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方舟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方舟子

相关日志

分享 方舟子就贺梅案的模糊性抹黑
热度 4 岳东晓 2017-1-8 04:47
我在《 方舟子的诚意判断 》中征求读者对方舟子认错诚意的判断,方舟子的意图似乎是把其推特诽谤的责任完全推掉,自己只是更正他人的错误。我认为,从法律上,方舟子的责任是独立的:他并非机械转帖刘牧野的诽谤,而是自己在阅读相关文件之后进行的陈述。我之前给方舟子的条件是在18小时内:(1)删除该诽谤性推特条文;(2)在推特、XYS以及weibo 道歉。方舟子未执行(1),因此我的行动不受任何协议的限制。 今天我看到方舟子的推特上出现下列内容: 刘牧野诽谤案中,相当部分内容涉及夜夜城若干人等对我在贺梅案的作为的诽谤性描述(相关内容参见起诉书)。方舟子现在也试图在贺梅案上对我进行模糊性抹黑。这是极其不道德与不负责任的,方舟子应该拿出打假斗士的勇气,准确指出哪些报道存在哪些不准确。 是个男人嘛,不应该搞这种阴的,应该来明的。 弹指之间,今年已经是贺梅案胜利10周年了。十年之后,该案的历史意义及其主导者依然遭到质疑甚至攻击,这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通过法律手段对诋毁者进行严厉打击,给他们及世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将作为未来维护贺梅案人权胜利的果实与正义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个人分类: 贺梅案|81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的诚意判断
热度 7 岳东晓 2017-1-6 14:39
在这篇 《 做人要老实,我给方舟子的警告 》里,我给方舟子提出了一个警告,要他删除之前的一条推特。方舟子回应说,那是转帖夜夜城刘牧野的东西。方舟子还说,我下面的文字诽谤了他,要我删除、并向他道歉。 上次方舟子在推特跟疑似杨文彬的马甲来往,我就诚恳地劝导方:【不要整天跟南化工学院这个层次的在网上厮混了,搞得电泳图都看走眼。】方舟子果然从善如流。后来我请方舟子提供杨文彬在新语丝(用其他ID)诽谤的证据,方舟子欣然交给了我。根据方舟子提供的信息,我确认科学网的很多匿名ID就是杨文彬。杨跟在我后面流窜到科学网,到处骚扰科学网博主,我对此感到有点责任,过意不去,所以写这个说明。 我给方舟子回信到,刘牧野诽谤是刘的责任,其恶意诽谤都传到方舟子那并继续扩散,足见刘牧野恶意诽谤的情节恶劣。案子正在进行,一切将依法处理。方舟子不是不懂英文,他自己贴的推特自己要负责。至于我上面的发言,则是毫无问题。我分析如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要求方舟子纠正错误、并在新语丝道歉。刚查看了一下,方舟子登出了下面的推特: 我看到新语丝也贴出了类似的更正。方舟子如果对我起诉的诽谤被告的卑劣行径并不知情(参见: 刘牧野诽谤案 ANTI-SLAPP历史 ),被刘牧野之流变本加厉的恶意诽谤误导而误传刘牧野的恶意诽谤,这个责任当然应该算到刘牧野头上。方舟子这个更正是否具有诚意,我也拿不准。 希望大家判断一下。 另外,我普法一下,诽谤的赔偿一般视情节而定。有个案子,一个麻醉师在病人做手术时诽谤了病人(说病人可能有某种病人没有 的 病),谁知病人在麻倒前打开了手机录音,回家一听大怒。起诉了医生与麻醉师,医生因为没有搭腔没事。 麻醉师因为5分钟诽谤,被判赔偿五十万美金 。赔偿不是看受害者花了多少钱,而是造成的损害,及恶劣程度。诽谤不是免费的,800万不算什么天价。 附件:损害单 a.b 两项 (痛苦、不便、情感压力)是打印表上已经有的,只是填数字。后面诽谤损害的也是根据加州相关法律条款填写。刘牧野恶意撒谎说什么找不到工作100万、看病90万完全是在被起诉后不知悔改继续恶意诽谤。单子上 其中最大的一笔是惩罚性赔偿,原告要求 25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所谓惩罚性赔偿,是指被告情节恶劣,社会危害大,需要惩罚而给社会树个样子。
个人分类: 法律|1629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做人要老实,我给方舟子的警告
热度 1 岳东晓 2017-1-5 03:29
被我起诉的被告都是些做人不老实的。 做人要老实,别人没惹你,你不要去用虚假的东西去诋毁攻击他人。 攻击诋毁了他人,警告你还没有用,你还要变本加厉继续诋毁,那么好, 没有必要在网上吵闹,法治社会,大家都依法办事。有道理法院去讲。 针对 刘牧野/Trigmax/Yeyeclub.com 的恶性不公平竞争与恶性诽谤案,正在法院进行。 除非有实质进展,我不会做公开评论。法院有其日程,两个月才一个来回。 刘牧野递交了动议,我仅仅是花一分钟随便翻了一下,到回应截止前几天我才会认真看。 网上争论纯粹浪费时间,有写网文 1/5 的时间,完全可以在法院把事情说清楚。 一切将依法追究到底 。 针对下面方舟子的诽谤性言论,我已经给他发出了警告。什么我找不到工作、什么我90万美元看病医疗费。方舟子好歹也是个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生物博士,居然敢这样诽谤, 他以为美国加州是无法无天的地方、还是不甘寂寞?我事情本来多,不得已不想上 法院。但在 网上厮混,混成诽谤我的被告 ,我不觉得这能显示被告的聪明。 刘牧野诽谤案方舟子不甘寂寞,要挤入,这将是他的选择。
个人分类: 法律|1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维基、百度、新语丝等网站来信
热度 3 岳东晓 2016-10-27 15:13
前些天我发现维基百科网站的出现针对我的诽谤言论,涉案者应该是目前已经被起诉而仍在逃窜的被告。 后来我给维基百科去了封信, 要求删除诽谤内容,并保留涉案用户信息 。维基百科迅速做出了处理。其律师罗杰斯给我回了个邮件, 说明维基百科本身不是编辑等等 。当然,我本来就只是要求保留涉案用户信息。目前我已经给该公司发去证据传票,要求提供涉案人员信息。 在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上,近期也出现了类似诽谤攻击言论。我给方舟子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请他删除诽谤内容。方博士做出了积极回应,删除了相关内容。 后来我发现诽谤犯还在百度百科进行类似的攻击。该犯可谓处心积虑,把上载到 dropbox.com 的文件,作为所谓依据。我请百度删除该诽谤信息,并要求百度保留其身份信息。今天我收到百度公司的回应,称将按规则处置。经查,百度百科上的诽谤内容已经被删除。 过段时间,我应该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处理相关事宜。到时再行通报。
个人分类: 法律|29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专家:方舟子胡乱打假 NgAgo
岳东晓 2016-8-7 09:33
听了方舟子博士的英语,我瞬间就自信了!.mp4 已有 2143 次阅读 2016-8-6 16:48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有分子生物方面的专业人士想指出方舟子在韩氏 NgAgo 评论中的错误,但怕遭到方舟子打击报复,方舟子这样简直是白色恐怖嘛。 首先,我就方舟子对韩春雨论文中的几个电泳图提出的质疑说两句。方舟子认为这些电泳图是韩春雨造假的证据。据方舟子说,韩氏电泳图上条条在运动方向中间落后、两侧超出,不可能,肯定造假,而且是低级的PS。对此,有方舟子“超级粉丝” 非常诚恳地向他指出,在分子较小时这个现象经常发生,并不见得是造假。这条信息方舟子登在了新语丝网站上了,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7/hanchunyu5.txt 应该算是承认了这个可能。 网上搜索电泳图,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大家可以去查查。 博主补充:我补充下面这个图 下面是专家就 JesseCai 的分析做出的评论。专家的评论我原文拷贝、用不同背景 颜色显示,我是外行,大家自己判断。科学辩论不是请客吃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http://image.sciencenet.cn/home/201607/16/160051u2pvrb6rrpsz2zb2.jpg 注1:蔡说图4a中,G6和G13相距30nt,但条带没有差异。是为了说明图4b中的差异有问题。方舟子被误导,居然以为G6和G13应该有30nt的差异。 注2:凝胶电泳只是粗略地估计分子量大小,这种电泳条带的小幅位移,往往是由于样品成分如盐分,DNA纯度,蛋白质等造成的阻滞效应,根本不足以判断真正的分子量大小,只有通过测序才能确证。 注3:就算NaAgo切割产物比Cas9都变小了,那也很正常。因为NaAgo和Cas9都只是切割基因组DNA,去掉几个碱基是内源核酸酶干的活。因为二者切口不同,所以去掉的碱基数目也不同。这再正常不过了! 结论: 方舟子对分子生物实验一窍不通,根本没有资格打假,只依靠道听途说! 补充: 蔡注解5最后一句说:“韩文有数据说NgAgo不能切割线性DNA”,据此推断“NgAgo不能切割基因组,因为基因组DNA就是线性的”,这是没看懂韩的论文,而且反映了 分子生物学基础很差。韩的论文中的原文是:”NgAgo did not cleave linearized plasmid or ssDNA (Supplementary Fig. 3).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NgAgo is not an exonuclease.“, 意思是NgAgo 不能单独切割线性质粒DNA和ssDNA,也就是说必须有ssDNA和质粒DNA同时存在时才能切割,这说明NgAgo是内切酶而不是外切酶。 专家回复:需要学习的是你自己,既然发过几篇论文,怎么连个电泳图也看不懂?在图4e中,虽然NgAgo和Cas9的guider序列相同,但他们是不同的内切酶,切割位点不同。Cas9的切割位点在距离PAM序列四个碱基的位置,而NgAgo的切割位点是靶点内的序列,并且会随机抹掉一段靶点内的序列。 切割之后,在细胞内由内源核酸酶去除几个碱基,内源连接酶修复DNA双链切口,并造成突变型。 检测时,PCR扩增目标序列,由于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NgAgo和Cas9切割位点处的差异,T7消化在再次从NgAgo和Cas9切割位点处切断。NgAgo和Cas9切割位点不同,产物长度自然不同。 NgAgo会随机抹掉一段靶点内的序列,所以产物较小。 verstehen? 图4a中,不同的guider DNA虽然位置有所不同,但被NgAgo的切割,并且随机抹掉一段靶点内的序列后,两端的长度在不同gDNA之间就都差不多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岳东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94919.html 上一篇: 从青蛙蹬腿到电子自旋 更多 举报 当前推荐数: 16 推荐人: 田云川 李颖业 许培扬 蔡小宁 郑小康 杨正瓴 陆绮 zzxjw foundation xlianggg yejie jingr yunpeng3 tuner gaorenye plantcris 发表评论 评论 ( 42 个评论) plantcris 2016-8-7 08:54 高教授,其实生命科学还是很重要的,基本上要用到各学科的知识。生命现象也是最复杂的,它包括了无数的物理,化学,数学的东西。我们能在这里讨论,我觉得这本身就很神奇,只有生命才能做到。至于我自已觉得我还没有抓到生命科学的皮毛。 高山 2016-8-7 08:51 40楼讲的,这部分,我本想大家都做到图3,讲图4的时候 再说,现在为了怕大家没理解我那句话,只好解释一下。 解释的比较简单,估计岳博士明白是没问题的 高山 2016-8-7 08:48 岳博士,我想说的意思是,由于NgAgo切割的bp数量 可以达到很多,因此越长越不容易修复 修复最快应该就是简单切开,然后是少1bp等等 所以,NgAgo切割效率就算很高,后面修复慢, 你得到最后的综合结果,效果不一定比cas9好。 很多更细致的东西,今天先到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博主回复(2016-8-7 09:02) : 这篇文章只对方舟子等人的说法是否正确进行评估,不讨论 NgAgo 的优劣。 高山 2016-8-7 08:44 岳博士,先不要补充,我讲的,和你补充的不是一回事 咱们到此为止,等大家都把做出来的图3放上来,我们继续 博主回复(2016-8-7 08:54) : 这个 Fig3.b 说明切割机制是最直观的。 高山 2016-8-7 08:40 plantcris,差不多,前面我博文讲过 所谓 编辑效率,是切割+链接 两个过程之和,我讲的一般都是精华 提点一下,不扩展,大家后面慢慢理解,就知道这几句话的要害了 博主回复(2016-8-7 08:42) : gDNA 长度达到 20 bp,可以实现精确定位,这是关键。 plantcris 2016-8-7 08:34 不知我是否看错了,NgAGO和CRISPR应该是广义的限制性内切酶,这个限制主要体现在guide上,其切割方式与普通限制性内切酶相似。我们现在检测到的突变产生于两个过程,剪切和修复,其实上面的两种工具看作剪刀比较合适。至于缺失片段大小,剪刀控制不了,因为只剪一次,缺失片段大小由细胞中修复系统决定。 博主回复(2016-8-7 09:04) : 应该说一般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一个很短的序列 博主回复(2016-8-7 08:59) : 还学了一词: Methylation 博主回复(2016-8-7 08:40) : 我的理解(根据我在 YOUTUBE 上看的),一般的 restriction enzyme 是一个很短的序列,细菌本身DNA上也有。NgAgo 是根据目标的DNA。 huaihain12345 2016-8-7 08:33 南开大学也算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学, 难道能容忍你们的副教授, 想混混那样在科学网耍泼, 该不该清理门户? 高山 2016-8-7 08:22 岳博士,是否题目改一下 方舟子老师分子生物学知识欠缺 博主回复(2016-8-7 08:27) : 不知其他读者认为你这个标题如何。 gusij 2016-8-7 08:19 讨论专业问题当然好,可是”专家:方舟子对分子生物实验一窍不通“这个题目起的简直毫无道理。 我不是方粉,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但是在科学网上看到的关于韩的整个事件,让我开始非常鄙视”方黑“。 高山 2016-8-7 08:17 岳博士,转发也不太好吧,我建议还是 1. 方舟子的旗帜要维护,这是个小小技术故障,况且这图没问题,也不能说明韩没造假; 2. 对于有个人匿名讲x博士的,我看就讲一下原理,不要针对 还请三思 高山 2016-8-7 08:12 田云川岳博士他们这些 搞数理化的 进入生物 很容易就称霸 我引用 清华 文教授讲的, 总体而言,智商相差确实很大。 数理化生天地,这个顺序是有道理的 当然,现在是 数理化天地生,主要是因为生物就业太差了 博主回复(2016-8-7 08:19) : 我在上面补充了 Fig3 .b 。免得还有人搞不清楚 huaihain12345 2016-8-7 08:07 看了楼下一系列高山的言行,高山,说你是学术界的混混,都算是在夸你 田云川 2016-8-7 08:05 物理是技术、化、天、生、地的基础,物理研究的目的首先就是寻找不变量,次之是在变量中寻找规律(不变性),实验的重复性是基本要求。生、地的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差,但重复性是防造假的唯一办法,也是提高生、地科学性的唯一办法,应该给一段恰当的时间,小保方是一年,这里应该给半年,地学的时间应更长。 高山 2016-8-7 08:01 博主回复(2016-8-7 07:55):你的话有时比较 cryptic。我给 plantcris 解释下,NgAgo 带宽体现了切割产物片段的长度的分散。 你这句话讲得好,我那个不通俗不易懂,其实,外专业的进来,如果真理解了,你们更容易取得成就 第一,不受本专业框框舒服;第二,理解通俗,越通俗越深入 高山 2016-8-7 07:57 能把 韩工作看懂的,要有基因组,生物物理,蛋白质结构,分子实验等很多方面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出身的,对基因组的复杂度理解都不全面,容易简单相信流程说的,对复杂情况估计较少。 我做过的 小小微生物,就有repeat 3k出现很多次,电泳出来就是乱的,这类都是积累,老韩的这些图相对简单多了。况且,依他的水平,真要是作假,也不可能谁都能看出来。 没有生命科学10年以上打拼,多个领域的实际经验,想都不要想,更不要提质疑。 高山 2016-8-7 07:46 plantcris 你看看我19楼的点评,又可以提高很多 这么一个小细节,我图看多了,过一眼 就把里面所有信息都 扎出来 博主回复(2016-8-7 07:55) : 你的话有时比较 cryptic。我给 plantcris 解释下,NgAgo 带宽体现了切割产物片段的长度的分散。 plantcris 2016-8-7 07:45 我理解,NgAGO应该是炸弹,gDNA是控制炸哪儿的北斗系系统。 博主回复(2016-8-7 07:50) : 你可能把它当成 restriction enzyme 了,一剪刀切下去。 高山 2016-8-7 07:44 minjialun, 我讲了,13楼有错误,我就不评判了 虽然后续 岳博士 讲一下,她自己就慢慢明白了 岳博士,你既然明白了,就直接讲 技术,不要点名,不要针对某个人,人家也要吃饭 如何? 高山 2016-8-7 07:42 岳博士,我讲过,就凭你的脑袋,和基础,进入生物领域 很快就能成为高手,你现在相信了吧 但是我毫不客气的讲,这并不能说明你很厉害 只是生命科学里面 动脑子的人少 高山 2016-8-7 07:41 【22】plantcris蔡博士讲的,有问题,你先不用看。 岳博士,不要四处出击,对于蔡博士的错误,我建议你到此为止了 我们通过这次 韩的论文,可以普及一下 分子生物学实验知识 把一些问题搞清楚就好 不必过多争执,前面很多人讲的很多错误,我都没有 指出 我这人尽量团结别人,不过,有一些坏分子对我进行迫害,如果我知道是谁 我弄死他。 博主回复(2016-8-7 07:52) : 我是纯外行,哪敢评价蔡博士?绿色背景内容是转帖啊。 plantcris 2016-8-7 07:24 有蔡博士和高博士这样的高人在,我和岳博主提高都很快,无论谁对谁错,学到知识就是硬道理! 博主回复(2016-8-7 07:36) : 我前面有个科普说 NgAgo 是导弹。NgAgo 的剪切机制是根据 gDNA 随机打掉可能多达 20个 nt, 从剪切位置是不能结论长度的。 plantcris 2016-8-7 07:14 高博士,谢谢你的回复l通过你们专家的交锋我学到了很多(我是生物专业的)。前些天看了老外用Surveyor,而韩用的T7E1,我查了一下,前者用的是CEL I,也是切割DNA双链错配,也就是突变的地方,可能前者比后者效果稍差,不知是否正确? minjialun 2016-8-7 06:58 别自说自话,回应一下13楼先 岳博士这位专家的名号呢?只是一个专家容易让人联想成砖家。 高山 2016-8-7 06:50 既然岳博士把图4搬出来了,有人让我说说,我看是躲不开了 我再给 分子生物学 实验的 一些研究生 讲讲你的注解 3 3不仅说明NaAgo切了几个bp,而且NaAgo的条带宽,不如Cas9集中 恰恰说明,他切的几个bp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可能是1,2,5,等等 所以造成了宽 不仅不是问题,恰恰与前面的切割原理一致 不过,老韩作为一个老炮,如果作假,这张图,也可以做 高山 2016-8-7 06:46 plantcris, 岳博士讲的基本上都对 他肯定 自己查了分子生物学 很多东西 博主回复(2016-8-7 07:32) : 我只是在 YOUTUBE 上看了些 10分钟的短片,动画很生动。 高山 2016-8-7 06:43 岳博士,你现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已经很高了 目前为止,出来说话的这些,你已经和他们水平差不多了 不过,我还是建议,政治上不要犯错误 方老师这次出手,就是方向性错误 如果我们大家与方老师形成内讧,也是方向性错误 博主回复(2016-8-7 08:00) : 下面的话我是开玩笑啊。 博主回复(2016-8-7 07:31) : 看来,我可以招博士后发论文了 -- 我的任务就是搞清概念...然后签名。 注意啊,我是转帖。 高山 2016-8-7 06:40 岳博士,刀下留人,你的“注1” 一下子就把方老师 打倒了。 这是技术故障,方舟子这面旗帜还是要保 高山 2016-8-7 06:37 本人再次强调,方老师打假功劳第一,就算韩的工作没有全懂,出现一点技术错误,完全可以接受。 韩春雨问题上要坚决团结方舟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94595.html 希望方老师尽快回到人民一边,看清形势,不要被大陆黑恶势力利用 蔡宇伽 2016-8-7 04:57 你的理解是对的!! -------------- 蔡指出韩图4a的不正常是正确的。给你们简单地解释,上面的那条带表示没有切的一条线(DNA)的全长,在G6和G10中一样。G6表示在这条线的某个地方切一下,变成两条,就是你看到的G6下面两条带(中间和下面的条带)。G10下面的两条带同G6。由于G6和G10相距30nt,切出的带应该有差别!而图4a中根本看不出差别。图4b中两种方法切出的条带差别应该很小,因为选的切点非常相近。而韩的图4b中显示的差异又太大。图4b中,后3条泳道中间条带变小,下面一条也应该变大(这也不正常)。 蔡宇伽 2016-8-7 04:46 是谁在说我‘基础很差’啊,来来,出来走两步。 国内是不是流行动不动说‘你不懂’,‘你基础很差’啊(然后,就证明了自己牛)?在基因编辑领域,本人恐怕要比科学网上绝大多数人都资格更老。早在CRISPR发明之前,本人就已经从事基因编辑研究了,使用过各种基因编辑工具包括ZFN, TALEN, CRISPR。虽然我不是这些工具的发明人,但本人在开发基因编辑工具递送载体领域也算小有名声,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撰写综述,合作者包括CRISPR的发明人之一。鄙人不才,开发的递送工具被国际同行不吝以‘二次革命’形容。但是,但是,我有说过类似‘你不懂’,‘你基础很差’之类的话吗?凡是科学素养好的人,‘你不懂’,‘你基础很差’后面都是跟着,‘是我没解释清楚’‘是我没教好’。 本人文章发在eLIFE(两篇),Nucleic Acids Research,Current Gene Therapy,Gene Therapy等,如果没听说过eLIFE,请谷歌之。不知那位说我基础不好,不妨也请靓靓你的文章。 我知道你们这些人会耍赖,的确,4a,4e分开看没有问题。但是,请把注1,2,3连起来看!G6和G13两个切割位点相距30bp,T7切割产物无法在胶上区分开,你们解释为‘阻滞效应’。好,那我要问你了,4e两个切割位点重合(小于30bp),怎么却又区分开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你不服,我还可以举出自相矛盾的地方来(暂且先留着)!还有,我看你似乎并不懂t7工作原理,请自行学习先! 最后一个注解是我的猜想,不一定对。我担心韩看到了NgAgo能体外切割DNA,就简单的认为,NgAgo肯定能切割基因组,而事实上由于基因组特殊的结构和修饰等原因造成NgAgo无法切割。由于这么多组没法重复出基因组切割,看来我的猜想是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张义国 2016-8-7 02:36 科学网—“韩果”之学术争论,因其长期游离于圈子之外而未遵守学术规矩? - 张义国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54763do=blogid=994970 李颖业 2016-8-7 00:19 foundation2016-8-6 17:23 博主,,等着一堆方粉来攻击你吧 方粉在岳博主面前绕道走的 ThermoCool 2016-8-6 22:26 方舟子的质疑不完全是方舟子自己的专业,很大程度源于实名专业人员给新雨丝的爆料,当然方舟子也有可能因为不够专业而用错了料,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爆料,不是判决。 plantcris 2016-8-6 22:11 更正,G6和G13,我建议还是找高山谈一下,我相信他可以看懂,纯学术讨论。错了我认,算我学习! plantcris 2016-8-6 22:05 蔡指出韩图4a的不正常是正确的。给你们简单地解释,上面的那条带表示没有切的一条线(DNA)的全长,在G6和G10中一样。G6表示在这条线的某个地方切一下,变成两条,就是你看到的G6下面两条带(中间和下面的条带)。G10下面的两条带同G6。由于G6和G10相距30nt,切出的带应该有差别!而图4a中根本看不出差别。图4b中两种方法切出的条带差别应该很小,因为选的切点非常相近。而韩的图4b中显示的差异又太大。图4b中,后3条泳道中间条带变小,下面一条也应该变大(这也不正常)。 胡大伟 2016-8-6 21:53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yunpeng3 2016-8-6 21:19 老方力不胜任。以为踢到了韩春雨的软肋,却踢到了石头上。 jingr 2016-8-6 21:03 方舟子可能缺少相关实验的经验,造成对电泳图片的误判。 蔡小宁 2016-8-6 20:07 博主文中提供的那个新语丝链接打不开,下面这个可以打开: http://xys8.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7/hanchunyu5.txt 方舟子好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photonphonon 2016-8-6 19:27 怕方舟子打假,不敢露面。哈哈,这货虚得不行啊。你问问高山,他怕不怕 田云川 2016-8-6 17:41 BNT的编辑和审稿不是容易骗的。 博主回复(2016-8-6 17:43) : 韩又不是什么名人,搞这么大题材,NBT第一反应就是怀疑。 foundation 2016-8-6 17:23 博主,,等着一堆方粉来攻击你吧 博主回复(2016-8-6 17:28) : 方粉都是很弱的。不弱,怎么会成为方粉呢?所以,我一向歧视方粉。
个人分类: 科普|9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专家称:方舟子对分子生物已一窍不通
岳东晓 2016-8-6 08:52
看到有网友说想指出方舟子在韩氏NgAgo 评论中的错误,但怕遭到打击报复,我建议大家把信息发给我,我来发布。现在我根据收到的信息做一个综合简评。 首先看方舟子对韩春雨论文中的几个电泳图提出的质疑。方舟子认为这些电泳图是韩春雨造假的铁证。据方舟子说,韩氏电泳图上条条在运动方向中间落后、两侧超出,不可能,肯定造假,而且是低级的PS。对此,有方舟子“超级粉丝” 非常诚恳地向他指出,在分子较小时这个现象经常发生,并不见得是造假。这条信息方舟子登在了新语丝网站上了,应该算是承认了这个可能。 网上搜索电泳图,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大家可以去查查。确实,电泳是一个复杂边界条件的麦克斯韦尔方程与动力学方程解,图形结果没有铁律。仅凭狭隘的经验来判断是不行的。 再看这张 JesseCai 的分析图: http://image.sciencenet.cn/home/201607/16/160051u2pvrb6rrpsz2zb2.jpg JesseCai 的分析是 : 图 4a 中 G6与 G13 5'p尾部相差30nt,而电泳图看不出两者的差别,在 4.e Cas9 与 NgAgo 的比较中,切割点相距应该小于 13 nt , 电泳图却存在明显的位置差异。换言之,其疑问是 13 nt 的差别在 4.e 都显示出来了,为何30 nt 的差别 4.a 没看出来。 方舟子对 JesseCai 的 理解: 专家评论:凝胶电泳只是粗略地估计分子量大小,这种电泳条带的小幅位移,往往是由于样品成分如盐分,DNA纯度,蛋白质等造成的阻滞效应,根本不足以判断真正的分子量大小,只有通过测序才能确证。 岳某评论:从图看,250到500, 500到750尺度间距变小。两幅图比例不同,而电泳带接近500,光看电泳带的宽度就已经超过对比带的间距,两者存在重叠,即便是假定电泳带位置仅与分子量有关,恐怕也无法断言有 30 nt 的resolution。
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GPS与相对论之指点迷津
热度 3 岳东晓 2016-4-8 05:14
