣服,没收携带的物品。朱敏有一支爹爹送的派克金笔,笔帽上还刻有“朱德”的名字。因为德国人不认识汉字,看见是支派克金笔便没收了。眼睁睁地看着德国人拿走爹爹留给自己的最后一件纪念品,朱敏心里难过极了,她突然想起缝在口袋里的一枚列宁纪念章,那是在国际儿童院一次联欢会上,一个同学送给她的。为了保存这枚精致的纪念章,朱敏出人意料地将它含进嘴里,压在舌头底下。这个小动作足以给她带来灭顶之灾,万幸的是她居然躲过了德军的严格检查。 在集中营里,朱敏整天面对的就是吃发霉的黑面包,和其他小囚犯一起做苦役,还时不时挨打。亲眼目睹了法西斯屠杀手无寸铁的犹太人,她的心一次一次被人间惨景所强烈震撼。保护自己的最重要手段便是对自己的真实身份讳莫如深,在集中营朱敏从不说一句和中国八路军有关的话。因此,几年集中营生活过去,朱敏没有说过一句中国话,而与其他人又语言不通,长期的沉默使她几乎丧失了语言功能,直到现在说话还是不行。由于在集中营中长期营养不良,朱敏的头发脱落了许多,发育停留在儿童阶段,一厘米也没有长高过。 晚年,朱敏的脖子上可以看到一道长3厘米的疤痕,这是集中营在她身体上留下的“永久纪念”。在集中营里,朱敏患了颈部淋巴结核,因为得不到治疗,结核块溃疡,脓血糊满了衣领,变硬的衣领又不断摩擦结核块,加剧了溃疡。德国看守发现朱敏的脖子肿胀,就带她到集中营的医务室治疗。在那个德国医生眼里,这些囚徒也许只是和小鸡、小猫等类似的生命。他压住朱敏的头,没有消毒,没有麻醉,在她的溃疡处一剪刀割下去,生生把脓血硬挤了出来。犹如酷刑的治疗结束后,朱敏脖子上的溃疡面积更大了,还时常受高烧的折磨。 朱敏家里珍藏有这么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主人公是3个稚气未脱、身着连衣裙的小女孩,她们胸口上都别着一块小牌子;和分站两旁的女孩明显异于中国人的面容相比,站在当中的女孩则有着一张典型中国人的脸,她紧紧拥着两旁的伙伴。每当看到这张老照片,朱敏都会百感交集,因为这张小照片记录着德国法西斯的残忍本性,站在中间的中国女孩便是朱敏。 1944年1月30日中午,朱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放风,一个德国看守拿着照相机走了过来,面容和善地表示要替朱敏她们照相。几个小女陔被看守表面的和善骗过了,她们在镜头前露出真诚的笑容。突然,德国看守脸色一变,把相机放在地上,说姑娘们是在嘲笑他,举起鞭子便向朱敏她们狠狠抽了下去,也将瞬间的美好抽得粉碎,留下的只有屈辱和仇恨。几天后,这个德国人把洗好的照片送给朱敏她们,他一边夸姑娘们可爱,一边摩挲着手中的皮鞭。这次,朱敏她们谁也不敢说话,满心只有恐惧。 在集中营,朱敏和伙伴们如同是德国法西斯厨案上待宰的羔羊。即使这样,朱敏还与伙伴们巧妙地与德国法西斯“作战”。战争进行到1944年,反攻中的苏联红军势如破竹,德国法西斯节节败退,也更加疯狂地需要枪炮弹药。集中营的工厂变成了军需工厂,朱敏和伙伴们也在工厂里劳动。听说子弹受潮会失效,变成哑弹,但工厂里绝对找不到水,朱敏和伙伴们想出一个妙招--往子弹盒里吐口水。只要监工不注意,她们便拼命吐口水,下工时口干舌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但大家咧开干裂的嘴,会意地笑着。 随着194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集中营里已开始听得见时断时续的枪炮声,朱敏她们天天盼望苏联红军快一点打过来,救她们脱离苦海。有几次,枪炮声好像就在集中营附近炸响,可又渐渐远去了,大家紧绷的神经快要被扯断了。 1月30日清晨,朱敏和难友们发现集中营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四周宁静得有些可怕。一会儿,她们意识到德国人逃跑了,苦难结束了。朱敏和难友们紧紧地拥抱起来,激动得流出眼泪。人群中突然有人想起德军的仓库,于是人流迅速朝仓库涌去。朱敏和小伙伴们在人流中被推来搡去,根本无法靠近仓库。混乱中,一个硬东西把朱敏绊了一个跟头,她爬起来一看,是个油纸包,里面竟然是一块足足有5磅重的黄油。朱敏和伙伴们几乎要乐疯了,她们抱起黄油,赶紧挤出人群。 由于害怕德国人回来加害,朱敏和小伙伴们商量往东边的苏联方向跑。好几个月里,她们几乎是在战火中过着流浪的生活,白天不停地奔跑,夜晚就露宿在野外。可是,在波兰的一个小镇,半夜一颗炮弹袭来,受惊的人们四处逃跑,正发着高烧、昏昏沉沉的朱敏与小伙伴们跑散了。天亮时,一个曾为德军做俄语翻译的苏联男人发现了长着东方面孔的朱敏,他把朱敏当作与苏联红军谈条件的人质带到家中。几天后,朱敏被送到了苏联难民收容站。 在收容站,朱敏被安排在厨房干活。出于本能的自保,她仍然不敢明言自己的身世,对苏联红军的问询,也只是和对法西斯宪兵讲的一样:名叫赤英,爹爹是中国的老中医,送我来苏联疗养,从苏联南方抓到这里。直到几个月后,收容站新来的政委的出现结束了朱敏孤苦漂流异国的命运。政委一直格外留心这个中国女孩,几次盘问朱敏的身世都没有得到真实答案。以后的一段日子,他经常与朱敏交谈,告诉她战争的情况,苏联的情况,中国的情况。说起中国,朱敏顿时热泪盈眶。政委的开导和解释,终于消除了朱敏的戒备,她告诉政委:我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政委非常惊愕,他连连惊叫:“天啦!这样重要身份的孩子居然没有被德国鬼子发觉,活着走出集中营,简直是个奇迹!是个奇迹!你知道吗,因为你活着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德国佬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去追悔啊!” 从政委那里,朱敏得知苏联最高统帅部正在寻找自己,并下令“解放一个城市,寻找一个城市”。不久,斯大林的一道急令飞往波兰境内:立即护送朱德将军的女儿到莫斯科。1946年1月30日,朱敏乘坐战后第一列从波兰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抵达莫斯科火车站。远在国内的朱德得知了女儿的音讯,很快寄来家信。辗转收到离别4年后爹爹的第一封来信,朱敏哭了,尤其是爹爹在信中解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没有打搅苏联政府,所以没有及时找到女儿的下落,让女儿受了许多苦,希望女儿原谅……信看完后,信纸也湿透了。 