这两天科学网就 GPS 是否依赖于相对论(狭义与广义)才能运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参见这篇《 剪不断,理还乱 。。。 》内中提到方舟子这个“非理工男”的错误,这简直是对喜欢用文科傻妞一词的舟子莫大的侮辱。但要知道,涉及相对论的时候,很多隐含的假设就不能做了,尤其是小学数学里 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的公式要谨慎。所以,我来给一个清楚一点的解释。 我现在手里拿着一个 GPS导航器(简称导航器),打开之后,它给出了我现在在地球上的位置(经纬度与高度),这是它根据接收到的GPS卫星信号算出来的。那么这个卫星信号里面有什么信息呢?一是卫星本身的轨道参数,二是发出这个信号时卫星上时钟的时间。卫星上这个时钟是所谓原子钟,是非常精确的。从卫星轨道与卫星发出信号时间,导航器的程序可以算出发射这个信号时的卫星的位置。 导航器 本身也有一个时钟, 因此还有一个数据: 导航器 根据自己的时钟 收到卫星信号的时间。 导航器 的 时钟当然不是原子钟,而且也没有跟卫星上的时钟对准。 比如说,卫星上的时钟可能指向上午9点,但 导航器 上的时钟可能指向10点,对准差达到了一个小时。显然, 导航器 时钟与卫星时钟的对准差是一个随机的未知数。 而 导航器 的位置坐标是另外三个未知数。初中数学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要有四个方程才能解出四个未知数。所以,我们需要四颗卫星的GPS数据才能算出自己的位置。 我在《 电影Interstellar中的引力延时 》一文中提到引力场不同地方时间流逝速度不同,并进行了计算。类似的计算得出在GPS卫星高度(约2万公里),用于引力延时,卫星上时间流逝比地面快(比例) \frac{GM_e}{c^2 R_e^2} \frac{(R_s -R_e) R_e}{R_s} = \frac{g}{c^2} \frac{(R_s -R_e) R_e}{R_s} \approx 5.3 \times 10^{-10} 。另外,根据狭义相对论,从静止观察者角度,运动时钟要慢些。卫星速度约每秒 4000 米 ( \sqrt{9.8 * 10^3 *6300^2/26300} ) ,则运动学效应导致的卫星上时钟变慢比例为 1-\sqrt{1-v^2/c^2} \approx 8.9 \times 10^{-11} 。因此,每天24小时累计卫星上时钟相对于地面来说,应该快 (5.3 \times 10^{-10} - 8.9\times 10^{-11} ) \times 24 \times 3600 ,也就是约为 38微妙。 这个38微妙的差别将被包括在天-地时钟的对准误差中 。初看起来这似乎没有问题。 但是卫星运行一天之后, 导航器 程序员根据接收到的卫星轨道参数以及卫星时间而计算卫星位置时误差会达到:4000* 38*10^-6 = 0.15米 ( 卫星速度乘以时间误差) 。 这个误差是不断积累的。 运行100天后,卫星上的原子钟时间会快 38* 100 微妙,或者约4毫秒。那么卫星位置的计算误差将达到 15米。三年之后,卫星位置计算误差将达到150米,而相应的卫星定位误差将达到 40米左右 (注一) 。因此, 假如我们处于一个非相对论文明 ,人们会发现由于某种神秘原因,这个GPS系统开始还好用,但误差越来越大。 GPS卫星的设计者及运行者当然考虑到了相对论效应,因而把卫星上的原子钟报出的时间进行了调整以消去相对论效应,而且卫星可以不断进行轨道修正。那么导航器程序员计算卫星位置的时候是否还要考虑相对论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由于GPS信号本身已经考虑到了最主要的相对论效应,导航器程序员也许根本都不要知道什么相对论。但是,如果导航器开发商承认自己没考虑相对论,那将是一个严重的市场错误 -- 广大客户会觉得这个产品也太原始了。 现在回到根据四颗卫星的数据计算四个未知数的方程的问题。小学数学给出的方程是: 卫星到 导航器 的距离等于光速乘以信号传播的时间。 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卫星的轨道及卫星信号发出的时间进行计算,卫星到 导航器 的距离根据勾股定理计算,时间则是 导航器 接受信号的时间减去卫星信号发出时间再根据对准误差进行修正。四个未知数是:导航器所在的坐标(经度、纬度、高度)与天地时钟对准差。 四颗卫星,四个方程。但如果要考虑相对论,这个距离计算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不过,这个误差相对其他误差较小。另外,如果假定高度(如海拔为零),那么三个卫星也能算出位置。 还有一个问题,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经过大气层时其传播会受到影响,这也就影响了信号传播时间, 这个影响是未知的,因此 定位精度也就打了折扣。美军使用的GPS跟民用的信号的内容并没有不同,但美军信号还有一个不同频率的频道。根据同一卫星两个频道信号的差别,美军可以在计算中消去大气层的部分影响而得出更为精确的定位。 注一:方舟子科普到:“...如果我们考虑到GPS系统要求纳秒级的时间精度,这个误差就非常可观了。38微秒等于38000纳秒,如果不加以校正的话,GPS系统每天将累积大约10千米的定位误差,这会大大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这显然是不求甚解。
个人分类: 科普|87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杨文彬世界第一,刘牧野屈居第四
热度 13 admin 2016-4-1 03:28
官司还在继续, 新语丝欢呼了,杨文彬第一! 多伦多华人社区沸腾了,杨文彬第一! 杨文彬是世界 第一位在美国法院向日裔法官揭发抗日的。 这个世界第一应该是没有异议,当之无愧的。 即使还有疑问,那么杨文彬肯定是 第一位在 美国法院 向 日裔法官揭发抗日 的杨姓人士。 而且多伦多杨文彬应该是囊括了第一二三名。 加州刘牧野只能屈居第四。 刘牧野被收录了 《 福州市志(第八册) 》 ,而杨文彬见于《 杨公文彬列传 》。 刘牧野 福州 1957.10 美国爱达荷大学
17300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第五弹:方舟子借刘菊花之手直接从安保资金搂钱
热度 3 狼爱上羊 2016-2-5 21:25
王志安 2016-02-05 16:07:52 阅读数:15万+ 第五弹终于来了,这一弹的目标是方舟子。方舟子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多次声称,他从来没有从安保资金中拿过一分钱。但这第五弹,我要请各位看看方舟子是如何撕下伪装,从安保资金中直接拿钱的。 让我们回到 2014 年的 9-10 月间,这一时分,方舟子一家迁居美国已经箭在弦上。该移民计划是方舟子早就规划好的,目的是让方的孩子在美国接受教育。为了移民,在一年前的 2013 年 10 月 16 号,方舟子在美国的圣地亚哥购置了一套别墅,这套别墅是当地顶级的学区房,一年仅房产税,就高达一万美金左右。挂牌仅十余天,就被方舟子以 67 万美金全款买下。买下的当天,方舟子就把房屋的产权过户给了刘菊花。 移民前夕,方舟子特地回了一趟漳州老家,机票是彭剑给其购买的头等舱。与此同时,方舟子开始紧锣密鼓地筹措钱,圣地亚哥是加州的第二大城市,居住生活的成本不低,必须要换一些美金,供自己的家人来美国的日常开销。方舟子私下和彭剑说,大约需要五十万人民币。 心领神会的彭剑立即明白了什么意思, 9 月 22 号和 23 号,彭剑从安保资金二级账户 3558 里,分两次给刘菊花的账户汇了 97000 元。来自华欢所的 3558 记账单显示,这笔钱,是通过刘菊花的亲戚刘昊转过去的。为了防止直接给方舟子现金的事情败露,彭剑还专门叮嘱刘昊,这笔钱不要全部直接转给刘菊花,将其中的 5 万块钱通过支付宝过道手再转给刘菊花,这样更隐蔽更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 3558 账户虽然是一彭剑个人名义开设的,但也是安保资金的二级账户。这个账户的钱,基本上都来自安保资金转账或者存现过来。徐波捐款的 300 万善款,被彭剑转入 7059 安保资金二级账户后,有 25 万被直接转入这个 3558 账户。而且,这个 3558 账户,差不多专门是为方舟子的各项开销服务的,其中有多笔直接给刘菊花账户的转账记录,另外还有大量直接转给语丝书屋员工方艺泉的汇款。 也许有人要问, 安保资金的捐款,明明是给方舟子,为何要汇到刘菊花的账户?或者说,汇给刘菊花账户的捐款,就是给方舟子的么?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段故事。 2005 年,肖传国以方舟子侵犯其明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起诉到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此案历经两审,最终都以肖传国胜诉而告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方舟子赔偿肖传国 3 万元精神抚慰金,并为自己的侵权行为登报道歉。但方舟子拒不履行法院判决,一拖就是数年。 2009 年,肖传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武汉市法院在调查时 发现一个难题:一是根本无法联系上方舟子。方舟子在诉讼阶段从未给法院留过任何联系方式和实际住址,给方舟子的律师彭剑寄送的法律文件也被统统退回。二是调查发现,方舟子在境内没有任何银行账户,没有任何银行存款,也就是说,方舟子在国内没有任何可执行财产。 2009年8月,无奈之下的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只好从方舟子的配偶刘菊花的银行账户内扣除了一笔 执行款,数额是 40754.60 元, 其中 30000元 是赔偿金, 10754.60 元是延期执行的滞纳金。 2009 年 8 月 24 日,刘菊花对武汉市江汉区法院提出了执行异议。刘菊花的理由是: 1. 武汉市法院判决方舟子的赔偿款是方舟子的个人债务,和刘菊花无关; 2. 方舟子和刘菊花对婚内财产早有约定,双方各自财产独立。并出示了如下两份协议和一份律师见证函: 上面第一份协议,署名日期是 2002 年 9 月 30 日,但没有公证。第二份补充协议也没有公证,但有一份律师见证函,而经手办理的律师,恰恰是方舟子的亲密战友彭剑。 更有意思的是,这份补充协议的署名日期是 2007 年 1 月 15 日,恰好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前的一个月。肖传国的律师认为,刘菊花提交给法院的这两份协议是应对法院强制执行而临时伪造的,但没有直接证据。不过,方舟子和刘菊花签署这份协议,客观上成了回避法院的执行的工具。你法院可以判,但我就是不执行,反正我方舟子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即便败诉又怎样?而你要是敢执行刘菊花名下的财产,我们夫妻财产“各自独立”。 2009 年 9 月 4 日,武汉市江汉区法院驳回了刘菊花的执行异议申请,理由是夫妻之间的财产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意思就是说,你们夫妻之间的协议,肖传国不知道,不能成为方舟子赖账的理由。 当天,刘菊花就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复议。更“巧”的是,新华社湖北分社突然在此时造访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询问此案。法院这才恍然大悟,刘菊花的身份不仅仅是方舟子的妻子,还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国家级媒体的突然造访和询问,让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刘菊花的执行复议申请案就此被搁置,偌大一个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竟然无人敢裁定了。 4 年后的 2013 年 4 月,武汉市法院的两名法官到北京找到彭剑,主动退回了从刘菊花账户扣押的执行款。至此,武汉市法院在方舟子刘菊花夫妇面前完全溃败,而肖传国胜诉方舟子的名誉权案, 7 年的时间过去,一分钱赔偿款没有拿到,而且执行遥遥无期。法律的判决,执行的威严,在方舟子面前,变成了一张废纸。 方是民和肖传国关于肖氏手术的恩怨是非持续多年,我虽然有所了解,但这里我不想发表看法。我想强调的是,不管方舟子当初指称肖传国的那些言辞是否正确,都应该尊重法院的判决。什么是法治?法治就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当你的言论在合法的范围,不管有多少人不满意,法律都会给与你坚定的保护。而当一个人的言论逾越法律,不管你的动机有多么高尚,都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但是,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一个两审败诉,申请再审被驳回的名誉权案件,方舟子就是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而法院竟然拿他毫无办法。 这个故事最让我感性兴趣的是,方舟子和刘菊花真的如他们签署的协议那样,财产是完全独立的么?如果真是如此,武汉法院找不到方舟子的可执行财产就是无能,但如果方舟子和刘菊花根本就不是财产分立,那方舟子和刘菊花所谓的财产协议就是个骗局,就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的流氓做法。 接着看故事。 2012 年 8 月 13 号,方舟子突然高调宣布从新浪微博退出,转往搜狐微博: 方舟子退出新浪微博的表面理由,是不加 V 攻击他的女儿,而新浪处理不公。但真实的原因是,搜狐看到方舟子和新浪爆发矛盾,主动接触方舟子,希望方能离开新浪,移师搜狐。当时搜狐焦急于新浪微博的人气爆棚,急于拉一些大 V 聚拢人气,但一直苦无良策。方舟子因不加 V 事件和新浪交恶,让搜狐看到了机会。 早在一年前的 2011 年,搜狐就曾花钱从新浪往搜狐拉人,目标是一些人气比较旺,发帖比较活跃的大 V ,费用一般是一年 10 万到 20 万之间,方舟子当时就在这一名单里。但这个计划,并不禁止这些去搜狐开微博的人同时还在新浪,由于新浪微博的聚集性,很多去的搜狐的人也三心二意,效果并不理想。 2012 年 8 月,方舟子正值方韩大战结束后如日中天之际,搜狐把方舟子当做是拯救搜狐微博人气的救命稻草,于是给方开了一笔相当高的价码,条件是方彻底离开新浪,到搜狐微博去,方点头同意。于是,方的退出新浪微博中,才有了那句“大家去搜狐微博找我”。 根据本人的调查,方去了搜狐之后,搜狐是按月给方舟子支付报酬,而方舟子提供给搜狐的账户,户名就是刘菊花招商银行的银行卡。除此之外,方舟子和腾讯微博和讯微博也有合作,方提供给这些网站的账户,也是刘菊花招行的同一账户。 至此,各位应该都明白了: 1.方舟子在国内没有开设自己的银行账户,所有收入都通过刘菊花的账户接收。方刘的财产并非各自独立,他们签署的夫妻财产独立协议完全是假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精心设计出来的无赖招数; 2.2014 年 9 月,彭剑汇往刘菊花账户的安保资金善款,就是给方舟子的。据线人透露,方舟子在凑足了 50 万人民币后,找中间人将人民币换成美金,并汇往境外的账户。 2014 年 10 月 27 日,方舟子一家三口,乘坐彭剑用安保资金捐款购买的北京到洛杉矶的航班,低调飞往美国。出国之前,方舟子和彭剑已经把北京的事宜安排好。方艺泉继续负责语丝书屋的日常管理和进货发货,而专职司机张钰明,则继续租住在方舟子家所在的新华社社区的房子里,负责定期打扫方舟子家的房子,处理一些诸如缴纳水电费之类的杂事,与此同时,方舟子在北京还养了一条狗,这条狗没法移民美国,只好交代给张钰明负责每天看护。 方举家赴美,在微博没有透露任何信息。为了掩人耳目,赴美后的方舟子,每天都是按照中国时间来发推特。这既有维持微博人气和影响力的考虑,也有不太愿意让公众知道自己一家赴美的原因。毕竟安保资金还在继续募捐,他和彭剑还在继续挥霍。 2015 年 1 月,方舟子一家抵美 3 个月后,方舟子再次向彭剑伸手,让彭剑从安保资金给刘菊花的境外账户汇钱,彭剑立即指示安保资金账户的财会人员刘琳办理。因为方要的比较着急,这笔钱是从好几个账户,包括华欢所的公款帐户紧急凑起来的,总额是 32319.27 美金,汇给刘菊花境外账户的时间是 2015 年 1 月 19 号。 此时方舟子一家,已经在圣地亚哥开始了新生活。圣地亚哥是加州第二大城市,社会治安相当良好。如果说方舟子在国内因为所谓的打假得罪了一些人,说需要安保还勉强有一点点理由,举家迁往圣地亚哥之后,还需要哪门子安保?这时候直接从安保资金伸手拿钱,就是把安保资金直接当做自己的私人银行,随用随取。 来自线人的消息显示,在我前几弹的证据曝光下,方舟子命令彭剑紧急查账,他们已经发现这笔汇款败露。紧急商议后,他们计划把这笔钱按在方舟子一家赴美后“购买”安保器材的支出上。为此,方舟子连日来在微博已经多次发帖铺垫,内容是他赴美后方黑也可能威胁他们一家的安全。只等我第五弹一曝光,方舟子就准备按照既定的思路洗地了。 需要指出的是,刘琳给刘菊花汇款的账户,是安保资金的三级账户,彭剑平日里有一些具体的花销,常常会把捐款从自己的账户转到刘琳的这个账户,再进行更具体的消费或者支出。这其中,有大量直接给语丝书屋员工方艺泉的转账记录。 贪婪并没有到此为止。 2015 年,刘菊花的姐姐刘新梅,想要移民美国,托方一家帮忙。方舟子协助刘新梅办好签证后,让彭剑给刘新梅购买赴美机票,临行前,彭剑还从安保资金里拿了一笔钱给了刘新梅。刘新梅到美国后,住在方舟子在圣地亚哥的家中,平时帮方家接送孩子上下学,也做做饭。彭剑和方舟子商议,将刘新梅做成方舟子在美国的安保人员。于是,这位给方舟子一家当保姆的大姨子刘新梅,摇身一变成了方舟子的保镖,每个月从安保资金里领取 1000 美元的工资。这笔钱,彭剑定期换成美元汇给了刘菊花。至于刘新梅有没有拿到,拿到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方舟子赴美后,彭剑还用自己的信用卡绑定了 PayPal 。 PayPal 是一个跨境支付平台,在全球主要国家网上购物,通过这个平台都自由支付和外汇结算。来自华欢所的信息显示,彭剑的 PayPal ,在美国的易贝网站购买了大量生活用品,包括打印机墨盒、女士包包等等,方舟子赴美定居后,也时常因为一些事情回国,而彭剑绑定的 PayPal 的这些购物记录,恰好和方舟子在美国的时间完全吻合。这些购买商品的支出,最后均从安保资金里报了销。 这,就是安保资金最不可告人的“安保细节”,就是安保资金隐藏最深的秘密! 半年多前,我决定调查安保资金。不可否认,这个决定有个人原因。2015年夏天,因我转发徐波的一条微博对安保资金有些许质疑,方舟子宣布起诉我。这是方舟子惯用的伎俩,通过诉讼来折腾人。我没有安保资金可以随意支配,只能亲自展开调查、搜集证据,准备应对庭审。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隐匿的事实浮出水面,触目惊心。 这段时间以来,我公布了若干证据、发表了十余篇文章,揭露方舟子和彭剑用安保资金买房、买车、买头等舱机票、通过语丝书屋洗进自己腰包、甚至几经周转汇给刘菊花人民币和美金。迄今为止,方舟子从未正面回应过一个证据。他要么对实质性问题装聋作哑,要么纠缠其它问题转移视线,要么用叫骂和发动人肉来虚张声势。 方舟子这个反应我毫不意外,他当然要垂死挣扎。但我好奇的是,面多诸多证据以及方舟子如此诡异的反应,为什么还有人愿意相信他和彭剑,给安保资金继续捐钱? 我要指出的是,长久以来,虽然方舟子以“打假”著称,但他最宏伟的事业,还是在于“造神”——这个神就是他自己。 其实打假本身,只不过是事实对拼而已,理论上来说,一个打别人假的人,并不能担保自己是君子还是流氓。但是在现实中,实施打假的人,却往往被赋予更高的道德含义,这大概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毫无疑问,方舟子巧妙地利用并放大了这种大众心理需求。 在他一次次的“打假”中,他借此登上道德高地,给自己塑了道德金身。最终以一种类似于成功学贩卖的方式,刻意将自己打造成“十全教主,道德完人”的形象—— 他既精通理工,又兼具文史;他不放过任何一星半点错误,同时自己在任何领域都从不犯错误;他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更难得还两袖清风、视名利如粪土;他曾经因为打假招致报复袭击,但依然无所畏惧地继续踏上征途…… 这样一个既高尚又悲壮的英雄,还需要监督吗?你还要在保证他安全的资金上监督他?你还是人么你?! 很多中国人本能地抗拒监督,因为监督似乎意味着被监督者有“坏的潜质”,这似乎是莫大的侮辱,不仅侮辱了被监督者,而且侮辱了善意的自己。他们更喜欢去信任一个人的私德——正所谓“我相信他不会!” 在类似于筹集安保资金这样一个公共事宜中,不需要监督,把所有的宝押在一个人的私德之上,这中间夹杂了太多居心叵测的暗示引导,也寄托了太多虚妄的道德期待。 就在此时,方舟子和彭剑都已经被揭露到这个份上,依然有人喊着“支持方舟子,信任xxx”的口号(xxx随时可因为个人原因被开掉),给那个漏洞百出的暗箱操作的安保资金里捐钱。他们和那些找胡万林看病的人一样,狂热而真诚地被欺骗。对他们来说,比起损失一点钱,更可怕的戳破自己心中那个道德完人的肥皂泡。 坦率地说,尽管方舟子多次公开谩骂我,还起诉我给我制造麻烦,但是对于证明方舟子这个人的道德低劣,我其实没那么感兴趣。 我更希望的是大家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道德圣贤。比起一个陌生人的私德,我们更应该信任的是监督。有监督,人性就会蓬勃良善,没有监督,人性就会丑恶尽出。 时至今日,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我的使命已经完成。我所取得的证据,已经远远超出应付起诉的需要。过去的半年,我一直在超负荷工作。那些被精心隐匿的线索,就像游丝一般,在繁杂的证据中稍纵即逝。我个人常常感到重重压力,甚至受到过来自现实的威胁。其间种种艰辛愤懑,不足为外人道。 过去的一年,有捐款人不断开始通过报警、起诉等方式,要求公权力介入,给善良的捐款人以真相,还社会以道义。但是,明明应该走上的程序,却被一些部门以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不断推诿、拖延、搁置,令人实感无奈。尽管如此,我依然愿意相信法律,我手中的这些证据,包括一些不便于网上公开的,我都将交给警方。那些起诉彭剑的捐款人,我也会鼎力相助。 我希望法律最终能作出公正的裁决,这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扬眉吐气,继续前行的希望!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39190533448911
1102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王志安就安保捐款继续舌战(ZT)
热度 1 新闻速递 2016-1-19 03:33
方舟子 ‏ @ fangshimin 8h 8 hours ago 虽然不欢迎他们来悼念,但他们非要来,阻止不了,就按习俗请他们吃了顿饭。他们凑了2000多块钱说是要交餐费,我们不收,他们说算是捐给安保资金,捐款公示里有这笔钱。没让他们参加追悼会是多么正确,否则现在不知又会造什么谣言。 12 retweets 3 likes Reply Retweet 12 Like 3 More
分享 方舟子推特回应捐款买房指控(ZT)
新闻速递 2016-1-17 02:29
https://twitter.com/fangshimin @ fangshimin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科普作家,新语丝网站。 北京 xysblogs.org/fangzhouzi Joined December 2010 Tweet to 方舟子 3,022 Photos and videos Tweets Tweets Tweets replies Photos videos
分享 方舟子面临重大抉择
岳东晓 2016-1-16 13:01
今天在网上看到新闻,方舟子陷入所谓捐款门,根据已经被 爆料的资料 ,其安保基金捐款的管理可能确实存在严重问题。 基金不是方舟子管理。方舟子对基金的使用情况应该也不清楚,问题应该在出在其律师身上。 根据这个情况,我看方舟子得壮士断腕了。 继续跟其律师绑在一起,前景不妙。
个人分类: 法律|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安保资金买房证据曝光(ZT)
热度 2 新闻速递 2016-1-16 05:38
(注:下列内容为转帖) 方舟子联手彭剑诈骗安保资金第四弹:诈骗安保资金买房 2016年1月14日 10:58 阅读 58万+ 2014 年 1 月 13 日,一名叫徐波的方舟子的支持者,给安保资金一把捐了 300 万,这是安保资金自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的 2015 年 3 月,徐波和方舟子反目,并多次通过电话、微博和方舟子彭剑联系,希望对方退回自己的捐款。 徐波的这一要求并非没有依据。 2012 年 3 月 29 日,彭剑专门在募捐网站上发文称,“如果捐款人对安保资金的管理方式不认同,可以联系我办理 退款 手续”。当年罗永浩质疑安保资金时,在未取得罗永浩同意的情况下,彭剑就直接强行退回了罗永浩的 1000 元捐款。 据彭剑披露,安保资金自成立后,退还捐款并非孤例,前后共有五六起。 但徐波的这次要求,却被方舟子和彭剑拒绝。不但如此,方舟子还和自己的粉丝一起,对捐款人徐波极尽嘲讽和侮辱。 2015 年 3 月,捐款人徐波走上维权之路,他到武汉市公安局报案,称彭剑通过安保资金捐款进行诈骗。同年 7 月,徐波在网上贴出一份流水单,作为自己的证据。 这份流水是徐波 300 万捐款进入安保资金捐款账户后的使用明细。明细显示,徐波的 300 万捐款并没有被保存在捐款账户内,而是被转移至另外的账户。在这一账户里,徐波的捐款被用于 信用卡还款,微信转账,还有大笔款项转给 彭剑另外的账户 。面对这份 疑点重重的流水单,安保资金管理人彭剑始终没有回应,但安保资金的受益人之一方舟子 , 却当起了了“新闻发言人”。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地替彭剑背书。说“看不出这份流水有何异常”,“安保资金有专门的财会人员,彭剑是动用不了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不,方舟子在撒谎! 根据本人调查, 徐波的 300 万 捐款,其中 约 10 0余万 ,已被安保资金管理人彭剑占为己有,直接汇给了自己的太太席某丽, 购买了住房 。 方舟子面对媒体的解释,是在有意掩盖彭剑和自己的犯罪行为。 看证据。 2014 年 10 月 9 号,彭剑和夫人席某丽来到链家网位于北京市培新街的门店,和王某某签署了一份购房合同。合同约定,王某某将自己名下的北京市培新街乙五号院 4 号楼**号的住房,转让给席某丽。这套房子的总价款是 432 万,房屋面积 83.64 平米,折合每平方米单价约为 5 万多元。 据知情人透露,签合同那天,席某丽和彭剑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他们和卖方王某某最后又看了一次房子,相当满意,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 根据本人调查,彭剑和席某丽此前名下有三套住房,百环家园一套,通州自由筑小区两套,已经有三套住房的彭席夫妇,决定购买培新街乙五号院的房子,主要考虑是为了孩子上学。这个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小区,是北京培新小学的学区房。培新小学在北京的名气很大,家长挤破头。按照规定,即便是在培新小学的学区购房,也要在购买三年后,孩子才可能以学区房的学额顺利入学。 在合同签署的当日,彭席夫妇给卖方交纳了 23 万元定金和 8.64万 元的中介费。据知情人回忆,中介费是彭剑刷卡支付,定金彭剑夫妇付了3万现金,另外 20 万,席晓丽当场转账付给了卖家。 2014 年 12 月 1 日,席晓丽按照合同的约定,将 308.008万 元购房款(其中的 80 元是政府指定购房中转账户的手续费),通过链家网,打入北京市购房中转账户(差额部分贷款解决),而 这 308 万购房款中,有大约100余万,来自于徐波捐给安保资金的 300 万善款。 接着看证据。 2014 年 1 月 13 日,徐波给安保资金捐款 300 万,汇入的账户,正是彭剑招商银行的 6225800101571197 账户, 这是安保资金的捐款账户,也是彭剑当年用捐款为华欢律师事务所购买大众斯柯达轿车的账户(下文 简称为 1197 捐款账户 )。 这份安保资金捐款账户记账表,和徐波本人在网上披露的流水信息准确对应。两份证据均显示,徐波的 300 万捐款,在 2014 年 1 月 13 号到账。第二天,也就是 1 月 14 日即被转走。 1197 捐款账户在徐波的捐款到账前,共有 99769.77 元余款,彭剑在转移徐波这 300 万善款时,顺便将余额中的 5 万元,也一并转移至另外的安保资金二级账户。需要强调的是,这张尾号为 7059 的安保资金二级账户(下文 简称为 7059 安保二级账户 ),是彭剑转款当天开设的。开设此卡,就是为了将这笔300万的捐款,从 1197 这个安保资金捐款账户中转移出来。 这里我必须要给安保资金的账目会计点个赞。方舟子不止一次地说过,安保资金有专门的财会人员管理,所有进出账目都有记录,这一点没说瞎话。如果没有这些详实准确的记账单,安保资金背后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也许永远都无法被公众知晓。 这笔 305 万的捐款被转移至 7059 安保资金二级账户后,就开始了各种乾坤挪移(各位有心之人可以对照一下,下面这份记账单和徐波公布的流水是否一致)。 据统计,进入安保资金 7059 二级账户的捐款,彭剑的支出主要有几个方面: 1. 转入自己的信用卡。 彭剑自己在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开设有信用卡,都从 7059 安保资金账户里的捐款中还过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钱,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消费之后按账单还款,而是 将安保资金二级账户中的捐款,预先打入信用卡账户(是不是消费并不确定,也可能再通过信用卡提现) 。因此,这些记录显示的是整数,而非有整有零的消费数字。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在撒谎。 2. 给华欢所的会计兼助手刘琳转款两笔,共计 53.3616万 元。 这笔钱的去处,我们留待回头再讲; 3. 在本账户以及支付宝账户进行短期理财 ,善于投资的彭剑对利息收益还是很看重的。但这些利息收入,却从未在安保资金收入中公示。 4. 转入微信账户 2万 元 ; 5. 转入彭剑自己工行尾号为 3558 的账户 25 万元 ;此账户也为安保资金的另外一个重要账户。 6. 提现 2.5万 元 ; 7. 转入彭剑尾号为 5588 的招行账户(安保资金三级账户),共计是 110.504万 元 。 就在当时徐波晒出那份流水之时,我在微博上看到后立即提出了一系列质疑:一笔300万的捐款,为何不留在捐款专户里,而要在 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另行开设二级账户,将捐款全部转入 ?刚刚入账二级账户的钱,为何 立即转入自己的信用卡 ?这些信用卡都用在哪些消费?一个捐款账户的善款,为何要 转给自己华欢律师事务所的会计刘琳? 还有,已经为 300 万的捐款专门开设了二级账户,为何又把大笔的捐款, 转往另外的三级账户?安保资金到底有几级账户? 面对这些质疑,彭剑一如既往如人间蒸发,但方舟子却在回避具体问题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彭剑背书。 好在,这个世界除了有方舟子的话术之外,还有证据。彭剑这些瞒天过海的转账和消费,都留下了记录。在知情人给我提供的记账单里,这份尾号为 5588 的安保资金三级账户(下简称为 5588安保三级账户 )的出入账,终于被曝光。 需要指出的是, 5588 安保三级账户也是专门开设的。开设日期是 2014 年的 5 月 21 日。当天,一笔1万元的捐款,就从 7059 二级账户转了过来。这个专设的安保资金三级账户的记账单,暴露了彭剑和方舟子 隐藏最深的秘密 。在这份记账单中,除了 给信用卡转账,大量提现,缴纳网费和电话费 之外,有两笔交易特别值得注意: 一 .2014 年 12 月 14 日, 彭剑给语丝书屋的员工方艺泉转款 7.2万 元 。此时,方舟子一家已经迁往美国圣地亚哥定居,但方艺泉依然留在北京,为方家管理语丝书屋,但工资却由安保资金捐款支付。方舟子前几天在微博辩解说,语丝书屋的收益大部分用来安保。但我手上的证据 从没见到方艺泉将语丝书屋的收益汇给安保资金,却频频看到彭剑通过各种途径将安保资金的捐款汇往语丝书屋。 即便在方舟子全家都搬到美国,安保资金的捐款,还在源源不断地汇往语丝书屋。请问方舟子, 做安保为何要通过一个网上书店?而这个语丝书屋又是如何给远在圣地亚哥的你做安保的? 二 .2014 年 10 月 13 日,也就是席某丽签署买房合同的第四天, 彭剑用安保资金的捐款,给席某丽的账户汇款 95.6万 元 。这笔钱,正是从 7059 安保资金二级账户转过来的善款。同年 11 月 30 日, 彭剑再次用安保资金这个三级账户里的钱,给席某丽的工行账户汇款 15.5万 元 。仅仅 第二天 ,也就是 12 月 1 号,席晓丽即通过链家网给房屋交易中转账户付款 308.008万 元。 到这里,事情已经一清二楚了。 徐波捐给安保资金的 300 万元,其中的100余万,被彭剑占为己有,并用于购买住房。 看到这里,我想任何通晓道理,对人性有清醒认识的人都会明白, 彭剑在安保资金捐款账户之外,另行开设二级、三级账户的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行诈骗之实 。而且,看过这份记账单的人也会自然明白,为什么方舟子和彭剑,不惜违背安保资金募集公告上的承诺,拒绝归还捐款人徐波的 300 万捐款?因为这笔钱,已经被他们挥霍了。 我们再来看看方舟子和彭剑又是怎么欺瞒公众的。 彭剑口口声声银行卡不在自己手里,动款不容易,却将百万善款倒腾到自己太太的账户里。而身为安保资金管理人的彭剑,已经监守自盗100余万去买了房,方舟子竟然还在说别人“造谣”,还在说安保资金的账目“没有问题”。方舟子为何要为诈骗安保资金的彭剑背书,甚至不惜拉出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安保资金监管小组”来证明彭剑的清白呢?秘密就在于 5588 安保资金三级账户中,那笔转给语丝书屋方艺泉的 7.2万 元汇款。 方舟子和彭剑,是联手诈骗安保资金的利益同盟!他们在公众面前鼓噪捐款,但 当捐款入账,彭剑却拿去买房,方舟子则通过语丝书屋洗钱 。 就是一对彻头彻尾的骗子!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安保资金 5588 这个三级账户记账单时的情景。震惊愤怒之余,眼前一下子浮现起方舟子在网上晒过的长长的捐款单。那些捐款单背后数以千计的捐款人,正在翩翩向我走来。这其中,有一位叫黄*彪的网友,他几乎每个月都给安保资金捐款,少则100,多则1000,已经坚持了数年。我相信,绝大多数给安保资金捐款的网友,都并不富裕。他们在操持生计的同时,依然愿意为安保资金捐款,是出于对方舟子(也包括其他受益人)安保的支持,对彭剑的信任。可是, 这些普通人节衣缩食捐助的善款,最终,却被方舟子通过语丝书屋洗进了自己的腰包。而网友们的信任,则变成了北京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彭剑的第四套房子。 这,就是方舟子的“科学与道义”! (注:出于对信息源的保护,本文没有将物证全部贴出,未来将移交警方作为办案证据。) http://weibo.com/p/1001603931140070189739?page=10#feedtop
515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网教:iMan 的姓氏之“谜”
热度 3 岳东晓 2015-8-24 05:13
我在 这篇文章中提到 ,加拿大的 Wenbin Yang 在我发出动议要求确认电子传票有效之后,递交了一份QUASH SERVICE OF SUMMONS 的动议。看罢,我不禁哑然失笑。 iMan 是强烈要求到加州跟我打官司的,他要撰写英文诽谤文(诽谤性英文标题略), 【 进入美国法律大厦PACER,跟克伦斯·达娄这些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律师一起与世长存 。】 我有两天忙没有理他,他破口大骂之余,向我喊话到: 【 你还是尽快把诉状递上来吧。。。。本来也想顺便去加州玩玩的呢,有你资助,何乐不为 。 】(这里省去许多暴力威胁性言论)。类似的话他在各网站大量散发。 这对我而言出现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我虽然不是律师,但好歹上过 ABC 全国电视; iMan不过是 新语丝被方舟子封杀流窜出来的一个痞子 ,他现在声称要来加州跟我打官司、在美国法律界扬名立万 ,我起诉他“老人家”对他的在网上追求存在感来说当然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在美国起诉一个加拿大的人士要困难一些。 谁赢了他,也不过是赢了一个网络流痞;他就算输了,也实现了他留名美国法院的人生目标。 这么说来,起诉 iMan 相对费力而且对我没有任何正面的好处,但对于 iMan 倒可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如果我不起诉他,那么他的种种基于谎言的诽谤言论就会成为被默认的事实,他可以在他的余生拿着这些谎言在网上到处散发,我只要出现在网上,他就可以跟去闹,我就是从此躲起来、消失于网络,他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到处散布其谎言。我如果不起诉 iMan,对我损害极大。 从社会效应来说,起诉 iMan 对普及法治观念以及网络文明是有正面效果的;而任其诽谤, 对类似 iMan 的行为是一种纵容与助长;网上不学好、易学坏的人不少 --- 湾外默默赞许其流痞言论、跟在他帖子后面起哄、成为他的粉丝、是非不分为他效忠的伪善者不一而足。 经过 这一系列得失的权衡,我最终艰难地选择了依法维权,选择了起诉。 起诉的对象是杨文彬。我的状纸中对杨文彬的背景介绍是这么写道:【 On information and belief, Yang had college education from Nan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Nanjing, China (Chinese: 南京化工学院 ) . He studied as a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1990s at the University of Paderborn in Germany, where he graduated in 1999. No scholarly papers can be found to be authored by Defendant Yang in leading western research journals.... In September 2013, Defendant Yang registered on ZZB as "iMan". Immediately, iMan engaged in wide ranging attacks on other persons on ZZB, often using sexually explicit, violent and insulting language. Acting as the administrator of ZZB, Plaintiff repeatedly deleted iMan's offending posts, and repeatedly augmented the rules of the ZZB to prohibit various expletives, language of bodily violence, and other abuses which ZZB had not foreseen but made necessary by Yang's abusive postings.... On information and belief, prior to Defendant Yang's appearance on ZZB, he was an active poster on the website XYS.ORG ("XYS"), originally with the online identity JFF, whose real identity was later published by the operator of XYS and republished elsewhere on the internet in 2011. While at XYS, Yang gained notoriety for his indecent and obscene language, often making sexual insults on female users and others' female family members. On ZZB and other web sites, Yang's verbal abuses continued and intensified, but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Yang's depraved messages would be too indecent to be included here. Because of Defendant Yang's indecent and violent postings, he was repeatedly banned by ZZB and other websites, yet he kept coming back with more offensive postings. 】(注意这里只是背景,而不是诽谤内容,网上暴力下流语言的民事责任可能是精神伤害,诽谤必须包含虚假事实)。 读者们马上会冒出一个问题,网上诽谤者是 IMAN(及其马甲), 你起诉杨文彬并且说他是IMAN 。这个在法律上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现象,翰山案的起诉书我公布了。公布之后,那些原来喜欢就翰山案大发高论的人们似乎都不再发表高论。但似乎奇怪的是,针对杨文彬诽谤的起诉书我没有公布,其诽谤的具体证据也就没有公开。GAOGAO HAN 的被公布,杨文彬的没有,这个差别是为什么呢? 被告杨文彬在其给法院的 MOTION TO QUASH 中写道,原告起诉的实际是iMan, 但他不能确认自己是 iMan ( ” the current Defendant Wenbin Yang is unable to confirm that if he is the right and proper party to be named in this suit ")。 这些问题,我会在回应杨文彬的 QUASH 动议时解答,现在留给大家思考好了。 附件:杨文彬给法院的证词
个人分类: 法律|89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爱蛮的女粉丝在湾外
热度 1 岳东晓 2015-8-9 15:09
杨文彬 aka JFF aka iMan 在新语丝劣迹斑斑,被方舟子大义灭亲之后。有网友写了下列评论 其中第三点说新语丝有很多女ID,对其流氓行为变相鼓励,JFF侮辱女性网友及其家人,这些女人还跟他嘻嘻哈哈学术交流。 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但这句话似乎一般理解是适用于比较没有文化、低级趣味的女人。出现在新语丝的女士们应该文化水平还是可以的、有点档次的,但也同样有不少被其所谓的“坏”给吸引,不能不令人深思。 iMan 歌颂他妻子的那些图文确实还算感人,连解滨都被感动了。有篇这样的博文中他写道:【 周末开始学习做视频,一不小心,弄出了贺岁片《一品梅》。 处女作出彩是正常的。生理学常识嘛。 】 这后面两句真让人哭笑不得。在赞美家人的文章中写这样的话,这说明此人嘴里使用性语言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与其在新语丝与NN的表现一致。 值得欣慰的是,珍珠湾的女士们对 iMan 的“流氓”言行一向是鄙夷的。iMan 的粉丝在湾外。
个人分类: 法律|6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来就李政道、杨振宁之争说几句
热度 5 岳东晓 2015-6-9 06:22
方舟子曾经就李政道、杨振宁之争写过几篇文章。我们根据方舟子提出的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 李政道对此是这么说的:【 1951年我和杨振宁都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合写了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对相变现象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带头的第一篇论文有两个定理,主要是我证明的。我们完成这篇论文之后,杨振宁要求如果我不在意的话能不能把他的名字放在我的前面,因为他比我大四岁。。。当时虽感到很窘,但勉强答应了。。。 当我们写第二篇论文时,我把一些文献给他看,以说明年岁大并不是排名的考虑因素。而且,我又解释,第一篇文章里的两个定理,主要是我证明的,可是我的名字却排在了后面。这样,杨振宁被我说服,同意我的意见,于是第二篇论文名字的排列次序便倒过来了,虽然在第二篇论文中只有一个定理,而其最后主要的一步是杨振宁想出来的。 】 李政道的这个说法当然是一面之词,但是我们在这里权且视为真实:(1)李杨合作的第一篇论文(统计力学)的两个定理主要是李政道证明( 但不知道创意是否主要来自李政道) ,而杨振宁排名在前;(2)李政道、杨振宁两人 在合作第一篇时 都在乎排名顺序(但不知杨在之后是否在乎);(3)多年之后,李政道对这个排名依然非常在乎。 根据 方舟子统计的结果 ,在之后两人合作的全部22篇论文中,李政道的名字全部排在杨振宁之前。Let me repeat: 李与杨所有合作论文,除第一篇相对次要的杨振宁在前外,李政道在其余22篇论文中全部排名在前。李政道排名在前的是杨振宁的22倍。 方舟子虽然不懂物理,这个查索引并做加法的结果是可惜信赖的。 以两人获得诺贝尔奖的 那篇1956年的论文《弱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为例 (《 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 T. D. Lee and C. N. Yang Phys. Rev. 104, 254)李政道的名字豁然就在杨前面。 如果我跟谁合作,我的名字排前22次,对方只1次,我估计会很过意不去了,更不会去计较那唯一的排名在后的那一次了。李政道对排名的解释是,惯例是按姓氏字母排序,因此他排在前面是理所当然。但是方舟子的统计发现并非如此:同一时期李政道与其他人合作的论文中,李(L) 经常排在第一,他后面的人姓氏字母不少比他字母更前,如C开头。 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的全部成果到底谁占主要功劳,这是一个争议问题(如果需要进行这种争议的话)。但是有一点似乎无可争议:杨振宁在没有李政道的情况下做出了更大的、更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从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来说,李、杨宇称破却的论文并不是一个机制性的奠基性理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李、杨认为弱作用可能是左右不对称的,而且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这是对现象的直接总结,没有给出深层的物理机制。而杨振宁(在没有李政道的情况下)发现的 规范场 则完全不同,它从对称性原理出发推出了相互作用的存在以及其动力学方程。 我在《 杨振宁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 》中一文中,写道:【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人类已知的4中相互作用中两种(弱作用与强相互作用)的基础。或者说,50%的相互作用理论基于杨振宁。 500年后,人类文明如果仍然存在,杨振宁的名字将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可以说奠定了整个现代物理的基础,现代物理基于两个原理(1)作用量原理;(2)规范不变原理。后者正是基于杨振宁的贡献。 有人说,杨振宁的规范场论影响如此深远,似乎不亚于爱因斯坦,为什么还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须知,爱因斯坦也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附录:李、杨诺奖论文 Parity_conservation_in_weak_interactions_-_Lee_Yang.pdf
个人分类: 科普|748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反对方舟子的文傻一词
热度 2 岳东晓 2015-3-20 01:51
根据 互动百科 ,“文傻”一词是方舟子常用的“文科傻妞”一词的简称。方舟子说:【 “说这个人‘弱智’,是指某些人的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比方说一些学文科的人,非要去讨论进化论,逻辑又很混乱,写文章又特别矫情,有煽动性,我觉得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他‘傻妞’。”】 值得注意的是,方舟子及新语丝的人们并不认为“弱智”、“文傻”之类是骂人。新语丝的 太蔟 论述到:“ 说文傻为文傻,不是骂,是在体现科学精神。” 而且,根据上互动百科条款方舟子的“文傻”一词并不一定限于文科生,也不见得限于女性。因此,根据这个扩展定义,方舟子所创“文傻”一词完全可以用于被证明“弱智”的理科生。 谷歌搜索发现在这个 2005年的采访 中,方舟子被问到他经常使用的【鼠辈、弱智、白痴、傻妞】等词,对话如下: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你文章中的人身攻击? 方舟子:我喜欢引用鲁迅的一句话,说一个良家妇女是婊子,是骂人;说一个婊子是婊子,那不是骂人。如果你是学术骗子,我说你是骗子,那也不是骂人。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别人说你是弱智、混混、骗子? 方舟子:这……我习惯了。 在《 方舟子文傻妄批柴静捏造数据 》一文中,我列出了中科院论文图6纵轴显然不可能是死亡率的几个理由,(i)上面明明标记是Percent Increase; (ii) 如果理解为死亡率,那么CM病死亡率就高达2%,大于全部死亡率(包括自然死亡);(iii)如果理解为死亡率,则CM死亡率大于 所有非事故死亡率(1%),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以上3点的理解,根本不需要多少智力,幼儿园的都应该能懂,能考上大学的文科女生更能懂。因此稍微过下脑子,理解为死亡率肯定不对。 与我们这些最初只看了方舟子展示的图6的人们不同,方舟子不仅认真地看了图6,还看了论文,他对这个图的细节进行了相当长的分析,寻找作假的蛛丝马迹。我估计他在这幅图上花的时间超过1一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图过了N遍脑子。最后,我只能用方舟子的话结论,【 方舟子文傻不如】。借用方舟子朋友的话说,说方舟子文傻不如, “ 不是骂,是在体现科学精神。” 方舟子或者其支持者要推翻”方舟子文傻不如”的逻辑论证,必须(1)否认他将图理解为死亡率;或者(2)证明 a typical “文傻”也会发生与方舟子同样错误的理解,因此方舟子是文傻,而不是不如文傻;或者 (3)证明方舟子没有启动“理男”脑子 。下面我们就这三点进行分析。 (1)方舟子一方重新解释方舟子最初评论所作出的尝试已经被证明无效(参见之前的论辩)。 (2)柴静曾经被方舟子暗讽为“文傻”,但柴静目前已经被证明她正确运用了论文图6内容 。柴静在视频中说: 【这是中科院做的一个测算,他们有一个简单的结论,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时候,我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死亡率会 增加14%到26%】 。而方舟子看了柴静的视频。方舟子看了“文傻”的讲解,还看了论文,而没有理解。这一点对方舟子不利。 (3)方舟子过了N遍脑子这已经被证明,他剩下唯一的辩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启动其 “理男”脑子, that he failed to activate his sci-male cortex region when he wrote the piece。 但是,即使方舟子能证明这一点,我们的结论也仍然正确,顶多加一个补充,将这个“文傻不如”的逻辑结论限于方舟子与柴静的雾霾论战。至于方舟子回应我时用到的什么“脸皮真厚”、“赏脸”、“打脸”等词,既是典型的小粉拳,也是黔技。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我认为“文科傻妞”的一词是针对人的、具有学科歧视与性别歧视的说法。这种对人的攻击本身就是一种 ad hominem 错误。除了讽刺性地用于方舟子等,不应用于其他场合。 至于我偶尔提到的理科思维、文科思维是针对具体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针对人。The former is rational but usually dull, the latter is emotional yet often likable. 所以我说,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典型的理科思维。而我在写诗的时候,有时文科思维也会如潮涌出。
个人分类: 科普|4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ZT如何躲开“中国式辩论”
漠孤烟 2015-3-19 10:33
中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论。这是因为“中国式辩论” 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事实和逻辑,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 中国式辩论的目的和结果不是“改变对方的观点”而是“ 否定对方的为人”。 中国式辩论不仅仅发生在市井小民身上,照样出现在名人( 比如方舟子与崔永元关于转基因的辩论)、圣人( 比如孔子与学生的辩论)、政府发言人身上。 我们甚至把他们在辩论中使用的“阴招”当成典范来崇拜。 但这样的辩论无一不是以“伤害感情”为结局。 为了消除中国式辩论给我们自己以及他人造成的伤害, 我总结了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恶习”, 供大家包括我自己进行反思与对照。 先要明确论点—— 在开始辩论前,先要和对方在论点的定义、范围上达成一致。 如果不一致就不要开始辩论。 不离开论点—— 包括不要扩大论点和增加新的概念。如果不断扩大论点, 那么辩论就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 保持合适的音量和语速—— 辩论是“比理”而非“比力”, 所以不要指望在音量和气势上压倒对方。如果你音量越高、 语速越快,对方会感觉到你“理”亏了,只好用“力”来弥补。 不使用感叹号—— 在网络聊天辩论时,要尽量不用感叹号。 因为它表达的是强烈的情绪。它与提高说话的音量一样, 只能给对方以恶性的情绪刺激而让辩论变成争吵。 面带微笑——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你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对方的情绪, 最后又反过来影响你的情绪。 仔细倾听—— 不打断对方说话。如果对方实在太啰嗦,可以善意提醒,比如说:“ 我已经懂了,你不必重复了”、“能尽量简洁一些吗?”、“ 能回到我提出的论点吗?” 不指责对方的人品—— 比如说:“你做过的坏事还少吗?”、“你就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 。 不指责对方的能力—— 比如说:“你就是脑残。”此言一出,辩论就已经变成争吵了。 不指责对方的身份—— 比如说:“你一个文科大专生有什么资格和我这个理科博士谈科学? ” 不指责对方的动机—— 比如说:“你说转基因对人无害,一定是在为利益集团说话。” 不给对方下永久性的抽象的负面结论—— 比如说:“你把别人的观点绝对化放大化, 是比较典型的非黑即白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 凡具备这样逻辑的人通常缺乏社会经验,遇事容易走极端”、“ 你这是鼠目寸光。”这些都离题太远了,并且对方不可能接受。 不要试图用他人或未来推测来支持你—— 比如说:“他们都认为我是对的”、“他也认为你错了”、“ 让大家来评理吧”、“历史会证明你错了”。这些都无助于辩论, 因为对方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语言要简洁—— 尽量不要在时间上占据优势而迫使对方没有说话的机会。 一次发言最好只讲一件事,不要超过一分钟。让对方有时间消化、 理解和反驳。 敢于肯定对方的内容—— 比如说:“你提出的三点中,我同意其中的第一点。 但不同意第二点和第三点”、“这次你提出了有意义的事实”。 敢于认错—— 如果辩论中发现自己提出的事实或者逻辑出现了错漏, 要敢于承认而不要抵赖,更不能指责对方也有错。比如可以说:“ 我刚才提出的事实不全面,根据你提供的补充内容, 我现在要修改一下结论。”而不能说:“你难道就没有错?” 避免使用嘲笑、反问的语句—— 比如说:“你的观点真可笑”、“你不觉得自己太无知吗?”、“ 难道你就没有一点常识?”、“难道你认为自己是上帝?” 只关注对方提出的事实与逻辑而忽略对方刺激性的话语—— 如果对方的话中有许多情绪、或者对你的诬蔑、伤害,那么, 你要么停止辩论,要么只针对其中的事实与逻辑部分进行辩论。 千万不要被对方激怒或者以牙还牙。 尽量不用比喻—— 因为比喻改变了环境与条件。一旦使用比喻, 论点就会漂移到比喻中提出的内容。例如“中国不可能搞民主, 就如同狗不可能爬树”、“官员没有一个好的, 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尽量不用攻击性或使对方激动的语言—— 我发现我们在辩论中常常用“攻击性”的话语,例如“ 你根本就是胡说”、“你的话毫无道理”等。 这容易激发对方自我保护机制,从而令对方奋起反击。 如果把这些话改成“我的观点是”“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是” 等表达方式就会让辩论缓和很多。只有心平气和、 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辩论才能产生客观有效的结果。 姿态决定成败—— 其实,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首先要使对方接受你的姿态。 你的姿态放得越低,对方越能接受你的话。否则,你即使全是理, 对方还是会拒绝你说的一切。对中国人而言,“情”在先,“理” 在后。有了“情”才有“理”。 及时终止辩论—— 在下列4种情况下你应该立即终止辩论:第一,对方逻辑混乱, 或者过于激动。第二,对方的观点是基于个人利益, 比如教育部官员反对撤销教育部。第三,对方纯粹是为面子而战, 比如领导在下级面前、家长在孩子面前。第四,对方的能力、 知识面都不足以给你们的辩论带来价值。 终止辩论最好的办法是用幽默来岔开话题以恢复轻松和谐的气氛。 如果对方是对你的前程有重大利益影响的人,你甚至可以用“ 善意的谎言”来“表示理解”。 最后的检验—— 如果辩论结束时,双方还能保持心平气和;重要生理指标如血压、 心率、呼吸没有波动;内心没有愤怒、憎恨、厌恶、悲伤、 失望等负面情绪,那说明这个辩论是有益的,至少是无害的。 你能做到吗?我承认我现在还做不到。但这将是我今年的目标。 当然,也许我会发现,如果做到上面各点,90% 的辩论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 作者:张鹏 来源:网络。具体不详
3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柴静作假可能性分析
热度 5 岳东晓 2015-3-16 13:42