1995年是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俄罗斯政府也在这个纪念日,向当年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老战士颁发了由总统叶利钦亲笔签名的纪念奖章,以奖励那些在二战时期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中国有18人被授予纪念奖章,其中15枚是颁发给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境内和苏联军队一道作战的中国战士。还有3枚,一枚授予当年国际儿童院女生队长李特特(李富春、蔡畅之女),她在苏联4年卫国战争时期,曾获得过“马克希姆机关枪手”的证书;另一枚授予中国在苏联的战地记者;再一枚授予朱敏,表彰她在卫国战争时期不畏强暴,严守身世,顽强地在集中营活了下来,最终回到莫斯科的动人事迹。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假如美国掀起排华狂潮--高中生的政治问题
热度 10 岳东晓 2013-10-26 13:05
有次,我给正在学习美国政治制度课程的美国高中生出了一个问题。 假设美国出了个Senator Evil, 在他所在的州已经获得极大的民意支持,他认为华人在美国社会侵蚀其他人的机会,决定全面排华以获取选民支持,他在美国国会提案将所有美国华人(包括美国籍华裔)关入集中营并剥夺其财产。 目前这项法案在国会已经有相当多的支持,极个别地区的 mob 群情激奋,电视媒体排华情绪甚嚣尘上,针对华人的随机性攻击不断出现。华人社区惶惶不可终日,持中国护照的已经纷纷卖掉房产准备逃命,巨大的抛压下房价暴跌,硅谷200万的房子跌至其实际价值45万。中国战舰已经受命前往美国海岸协助其公民撤离,但美国公民则不被中国接受。 一旦该法案通过,你将失去一切权力。 假设你是华裔,你的生存面临威胁。请提出解决方案。 Your very survival is at stake, find a solution quick. Note this is not a fantasy nor a doomsdayscenario. It had happened before. Similar things had happened to native Americans and Chinese. It can happen again. 请各位提出解决方案,也可给学生解答一下,看看有什么招。 当然了,行使宪法第二修正案权利应为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过早exercise这一宪法赋予之基本权力者答案不及格。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85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吉诺特校长的话
热度 11 宜修 2013-5-11 12:20
吉诺特校长的话
二战后,一名纳粹集中集的幸存者,成为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每当有新老师来到学校时,校长就会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老师: 我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悲剧: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妇女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儿童是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所以,我怀疑教育的意义。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该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者是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教育的屠夫。 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书写字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吉诺特校长--
个人分类: 见贤思齐|8855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热度 13 燕山红场 2013-5-11 05:13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这一组照片是在胜利博物馆后面的雕塑群——走向焚烧炉前! 裸体雕塑排头的第一个是孩子——被母亲蒙住眼睛的孩子,父亲用手臂挡住孩子的胸前,后面的有母亲、孩子、 … 塑像的背后是衣着、鞋帽、眼镜、拐杖、玩具,还有摔断了的小提琴,那是在焚烧前被剥夺了所有物品的雕塑,它们无声的躺在地上,向我们诉说着它们主人的不幸悲剧!塑像有 2 米多高,雕塑师极为形象的刻画出父母临刑前对下一代最后的呵护。 每一次走到这里,就禁不住要沉思,今天的孩子们拿着气球、玩具、怀揣手机玩耍的多么开心! 二战中苏联人民有 11 % 的人口、中国人民有 7 % 的人口无辜的被杀戮。笔者特意找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焚烧炉中的一张照片,牺牲者的鞋子堆积如山, …. 至今倭寇仍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那么就让我们记住这些活生生的塑像,为了下一代不再重演悲剧,我们一定要强国兴旺!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3931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7 23:39 , Processed in 0.031498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