方舟子把 中科院一篇论文 中的图6的曲线错误理解为死亡率。基于这个错误理解,方舟子误以为2008年死亡率下降,而柴静企图掩饰这个方舟子脑子里的下降。方舟子做出了柴静作假的指控,其所谓依据是 (1)柴静修改了最上面一条曲线;(2)柴静抹去了上面记载各年平均PM2.5值的黑色柱子。 正确解读那条曲线清楚表明 ,那条曲线是PM值每增加10时死亡率的增加百分比。该论文ABSTRACT就清楚的写着:【 the results of a time-series analysis during the period 2005-2009 show that a 10ug/m3 increase in PM2.5 levels is associated with a 0.65% (95% CI: 0.29-0.80%), 0.63% (95% CI: 0.25-0.83%), and 1.38% (95% CI: 0.51-1.71%) increase in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respiratory mortality, and circulatory mortality, respectively】。 看过论文而不能正确理解应该是英文程度的限制,因此我拨冗翻译于下:【2005-2009的时序分析表明PM2.5值每增加10,非事故死亡率增加 0.65%,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63%, 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 1.38%】 因此, 柴静在视频中说道:【 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这完全符合上述论文的结论 --- 该论文都算了,PM值升高10,死亡率增加多少。 根据柴静视频的文字记录,她在另一处说: 【这是中科院做的一个测算,他们有一个简单的结论,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时候,我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死亡率会 增加14%到26%】 这应该是根据这篇论文图6的计算结果,1.38% * 190/10 = 26.2%, 0.63* 190 /10 = 12 %。与柴静说的数字接近---误差可能是近似。这可以说明柴静(或者其团队)不但用了图6,还用图6 的数据进行了假设性死亡率计算。 至于原图中最上面的黑色柱子只是记载PM值的参考信息,完全可以去掉,对于 【 当pm2.5值升高,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的结论没有任何影响。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完全是基于自己错误的理解。 关于柴静视频中最上面那条红线,柴静的改动对 【 当pm2.5值升高,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的结论也没有影响。但如果她改动了这条曲线,动机是什么? 如果柴静像方舟子一样错误理解了原图,那么她的修改也许可以理解,但上面的证据显示,柴静并没有像方舟子那样错误理解。 我 最初以为柴静用的是二次拟合曲线,依据是(1)曲线的形状像二次;(2)如果是三次,则能够完全fit四个点,但柴静的图没有。后来我发现 看到柴静视频上实际上列出了这条曲线的系数,其实这也是一条三次曲线,但三次项系数很小。柴静的视频还给出了 R^2 值。这个的R^2值明显偏小。有统计学知识的也许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动机判断。 最终结论: (1)柴静的陈述完全符合中科院论文结果; (2)方舟子完全错误理解该论文; (3)方舟子关于柴静作假的论证完全基于方舟子对该论文的错误理解; (4)柴静与方舟子发生同样错误理解的假设很难成立。
个人分类: 科普|1770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反对方舟子以造假的方式攻击柴静造假》
楚楚 2015-3-14 13:05
说实话,今天很早起来赶稿子,这个时候,我已经觉得大脑很疲惫了,但还是决定写下去。 今晨看到有网友质疑岳东晓,之前也有网友质疑说科学网中也有不少声音质疑岳东晓的。那么,我为什么敢力挺岳东晓是正确的呢?既然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反对方舟子以造假的方式攻击柴静造假》那么,我还是从方舟子的这篇文章谈起吧: 这篇文章的前面部分完全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的各种猜疑,我根本没兴趣一辩。我主要关注的是他的所谓科学打假: 一、 方舟子说:“在北京住一个月(雾霾的危害)不过相当于多吸了几根烟。烟民真的不用担心雾霾”。 湾里的网友列举了计算方式证明方舟子正确,并质疑岳东晓;后岳东晓又列举了自己的计算方式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方舟子是错误的。那么,究竟谁对呢? 岳东晓指出:不能光看 PM 值,还得看体积。吸入当量 = PM 值 x 体积。 二、 就是那个方舟子和岳东晓解读不同的拟合图。 方舟子认为“ pm2.5 值最高的是 2006 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 pm2.5 值其实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着 pm2.5 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他因此认定柴静造假(曲线代表死亡率) 而岳东晓则认为:这张图显示的是【 PM2.5 值每增加 10 ,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因此,只要这张图的数据大于零,那么死亡率就是随PM2.5值上升而上升。这张图显示, PM2.5 值每增加 10 ,心血管病死亡率平均将上升 1.3% ,呼吸系统病死亡率将增加 0.6% 。因此,柴静说【当 pm2.5 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完全符合论文的数据与结论。 对于是自己和方舟子究竟谁正确?在岳东晓科学网的第一篇文章就说得很清楚了。 他的原话是:针对我说的【吸入雾霾当然不会立刻开始死亡增加,而是有一个积累的延迟。因此,如果悬浮物污染吸入导致死亡率增加,死亡率应该与悬浮物的吸入累积相关。】说法,方舟子断言【雾霾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 ‘ 死亡 ’ 却是个即时的过程,即一旦细颗粒物浓度增加,死亡人数也随即上升。】 按方舟子的逻辑,当第一根香烟点燃( PM2.5 甚高),死亡人数随即上升。方舟子再次显示完全缺乏浓度与当量的概念, 留给读者继续去批驳好了。 但作为非理科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人也许看了上述内容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岳东晓所说。那么,我就站在医学角度用更通俗的方式补充说明一下吧。 比如第一个问题,一般人看来,湾里网友的计算会觉得真是那么回事,但大家忽略了一点,请看我提供的《美国心脏协会 (AHA )《颗粒物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科学声明》博文中,两份文献的显示:都证明了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 PM2.5 (如数年)的长期性吸入有关,也就是说, PM2.5 所致的死亡风险是由相关污染物在体内的长期蓄积达到一定蓄积量后才会增加死亡风险。 上述两份文献证明岳东晓考虑浓度与当量的思路是正确的(之前这里曾有人质疑 PM2.5 在体内是否有蓄积性?蓄积性的影响多大?所以,我才发了这两份文献上来以证明岳东晓的正确)。不仅岳东晓在我红色标注的那些内容中自己已经解释得很清楚。而且,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表面看一根香烟制造的 PM2.5 确实高,但有多少量能进入人体后被吸收呢?吸收后还会通过机体的各种渠道被排泄出体外,几根烟在一个月内最终能蓄积在机体内的污染物量能有多少呢?这能跟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吸收的空气污染相比吗?这应该是特别简单的问题吧?方舟子居然说出“在北京住一个月(雾霾的危害)不过相当于多吸了几根烟。”这样严重缺乏医学常识的话,实在令我惊讶!! 三、就是方舟子所说的柴静采样造假了 !我之前早说过了,我在第一时间就看过完整版,我清楚地记得柴静的样标是在不同地点采样的!国内的很多视频都被封了,所幸的是我还是找到了一个未被删除的《穹顶之下》,请大家好好看看,就在该视频的开头很清楚地展示了: 柴静取样是 24 小时带着采样仪,按她 24 小时的活动取样的,包括:在家办公,走在马路上,去超市购物,去报刊亭买报,坐地铁,炒菜,在卫生间洗漱、在卧室睡觉,这是一个客观的取样。 可方舟子却只截取柴静炒菜时的采样镜头,造假误导大家说这是柴静唯一采样方式,反倒攻击柴静在造假。 如果,前两个问题还可以归结为方舟子的无知(写出这句话我自己都难以置信在国内外知名度如此高的“权威”科普作家会如此无知!!)的话,那么攻击柴静采样造假就完全是方舟子自己在以造假的行为,为攻击而攻击柴静了!! 坦白的说,昨天中午我还在劝三剑不要再纠缠此事了,但当我下午看到方舟子斥柴静造假的全文时,我十分的震惊!!我真的难以理解方舟子为何会这样?! 我原来其实并不感冒柴静,对她的煽情方式也有保留意见;我之前也不感冒岳东晓,和三剑关系也挺疏远,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三人都令我尊敬!! 好累,就写到这儿吧。 国内的视频都被屏蔽了,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名叫爆米花网的《穹顶之下》的视频。这个视频一开始就展示了柴静是如何带着采样仪 24 小时在不同地发采样的! http://video.baomihua.com/url56655065/35288189 这个视频不长,请大家认真看看再判断柴静及其团队制作的《穹顶之下》是否有价值?! http://video.baomihua.com/url56655065/35292893
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柴静正确陈述了中科院论文的结论
热度 4 岳东晓 2015-3-14 08:07
方舟子质疑柴静捏造数据的事情,经过这几天的讨论,初步结论已经可以做了。 那就是柴静正确陈述了论文的结论,而方舟子完全没有能理解该论文。 柴静在视频中说道:【 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12分34秒)。其依据是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的图6。 正如我在《 详解方舟子没看懂的雾霾曲线 》中指出的,这张图显示的是【 PM2.5 值每增加10,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因此,只要这张图的数据大于零,那么死亡率就是随PM2.5值上升而上升。这张图显示,PM2.5值每增加10,心血管病死亡率平均将上升1.3%,呼吸系统病死亡率将增加0.6%。因此,柴静说 【 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完全符合论文的数据与结论。 方舟子由于未能正确理解这张图,以为图中显示的是死亡率。方舟子说 【 pm2.5值最高的是2006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pm2.5值其实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着pm2.5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 至于方舟子就柴静视频中显示的最上面一条曲线的问题提出的捏造指控,有几点可以确定: 1)柴静图中最上面的数据四个数据点是来自原论文计算出的增长率系数,而不是捏造; 2)柴静与原论文的区别在于,原论文使用三次曲线进行吻合,而柴静使用二次曲线;但无论根据原论文曲线,还是柴静的曲线,结论都是:PM2.5增加则死亡率增加; 3)方舟子对柴静作假的推理是基于他对曲线的错误理解,把曲线当成了死亡率,而不是死亡率的增加比例,基于这一错误理解, 方舟子 误以为2008年死亡率下降,而他以为柴静试图在掩盖2008年死亡率的下降。实际上,2008年的死亡率是上升的。目前我们没有证据显示柴静与方舟子对该曲线有着同样的错误理解。完全可能出现方舟子文傻不如的情况。也就是柴静理解了原论文的精神,而方舟子没有理解。 我们目前阅读到的柴静所说的“当PM2.5 值升高,死亡率升高”的说法完全符合原论文的数据显示的结果。说柴静试图作假缺乏证据。 4)从方舟子 12号对我的回应看,他当时仍然没有理解图中的数据是何含义。我对他的驳斥参见科学网博文。 说明: 我之前都不知道柴静是谁,柴静的视频我只看了前两分钟,上面柴静说的话及其视频截图来自方舟子的文章 原来的曲线如下。
个人分类: 科普|1748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详解方舟子没看懂的雾霾曲线
热度 6 岳东晓 2015-3-13 13:59
下面这张图最近在科学网引发了巨大的争论,起因是柴静引用了这张图,而方舟子说柴静对原图数据进行了【 捏造数据】的改动 。该图是 Pei Li等人发表的 《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中的图六。 方舟子可能是最早给出图出处的。 在《 方舟子妄批柴静捏造数据的错误 》一文中,我指出方舟子虽然阅读了原论文,却根本没看懂。我在文中同时做出了正确的解读。但由于我之前并没有阅读论文,而只是读了这张图,对图中数据点的具体来历并不清楚。 现在我终于读到了这篇论文。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特别是讲讲图中的几个数据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希望通过这个详解,能让大家对原论文以及下图有更清楚的了解。 该论文顾名思义是分析北京雾霾对死亡率的影响,这个分析是一个时序统计分析。作者根据的原始数据包括(1)2005-2009年每天的PM2.5等污染指数;(2)每天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数据;(3)每天的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死亡人数。论文使用的模型公式是 其中 E(Y )代表死亡人数期待值,X代表PM指数 (如PM 2.5、PM10),PM指数X 前 \beta 是需要通过分析确定的系数(其意义我在后面会重点讲)。上述公式看起来复杂,因此,我做一个简单的调整,使之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Y = f(T, RH, ...) \times e^{\beta X} 其中 f(T, RH, ...) 是一个未知的与温度 T, 湿度RH 及其他变量的函数,在论文中使用多个分段三次曲线的乘积代表,我们就不必去追究细节了。PM指数的影响在最后的指数项里。论文作者们使用 R软件包中MGCV模块的 gam 程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 X前面的系数 \beta 。这个计算仅仅是一个调用软件的过程,我们就不必去深究了。问题是 \beta 的意义是什么。 由上述公式,在其他变量不变,而改变X时,我们有 dY = \beta f e^{\beta X} dX = \beta Y dX 因此, \beta = \frac{1}{Y}\frac{\partial{Y}}{\partial{X}} 。 可见 \beta 的意义是:当PM指数X增加一个单位时,死亡率增加的比例。(因为人口固定,死亡率增加比例与死亡人数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 明白这一点之后,上面那副图的数据点就很清楚了:它们是用2005-2009四年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算出的各年的 \beta 值。 原论文图的正确描述应该是【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stimated percent increases in daily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10 ug/m^3 INCREASE of PM2.5 in recent years. 】 原论文图下的描述少了大写的部分。也就是说,原图是 PM2.5 值每增加10,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 至于为什么 我之前说的根据改图死亡率几乎直线递增是正确的(当然也符合统计数据) ,就留给大家思考了。 另外,该论文的模型是否可以改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就不在这多讲了。
个人分类: 科普|25642 次阅读|36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文傻妄批柴静捏造数据
热度 8 岳东晓 2015-3-11 09:59
方粉们啊,不能迷信啊。 柴静雾霾宣传片中,有这么个镜头 原来的曲线如下。 方舟子评论到:【 这张图表示的是2005到2009年这5年北京pm2.5浓度、非事故总死 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最上面的那条曲线是循环系 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在论文原图,最高的是2007年,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又升上 去了。但是在柴静的图中,这条曲线却变成了平滑上升,也就是说,这五年北京循环系 统疾病死亡率是逐年上升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是对原图的篡改。 有人会说,柴静团队是用原始数据重新画图,进行拟合,表示的是死亡率的上升趋 势。那好,我们再来看看原图。原图有一组重要的数据被柴静的图删掉了,那就是北京 2005到2009年这五年每年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是:76、84、78、69、65。可见在这 五年,pm2.5值最高的是2006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pm2.5值其实 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 着pm2.5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按:pm2.5会立即导致循环系统疾病的死 亡,不存在滞后)难怪要删掉pm2.5值,同时捏造出一条逐渐上升的死亡曲线。请问这 不是捏造数据是什么?】 岳某评论:实际上,那张图显示的是每年死亡率 增加 的百分比 ( Percent INCREASE ) ,而 不是 死亡率本身,因此图中数据只要是大于零,就说明死亡率在增加。因此,原图表明,死亡率确实是在逐年递增。 方舟子号称博士,一张图都读不懂,而且完全没有脑子,都不能简单compute。如果按方舟子的理解,那么那张图中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2%,这显然超过了所有死亡率的总和。按方舟子的理解,那么图中全部非事故死亡率不到1%,但其中心血管病死亡率却达2%,明显荒谬。所以,舟子如果稍微有点脑子,就应该知道他这个理解错误。为什么说确实方舟子没脑子而不是粗心? 从上文看出, 方舟子是仔细看图了的,仔细看图之后竟然连基本的东西都看不懂。我只能 结论,方舟子文傻不如。 参见我在稍微瞟了一眼之后写的: 《 正确解读柴静视频中人群死亡率上升曲线 》。正确 看图结论是: PM2.5 吸入剂量 Z 随时间线性增长,而死亡率在2006-2009期间也几乎是线性增长。 《中国 心血管病报告 2010》的数据证实了我们的上述2006-2009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几乎线性增长的判断,参见下图 北京数据如下 PS: 对方舟子回应的评论 方舟子先是说原图纵坐标是“疾病死亡率”,这个明显的错误被我指出,看了我解读的【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之后,他改口了。现在他【 赏他个脸】地说, 【 该纵坐标是'每天'死亡率(daily mortality)的增加,这个增加是与基数相比的,是以此来表示死亡率的变化。例如,与基数相比,2007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增加2%,而2008年增加1.5% 】。 在我指导之后,方舟子不再坚持原有错误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仍然没有理解我在上面写的解读,把我说的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理解成了两个死亡率差,而我说的是死亡率差与原死亡率的比。也就是说,我说的是1%增长1%到1.01%,方舟子理解我的解读成了 1%增长1%为2%。 方舟子的新解读是“每天死亡率”与“基数”相比的增加。这里显然有个问题,基数是什么?如果基数是前一年的死亡率,那么方舟子的新思维与我上面的解读是一致的。 原图下面写的说明是【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stimated percent increases in daily mortality of PM2.5 in recent years. 】其中比较费解的是这个“of PM2.5”。我认为,论文作者说的可能是【the estimated percent increases in daily mortality attributed to PM2.5】,即估算出的由于PM2.5导致的死亡率增加百分比。 针对我说的【吸入雾霾当 然不会立刻开始死亡增加,而是有一个积累的延迟。因此,如果悬浮物污染吸入导致死亡率增加,死亡率应该与悬浮物的吸入累积相关。】说法, 方舟子断言【 雾霾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却是个即时的过程,即一旦细颗粒物浓度增加,死亡人数也随即上升。】 按方舟子的逻辑,当第一根香烟点燃(PM2.5甚高),死亡人数随即上升。方舟子再次显示完全缺乏浓度与当量的概念, 留给读者继续去批驳好了。
个人分类: 科普|1772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雾霾与吸烟比较的小学科普 (PM 2.5 是什么)
热度 7 岳东晓 2015-3-9 11:26
有网友称:【北京雾霾气候时PM2.5值200多,抽烟PM2.5值600多。 】因此,吸烟更有害。 持这种观点脑子完全拎不清。 PM 2.5 值是单位体积的悬浮物质量。如果PM 2.5 是 250, 那就是说每立方米空气有250微克这类悬浮物。 就算是小学生也应该知道, 人吸入的悬浮物量不仅取决于 PM 2.5值,而且取决于吸入这类空气的体积。吸入物质量= PM 2.5 值乘以吸入气体体积。 即使PM 2.5值2000,如果你只吸一口,吸入量也非常有限。 一个人在雾霾环境是24小时不间断吸入,而吸烟是短时间的。 如果抽一根烟是 5 分钟 (中间没有任何间断地不断吸)。 那么在PM 2.5为 200 的雾霾中呆一天相当于抽 60*24*200/5/600 = 96 根烟(吸入的悬浮物量)。
个人分类: 小学启蒙|1052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转贴 我的房客方舟子
热度 12 中西部人 2015-2-1 12:29
这里不少人不喜欢方舟子。但是不妨碍我对我的老乡的尊重。 我的房客方舟子   作者:王玮   我和方舟子认识14年,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两年,朝夕相处,可以谬称知己 了。方舟子有两个,网上的和网下的。网上的方舟子,锋芒毕露,谁犯到他剑下, 必死无疑;网下的方舟子,温文尔雅,谦逊随和。网上的舟子,尽人皆知。网下 的舟子,对很多人却是一个谜。我给大家讲讲日常生活中的方舟子。   方舟子是美食家,食不厌精,对海鲜情有独钟。拿手菜是清蒸鱼,我们一起 聚餐,一定贡献一盘,总是第一个被吃光。舟子对红酒有研究。在外面聚会,滴 酒不沾,但在家里每天享用红酒一杯。有一种酒叫 Charles Shaw,物美价廉, 他喝得津津有味。舟子精通茶道。每天吃完晚饭,摆开他的精致功夫茶具,上好 的铁观音,精工细作,一丝不苟。沏好后,请同屋人入座,小茶盅一人一杯,打 开电视,边品茶边看PBS。有时候也看情景喜剧。Everybody Loves Raymond 令 我们捧腹大笑不止。那是我们每天的快乐时光。舟子喜结交,有饭局常常来者不 拒,哪怕一面之交,只要有诚意,他都欣然前往。朋友中不乏中医粉,基督徒, 甚至轮子功信徒。观点相左,不妨碍友好相处。舟子不大开玩笑,但熟悉各种掌 故,谈话充满智慧和趣味,有一颗百科全书式的大脑,逻辑清晰,记忆惊人,无 一句无来历。舟子作息像时钟一样精确。我们入睡时,他开始工作,我们起床时, 他进入梦乡。几年如一日。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张床。日常生活简单至极, 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常常是看了新语丝,才知道,昨天夜里,又揭露了一个惊天 大案;前天的工作,原来是拆穿了一场造假骗局。震撼的新闻,来自深夜中的小 房间,层出不穷,而看他的样子,波澜不惊,若无其事,照常喝酒品茶打太极看 电视。每次看到有人跳出来跟舟子叫板,我都心里感叹:又来个送死的!舟子打 假弹不虚发,至今保持全胜记录。眼看顶着各色光环的名流显贵院士博导大官大 佬在舟子面前纷纷落马,身败名裂,真乃人生一大快事!正义至少在新语丝可以 局部实现。   有一天,我对舟子开玩笑说,虽然“所有值得我去死的女孩都跟着别人死去 了”(方舟子语),咱也得成家呀,三十好几了。他微笑着拿出一张照片给我们 看,说是未婚妻。好一双清澈大眼睛,好一对粗黑大辫子。他宣布要回国结婚了。 我们大惊又大喜,当即让他请客。席间责令他坦白是如何把这么漂亮的女孩搞到 手的。他老老实实交代说是记者,采访中认识。我们感叹:多少姑娘要因此心碎 呀。此后,舟子搬回国内,娶妻生子,建立了小家庭。   舟子搬进我家时,带来的是一辆十年新的丰田COROLLA, 一箱衣物,一床行 军被,几十箱书和一台电脑。是他的全部家当。回国时,这些东西大都留给了我。 车我帮他买了2000美元,书被闻讯而至的方粉们一抢而光。还有几十箱英文书, 舍不得丢,费力运回国,费劲周折,才得中国海关放行。。几十张瓦格纳的CD盘 无人买,我自己慢慢听,也成了一个瓦格纳迷。还有一套功夫茶具,人一走,茶 就凉,冷落在车库里接收尘土。这就是方舟子的物质世界。常人岂受得了这般清 苦,而舟子觉得足矣,自得其乐。   舟子是模范丈夫,对妻子百依百顺。舟子也是模范爸爸,对女儿有求必应。 妻子在网上遭到攻击,他发誓为老婆报仇,笔锋格外猛烈,让仇家无处藏身。男 子汉大丈夫,有仇有冤朝我来,触犯家人,则睚眦必报!他的女儿,聪明伶俐小 天使,活脱一个小舟子,带给他巨大快乐。他常带女儿出去玩,跑前跑后照相, 被妻子戏称是女儿的狗仔队。舟子朋友不是很多,秉承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 一旦成为真朋友,则遵循金庸武林世界的侠义传统,一诺千金,忠诚不二。   最令人折服的是舟子的内心定力。永远沉着,永远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决心一下,终生不改。去他家,你看不到任何奖章奖状,连他出版的几十种 书都不摆在外面。名誉钱财地位于他统是身外物。与他相处十四年,没听他大声 说过话,也从未见他急躁气恼沮丧消沉。脑中的科学给他自信和冷静;心中的道 义给他悲悯无私的情怀。俗世的荣华富贵,浮云粪土而已。他的偶像是鲁迅,横 眉冷对,俯首甘为,高自期许,其来有自。博大精深的内心世界,岂是唐骏肖传 国韩寒崔永元罗永浩周小平等丑类所能望项背!   舟子有句话,感动过无数人:在我的内心深处可悲地无可奈何地深爱着这个 多灾多难一点也不可爱的民族。这正是为什么方舟子选择这条寂寞而又充满危险 的打假路。终年与骗子流氓无赖疯子白痴造谣者伪君子无耻小人打交道,忍受各 种污蔑诽谤威胁攻击,时刻警惕穷凶极恶之人施加毒手,牺牲掉最基本的人生自 由,险些丢掉身家性命,却不改初衷,义无反顾,我行我素,愈战愈勇,源出于 对这个饱经灾难的民族的大爱。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精卫填海般的执着,知 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舟子独有的人格力量,也是他的道德制高点。一介书生, 改变世界!   舟子有言,美丽的女孩有的是,纯情的女孩也不少吧。但要二者兼得-请各 位小姐原谅-这世上恐怕没有(方舟子散文“我的理想”)。   我要说:聪明有道义的人有的是,勇敢有担当的人也不少吧。但要二者兼得 -请所有的先生原谅-这世上只有一个。   中国出了一个方舟子,乃是国家之幸;中国只出了一个方舟子,乃是国家之 不幸。一个方舟子而为政府所不容,必欲封网禁声,则是国家民族之大不幸。   2015.1.28作   2015.1.29 改, 圣地亚哥
1349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解析方舟子(二) 作者:徐歌
热度 4 中西部人 2014-10-26 00:58
  解析方舟子(二)   作者:徐歌   我很少公开谈论方舟子。因为,长期以来,方舟子受“左”“右”两派大量 毁谤,使人们对方舟子有着诸多误解。若有人对方舟子有正面说法,也被他们一 起误解。在网络公共平台上,我通常不谈到方舟子,因为没有太多精力与不认识 的人纠缠,也没有太多精力向熟识的朋友说清事体。在私下与朋友沟通时,我以 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可以消解一些朋友对方氏之恶感,但效率太低。今次,我以 此文来对不太了解舟子的朋友们作一个说明。欢迎批评。   方舟子左右不讨好。   向左者认为方舟子是汉奸卖国贼,反中国国粹中医,推广转基因,有反专制 求民主倾向,从来不为中国政治唱赞歌,等等。   向右者认为方舟子打假不打贪官,攻击民主公知派,也有右者支持中医,支 持转基因,等等。   方舟子成为左右派都共同厌恶的对象。   我在本文里,从三个层面来分析一下相关情况,一是技术层面,二是观念层 面,三是个性层面。   人们在技术层面上的分歧多产生于知识差异。   中医的优劣好坏,转基因的优劣好坏,本是纯技术层面,应在技术层面上来 辩清是非曲折。客观地说,目前,中医支持者与转基因反对者,还没有人能从技 术层面上把方舟子打败。   不能从技术层面上给方舟子以沉重地打击,怎么办?很多人只得采取非技术 攻击手段:造谣,谩骂。方舟子不怕造谣,不惧谩骂,这是令其反对者最头疼最 痛苦的。有人在过去的十来年时间里持续不断地造谣、谩骂方舟子,甚至有人成 为了职业反方者,专门搜集对方舟子不友好的信息,专门编造方舟子的假消息。 他们这样做,不能撼动方舟子本人,但培养了一大群方舟子的反对者。   不少国人对中医有很深的情感,这是能理解的。但医疗是涉及到生命安全的 技术问题,由不得情感支配。中医之好好在它不重于说理,让人觉得它神奇,或 者说让人觉得它玄乎。中医之坏也坏在它不能说理,难以让人信服。   中医支持者,一方面拿历史来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中医是中国古代医术的精 粹,中药是中国祖先研发的瑰宝,怎能说它是“糟粕”呢?过去几千年,中国人 就是靠它才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另一方面,他们强调中医的功能与效用,神马疑 难杂症,药到病除,不仅能治标,更能治本。   我无意于给中医作出评判。由于本人从来无疾,对医学之事不太上心。梁启 超、鲁迅是中医的最坚定批判者、反对者,比方舟子更反中医,有兴趣者可以去 了解他们的说法,我在此处不赘述。我只提醒,无论中医西医,不要被庸医忽悠 了就好。另外再多言一句,中医执业者,对方舟子有怨气可以理解,因为方舟子 对中医的态度影响到其业绩,而对于非执业者,应该乐见中西医干架才是,可以 从他们的论辩中看出好坏优劣,这是对自己有利的。别太让对国粹的情感太占上 风,健康之事还是重技术为宜。   方舟子反那些忽悠人的保健品,用科普告诉人们保健知识,那是对消费者极 有利的事,如果你不是忽悠人的保健品经营者, 不妨超脱一些,无论他反对的 是神马脑黄金脑白金陈晓宁林志颖。   转基因更是技术层面上事体。它安全不安全,完全是科学上的事。我这里不 是科普,我从非技术层面上简说一下。如果转基因不安全,美国何以允许90%的 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美国通过全民公决,转基因产品可以不作标注。如 果转基因不安全,中国怎么可以允许一年进口6000万吨转基因大豆来用于榨油? (主要从巴西、美国进口) 中国转基因研究倒不太落后于国际前沿,但在推广上 大大滞后,到目前为止,只允许种植转基因棉花与木瓜。转基因肯定是未来的农 业发展方向,反转只会延缓其发展进程,但不能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有一个世 界公认的事实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有害,没有一例转基因产品事故。 (如果有人能举出一个反例,那我就同意转基因产品不能推广的意见。)   方舟子的学术打假,也是技术层面上的事。普遍认为,方舟子的学术打假还 没有失手的。我只说一点,神马人也不具有免被打假的特权。   有些人被认为是民主阵营、自由阵营的人,这些人被方舟子打了,于是乎, 根据某一种思维逻辑,方舟子就是反民主反自由的阵营了。   “民主自由”阵营的人攻击方舟子不打权势人物。据我所见,对天朝现任最 高负责人的论文予以轻蔑、质疑的,还只有方氏一人公开表达过。神马科技部、 教育部等职能部门的头领以及许多高校头领及权威教授,方氏更是多有质疑。   方舟子与公知圈交恶甚多,这责任其实是很好划分清晰的,当然,必须是有 兴趣进行密切关注的人,一般没关注的人只从结果上看,看到方舟子与公知圈的 那些名流将来,就形成了一个印象:方舟子专门跟公知过不去。   方舟子与南方系交恶简述。   方舟子原是南方周末专栏作家。2005年,方与于建嵘冲突,方舟子认为南方 周末偏袒于建嵘,写出《〈南方周末〉现在真是堕落了!》一文,与南方周末分 道扬镳。   附言:公知圈内,用恶语谩骂方舟子的第一人当属于建嵘。新语丝网站刊登 了严晋打假于建嵘的文章,也刊登了于建嵘的回应文章,但于建嵘认为方舟子有 失公道,于是发信《写给杂种方舟子的信》,接着,新语丝上刊登了方舟子的文 章《答于建嵘〈写给杂种方舟子的信〉》。(方舟子: “我本来对这次有关于建 嵘学术道德问题的争论没有任何立场,除了就于建嵘的职称问题提了个疑问外, 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评论,不过是提供了个争论平台。而且自己觉得对争论双方也 是很公正的,于建嵘的辩解和陈愚为他所做的辩护,虽然里面有批评新语丝的言 词,我也照登。 但是今天收到于建嵘这封破口大骂的来信,还是让我吃了一惊。 我此前虽然对这位‘著名学者’一无所知,总以为他毕竟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 在研究机构任职、正在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的高级知识分子,起码的教养还是应 该有的。看到于建嵘对别人的进一步质疑不予答复,却恼羞成怒,如街头小流氓 一般对我破口大骂,连‘你是你母亲与严晋这些地痞流氓乱交结下的怪种’这种 脏话都骂得出口,不由让人对其学术道德和人品都产生极大的怀疑。”   《南方人物周刊》曾评出公共知识分子五十人,方舟子名列其中,评语是:   方舟子——40岁,福建云霄人,生物化学博士   1990年赴美留学定居。1994年创办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 站,揭露国内众多学术腐败。   数年来,他和他的“新语丝”网站,像“揭开皇帝新装的那个孩子”,一次 次捅破知识界的剽窃、抄袭、蒙蔽与欺骗,一再地挑战学术权威和商业神话。   他是“是非”领域的斗士,用激情甚至偏执,一再警示,学术的意义是求真。 毫无疑问,他迄今为止揭露的300多起学术腐败只是冰山一角。他使个体独立、 理性的判断获得应有的尊重,并用民间行为实践自己的价值观——中国文化传统 中最欠缺的、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是科学的实证精神。   不少上榜人士欣喜交加,而方舟子的态度非常明朗,他写下《请辞“公共知 识分子”桂冠》,在该文结尾,他说:   我喜欢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图的就是网络上的自由自在,没想到竟有了“网 络意见领袖”统一天下。我自知没有资格当“领袖”的陪衬,更不想被用于增加 “领袖”的身价,因此对这个不请自来的“公共知识分子”桂冠,只有敬谢不敏, 坚决辞掉。   由此来看,对不服从的方舟子,南方系与他做不成朋友,那就只能做敌人, 这是中国人最善长的。悠久的传统与严酷的现实共推此果。   在得罪南方系之前,方舟子与“民主阵营”的林达、薛涌、王怡等人就有过 一些冲突。这次是直接冲击了“民主阵营”的大本营南方系,逐渐成为了“民主 阵营”的公敌。   方舟子质疑的人七洋八相,各种人都有,其中有一种人比较独特,他们是公 知,所谓公知,就是比较有公共话语权的人,特别是在微博时代,他们都是大V, 得罪了一个大V,就差不多得罪了大V的诸多粉丝,方舟子当然知道这点,懂得起, 但是,他要方舟子……正写到这里,看了一下微博,方舟子的新浪、搜狐、腾讯 三个微博已被全部注销,只因他今天写了一篇《梦游美利坚》! 这个时代,可以 让你说话,可以让你无处说话!   不管它,接着写。   我归纳了一下,反对公知的有三种人,一种是思想观念分歧,是谓政治纷争; 二种是事实分歧,是谓真假纷争;三种是利益分歧,是谓名利纷争。   方舟子与公知们的纷争主要是第二种情形。   最典型的是打假韩寒。   方舟子与所谓的公知圈内的冲突,都有一个事由,他还几乎从来没有主动跳 起来与公知干架。   在2012年之前,方舟子从来没看过韩文,也没有提过韩。麦田质疑韩寒,方 舟子插了一句嘴,“一边悬赏,一边删除博文,没有诚意。”韩寒见此,辟脸就 骂,骂得低俗恶劣,方舟子先且写下一篇文章科普“为什么头发稀少”,这事挺 幽默的,人家骂他秃子,他却科普头发为什么稀少,紧接着,他开始读韩文,读 出了问题。韩寒与其父两人合起来,文史功底也不至方舟子十分之一,方舟子以 《韩寒的文史知识》揭开了技术打韩序幕。方舟子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在网上,大 家可以自己看,自己得出结论,吾不多言。   右派同志诟病的是,韩寒是民主标杆,你也能打?我想说的是,韩文即使不 是别人代笔,又从他的哪一篇看出他有民主素养,有民主主张?他的民主代表作 是哪一篇?在浮躁的物质的时代,由诸多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伪 偶像,不揭穿,才是时代之悲哀。不是么?韩寒与郭敬明在本质上是一路货色, 都是物质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只是个性风格上有些差异而已。方舟子还是有远 见,他当年给韩寒指出了一个出路:娱乐圈。事情不是在其预估的方向走了吗? 两年多以来,韩氏再无一正经文章问世,是方舟子给他施了谋术阻碍了他的“思 想”不成?   与崔永元的纷争,我写过一篇专文,此处可不再议。   方舟子的个性,是值得欣赏的……今天,他因一篇毫无情绪,完全摆事实的 文章,被全网封禁了,这事做的太不得体,太荒谬,简直令人无语。   参加文艺会的那个小子,是个投机分子,会是个历史笑话。这事很蹊跷,我 毫无证据地估计,他可能是别有用的人用来陷害那个所谓的明主的,陷其于不明、 不智、不义,终致其社会评价降低。若如此,其目的达到。   这篇是一篇未完成文章。为这特定的时代作个标记吧。   方舟子是当今社会最大的公益人,其科普,无俗利之考量,有启世之意义。   我等乃小公益者,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尚非常有限。若在教育变革上做得更多 一些,我乃敢称为公益同道之一员。   方舟子行之有道,言之有道,取之有道。   他从不逐利,对于捐助其个人者,他一概拒绝,而对于捐赠助其安保者,他 一个谢字都没有。不是其不懂事理,不是其无情义,而是他自求不受利益扰动。 广州网游老板徐宥箴感其科普贡献、打假艰难,向保护他的安保资金捐300W,他 一个字“谢”字都没有给出,不是其无情,而是其明心见性。那安保资金由其支 持者建立,用于其安保,而无一分用之于其生活。而崔永元之众说其用网友所捐 在美买房,实乃下作之攻击,不足为信。方氏在美或有房产,但那是其清白所得, 非为骗而得。稍有良知者,都知道,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攻 击者,无非出于个人意气而已。   悲情英雄,方舟子。   余言不叙,得空时再写《解析方舟子(三)》。   方舟子是当下中国情境下最得民主精髓的一个人。下次我会证明这点。   方舟子最有民主素养,最有民主精神。   他从来不标榜这些,就是在他的圈内,能理解到这个层面的人也不多。 (XYS20141024)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14189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打假怎么也掺水
热度 3 Chico 2014-10-25 03:44
周小平既然是梦游美国,言过其实有情可原。舟子自称加州开过那么多年车,应该是住过的。说起话来,不该有这些水分。 【周小平:还有很多人在网上大肆吹嘘说美国的房子是永久产权,但是这些人却总是忽略在美国买房后的一项重要开支:那就是不动产税。美国有一个专门从 事房屋估价的官方办事机构每年要来为你的房子做价格评估,所以你要交多少税,不是按你购买房子时的实际成交价,而是按现在的价格来进行评估的。所以哪怕你 买房的时候是50万,但如今房价涨了5倍,你就得按250万美元的估价交税,这样一来,几年税金就抵得上你当年的购房款了。】 方舟子:美国并不是所有的州的不动产税每年都重新做评估的,有的州的不动产税就是按房子时的实际成交价来算的, 不管房价怎么涨,都是一样的税。例如加州就是如此。 并非如此!Orange County 是加州的。房产税可是每年评估的。 【 周小平 ; 美国高速公路都是收费的,只是收得不贵而已,但这些收费不贵的高速公路的条件和中国的省道质量是差不多的,裂纹和坑洼遍地,相当毁车。除了高速收费之外,过大桥也是要收费的,而且大城市进城还需要交进城费10美元左右。】 方舟子: 美国高速公路有收费的,但大部分是不收费的,比如加州的高速公路除了个别路线和快速道,都是不收费的。我在美国加州开了那么多年车,还从来没在高速公路上交过费。周小平是不是要说加州的高速公路都和中国的省道质量差不多?过桥费有,进城费没听说过,是周小平在梦里发明的? 南加州73, 261, 241 都是收费的。看来舟子没走过这几条路。 405,5号 有些路段的路面真不怎么样。 新洲 95,Garden State Parkway(GSP)都收费。新洲南北方向的这两条高速全部要交钱。以新州为例的话,周小平并非完全瞎说。 【周小平:除了经常有人在网上吹嘘美国房价便宜之外,我还经常在网上看见大量的谣传说:“美国3万美元可以买宝马, Z4跑车报价才29888美元。”等等,但实际上这点钱在美国,连个二手宝马都买不到。】 方舟子:去美国宝马官方网站查一下就可以知道这是不是谣传。2015年款BMW X1 sDRIVE28i的官方报价是$30900 (http://www.bmwusa.com/standard/content/vehicles/2015/x1/sdrive28i/default.aspx ),实际卖价当然比这低(美国买新车可以砍价)。 人家说Z4,干嘛拿Z1 打马虎眼啊。看看啥价钱。便宜的Z4 48,950 http://www.bmwusa.com/standard/content/byo/default.aspx?Series=Z4 侯德建说过,为什么要说假话?事实还不够吗? 小平满嘴跑火车,舟子以假打假。大哥莫说二哥,哥俩差不多!
个人分类: 杂谈|546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莲波《斯卡布罗集市》属文盲翻译
热度 9 岳东晓 2014-8-30 13:19
刚看到iMan试图翻译《Scarborough Fair》,说是PK莲波,iMan翻译固然蹩脚、而且也没有读懂原诗,这倒在意料之中。但莲波是谁? 本以为是国内不懂英语的,结果一查发现此人【 早在ACT时代被文友誉为“六大家”(百合、莲波、散宜生、嚎、图雅、方舟子)...活跃于网络的时期大约是在1994年到1996年她留学美国芝加哥期间】。留学美国,英文程度似乎比方舟子还差啊。 先让我们看看 《Scarborough Fair》这首歌词。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看下面的一段,【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这是要她不用针线、无缝制作一件衣服,这在古代当然是不可能的。而只有完成这个之后,【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她才会再次成为我的所爱。类似的,下一段说让她在沙滩与海水之间找出一英亩地,她就会再次成为我的所爱。这也是讲一件不可能之事。这里面的"Then", 表达的是一个条件关系,后面的成为真爱必须是在前面的条件基础之上,而这个条件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因此,原歌词表达的是一种对旧爱的酸楚心态,并非简单的思念。而翻译者似乎完全没有理解这一点。其翻译是 【嘱彼佳人,备我衣缁; 勿用针砧,无隙无疵 伊人何在,慰我相思 嘱彼佳人,营我家室 良田所修,大海之坻 伊人应在,任我相视】 基本是牛头不对马嘴。比如说后面这句,译者理解成了找块海边地方造屋藏娇了,本来很动情的歌被翻得俗不可耐。 这让我想起中学时看过一本不知谁翻译的中文版《少年维特之烦恼》,通篇是充满了激情却毫无逻辑的句子,对照英译版发现通通翻错了。其中有一句我至今还有印象,译文中说某某先生是个农夫,实在不通,再一查,原来是说这个人是”cultivated"。如此水平居然堂而皇之印成了书! 回到这首诗,最难翻译的应该是“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这一句。我认为只能找中文中有类似含义的四种植物对应。
个人分类: 风雅附|1224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揭秘方舟子如何冒充中文互联网先驱
热度 6 岳东晓 2014-3-12 01:16
下文是2010年写的,写完后有人要吹我,我立刻说明,我只是个互联网、计算机用户,不要胡扯 前一阵有不少网友要我批判方舟子,据他们说,方舟子自称是中文互联网的先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我当时一笑置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自称是互联网先驱,经常被美国电视脱口秀和政客作为笑话讲,只要谁说自己发明了互联网,台下肯定是会意的哄堂大笑。方舟子如果真这么说了,就是贻笑大方。所以,我没有理会网友们的多次请求。 但今天突然在网上看到方舟子题为《互联网的力量》的演讲记录,时间地点是 2010 年 11 月 20 日互联网年会。这个演讲的大部分内容是方舟子自称为互联网 “ 恐龙 ” 级人物、中文网络先驱。方舟子称 ACT 是 “ 第一个中文的网络 ” ,他在上面跟人掐架,后来 ACT 之类被淘汰, 1996 年,他办了新语丝网站,搞了个论坛,其简历居然确确实实地自封为“中文互联网先驱”。真是这样吗? 我是 1990 年秋季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的。到后,找系里的教授要了一个 EMAIL 账号,用陈旧的 VAX 终端与各地的同学联络。大概一年后,在计算机系的机房获得了账号,开始可以使用 UNIX 工作站。其后,我同时在计算机系攻读学位,所以,对互联网的那段历史我是亲历者。期间,我与其他中国同学一样,都在互联网上阅读中文。当时北美中国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一份称为《华夏文摘》的电子刊物,由 CND 创办。那时候,方舟子估计还不会上网,也就不存在《新语丝》。 《华夏文摘》创刊于 1991 年 4 月 5 日。根据该刊物于 1991 年 4 月 11 日发表在 SOC.CULTURE.CHINA 上的帖子,它在 10 天内即获得 1000 名订阅者(通过 EMAIL ),正在征求技术支持编写相关的中文阅读软件。 SOC.CULTURE.CHINA 是一个 USENET 里的一个讨论组。 USENET 是一种分布式的讨论系统,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用户通过一个 NNTP 客户端程序与本地的服务器连接,读贴、发帖。其运行机制是:不同服务器通过互相订阅,拷贝各自张贴的信息来实现帖子的流通,因此张贴的内容并不能立刻被其他读者看到。另外, USENET 最初是设计成使用 7 位的 ASCII 码,而中文( GB2312) 用两个 8 位字节编码汉字,因此中文不能直接用于 USENET 。如果是发中文文章,只能以附件的方式,进行编码之后才能发出去。而读者必须下载附件,解码才能阅读。这有点不方便。 后来,一群中国人采用了一种称为 HZ 的 7 位标准( RFC 1842 , RFC 1843 )来编码 GB2312 (这是中国人制订的最早的互联网标准)。在印第安纳大学的一个网管的帮助下,于 1992 年 6 月 28 日设立了 ALT.CHINESE.TEXT 这个新闻组。 ACT 的统计表明,一年之内其读者人数达到了 5 万多。一年之后,又设立了 ALT.CHINESE.BIG5 ,专门面向繁体字的读者(从这个角度,简体中文走在了繁体之前)。同时,海内外学者们开发了一系列软件,从 DOS 、 WINDOWS ,到 X WINDOWS ,应有尽有。我曾经用过 SimpTerm(Windows) , CXTERM (X) 等。对这些人为中文互联网做出的无私贡献,我们都应该表示感谢。(后来我也抽时间写了一个 GB-HZ 免费工具,做了一点点回馈) 看到这,读者应该明白, ALT.CHINESE.TEXT(ACT) 不过是 USENET 这个系统下的一个讨论组。相当于一个具体的论坛栏目,具体来说就是硬盘上一个目录。方舟子却把它称为“第一个中文的网络”,显然是不明就里。毕竟,他不过 5 万多 ACT 读者里一个密执安州立大学学生物的学生。 方舟子最早出现在 ACT 应该是 1993 年。他所用的 EMAIL 地址是 fangshim @student.msu.edu 。我找不到任何方舟子 1992 年在 ACT 上发言的记录。甚至找不到方舟子 1993 年以前在整个 USENET 上发言的记录。 1994年,加拿大米盖尔大学的一群中国人建立了一个Gopher服务,叫“太阳升”(Sunrise)。我找不到更早的记录,但是根据1995年10月的记录,太阳升上当月入库的资料有《枫华园-第70期》,《华夏文摘--第237期》,《郁金香--第9期》,《华德通讯-第25期》,《华夏文摘增刊--第68期(张爱玲作品专集)》,《新语丝--第21期》。其中《枫华园》是加拿大中国学生在1993年创立的电子刊物。当时,网络上的名笔早就有图雅等人,留下不少好文章,好像一度是《华夏文摘》的编委。除《文摘》外,ACT上的各种电子刊物令人眼花缭乱,如 《窗口》,1993年4月创刊 《枫华园》,1993年9月创刊 《北极光》,1993年10月创刊 《美人 鱼》,1994年1月创刊 基本情况是,会写字,能上网,就能办电子文学社。这种东东,稍微大点的大学都有,明大的文学青年们就办了一份《明华》,好像还有学校资助。 方舟子《新语丝》之后才出现,顶多排名第6。他写的东西唯一有点印像的是那篇讲袁崇焕的文章,但最近却被亦明指控为抄袭金庸。我是没有逐句对比,但 亦明应该不会乱讲 。可见,方舟子的《新语丝》根本不是第一份中文电子文学刊物,方舟子算不上什么“先驱”。 至于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根据他自己的陈述是 1996 年才建立的,那时候,中文万维网早就已经起来了。万维网是搞物理的人发明的,然后再传到搞计算机的那里,所以我属于最早使用万维网的那群人。 1993 年 MOSAIC 浏览器一出来,我们就用上了。方舟子提到的 Gopher 就是明尼苏达大学开发的( Gopher 是明大的标志),它一度占据了很大市场,但由于明大宣布要收取许可费,导致很多用户转向万维网。在密执安州大学生物的方舟子过了三、四年才知道万维网并不奇怪。 新语丝网站目前使用的软件是一个学生在 1995 年左右写的免费软件,叫 WWWBOARD 。我在 1995 年时用它运行《中国军事论坛》,结果发现它有很大的稳定性问题,经常导致数据崩溃,需要修复,后来只好自己写了一个称为 ANYBOARD 的软件,一度卖几千美金一个拷贝( wenxuecity 最初用的就是 ANYBOARD ,但后来他们发现需要购买软件许可之后,更换了)。可见,新语丝网站搞了 10 多年,所用的技术还是最原始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方舟子基本不懂互联网。 方舟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而且是一个相当落伍的、菜鸟级互联网用户,却冒充为中文互联网先驱,这比唐骏的大头贴发明的水分还多得多。这种自吹自擂的说法,让人笑掉大牙。 岳东晓 2010/11/28
个人分类: 科普|8897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可以理解不少人不爽方舟子。但是更多的人其实是在享受方舟子给他们带来的福利! ...
热度 3 中西部人 2014-3-11 06:17
方舟子让不少人不爽,的确也是,这么出名,不去做他自己的专业到处过界炒作。 方舟子让不少人不爽,的确也是,把很多人的性幻想的明星都给搞臭了。实在该骂。 方舟子让不少人不爽,的确也是,转基因安全不安全还不知道,先把我们美国人傻傻吃转基因几十这样见不到人的事情告诉国内父老乡亲。 方舟子让不少人不爽,的确也是,想想他也真是,怎么会这样,不好好去赚点钱,好好过日子,整体就是想炒作。 还有吗其他方舟子该被臭骂的吗?
802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网传“小崔被封口” 方舟子鼓噪“罢免崔永元”
热度 3 稻草 2014-3-9 13:18
  近日,崔永元与“转基因”话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过,崔永元这边高调地反对转基因,网上却传出他因此被封杀的传闻,传闻还称他被禁止上电视当评委。有记者采访了河南卫视的工作人员,卫视方面表示,崔永元确实不再担任《成语英雄》第二季的评委,但这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是否和转基因有关就不得而知了。方舟子发文澄清“崔永元被封口”谣言部分内容,但承认举报了崔永元公益基金,还有人发“提案”要“罢免崔永元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甚至要“彻查崔永元公益基金”,方舟子帮助宣传,称“崔永元正做烈士状呢,真被罢免了,更要说因为反对转基因受到迫害了。”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5547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和“我爸是李刚”(娱乐篇)
热度 3 炎黄之子 2014-3-7 18:15
方舟子和“我爸是李刚”(娱乐篇)
我活半辈子从没有“粉丝”过什么人。一个完整有独立人格的人,可以欣赏,支持,讨厌和反对某人某事。但丧失自我,绝对化地 支持,粉丝某个人则是有点象跟着明星屁股后面尖叫的花季少女少男。小时候到是崇拜过毛主席和鲁迅,成年后方明白,伟大的人往往错误更大,从此,崇拜从我这 里消失了。 刚才看到菜鸟网友在有关方舟子的帖子的一段话;" 什么垃圾啊,这个和地球是平的,因为哥白尼的爹认为哥白尼错了是一样的逻辑。” 读完实在忍不住乐,菜鸟的比方太有意思。顺着哥白尼和哥白尼他爹的思路,我也侃侃方舟子和"我爹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这个趣闻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大意就是,我爸厉害,我也就猖狂,你不能把我怎么样。联系到方舟子的行为,我们也看到哥白尼(方舟子)和哥白尼他爹(FDA,WHO,主流科学等等)的依附关系。 众 所周知,方舟子博士毕业后没搞什么科研,主要是打假和科普什么“大象为什么不长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打假范围就更广泛了,从唐俊到王菲,从崔永元 到中国“雨人”。可以说,他是博士但不是科学家,他鼓吹“创造条件让中国人早日吃上转基因玉米(他们当时试吃的是转基因饲料玉米)”,但本身并不从事转基 因技术的科学研究。那么,方舟子这位哥白尼所有支持转基因食品的科学依据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从哥白尼他爹(FDA,WHO,主流科学)那里来的。舟子 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所有凭仗就是“我爸是李刚”。且不论FDA内里的龌龊,WHO对转基因食品的谨慎以及主流科学定义的滑稽,仅凭今天美国“主流”生物学家 Dave Schubert(大卫。舒伯特) 关于转基因的文章,我就要说,“李刚和他儿子也有分歧啊”。所以,“我爸是李刚”不能证明方舟子正确;反而,”李刚“斥责儿子是很有道理。 很 长时间,我曾经都是方舟子的打假的支持者,也曾赞赏这位捍卫科学纯洁性的“忠犬”。但近一年来,我所看到的方舟子已经从科学的“忠犬”蜕变成逢“名人”就 要狂吠乱咬的“疯狗”。这条“疯狗”在转基因食品一事上又成了有选择性的“哈巴狗”,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看到了言必称希腊的定向“奴性”。
个人分类: 随笔|53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小崔比舟子聪明,比粥粉更聪明
热度 5 炎黄之子 2014-3-5 00:30
看了城里城外”粥粉“对小崔视频的批评和批判,我是直挠头呵。各位”粥粉“哥们,姐们,你们累不累?你们是在帮小崔炒作呀,哈哈。小崔在转基因食品的辩论中比舟子聪明,比”粥粉“更聪明,这个视频就是明证。 小 崔这个视频不是舟子的科普,就是个反映转基因在美国也有争议的纪录片。这个视频不讲什么科学,数学和统计学,就是让中国人知道:方舟子关于美国人食用转基 因食品和美国国内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的介绍和表述是不准确,不符合事实的。从目前的反应来看,小崔已经轻松达到了这个目的。 正如崔永元自 己所言,他从来没有反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有无危害并无定论,大家对吃到嘴里的东西应该弄清楚。他的这个视频证实了,有效地反映了他的观点。这部视频 就是要告诉中国老百姓,转基因食品就不像那些“科学”和"科普"专家说的天花乱坠,吃进肚子里之前先想想吧。这部视频针对的不是铁杆”反转“和玩命”挺转 “的人群,针对的是绝大部分不知所谓的中间民众。从这点而言,小崔用似是中性的态度,相对客观的语言远比舟子和"粥粉"我是真理的面孔成功。 关 于那个”老军医“的双曲线,我真不明白粥粉到底在争什么?先要证明“老军医”是搞物理不是搞生物的(还好,没说她是卖假药的,哈哈),所以资质和专业不 行;再搞一大堆数学和统计学的东东证明这个东西的科学错误;最后自己制造个”因果关系“来证明”相关关系“的逻辑矛盾。我眼睛花,没看到那个”老军医“说 转基因食品是这些年癌症,肥胖症增高的原因。我只看到了那两条并行的曲线说明这两者或许有某种潜在的联系。我相信大多数外行人会和我有类似的感觉。只要让 公众感到转基因食品或许和疾病沾边(相关),这个图表就达到目的了,你说它什么数学,或逻辑错误都没用。我真不明白,粥粉是支持转基因,还是借转基因来证 明自己是个人物,或者数学不错,或者逻辑性强。可你们想过没有?除了自己自鸣得意,自我感觉良好,还有别人care 吗? 毫无疑问,论科学水平,舟子以至很多粥粉都比小崔强。但论为老百姓“科普”,小崔比舟子和粥粉强太多了。小崔不极端,说话中性,对转基因的态度更让人们觉得是说人话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god”在施舍。 因为人是感情动物,所以大家更容易接受小崔。 人不等于科学,科学也不等于方舟子和粥粉。没有人就没有科学,当舟子和粥粉将事情极端化和绝对化时,已经失去基本的科学态度,如此一来,即使你说的有些道理,别人也不愿意相信。所以,如果真想让大家听你的科学,你最好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客观的人,一个知道尊重他人的人。 在如何做人这方面,小崔比舟子聪明,比“粥粉”更聪明! 附一个图:看看上帝和信徒。科学上帝和信徒也有点相似的感觉。
个人分类: 随笔|7651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余元洲:为什么说方舟子是科学骗子?
热度 3 东邪西毒 2014-2-20 19:39
为什么说方舟子是科学骗子? 余元洲 一、什么样的人堪称科学骗子? 方舟子是举世闻名的打假英雄,指称别人为“科学骗子”,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影响,要说他本人是科学骗子,还真不大容易。 所以,在谈方舟子是不是科学骗子前,我们首先要研究一下:什么样的人能够称得上“科学骗子”?或者,换句话说,怎样做才能配得上科学骗子的光荣称号?而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又有必要首先搞清楚:怎样做不算科学骗子?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列举法,理一理不算科学骗子的几种情况: 第一,由于科学是在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的斗争中前进的,所以,学界内部进行争论的任何一方,不管正确与否、真理是否在手,都不能说是欺骗,都算不上骗子。 第二,如果一个人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但对多个学科领域都略知一二,或知其零点五,于是,利用自己的这个特长,向公众介绍学界已有定论而没有争议 的知识,是为科普。这样做的时候,即使介绍的内容有错,不管这种错误是从事科普者个人主观上理解有误,还是学界的共识后来被证明并不正确,因而被科学的发 展所推翻,这种介绍都不能说是欺骗,从事科普的人算不上骗子。 第三,如果一个人在普及学界已有定论的知识之余,介绍一些尚无定论而有争议的内容,并且如实加以说明,这种介绍不能说是欺骗,算不上骗子。 第四,如果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本身就是某一领域的科学家,属于一专多能那种类型的人才,(又称“ T ”字型人才,其上一“横”代表许多领域略知一二或知其零点五,其下一“竖”则代表自己本专业的艰深研究),其在介绍学界内部已有共识的科学知识之余,顺便介绍自己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即使后来证明此成果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是欺骗,算不上什么科学骗子。 第五,即使不从事科普工作,而仅只向社会公众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哪怕吹得天花乱坠,只要不捏造事实和数据,就不是欺骗,算不上骗子。其原因在于,坚信自 己正确,说自己的成果好,这是人类的本性,别人也会因此知道他有自我吹嘘的可能,因而不大容易上当受骗。即使后来证明他吹错了,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低头, 也与真正的欺骗不同。但是如果他从定性的自吹进到定量的自吹,靠虚假信息、不存在的事实或捏造的数据来进行宣传,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第六,一个人有根有据地揭露同行或同事的学术不端,不是欺骗,不算骗子。 第七,一个人,由于自己的浅薄、无知而错误地指责他人学术不端,当被人点醒之后知道认错,并向自己所伤害的对象真诚道歉,不是欺骗,算不上骗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欺骗,就是故意向他人或公众做虚假陈述,使其信以为真的行为;所谓骗子,就是对他人或公众进行欺骗的人。而笔者所谓“科学骗子”,就是打着“科学”幌子借以行骗之人。 二、方舟子的行为种种 1 )先说地震。 第一,如果方舟子是一个地震学家,同时兼做科普工作,那么,他向公众普及地震预测预报知识,就是他的本分。谁也不会说他是骗子,不会说他打着科普的幌子欺骗国人。 第二,如果方舟子是一个长期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专家,经过自己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确信地震绝对不可预,哪怕这种断言是错误的,他向公众宣传自己的研究结论,也不是欺骗,算不上骗子。 第三,如果方舟子对地震预测预报略知一二,或知其零点五,那么,当他以一个科普工作者的身份向公众介绍世界各国地震预测预报的现有技术水平状况时,如实介 绍其实际情况,以及尚存在的困难,包括世界发达国家有人断言地震不可预等等情况,也不能说就是欺骗,因而他也算不上骗子。 然而,方舟子不是这样做的。相反,他以一个“科普作家”的名义,打着“科学”的旗帜,向公众宣传“地震不可预论”的同时,置我国现已达到的地震预测报水平于不顾,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这还不是欺骗,如果这还不算骗子,那又是什么? 2 )再说中医。 第一,如果方舟子是一个中医,如果他全面懂得广义中医的理、法、方、药,如果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医藏象学、辩证施治、方剂学和中药学等,而不是用西医的 眼光来看待中医,如果他竟然发现中医是伪科学,那只能说明他太聪明、太有才了,或者太愚蠢,愚不可及,因而根本谈不到欺骗。 第二,如果方舟子仅只是像鲁迅那样,由于自己的父亲或其他家人死于中医而痛恨中医,并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别人听,也很难说是科学骗子。 第三,如果方舟子是一个西医,出于门户之见,囿于专业视野的限制,因而反感或排斥中医,并将自己的观点讲出来,我们也很难说他是骗子。 然而,方舟子所为并不是这样。他是以一个科普工作者的身份和科普作家的名义,在向公众普及西方科学的过程中,把博大精深的中医科学贬斥为伪科学。事实上, 即使我们退一万步讲,中医也至少是经验科学,正如西医是实验科学一样。经验科学和实验科学都是科学,正如统计规律和演绎规律都是规律一样。方舟子作为一个 科普工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经验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仍断言中医仅只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科学。他的一句经典名言是:如果一定要说中医是科 学,那只能说是一种“伪科学”。如果谁说这不是欺骗,如果谁说这不是科学骗子之所为,那只能说说这话的人自己是骗子。 3 )再就是转基因。 关于转基因,即使国外没有关于转基因食物的任何报道,如果方舟子根本看不到《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这部影片(记录片),如果他根本不是科普工作者,那 么,他说转基因食品无害,也没有什么。公众权当是个屁放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该抵制的,还继续抵制;抵制不成,自己在实践中拒绝就是了。 现在的情况是,国外明明有关于转基因食物负作用的种种报道,公众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这部据说在自由美国遭禁演的影片,方舟子又是 以一个科普作家的名义在拍着胸脯说转基因食品绝对没问题,如果谁还说他不是骗子,如果谁还说万无一失,那他就是比骗子还可恶的恶魔! 4 )至于方舟子所打击的人, 除了肖传国,还有陈晓宁, 除了孙见坤,还有刘维宁, 还有方舟子目前正盘算着加以揭露的所有“骗子们”, …… 要说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是科学骗子,恐怕读者很难接受。 这里,我不想多说,仅以方舟子指证肖传国在“国际期刊”上只发表 4 篇论文这件事为例,来作个分析。 为了表明我写这篇文章的诚意,在此愿与方舟子打个赌: 如果方舟子此言不虚,不仅肖传国可定为骗子,笔者我也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学术骗子。——立此存照,请读者明鉴! 三、“国际期刊”与方舟子的谎言 肖传国起诉方舟子侵害其名誉权的官司,以方舟子败诉终结。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院认定:所谓“国际期刊”,就是在国际上发行的期刊。 那么,这个判决对不对呢?肯定是对的。武汉法院的判决生效后,虽然方舟子拖延不履行依照法院判决的义务,反而动用其所能发动的国内外力量来抗拒和诋毁这一判决,甚至对主审法官进行辱骂,但都改不了其对肖传国构成名誉侵权的事实。 本来,根据“一事不再理,一案不二审”的原则,肖传国胜诉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而拿到了 3 万多元的精神损失赔偿费之后,此事就算已经了结了。但是,“一事不再理,一案不二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败诉一方停止侵权。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方舟子贬诉后,不仅没有停止其对肖传国名誉权的继续侵害,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由民事侵权进一步演化到触犯《刑法》关于诽谤罪的 有关规定。其具体的犯罪行为,包括宣称“肖氏反射弧”理论是伪科学,肖氏反射弧手术的成功率为零,以及指证肖是学术骗子等等。 这里,就我们现在的论题而言,仅只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武汉法院关于“国际期刊”的认定是正确的?为什么说方舟子宣扬肖传国在“国际期刊”仅只发表 4 篇论文的说法不仅是错的,而且是对国人的欺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之所为? 纵观方舟子关于肖传国仅只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4 篇论文的说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方舟子所谓的“国际期刊”,局限于以论文撰写人本国母语之外的语言出版,并且处于论文撰写人本国境外的那种期刊。具体到中国人来说,也就是指以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出版,并且处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学术期刊。 如果方舟子心目中所认定的上述标准成立的话,那么,可以说,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以非英语语言写成,并且发表在非英语国家的论文,五国之总合也没有中国大陆人以英语写成、并且发表于中国大陆之外的论文多! 如若不信,方舟子及手下可以去数一数。 笔者本人是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就我所知,中国大陆凡有国际期刊号者,理论上都对国外发行。而在国内较有影响者,其在国际上的发行数量和覆盖面也相应 较大。比如,《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法学研究》、《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等等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期刊。说这些都不是国际期刊,方舟子再 无知,也不会无知到这等地步吧?既然如此,说他不是欺骗国人,又怎么可能呢? 为使读者对此能有更清晰的理解,让我们举个通俗一些的例子,就说什么叫“国际城市”吧。 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不说,倒想请问一下方舟子先生:以你之见,究竟什么是“国际城市”呢?难道只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是国际城市吗?北京、上海难道不是国际大都市?真是岂有此理?! 由此可以想见,其认定并到处宣扬肖传国仅只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4 篇 论文,并由此断定肖传国是个学术骗子,是何等的卑鄙无耻!其以主观武断之个人谬见,随心所欲,怀疑一切,颐指气使地到处“打假”,借以欺世盗名,哪有一点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联系到其对转基因食品之安全性缺乏起码的质疑精神,两相对照,一反一正,不正活脱脱表明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骗子吗? ( 2010 年 10 月 8 日)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75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卖过的中医及养生书目录-截图,方粉对不起了。
热度 2 东邪西毒 2014-2-7 03:22
方舟子卖中医书的铁证: 方舟子一边批判中医,一边说"看中华医药,行自我保健" ,图片所示为迟至2006年6月仍旧出现在新语丝网站上的中医保健品广告。注意:该广告的联系人也姓方。 (该网页已被方舟子删除,但被“时光机器”网站收录。)。方舟子这人怎么无耻到如此地步。 难道我眼睛花了,我要晕倒,我看到了,看到了... 《本草纲目》(校点本) 我的天,原来方教主卖过《本草纲目》,作者是:明 李时珍 天啦,我不禁留下热泪 可怜的李时珍,方舟子卖了你的书赚钱后,就这样埋汰你...... 真是把死人挖起来,把骨头熬油,再吐上一口唾沫。 豆制品治病养生850方》如果pk张悟本,张悟本死活是找不出850方的,所以张悟本是不科学的,这厮没有850方,方教主是科学的,因为天才的他,有850豆制品, 《肿瘤单验方大全》我累牛满面,我鼻涕横流 《红楼医事》 跟曹雪芹学医术,我哽咽,哽咽啊,都是浮云,浮云......... 痛心,我要写个“痛”字,李钢不该撞死人啊, 如果李钢早一些加入方教,早些学会救命绝招1000法。 我考,救命绝招1000法,死鬼都能活活的逼鬼为人。 《经穴美容探秘》--我呕血了,我再呕, 方舟子原来知道经络,还知道经络可以美容, 典型的伪科学,如果经络可以美容,方舟子的脑门怎么还....发亮的说 如果经络不可以美容,你卖这个书,岂不是骗子??难道是..... 悟到了,悟道了,方舟子不可能是骗子迪。 经络有没有,其实是符合海德堡测不准原理, 如果方舟子卖书,就有经络 方舟子不卖书,就没有经络。ok 百病自我气功疗法》方舟子其实是懂得气功疗法的,而且还是卖钱的气功疗法。 司马南一向对小方方关爱有佳,所谓:“不食人间烟火的方舟子”。这种爱超越了杨过对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的情感。可是我们的小方方,司马南的战友,司马南的同志(不是那个同志),居然背着司马哥哥卖气功书,如果我们的司马哥哥知道了,是会伤心迪。 中医药出版社《孕产调养与护理》,不能说的秘密,这是本讲如何坐月子的书...... 方粉方黑为了坐月子打架半天,你骂我是猪,你骂我是驴。 如今可以知道,方舟子证明方黑是对的,方粉背后挨了一刀。 这一刀,是方舟子的刀,不是小李飞刀的刀。 回复 5楼 2012-02-11 15:25 举报 | 大虾2860158 耳光响亮 回复 6楼 2012-02-11 15:28 举报 | 来自 手机贴吧 7465度开水 大尉 9 方舟子在2000年发表的《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评》中,方舟子却特意要把中医与“伪科学”相区别: “由 于整体主义向来就是以反还原主义的面目出现的,至今仍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并无一个统一的阵营。其中,有非科学的,例如传统中医理论;有反科学的,例 如‘科学神创论’、智能设计论(二者都是神创论的现代形式);有伪科学的,例如中国的‘人体科学’、‘生物全息律’;有接近信仰的,例如盖娅假 说..... 也就是说,在2000年,中医不仅不是“反科学”,也不是“伪科学”,而仅仅是“非科学”。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方舟子要弥合一个巨大的时间缺口。原来,在1998到2001这四年间,方舟子对中医不仅没有“批判”过,就连“批评”也极为罕见。 答案就是:他在卖中医书.......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4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李北方,谈谈方舟子 (摘要2)
热度 4 东邪西毒 2014-1-27 18:38
11, 一个需要从根本上破除的认识误区是,敌人的敌人未必是真朋友,跟坏人打架的未必就是好人。因为讨厌公知讨厌南方系就对方舟子有好感,是错误的,乐观其成即可。同理,反对方舟子也不意味着就站在他的对立一方的那边。 12, 但凡在公共领域 内参 与交流的人,需要具备最基本的交往理性,这是沟通的前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不可怕,贵在能改正错误,人的理性体现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这是人类进步之所以可能的原因。 但是, 方舟子是一个极端,一个例外,是非理性的化身。他拒绝承认错误,也拒绝承认他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他的宣言是:让我承认错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13, 方舟子将自己等同于正确,等同于真理,等同于正义,然后以正确、真理、正义的姿态去框定一切。不符合他的利益的,全是错误的,是可以当作不存在的;符合他的利益的,没有的也可以创造出来。 所以,他可以无视一切道德的底线,可以信口雌黄,可以不管有的没的转一个对他人的指控,然后逼迫他人自证清白; 所以,他可以心安理得地对任何人发起攻击,即便是恶意的,也要打扮得光明正大,要遵循所谓“质疑不问动机”的准则,但其他人对他的批评和指控,就都是“摸黑”和恶意报复; 所以, 他可以不顾被质疑者的辩解,继续重复或者寻找新的把柄,但他自己对批评和质疑的回应,无论多么虚弱都是他人必须接受的; 所以,他可以践踏一切规范,公然宣称不接受包括法律在内的任何制约,对他有批评的记者是“不良记者”,判定他输官司的法官是“枉法法官”,而且公然不执行判决; 14, 只有从这个角度,才有可能理解方舟子对中医、对转基因问题的自相矛盾和歇斯底里——无论是诋毁还是鼓吹,都早已超越了“科普”的范畴。这是因为他背后有个神秘的利益集团,线索就是他若干年前作为公开身份提及的什么美国生物信息公司。 方舟子拒绝说这是哪家公司,前一段时间他回应过一次质疑,反问“这事那么重要?”可是,这事要是不重要,为什么打死不说呢?说了会死吗? 15, 方舟子的危害还包括 ,通过极端的偏执、精心的信息控制和时刻以利己为取向的诡辩,造就了一批思维方式混乱的粉丝。 我不得不佩服方舟子的魔力, 只要着了方舟子的道,脑子就不好使了,道理就说不清楚了。这便是方舟子那种“老子便是王法”的德行的延伸:他们跟着方舟子认定的,就是不可挑战的、绝对正确的。 16, 要对那些方舟子的支持者说一句,信息都是公开的,何故被方舟子控制了信息源和判断的尺度?再简单不过了:睁开眼睛,看一看。 方舟子的贡献,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大;方舟子的邪恶,超出你我的想象。 17, 方舟子已经是强弩之末,他的神像离倒掉不远了,疯狂必然导致灭亡。 但我们需要清理他造成的精神污染,否则他会在临倒掉前自我营造为一个被打击报复的殉道者形象。 方舟子是一个难以描述更难以复制的特例,他的灵魂深处充盈着24k的也就是纯粹的邪恶; 方舟子这个穿着袈裟(打假)的魔鬼最大的社会危害是,他公开坦然而又优雅地践踏了道德底线和其他社会规范,明目张胆地行无耻之事,这就把无耻脱敏了,制造了一个无耻的文化氛围,为一切无耻的言行拓展空间;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425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李北方谈方舟子现象 (摘要1)
热度 3 东邪西毒 2014-1-26 18:58
摘要 1: 1, 批评方舟子,无需了解他的全部言行和别人对他的全部批评,只要拿正常的做人的道德标准加以衡量即可。 2 , 没过多久,方舟子写了一篇文章反驳我,题目是《太过富余的“环保”政治学视角》。这个文章让我非常反感,因为方舟子把我说的环保组织的“政治性”扯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即有的环保组织拿了国外基金会的钱。 这是个非常下流的做法,不属于正常讨论的范畴了,而是有点扣帽子,置人于死地的味道。文章的其他部分也不过是胡搅蛮缠而已。因为 没有什么讨论的可能性,我没有再写任何东西回应。 3, 方舟子这个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而污蔑我“造谣”更是说明,他是个毫无道德底线的人。 4, 无疑,方舟子是个偏执的人,他也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偏执的力量。他的批判的武器,无非是两件用以衡量一切事物的杀器:第一、 科学,准确地说是科学主义 ;第二、打假。 5, 科学有他的界限,科学不能解释一切,不能解决一切,任何越界的企图都可以称之为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并不是方舟子的独创,而是现代性内在蕴含的一种霸权。 6, 我写过一条微博,供参考 :“ @ 方舟子 号称崇拜鲁迅,真是玷污了鲁迅。他就是鲁迅痛斥的那类混混,就是嫁祸鲁迅拿卢布的那类猥琐之徒 。批评他对转基因的观点,他说你竟敢反对中央文件;批评他科学神棍式环保论,他说环保 NGO 拿了国外基金会的钱。对人对己两套标准,劣迹不胜枚举,这种纯粹的恶世所罕见。那些真诚的挺方者,想嘛呢?”】 方舟子对的“贡献”在于,他把科学主义弄成了科学麦卡锡主义,拿着一根号称科学的大棒子胡尼玛抡。对中医的所谓批判即是此类,他当然拿中医无可奈何,最终 只能打打那些打着中医旗号行骗的人,这就跟科学跟中医都没有关系了。所谓打“伪科学”,也跟科学不科学没关系,打的还是骗子。 7, 打假表面上看是求真,寻找真相,但根子上是“诚信”这个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在起作用,无论是欺诈、抄袭还是代笔,归根到底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一旦一个人被证明诚信上出了问题,他就在人格上也就被打垮了。这就是方舟子干的事情。 从道德上监督他人的人,无需是圣人,但至少应该是道德水准及格的人,由一个缺德的人掌握道德的武器是危险的。 方舟子恰是个毫无道德底线的家伙,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搞双重标准:对人一套,对己一套;对 A 事一个标准,对 B 事则用另外一个标准。 8, 对中医,方舟子目之所及都是中医的负面,对正面的信息尽一切可能回避,以此得出中医是伪科学、中医理论应该抛弃、中医药应接受西医检验等结论; 对转基因,方舟子只选取正面的信息,对已经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负面问题一概否认、回避, 并得出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的论断。在方舟子对两个问题的分析中,完全没有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可言,唯见为了结论而对证据和逻辑的篡改和剪裁。 试举一例,在一篇鼓吹转基因的文章中,方舟子列出了他选择转基因食品的三个理由: 1. 转基因食品便宜; 2. 转基因食品安全,因为农药用量少等原因; 3. 转基因食品更环保。但是,与西药相比,中药同样具备便宜(不需多说)、安全(不含化学成分、总体上副作用要小于西药)、环保(种植草药不需要像制药厂那样产生大量废弃污染物)等优点。 便宜、安全、环保可以成为方舟子支持转基因的充分理由,那么是否会成为他支持中医药的理由呢?完全不会!非但不会,中药的优点根本无法进入方舟子的视野,他看到的都是中药的缺点和副作用。 我们需要问一问,为什么?为什么同样是以科学的名义,却以如此迥然相悖的逻辑谈论两个不同的问题? 9, 方舟子搞双重标准的例子,比比皆是。 以对抄袭的态度为例:别人有一句话可以算做是抄袭,便是抄袭; 他自己整段地抄、一篇文章有大半是抄,都不能算是抄袭,而且还可以一稿多投。 以 前,方舟子打击抄袭的范围可以延伸至中学生,但当他老婆刘菊花的硕士论文抄袭被人指出后,方舟子立即改口称,硕士生没必要写论文,抄袭也是可以的。而且谁提刘菊花论文抄袭,便是他的私敌。 别人的学历问题比天大,比如他要求李开复出示这样那样的证书和聘书,李开复都照做了,但他们两口子就是不肯出示刘菊花的学历证明。 10, 最能体现方舟子毫无道德感的事例,莫过于对孙海峰抄袭的指控了。先是孙海峰称,确认刘菊花论文确为抄袭,然后方舟子便一副护花使者的姿态,表态要打孙海峰的假,要找孙抄袭的证据。这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 原来打假还可以这样:先确定打假的目标,再去找假。( 立场、结论先行,如前所述,对中医和转基因问题同样如此) 一找,还真被方舟子找到了疑似抄袭的证据,并向深圳大学举报了。但孙海峰很快证明,是他早年的一篇未发表习作被他人窃用并先行发表,而他的博士论文也使用了早年习作,发表的时间靠后。而且,窃用孙海峰习作的两位作者已经承认是他们抄袭了孙,不是孙抄袭了他们。 事实一旦浮出水面,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接受这个合理的解释,收回指控。但是,方舟子可以做到常人所不能,纠缠于孙海峰最初对其指控的反应是如何地不合常理,并坚称孙抄袭。 恕我词语贫乏,我无法找到何时的感叹词来表达我对此的感受。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这太弱了。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428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否定方舟子抄袭的人缺乏基本的诚实
热度 5 岳东晓 2014-1-26 13:28
方舟子涉嫌抄袭的文章数量相当大,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多篇。 我们先不必用抄袭这种刺眼的词汇。 先回答一个事实问题:对比方舟子的那些问题文章与原文,是不是有很多完全一致的内容。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链接中的这个《 方舟子抄袭案例汇总 》列出了20多篇方舟子的署名文章,将方舟子的文字与原作者的文字进行逐行对比,可以发现,方舟子经常是整段整段地拷贝原作者的陈述。方舟子不是在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他人的想法,而是直接拷贝原作的表达,句子的主谓宾完全相同,各个句子的顺序相同,有时甚至连特征性的标点符号都拷贝了下来。具体的案例,大家可以一个个去查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整段拷贝他人的语言表达是否构成抄袭? 答案也是肯定的。你不需要法律权威裁定才能明白什么叫偷窃。但如果要从法律上讲,所谓抄袭就是侵犯著作权,而侵犯著作权的方式之一就是拷贝他人的原创表达(expression)。
个人分类: 科普|568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是否曾受雇于“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ZT)
热度 2 炎黄之子 2014-1-16 20:51
 根据方舟子不是“生物信息学家”这个事实,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这个世界上,哪一个专业“生物信息公司”会聘任一个仅仅具备初级生物信息 学知识的人,担任咨询科学家?他们要向这个人“咨询”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方舟子从来就没有透露这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名 称、地址、联系方式、业务内容,以及他自己向这个公司提供何种服务——即使在网友们五次三番地就此向他发出质问之后,方舟子仍旧是牙关紧闭,一个字儿也不 肯透露。方舟子说自己是“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公司叫做“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所以方舟子这样自报家门,就象有些网友指 出的那样,类似于说“我的博士学位来自美国某大学”,明显是既要显示自己的资格,又不愿意透露自己资格的来历。而越是这类遮遮掩掩的举动,就越是让人怀疑 其中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然,对方舟子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怀疑”这个水平上,我们就不配说自己是在研究“方学”。作为一门学问,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之上。先看事实。    事实一:2001年6月15日,《科学时报》发表《直面中国学术腐败:在溃疡处撒“盐”》。其中说:“方舟子,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在生物 学领域,这是方舟子本人的专业,而且至今他在美国从事的也是生物学信息咨询工作,因此在这方面是有口皆碑的。”(http://www.xys.org /xys/netters/Fang-Zhouzi/Net/fzz_jxy.txt)。   事实二:2001年8月6日,方舟子在接受《新民周 刊》采访时,是这样回答“选择做自由职业者经济上有保障吗”这个问题的:“我把博士后研究时做的东西(克隆了一个基因)申请了专利,得到一笔钱,可以维持 基本生活费用。同时,我与人合作在国内开了个专门向国外留学生卖书的网站,还可以拿到一笔钱。此外,我还在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兼任咨询科学家。总之,我 还是攒了一些钱。”(苏庆先:《方舟子访谈:活跃在网络上的啄木鸟》,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 Zhouzi/science/xinmin1.txt)。   事实三:2001年8月10日,新华社记者熊蕾在《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生物化 学家发动反对道德败坏的网上战争》,其中说:“今年34岁的方在美国受的训练,是一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询顾问(the 34-year-old Fang is a consultant to a bioinformatics company)”。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science_report.txt)。    事实四:2002年11月21日,《华夏时报》刊登韩福东的《方舟子笑谈生物技术》一文。方舟子在文章发表当天就将之转载到新语丝上,并标出其中“不够 准确”的地方。但下面这句话,方舟子是认可的:“目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事互联网开发、写作和兼任美国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询科学家。”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huaxiashibao.txt)。    事实五:2003年7月2日,方舟子在新华网面对视频观众说:“我的经济来源有几部分。第一,我有一个专利,几年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当时和同事们克 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产品和艾滋病治疗有关系,所以有药厂买了我们这个专利,每年支付一些专利费用,这些可以保证我的一些基本生活费用。第二,有时间我 也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这也有部分收入。第三,稿费也是我收入的一部分。虽然说没赚到什么钱,但是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新华 网:《海外学人方舟子谈“学术腐败”》,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 /xinhuanet2.txt)。   事实六:2004年4月3日,方舟子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采访时,对“你靠什么为生呢”这个问 题,是这么回答的:“我现在属于自由职业,收入比较杂一些。一个是我还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那个实验室就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跟艾滋病有一些关 系,可以用它来做药,药厂会支付专利费。还有就是我现在写了很多文章,出了八本书,有一部分稿费收入,我现在每个月要写好多文章,有一些属于专栏文章。” (央视国际:《方舟子:揭穿“皇帝新装”》,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40403 /100837_1.shtml)。   事实七:2005年5月,方舟子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当记者问他:“你靠什么维持自己的生活” 时,方舟子答曰:“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收入比较零散。例如,我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那个实验室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跟艾滋病有一些关系,可以用 它来做药,所以有药厂来用,这样他们会支付专利费。还有,我现在写了很多的文章,出了不少的书,有稿费收入,保障在国内的基本生活是足够了。”(曾繁旭、 吴虹飞、陈磊:《方舟子我是过渡人物》) 。【注:这段话,在后来方舟子自己公布的采访记录“洁本”中不见了。(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 Zhouzi/interview/nfrwzk.txt)。】   也就是说,方舟子的这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的头衔,在2001年 6月初次露面,到2003年以后发生了变化:雇佣方舟子的公司,从“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变成了“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而到2004年之后,他基本上 不再提及这个收入来源了。这种变化,固然可能是因为方舟子在美国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改变——在2003年以前,他在“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担任咨询科学 家,在那以后,他只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才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而在2004年以后,方舟子这两样工作都不作了。   假如上 述推测是准确的,则我们又无法理解为什么方舟子在2004年第9期《科技中国》月刊上发表《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源于无知》一文时,在自己名下,仍旧注明自 己是“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这篇文章,极为罕见地没有被方舟子挂在新语丝的新到资料中。这当然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被他反复发表 了好几次,因此有自我抄袭、一稿多投的嫌疑。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他不愿意让海外华人知道他在国内显示的这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身份,以 免别人问他“HMM怎么个用法” 这类问题。)所以,合理的推测只能是:这“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和“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就是一个东西,这两个名称的后面,或者确有一个商业实体,或 者是方舟子的完全虚构。【注:根据熊蕾的那篇Science文章,方舟子所谓“生物信息公司”的英文是“bioinformatics company”,它的“直译”应该是“生物信息学公司”。但方舟子却一直将他的这个雇主称为“生物信息公司”。方舟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学”给删去?这是 方舟子的另一个秘密。】   那么,这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和“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是不是方舟子编造出来的呢?一般来说,象方舟子这样“最聪 明”的人,是绝不会去干自己认为“无益”的事情的。2001年正是方舟子“打假”生涯从网络走向中国主流媒体的关键一年,他还不至於一边“直面中国学术腐 败”,一边又毫无缘由地凭空捏造出一个虚假的学术身份。这种事情,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愚者尚且不为,何况我们这位“智商高超”的“状元”、“博士”。再 说,我们也很难理解方舟子在2001年为什么要编造出一个自己到本专业之外的公司供职的谎言。这个谎言既容易被戳破,也不利於他的那个光辉形像——刚刚告 别科学实验室两年多,就去到一家商业公司打工,不要说“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的人干不来,即使是对科学稍微有点儿感情的人都很难办到。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媒 体对他如何养活自己的质疑,方舟子完全可以编造其他谎言,如说自己是为那家买去自己的专利的制药公司当“咨询科学家”。方舟子当然可能是看到了生物信息学 的“商机”,但以他所拥有的那点儿知识,他也断不会凭空捏造出一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的大帽子给自己戴上。   总之,根据以上事实,以及合乎common sense 的推理,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从2001年起,方舟子确实在为某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或“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服务,并且从中获取报酬。
个人分类: zt|5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看方舟子如何忽悠咱国人买美国转基因食品(转载)
热度 2 炎黄之子 2014-1-16 08:00
编剧赵华按语: 方舟子“义务代言转基因”始自2001年,其风头甚至超过了那些专门研究转基因植物的专家学者,绝不是偶然的。请看被方舟子的“后花园”新浪网封了博客的亦明如何揭开方舟子画皮。 在 亮出自己是受聘于“美国生物信息公司”的“美国生物信息学科学家”的大牌子后,方舟子这位从来没有研究过植物、更不要说是转基因植物的所谓“科学家”,很 快在国内发表了第一篇为转基因植物大唱赞歌的文章:《转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环球》半月刊2001年第12期)。从此,方舟子一直是国内支持推广转基 因植物、转基因食品最有影响的人物,其风头甚至超过了那些专门研究转基因植物的专家学者。 但仔细分析一下方舟子的“十来篇与转基因有关的 文章”,以及做过的“三次讲座”,我们就不能不惊讶地发现,方舟子的所作所为,既象是一个卖力推销自家产品的商业贩子,又象是一个被人雇来压制反对派的打 手——他拼命宣传转基因粮食作物如何如何好,而对那些反对推广转基因的环保人士则象是有着刻骨的仇恨。比如,在他的第一篇关于转基因植物的文章中,方舟子 还只是说:“转基因作物的反对者,甚至包括活跃分子,大多其实并不了解转基因技术是怎么回事。目前的这场恐慌,不过是因无知而恐惧的又一个例子。”(方舟 子:《转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但在他的第二篇文章中,方舟子对“转基因作物的反对者”的攻击调门几乎是提高了三个八度:“绿色和平组织就是一个热衷于 制造基因恐慌的反科学组织”;“反科学组织和人士猛烈抨击基因工程,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制造对基因的恐惧。”(《“转基因食品”恐慌传到中国》,作于 2002年12月8日)。谁都知道,在方舟子的词汇中,“反科学”的含义,与十年文革期间“反革命”的含义,几乎是一样,它们都充满了腾腾杀机。他对于转 基因的态度,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条: 1、反对者都是伪科学人士; 2、欧洲不允许进口转基因农作物,那是欧洲的一个阴谋; 3、咱中国不但要允许美国转基因产品进口,而且进来之后不能加标注,以免‘无知的大众’对转基因产品产生‘不必要的偏见’ “以上都是他在一次关天讲座中表明的态度。他那一次的讲座内容,充斥着谎言。比如说在美国转基因产品不标注;比如说美国人自己吃转基因大豆产品,吃不完才出口;比如要以牺牲大众的知情权为代价,呼吁在中国不要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注。”     但这个美国博士在拼命推销其“转基因植物无害论”时所表现出的无知,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2004年底、2005年初,方舟子接连发表文章,接受记者采访,讨论的问题之一就是转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在作于2004年12月16日的《“转基因”与“转生态”》中,方舟子说:     “反对转基因的人士认为推广转基因作物会带来环境问题,例如,转基因作物的花粉被风或昆虫带到野草的花中,会不会使外源基因转入野草中,造成所谓‘基因污染’?      “如果两个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远,是不可能杂交的,因此这种可能性极低。但是如果两个物种亲缘关系很近,则有可能产生基因交流。因此,人们担心转基 因作物的基因会‘污染’其同种非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其野生的亲缘物种。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在学术界也很受重视,虽然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已出现了这种情 形,但是为慎重起见,许多专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栽种范围做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推广转基因水稻,以免野生水稻群体被‘污染’。      “这只是一种慎重的做法,甚至可以说过于慎重了。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人们也大量地种植栽培水稻,包括杂交水稻,为什么就不担心这些水稻品种的基因 也会污染野生水稻呢?转基因水稻不过是比其他水稻多了一个或少数几个外源基因而已,即使污染了野生水稻,也不过是在水稻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多出了一两个, 并没有使其遗传发生根本改变,野生品种的优良性状不会因此丧失。即使万一出现了意外的大面积‘基因污染’,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实际上,在病毒的作用 下,这种跨品种、跨物种的基因交流,在自然界中也是常常出现的,‘自然’得很。”     在作于2004年12月23日的《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中,方舟子说: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转基因是否有风险,而在于风险的可能性多高、是否可以控制、如果出现意外是否可以承受。有的风险根本不可能存在(例如,吃转基因 食品改变了人体基因),有的风险可能存在但是可以控制(例如转基因食品中外源蛋白质是否会成为过敏原的问题),有的风险难以控制但是并非不可承受(例如转 基因作物对传统作物造成所谓‘基因污染’,即使真出现了,不过是在传统作物原有几万个基因中多出了一两个,并没有使其遗传发生根本改变,不是什么灾 难)。”     2004年12月31日,《国际先驱导报》发表题为《专访著名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转基因不是怪物》的文章,其中记者问道:“有 人担心,转基因技术会破坏物种原有的基因库,您对此怎么看?”方舟子答曰:“这主要是担心转基因作物会与野生的亲缘物种发生杂交,例如转基因水稻和野生稻 发生杂交,‘污染’了野生稻的基因库。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没必要有太多顾虑。人们并不特别担心人工栽培的水稻,例如杂交水稻,会‘污染’野生稻的基 因库,为什么就要对转基因水稻另眼看待?与其他人工栽培的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不过是多了一个或少数几个外源基因而已,它不是什么怪物,即使‘污染’野生 稻的基因库,也不过是在水稻基因库中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多加了一两个新基因,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也就是说,方舟子关于“基因污染”的 观点,不外是以下两点:第一,承认“基因污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二,认为即使发生了污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上述两点之中,第一点并非方舟子的观点, 而是货真价实的“主流科学界的立场”;第二点才是方舟子的独立见解。不过,为了掩盖他编造的“支持转基因是主流科学界的立场”这个谎言,方舟子在上述文字 中,一方面将真正的“主流科学界的立场”(即承认基因污染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含混地说成是(这种担心在)“学术界也很受重视”,——好象担心之人不是 主流科学界似的——,并且在它之前说这个立场“有一定的道理”,在它之后又马上加了一句“虽然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已出现了这种情形”。另一方面,方舟子在介 绍这个观点之时,不仅不提这是“主流学术界”的立场,在后来,他更连“学术界”这仨字儿都不提了,只用“人们”来代替,不明真相的读者会以为这是那些被方 舟子称为“反科学”的“人们”、或“非主流学术界”的观点。由此可见,方舟子对消除这个“主流科学界的立场”的影响,确实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机。     但也许是仍旧担心读者领会不了这么拐弯抹角的暗示,方舟子於是赤膊上阵,公开嘲笑 “主流科学界的立场”,说这些专家是“过于慎重了”——言外之意就是,这个“学术界”在建议商家和政府做没有意义的工作,浪费人家的资源。      方舟子并不是转基因问题专家,他凭什么来嘲笑“主流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呢?另外,对於一个未知的领域,“小心不为过”是古今中外都认同的行为准 则。也就是说,即使从常识的角度来考虑“基因污染”这个问题,那些专家的建议也是合情合理的。方舟子嘲笑“这些专家”“过於慎重”,有悖于人之长情。从方 舟子的话里,我们可以嗅到他口中冒出的铜臭味道,而看不到他自己所标榜的什么“良心”。     不过,如果说方舟子嘲笑“主流科学界”全无理由, 那也确实是冤枉了这位美国“博士”。方舟子的理由有两个:第一,基因污染不过就是在野生植物的基因组中多加了一两个转基因而已,相对于被污染植物的数万个 基因,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第二,这种污染,在自然界中,“在病毒的作用下……是常常出现的,‘自然’得很”,——所以主流科学界专家们的慎重,就更加显 得无知得可笑了。     事实是,方舟子的这两条“论据”,全都是来自他的无知。     不错,高等植物的基因组确实含有几万个基因。而 转基因,在多数情况下,也确实只有一两个。但是,基因污染问题,并非象方舟子所想象的那样,只是这两个数字的简单比较。一般来说,基因的存在价值在於它的 功能,而基因的功能只有在“表达”(expression)之后才可能出现。植物基因组的几万个基因既不是同时全部表达、也不是在所有的细胞和组织中都表 达,并且它们表达的强度——除极少数基因之外——都相当低。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细胞之中,基因组中的几万个基因,只有一部分得到表达。这就是所谓的 “转录组”(transcriptomes)概念的根本所在。方舟子显然对此一无所知。     不仅如此。为了使转基因能够超量表达 (overexpression),在植物中,绝大多数转基因都被置于一个超强的“启动子”(promoter,可以看做是一部机车的引擎)的控制之下, 其目的就是要使这个转基因连续地、大量地、在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大量的转基因蛋白。这个超强的启动子,在多数情况下是花椰菜花叶病毒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的35S启动子。在这个启动子的控制之下,一个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即产生功能蛋白质的能力,是一般植物基因的几十倍、上百倍、甚至 可以达到上千倍。也就是说,被污染的植物中,转基因(DNA)虽然在数量上仅占几万分之一,但转基因的产物(蛋白质),却可以达到这个数字的成百倍、上千 倍。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在转化叶绿体基因组的植物中,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植物总蛋白质的3-5% (二十至三十分之一)。 所以说,仅仅比较基因的数量,就象是说,这个岛上有一个老虎,几万兔子,老虎的数量是兔子的几万分之一,所以,老虎的侵入“不是什么灾难”。还有比这更荒 谬可笑的结论吗?     那么,方舟子这个美国“博士”为什么会如此的无知、如此的可笑呢?其原因就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转基因技术的一个基本前 提,就是要使这个基因“超量表达”。这个前提不满足,转基因技术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功能的。也就是由於这个无知,使方舟子在2005年仍旧不知 道早在十多年前,人们在设计、构建转基因的时候,会人为地加入一段“垃圾基因”(内含子),以提高转基因的表达水平。 所以,他才会貌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人家:“什么叫‘基因蛋白成形过程’?内含子、假基因之类的垃圾基因对此有什 么意义?”     至於方舟子说,在自然界中,基因污染“在病毒的作用下……是常常出现的,‘自然’得很”,更是他无知的妄言。据方舟子后来承 认,他所说的这个作用,指的就是所谓的“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方舟子:《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县书的批评》)。事实是,HGT在原核生物中是常见的,在真核生物中则比较罕见,而在植 物中,这种“在病毒的作用下……的基因交流”,不仅不是“常常出现的”,恰恰相反,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假如这种“基因交流”真象方舟子所说的那样是“常常出现的”,现在的科学家就不会仅仅使用农杆菌和基因枪来获得 转基因植物了。方舟子如果发现了哪种植物病毒会有这种“作用”,他今后就不用再冒充什么生物信息学家,也不用再谎称自己有什么基因专利——这个发现,会让 他获得国际大奖、获得全球专利,奖金和专利费会足以满足他对“金钱和股票”的渴望。     【注1:科学家发现,烟草基因组中含有与联体病毒基因 组相关的序列,(geminvirus-related DNA,GRD),因此怀疑它们来自联体病毒。但是,第一,这种怀疑尚未得到实验上的证明;第二,即使这种怀疑属实,它们的发生在进化年代上也甚早,并且 根本就不是“常常出现的”;第三,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联体病毒可以介导HGT。】     【注2:方舟子的这个观点,很可能是他对侯美婉(Mae- Wan Ho)一篇文章(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 The Hidden Hazards of Genetic Engineering,http://online.sfsu.edu/~rone/GEessays /horizgenetransfer.html)的误读。在这篇文章中,侯美婉写道:While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is well-known among bacteria, it is only within the past 10 years that its occurrence has become recognized among higher plants and animals. The scope for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is essentially the entire biosphere, with bacteria and viruses serving both as intermediaries for gene trafficking and as reservoirs for gene multiplication and recombination (the process of making new combina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侯女士在上文中提到病毒在水平基因转移中的作用,是泛指在整个生物圈中,“the entire biosphere”,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而方舟子却以为在高等植物中也是如此,所以出丑。方舟子的这一观点来自侯女士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在作于 2005年1月的《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县书的批评》中写道:HGT“是近十几年来才引起生物学界注意的遗传现象”。实际上,HGT“引起生物学界注 意”是在八十年代初,到2005年已经有二十多年的 历史 。方舟子把侯女士上文第一句话按照字面来理解,所以他说“近十几年来”。】      方舟子对转基因技术的无知当然并不仅仅限於上面这几个例子。在那三十余篇关于转基因的文字中,方舟子反反复复地向人们介绍苏芸金杆菌的一个杀虫蛋白 基因——bt基因——,好象他对昆虫学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可惜的是,他一再说外行的蠢话而不自知,结果是,他越是要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越是暴露出自己的 浅薄和可笑。比如,他说:“苏云金芽孢杆菌(拉丁学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在它的芽孢中会分泌一种称为‘内毒素’的蛋白质晶体。”“把编码内毒素的基因克隆出来,并转入到作物细胞中,这样 培养出来的转基因作物也能分泌内毒素,害虫吃了转基因作物的叶子后,也吃进了内毒素,将会被毒死。”(《为什么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抗虫害转基 因作物分泌的毒性蛋白,除了毒死特定的害虫,有没有可能也毒死其他生物?”(《误读“转基因”》)。     只有对bt和bt转基因植物一知半解 的人才会说,苏云金芽孢杆菌和bt转基因植物“分泌”内毒素。在分子生物学中,“分泌”(secretion)是有特殊含义的,它是指某种物质从细胞内向 细胞外转移。而一种蛋白质要被“分泌”,在多数情况下,它需要含有一段信号序列,只有在这个序列的引导下,蛋白质才能够穿越细胞膜,被“分泌”出去。而 bt内毒素根本就不含有这样的信号序列。事实是,在苏云金杆菌中,内毒素基因(DNA)在表达之后所产生的内毒素(蛋白质) 并不被“分泌”到细胞外,而是在细胞中形成与“芽孢”相似的结构,叫做“包含体”(inclusion) 或“类孢子包含体”(parasporal inclusion)。包含体与芽孢并没有什么关系(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以大致认为是细菌的“种子”),更不用提什么“分泌”关系了。      而在bt转基因植物中,转基因的表达所产生的内毒素也是储存在细胞之内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分泌”的过程发生。国内文献一般把bt转基因植物根际土壤中 的内毒素称为植物“分泌”的,但实际上那属於根部表皮细胞脱落、分解之后,内毒素的被动释放,并非分子生物学意义上的“分泌”。方舟子很可能根据这些中文 文献,想当然地以为转基因植物的叶子也可以“分泌”内毒素,结果却恰恰是把自己的无知“分泌”了出来。     按道理讲,一个人做科普,他只需要 把书本中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复述出来就可以了,因此,一个“科普作家”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训练和理解能力,他犯错误的可能性并不很大。那么,为什么 方舟子这个美国博士在对转基因这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进行科普时,会频频出错呢?这当然与他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足有关,也与他根本不是在真心搞科普有关。但还有 一条就是,方舟子喜欢把道听途说来的、对自己的既定观点有利的东西,都自动地信以为真,然后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东西,再贩卖给被科普的对象。而由於极端的无 知,他在东抄西凑的过程中,根本分不清真假,辩不出对错,因此就难免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上面提到的方舟子误读侯美婉女士关于HGT的文字就是一例。下面 再举一例。     在作于2006年3月17日的《误读“转基因”》 中,方舟子写道: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估计,草叶表面上 转基因玉米花粉的数量达到每平方厘米150粒时,也不会对昆虫造成危害;而在田野中,草叶表面所沾的玉米花粉数量只有每平方厘米6到78粒。而且玉米的花 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五米之外,平均每平方厘米的草叶上只有一粒玉米花粉。因此在自然环境中,转基因玉米花粉不会危害大斑蝶幼虫。大斑蝶数量减少的原 因,更可能是过度使用农药和破坏了它的生态环境。”     任何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对方舟子上面所说的“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五米 之外,平均每平方厘米的草叶上只有一粒玉米花粉”这个陈述感到难以理解。花粉一般是通过气流来传播的,玉米的花粉粒之小,肉眼几乎难以看到,它会有多重 呢?方舟子说“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是和哪种植物的花粉比较的呢?根据是什么呢?再说,“在五米之外,平均每平方厘米的草叶上只有一粒玉米花粉”,他到底 根据的是谁的研究呢?当然,对於这些问题,方舟子是绝对不会把答案主动告诉你的。     2004年12月17日,新语丝新到资料中的头条是一个叫做贾士荣的人写的文章,题为《国际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几个事件的剖析》。文中写道: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 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因为试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 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     显 然,方舟子的“玉米的花粉非常重”那段话,是抄自贾士荣上面的“现在这个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后面的文字。贾士荣何许人也?他是中国一位著名的转基 因植物专家,并且和方舟子一样,也是拼命主张在中国全面推广转基因植物的人士。《南方周末》在一篇报道中说:“贾士荣则是多种身份的人,他是转基因科学 家,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又是创世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董事,有商业利益。”(刘鉴强:《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南方周 末》2004年12月9日)。可以想象,这位贾专家因此成了极少数得到方舟子青睐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之一。     那么,这位贾科学家所说的“科学 的结论”又是来自何处呢?奇怪的是,尽管他把那个“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的文章来源交代的明明白白,但他就是不说出他那“科学的结论”是从哪里来的。好在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小小的鼠标可以代我们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原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2001年10月9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Corn pollen deposition on milkweeds in and near cornfields》。根据作者,他们作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有代表性的自然发生的花粉密度资料”,以便为那个大斑蝶试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The purpose was to obtain a representative pictur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pollen densities to provide a perspective for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of monarch larvae feeding on milkweed leaves with Bt corn pollen.)。(PNAS 98,11919-11924。链接:http://www.pnas.org/cgi/content/full/98/21/11919)。因此,这 篇文章肯定就是贾科学家的知识来源。     根据这篇论文提供的数据,花粉的密度在玉米田中最高,平均每平方厘米171个花粉粒。离玉米田越远, 密度越低:在0米处,这个数字是63;1米处是35;2米处14;4-5米处是8。(见该文表2) 。笔者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想要找出贾科学家所说的那个“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的出处,但就是找不到。这到底是 怎么回事呢?细读那个“Table 2”,我才恍然大悟。这个表的标题是“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ollen density levels on milkweed leaves inside a cornfield an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cornfield edge”,所以表中给的主要数据是频度,在“4-5米”这一栏,第一个数据是“0.996”,意即在4-5米处采集的样本中, 99.6%花粉密度在0-100之间。显然,这个贾科学家没有读懂这个表格,把这个“0.996”理解为花粉的密度,并且把“0.996”四舍五入,从而 得出了“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这样的“科学的结论”。至於所谓的“玉米的花粉非常重”,很可能是他把人家在摘要中所说的 “Pollen density was highest (average 170.6 grains per cm2) inside the cornfield and was progressively lower from the fieldedge outward, falling to 14.2 grains per cm2 at 2 m”的前四个单词(Pollen density was highest)读成了一个句子,“直译”成“玉米的花粉非常重”。而实际上,这个density是指“密度”(单位面积中的花粉数量),并不是指比重。      方舟子曾说,“我以前一再强调,科普著作应该由专家撰写,因为只有专家才可能具有必要的学科知识,并能阅读原始论文,根据第一手的材料写作。” (《虚妄的“人体革命”》)。显然,方舟子在做转基因科普时,并没有“阅读原始论文”,也没有“根据第一手的材料写作”。他根据的,不过是一个读不懂英文 的贾科学家编造出来的假材料。     实际上,PNAS在2004年5月18日又发表了另一篇关于玉米花粉传播的论文。这篇论文的主要结论之一就 是:bt转基因玉米花粉造成的基因流动可以远达31米,并且造成非转基因玉米中含有低到中等水平的bt内毒素。(We report that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up to 31 m from Bt maize caused low to moderate Bt toxin levels in kernels of non-Bt maize refuge plants. 见:PNAS 101,7526-7529。http://www.pnas.org/cgi/content/full/101/20/7526)。这篇文章发表在贾 科学家和方科普作家各自撰写的文章之前,并且免费向全世界公布全文。贾研究员如果稍微能够读懂英文,方博士如果稍微地象一个真正的学者那样搞学问,他们就 不会闹出这么一个丢尽全世界学者脸面的大笑话了。
个人分类: zt|4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曹明华:大举清算方舟子转基因祸国殃民!
炎黄之子 2014-1-16 07:42
http://health.people.com.cn/h/2012/0324/c226951-416455280.html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健康卫生滚动新闻 纠正方舟子转基因观点的错误2012年03月24日 18:05 曹明华 来源:光明网 人民网刊出曹明华文:大举清算方舟子转基因祸国殃民!(转载)   曹明华   生活、工作在美国这么多年了,现在渗乎进去一个自己熟悉的产业与专业,涉及国际贸易诸多敏感问题,特别是13亿家乡同胞的转基因主粮到底安全与否关注,是基于两个最初原因:一是在中国一位热心公益的老同学积极怂恿与鼓励;二是在中国我还有一位97岁健在的祖母。    我每每想到,她每天清晨都要喝一碗稠稠的大米粥,我的心就会紧揪 --- 想像这些煮粥的米粒都被转了基因.... 根据我所了解的知识,老人和幼儿,对于转基因食物危害的抵御力是较普通人群更为脆弱的。中国农业部的专家应该也是懂得这一原理的。这是为什么,农业部机关 幼儿园的“儿童保健”里有一条:“4. 安全保证:....食用油采用非转基因油。”《见参考一》   方舟子先生向中国人民“科普”转基因食物时,最强有力的说辞是 --- 美国人都在吃转基因食品:“除了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品种也在美国大量种植。据统计,美国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 含有转基因成分……”《见参考二》   方舟子的这些在中国主流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为转基因食品作宣传的广告词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错误,误导着中国公众的舆论和信息。    (1) 作为食用的转基因土豆(NewLeaf),早在2001年之后就被撤下了美国、加拿大市场《见参考三》,目前的转基因土豆(Amflora)只供工业用的 《见参考四》。不知这位方博士后在事发九年之后,都是在参考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在向中国大众“科普”(方舟子本人曾是某“生物信息公司顾问”)。   (2) 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欧洲的遭遇更惨,上市时间比转基因土豆还短。到1998年为止,就被欧美消费者市场淘汰了《见参考五》。   (3) 一个令人惊讶的新情况是:在我去年查维基百科时,已明确显示“转基因西红柿”已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上消失了。而今年1月30日我又查维基百科时,居然新增添了一个条目 --- “少量(转基因西红柿)在中国种植”《见参考六》。   还有甜椒,在最近更新了的“维基百科”上也出现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甜椒”唯独只有中国在种植。   令人可想而知的是,在转基因吹鼓手们的“忽悠”下,闭塞的中国百姓还以为--- 美国人都在种植和消费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土豆、转基因甜椒,诸如此类,那就让我们也不甘落后地赶上和超越世界 “先进技术”的步伐吧!    (4) 至于玉米是不是美国人的主粮,以及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有%多少是工业用的、饲料用的。美国高档一些的餐馆,都会明确标注它的牛肉是100% grass-fed,即不用转基因玉米喂的牛,或出口用的、食品加工业用的,等等,已有很多网友针对方舟子的“科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专门的“勘误”。 简单举例:美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约80% - 90%,而2009年玉米总产3.34亿吨,45.9%用于饲料,24.7%用于乙醇燃料,18.9%出口,只有10.5%非转基因用于食用。可见美国本 土种植的“非转基因玉米”供美国国内人食用,已是绰绰有余。   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主要是用于工业材料。比如燃料能源、工业制品原材料 –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油有相当一部分用作生物柴油原料和动物饲料,还有向不发达国家出口。而发达国家如欧洲各国、日本,是不会要进口这类转基因食物的。    (5) 另外,方舟子在这里犯下的更为严重的错误是,他告诉我们:“美国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含有转基因成分”。“方博士后”在这里严重混淆了“美国市场上的食 品约70%” 与 “美国市场上加工过的食品约70%”---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这类“加工过的食品”(processed foods)中的“约70%”,可能含有一丁点儿转基因原料作微量添加剂的成分而已(《见参考六》。   比如饼干里或罐装饮料里含有一点转基因玉米制的糖浆,或乳制品里含有一点转基因大豆制的植物蛋白成分。   试想,当我们走进超级市场,购取日常食品时,主要是一日三餐的主粮加上新鲜食物(即“非加工过的食品”):肉蛋奶禽鱼乳,已占了美国人日常食物的70%左右,   --- 这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是转基因的。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转基因玉米,美国市场上所有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基本都没有被转基因,只有:黄色歪脖南瓜和绿皮西葫芦当中的10%左右、部分夏威夷木瓜,   --- 这仅有的蔬菜和水果! 而均不属于消费量高的大众化蔬果。《见参考六》   美国人没有炒菜的习惯,白种人喜欢用低温油作食用油 --- 橄榄油。据说中国目前的有钱阶层也开始时兴用橄榄油-以避开转基因大豆油,但橄榄油是不可用来炒菜的,它在高温下会变性的。   大豆也绝非美国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前几年还有一个挺新奇的研究发现:为什么白种女人与亚裔女人更年期的反应很不同?--- 原来亚裔女人吃大豆!说明大豆并不是白种人的食物。   到目前为止的一个规律是:西方高加索人(白种人)的传统食物,都没有被转基因,或“转”了的,也已被彻底地撤下市场了!   我的观察是,这主要来自抵抗。生物公司孟山都之流对消费者是一视同仁的,但高加索人(白种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比较被重视。因此,白人对自己传统食物的“抵制转基因”便来得比较奏效,比如在对转基因土豆和转基因小麦的强烈抵抗上!    而对有色人种来说,他们在美国国内所能向孟山都之流发出的不同声音本来就已微弱,再加上还有些国外的吹鼓手在帮忙向他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推销呢!这样, 这部份有色人种的传统食物的转基因产品,就得到了较为蓬勃的发展 ……在向这些国家推销的时候,因为携有“美国” 、“自由民主” 、“高科技” 等等华丽的背景,让“转基因食物”披上了一件文明背景下的又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扑朔迷离的外衣……。   那么,让我们接着来看一看“转基因食物”在中国的有效宣传机器方吹鼓手有意或无意间所犯的基本概念性错误吧!   被方舟子混淆了概念的 --- 那约70%的“加工过的食品”(processed food),指的是货物架上那些罐装食品、饮料、糖果、乳制品、糕点等等经脱水或防腐处理过的食品 --- 可能被用到一点转基因玉米制的糖浆或大豆制的蛋白成分等作微量添加剂。   而这些“加工过的食品”只一般被作为辅助食物或偶尔作零食吃,其中的部分还只是含有一丁点儿转基因作添加剂成分(即便是这样,对健康较为讲究注意的美国人都还避之不及),   --- 你说美国人吃到百分比%多少的转基因?!   与方舟子给人们的错觉 --- 美国人吃的食物有70%都是转基因的…… 距离有多远啊!   (6) 转基因农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根本不如方舟子所宣传的那样,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云云。   美国的消费者正在从转基因食物的试验场上(虽然只是微量试验)撤退…… 然而,美国的转基因食物开发公司为了自己的生存,却想死死拖住消费者。   孟山都的转基因甜菜(Sugar beet)于2008年开始在美国种植,因为受到起诉,在2010年8月13日被美国法庭决议停止种植。《见参考五,参考六》   转基因牧草苜蓿(Alfalfa)在美国种了两年之后(2005-2007),也因为受到起诉,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决禁止种植。后来虽最高法院推翻了禁令,但一直没有恢复审批。《见参考六》   只不过,孟山都之流的转基因利益集团与美国国内消费者的斗争异常激烈!它们拼命挣扎在企图搞通美国农业部和游说国会…… 他们狡猾的说词之一是;   --- 限制转基因苜蓿(Alfalfa)在美国的种植,将会损害华盛顿政府想要说服其它国家接受转基因农作物的努力,于是将有损美国的经济利益……《见参考七》    至于美国想要“说服”的国家,显然不包括欧盟各国和日本,这些是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普遍较高的国家,不那么轻易被“忽悠”;而亚非拉的穷国,与转基因食物 开发公司之间,又互相都没“恋爱”上。一方面,穷鬼如非洲人饿死也不愿吃转基因!另一方面,转基因食物公司的慈善口号下是想要盈利的,面对那些穷鬼,又有 多少积极性去推销呢?《见参考五》   而中国,不管中国的老百姓有没有爱上转基因食品,美国转基因食物公司可是“爱你没 商量!”--- 是他们一厢情愿地想要“说服”的国家,因为食物消费者巨多,经济上又正在崛起。也许,在孟山都的反复游说下…… 鉴于美国目前不太乐观的经济状况,就先拿喂牲口的牧草作点牺牲吧?   刚刚发生的新闻是:2011年1月27日,美国农业部宣布,重又批准将转基因苜蓿在美国的种植合法化 --- 不过再三保证要采取措施,以不损害到纯天然的、非转基因苜蓿的生长空间。《见参考七,参考八》   但是紧接着,原先向法庭起诉转基因牧草苜蓿的美国“食品安全中心”也已经宣布:将继续向法庭诉讼农业部的这一决定。《见参考七》   相类似的急剧冲突还将会发生在不久就将曝光的转基因甜菜和转基因鲑鱼案例上 --- 消费者拒绝 --- 而转基因食物研发公司已投下巨资研发,拼命想推向市场获利 --- 搞通农业部和政府官员 --- 消费者进一步抗争,采取法律诉讼手段或政府游说途径……   于是,面对美国国内抵抗转基因食物的重重困境,孟山都之流的转基因食物公司目前迫切需要将矛盾和危机转嫁给国外消费者。用什么办法?哄骗的办法;由谁来完成?由那些国外的代理来完成……   他们目前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让转基因食物走进中国!   而13 亿中国人民将如何接受转基因食物,才真正代表了转基因作物于未来发展的方向。    (7) 假如我们再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阻止转基因食物在中国的蔓延,那么明年,我将会在维基百科上看到更多 --- 唯独中国有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我将会看到我们中国 --- 为全世界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食用方面,填补更多的项目上的空白,从而真正地走到世界前列!   尤其让我痛心的是,我看到报道说,中国正在启动对于多种中药草本的转基因试验。   在转基因问题上,方舟子给出了中国民众如此之多虚假的信息,却声称自己是一个厌恶作假、对事实真相有“洁癖”的人。以他声称的一贯纯洁的天性,甚至极端到有“癖”的程度,他为何要在转基因食物这个事关中国百姓生命安全的问题上行假呢?   ---------------------------------   《参考一》 农业部机关幼儿园儿童保健   《参考二》 方舟子: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2010-3-15)   《中国青年报》 2009. 3. 17.    《参考三》 NewLeaf .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es Find Slim Market, Despite Repelling Bugs - Scott Kilman / Wall Street Journal. Mar 22, 2001   《参考四》 Crops . Potatoes . GMO Compass . Dec 4, 2008   《参考五》 FOOD FRAY: Inside the Controversy ove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macom 2009)– Lisa H. Weasel   《参考六》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 from Wikipedia 1/30/2011   《参考七》 U.S. Approves Generally Modified Alfalfa – Andrew Pollack / The New York Times. Jan 27,2011   《参考八》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 from Wikipedia 2/8/2011
个人分类: zt|4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替方舟子辩护一次
热度 4 岳东晓 2014-1-16 02:31
鉴于有人称自己懂相对论、且曾经指责方舟子的相对论,我决定为方舟子辩护一次。本博文下面任何没有实质内容、脱离主题的大猩猩捶胸式评论将被删除。 有网民报道:【网曝教主科普文《相对论有没有用》系抄袭 http://beatfzz.blog.sohu.com/255873921.html 】 将方舟子的文字与原文对比,几乎一字一句地抄,抄袭成立。但方舟子偶尔在中间根据自己的理解,插入一两句。 网民发现方舟子《相对论有没有用》抄袭之余,还指出:【这句话教主根据英文也做了自己的发挥,却被我抓了错。“弯曲得越厉害,时间则会越慢”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类似于说“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相应的英文是:A prediction of General Relativity is that clocks closer to a massive object will seem to tick more slowly than those located further away. 只是陈述了越靠近大质量物体,时钟越慢,却没有将时空弯曲和引力时钟延缓挂上因果关系。教主将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结合起来,自作聪明地改写为时空弯曲导致了时钟延缓,地球表面的时空更弯曲所以钟走得更慢,出了洋相。】 但是,方舟子的原创陈述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质量的存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质量越大,距离越近,就弯曲得越厉害,时间则会越慢。受地球质量的影响,在地球表面的时空要比GPS卫星所在的时空更加弯曲】。 我认为,方舟子这句话从字面上并不能推出“弯曲得越厉害” “时间则会越慢”。网民对方舟子的指责忽略了一个”就”字。 方舟子原文中的“ 就弯曲得越厉害“, ”时间则会越慢“,应该视为并列关系,都是靠近质量距离近的结果。 另外,指责方舟子的人将 “弯曲得越厉害,时间则会越慢”类比 于“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也基本不靠谱。 可见,方舟子也不完全傻瓜。要记住,人家好歹也是考入了中科大的。
个人分类: 科普|536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崔永元:方舟子常收黑基金 诈骗获利67万美元(图)
热度 2 ytsword 2014-1-15 06:13
崔永元方舟子骂战愈演愈烈 方舟子和崔永元的“掐架”愈演愈烈,早已从最开始对“转基因”的分歧,脱轨到了人身攻击和商业质疑。在方舟子发微博质疑崔永元基金2000万元的“正常收入”有问题后,崔永元也要调查方舟子的基金,他在1月14日发微博称,方舟子常年收黑基金,要跟他法庭上见。此外,他还“炫富”似的自曝收到两亿元,希望大家监督善款善用。 1月11日,方舟子发微博质疑崔永元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做慈善的,为什么以《口述历史》为主要项目的崔永元基金会能挂靠在它下面?口述历史也是慈善?根据崔永元公益基金管理规则,可提取使用支出额的10%作为管理和行政费用,那就是2000万元。我突然对崔永元的‘正常收入’很感兴趣。” 崔永元也不示弱,他显然要接过罗永浩的旗,向方舟子发起进攻,称方舟子用骗术获得67万美元,并在美国购入豪宅一栋,要求方舟子“在法庭上证明67万美元是‘正常收入’。” 1月14日,崔永元更发文称,“肘子耗资数根毛发把我的基金查了个遍,只可惜它常年收黑基金,根本不知道正规的公益慈善如何在阳光下运作。我不回答,到法庭上见,只有黑基金才会见光死。只是肘子要为这些谣言付出惨痛代价。”此外,他还“炫富”似的自曝收到两亿元,贴出捐款声明,并附言“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及理事长崔永元感谢地球卫士捐款两亿元。希望大家监督善款善用。”
393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ZT)
热度 2 岳东晓 2014-1-15 04:50
下面转帖的文章摘自《法制日报》题为《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 本人认为这篇报道中所列出的抄袭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方舟子的行为构成情节严重的抄袭。 原文网址: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1-03/30/content_2556953.htm 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抄袭疑案调查    "即便我这篇文章完全根据颖河的系列文章写成,只要不是整段地照抄,也称不上什么"抄袭",因为科普文章和论文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法治周末记者 李秀卿   在方舟子被疑存在抄袭的众多文章中,发表在2006年12月11日《经济观察报》上的《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一文,是网上公认的影响力较大的一篇。   这篇文章在发表的第二天,就被网友指出涉嫌抄袭“颖河”的九篇系列文章《认识药物》。一位名叫“脆弱”的网友甚至怀疑“颖河”是方是民的另一个笔名,因为他比较了解方与“颖河”的文章之后,发现方文大约有一半与颖文相似。   质疑声音出来后,方舟子马上在新语丝读书论坛上写了《关于〈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一文》,其中表示,他与“颖河”的文章都是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1999年9月的一份特别报告所写的,这份报告的标题是《从试管到患者———通过人类药物改善健康》(FromTestTubetoPatient———ImprovingHealthThroughHumanDrugs)。   “所以(颖河)和我的文章有些段落相似,例子、数据都相同,只不过他的表达比较忠实于原文,我则采用复述。”方舟子解释道。但有人发现,方后来删掉了“我则采用复述”六个字。   方文发表后的第四天,网友“白字秀才”(本名陈廷超)通过万维读者网学术与教育论坛,发布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帖子———《神秘的106天———扒开骗子的画皮》,毫不客气地用两个有力证据反驳方的辩解。   “很明显,颖文是根据FDA文那个表格而写的,而方文是抄袭自颖文!”按照“白字秀才”的分析,“如果方文也是根据那个表格而写的话,基本不可能写得如此和颖文类似……任何两个人,独立叙述这个表格时,肯定有较大的差别。”   “白字秀才”提出的第二个证据,让方几乎无话可说———“颍河”的文中有一处错误,而方舟子的文中竟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   “颖河”的文章称,有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zidoculine(简称AZT),只进行了106天的临床试验就获准上市;方的文章说:“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只进行了106天之后……即提前终止了该临床实验。”(详见附件)   但是,“106天”这个数字是错误的。“白字秀才”查遍FDA文件全文,在第33页发现有这样一句话:“Zidovudine(AZT)wasapprovedin107days,withoutcuttinganycorners.”(AZT在107天之内获得批准,没有走任何捷径)。很显然,原文中出现的时间是107天,方舟子与“颖河”都将其错写成了106天。   “白字秀才”说,“颖河”的文章在引述FDA的报告时显然出现了笔误,将原文的107天错误地写成了106天。如果方舟子的文章如他所言只是“独自复述”FDA的报告,怎么会发生与“颖河”的文章同样的技术性错误呢?除了抄袭,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这样的“巧合”。   “更糟糕的是,FDA文所说的‘在第107天’是指‘FDA批准AZT’,也就是说,从AZT完成所有临床实验后,把收集的所有数据上报给FDA,而FDA从接收AZT的申请后的‘第107天’批准其上市,而不是说‘AZT的临床试验只用了106天’。颖文错误地理解了FDA文的意思,有趣的是,方文也能‘独自复述’出同样的错误?”   “白字秀才”指出上述错误之后,方舟子马上在新语丝上发表了《对〈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的一点更正》:“有一个网友来函对文中介绍的AZT临床试验时间提出了怀疑。此处的确有误。上文‘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只进行了106天之后’一句应改为‘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在还在做II期临床试验时’。”   方舟子说:“该例子依据的原文没有提到临床试验天数,在另一处有‘Zidovudinewasapproved   in107days’的说法,经仔细核对,天数(第107天,即106天后)应该指的是批准时间,而非临床试验时间。之所以出现这个误读,是因为以前读过颖河《认识药物》介绍的同一个例子提到临床试验只进行了106天,留下的印象导致先入为主的误读。实际上整个临床试验进行了大约一年,到II期临床试验时发现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存活率,即提前终止。”   即使涉嫌抄袭疑云重重,2007年1月14日,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公布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的目录中,《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还是被列在了该书第四章。在其2007年3月出版的《批评中医》一书中也收录了这篇文章。   2007年2月3日,方舟子发表《对“方舟子抄袭颖河”一事再说几句》:“其实即便我这篇文章完全根据颖河的系列文章写成,只要不是整段地照抄,也称不上什么‘抄袭’,因为科普文章和论文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人(那些骗子和帮闲们)为了诬陷我抄袭,故意混淆科普文章和论文的区别……”   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学界人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在这起案件中,方舟子事实上已经间接承认了“白字秀才”的指控,但仍不愿意认错和道歉,并且还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   网友“难度五级”支持“白字秀才”的观点。2007年2月8日,“难度五级”在万维读者网的学术与教育论坛发表了文章,他将抄袭难度从易到难分为五个级别,对在方舟子涉嫌抄袭“颖河”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方舟子的文章与颍河文章中的文字分段、内容组织、自创措辞、引用数字和理解错误都是相同的。    附件:方舟子与"颖河"文章对比如下:    方舟子1 : 生理学家研究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则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不同的层次了解我们的身体在正常状态下都是如何运行的,而病变又是由于哪一方面发出了异常。    颖河1 :生理学家研究机体在正常条件下的各种功能及其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和发生在分子水平的各种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试图从不同的层次---从器官水平到细胞与分子水平---去理解这些改变,去思索药物将如何从细胞和分子层次上纠正这些异常改变。    方舟子2 : 有时候,研究人员能很快地发现这种特殊的化合物,这是很幸运的。更多的时候,研究人员需要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才能发现有效的少数几种。    颖河2 :科学家们有时很幸运,可能较快地要找到想要的化合物---比如前面所说的那个酶抑制剂。但通常他们要在试验中一个个地检查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化合物。    方舟子3 : 这些是无法在离体实验中观察到的。但是,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也不能就直接拿人来做试验。因此,下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做动物试验。    颖河3 :在离体实验系统中就无法观察药物作用的这些特征。因此,下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采用另一套药物实验系统---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进一步检验这几种化合物的效果。    方舟子4 :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猫、狗、猴子等。在做动物试验时,需要用到两种或更多种的动物,因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不同。    颖河4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狗猫或猴子等,当然这些实验动物---称为医学实验动物---的物种都经过特别甄别和培育,生物学特性相当明确,普通的同类动物并不能担此重任。因为药物对不同的种属的动物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通常需要在两种以上的不同种属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    方舟子5 : 有时候,人们会发现,一种药物的代谢产物甚至比药物本身还更有效。    颖河5 :有时研究人员会发现,药物的某种代谢分解产物可能比正在进行试验的药物更为有效,或者药物必须经过机体代谢生成新的物质才能发挥疗效。    方舟子6 : I期临床试验为短期小规模。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志愿者或患者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会出现急性毒副作用,检验合适的安全给药剂量,并初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时间持续数月。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例如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就可进入II临床试验。大约70%药物能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颖河6 :I期临床试验,短期小规模。初步观察新药的安全性并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也研究观察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疗效观察不是这一期的重点。可以选用少量健康的正常人(志愿者)或病人进行人体试验,通常20-100人,持续数月。约70%药物可成功通过,并进入II期临床试验。    方舟子7 : II期临床试验为中期中等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也对短期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观察。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大约只有33%的新药能成功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颖河7 :II期临床试验,中期中等规模。主要观察新药疗效,进一步观察安全性,调整并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100-300人。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平均约33%的新药可通过,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方舟子8 : III期临床试验为长期大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0-3000人。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时间持续一到四年。约25-30%的新药可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颖河8 :III期临床试验,长期大规模。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1000-3000人。持续一到四年。约25-30%的新药可通过。    方舟子9 : 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之后,制药公司就可向药监部门提出上市申请,由药监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在美国,最后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只占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颖河9 :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新药,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之后,由制药公司负责提出上市申请,FDA组织专家进行审批。最后经FDA批准可以上市的新药,只有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方舟子10 :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由于在做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药上市后,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    颖河10 :通常,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还要继续进行一期临床研究,称为IV期临床。主要研究新药的长期疗效与毒性,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等。在新药经批准公开上市之后,需要进一步观察该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儿童和老年病人,妇女和怀孕妇女,或者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剂量范围,以获取更为全面的资料。    方舟子11 : 有时候,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一种药物被发现能够有效地治疗恶性疾病,会提前中止临床试验而直接用于治疗病人。例如,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只进行了106天之后,发现它能显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该临床试验,并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许它被用于治疗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颖河11 :在实践上,一旦发现某药可能影响病人的生存状态,就可能立即停止试验。举例来说,当发现第一个治疗爱滋病的新药zidoculine---简称AZT---能明显增加病人存活之后,FDA就立即提前终止了该药的临床试验,并在批准该药上市之前授权允许四千多名爱滋病病人使用它。该药的临床试验只进行了(大约)106天就获准结束。   "我认为那是抄袭"    ---《科学是什么》抄袭疑案调查    《科学是什么》全文约一千六百字,其中约有九百字几乎原文引自罗伯特教授的《神创论是科学的理论吗》一文,构成了《科学是什么》的主要观点,但并未注明这些观点的出处   法治周末记者 李秀卿   “是的,我认为那是抄袭(Yes,Iconsideritpla-giarism.)。”2010年10月17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理学教授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RobertRoot-Bernstein)在给网友“圆排骨”的信中,确认了方舟子《科学是什么》一文抄袭了他已经发表的文章。   此前,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网友“圆排骨”向罗伯特教授举报,曾在该校读书的中国学生方是民(方舟子本名)涉嫌抄袭他的文章。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罗伯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先后做生物化学和科学历史研究,1987年至今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任生理学教授。他忠诚地信仰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作为进化论阵营中的一员,参与撰写了《科学与神创论》(ScienceandCreationism,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一书。   《神创论是科学的理论吗》是《科学与神创论》一书收录的罗伯特教授的其中一篇文章。为了证明神创论不是科学理论,罗伯特教授从逻辑、经验、社会、历史四个角度归纳了一套判断科学理论的标准,用来批判科学神创论。   1995年5月,方舟子将他所写的《科学是什么》一文发表在中文互联网上。长期跟踪研究方舟子的旅美华人学者“亦明”博士发现,方舟子在《科学是什么》一文中所提出的观点与罗伯特教授惊人地相似。《科学是什么》全文1600字,其中约有900字几乎原文引自罗伯特教授的《神创论是科学的理论吗》一文,构成了《科学是什么》的主要观点。但并未注明这些观点的出处。   2010年10月14日,“亦明”在虹桥科教论坛———一个常由“反方”人士参与讨论的论坛,发表了《方舟子早在1995年就抄袭MSU教授的英文文章》。两天后,“亦明”宣布将向密歇根州立大学举报方舟子的这起抄袭案。   方舟子当即发起对“亦明”的“人肉式”攻击。10月16日,也就是“亦明”宣布举报的当天,方舟子将“亦明”的真实姓名在新语丝上公之于众:“亦明(真名葛莘)原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植物系某实验室的技术员,现靠教中文基础课为生,做豆腐生意,专职从事‘方学’研究。曾经在2003年、2007年两度回国,以‘美国大学副教授’的身份招摇撞骗。”   10月17日,“亦明”向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发出举报信。一个月之后,“亦明”收到了MSU学术诚信负责人(ResearchIntegrityOfficer)吉姆斯·M.皮瓦尼克的初审报告:“抄袭的指控成立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第一个是定义标准,第二个是证据标准。”   报告说:“关于定义标准,如果某人将他人以前发表过的文章融入自己的文章之中,但却没有做出说明,则这种行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本项指控达到了这个标准。”   但是,由于1995年是方舟子在MSU读书的最后一年,如果他写这篇文章时已经离校,那么,校方对他的行为就没有责任了。吉姆斯·M.皮瓦尼克认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能证明方的文章是他在校期间写的,因此,决定对此抄袭举报不予调查。   后来,“亦明”找到了这篇文章在1995年发表的证据。但MSU以“方舟子的文章与他在该校学业无关”为由,拒绝复审。   对此,原作者罗伯特教授在确认方舟子抄袭他的文章的情况下,对校方的处理意见表示不满,并向校方举报方舟子抄袭他的文章。他在给指控《科学是什么》涉嫌抄袭的另一举报人“圆排骨”的信中说:“你还需要知道,因为方舟子的打假活动被大肆宣扬,美国这里很多人都假定你对方的攻击是出于报复心理。所以,你在这里是多线出击。”   那么,“亦明”和“圆排骨”举报的《科学是什么》这篇嫌疑文章,是不是方舟子1995年发表的原版呢?据调查,在10月18日“亦明”举报方舟子之前,网上只有被“亦明”、“圆排骨”举报的《科学是什么》的最初版本。10月19日,方舟子改动了新语丝网站的网页,加上了“根据美国学者Root-Bernstein的归纳”的字样。   10月26日,方舟子对他能够控制的“三思科学网”的《科学是什么》也做了同样的改动。但方舟子无法改变的是,早在之前的2002年,他“授权”三思网站将《科学是什么》收入“三思小百科”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文章中的观点来自Root-Bernstein。   另一个证据是,方舟子于2005年11月9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上的《科学时代的伪科学》一文,也提到了罗伯特教授文章中所说的科学的“四条标准”,同样没有注明观点来自罗伯特。   在查找被方舟子改动之前的网页时,一家叫“时光机器”的网站帮了“亦明”的大忙。在“时光机器”上,访问者可以随时全部下载某些网站,并找到不同时间的版本。在这里,“亦明”找到了这篇文章在新语丝网上被改动以前和之后的版本并作了截图。   目前,在网上普遍流传的版本,就是未注明观点出处的那个版本。   对于“亦明”和“圆排骨”等人的指责,方舟子并没有作出正面回应,而且,他对“亦明”有关其抄袭的指责丝毫不认可。2010年10月30日,他在新浪微博解释道:“《科学是什么》是我1995年在中文网上跟人吵架时写的帖子,其中引用的科学判断标准只泛泛地说是科学学的共识,1999年收入《方舟在线》时则注明是根据Root-Bernstein的归纳。2007年出版的《批评中医》更注明了Root-Bernstein文章的出处。‘方学家’拿我的书按图索骥,还当成什么重大发现了。”   “圆排骨”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书面采访时认为:“方舟子的这个辩解不仅无法证明他没有抄袭,恰恰相反,他的辩解表明,在他1995年写作的文章里,故意没有注明观点来自教授的著作。既然没有注明,就是抄袭。再说,他在《方舟在线》出版之后,还授权三思科学网把抄袭文章原版收入《三思小百科》,继续欺诈,这哪里是‘随意’之作!”   这是迄今为止,方舟子被学者和网友们发现的第一次涉嫌抄袭的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松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科学是什么》一文不过1600字,其中有900字都是他人的观点,超过50%的篇幅照抄他人文章,即使方舟子后来加上了“根据美国学者Root-Bernstein的归纳”,也无法解释抄袭的嫌疑。   2011年1月28日,方舟子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抄袭的境界》,其中这样说道:“国内不少人认为只要注明了出处,就可以照抄别人的文字。其实这也是抄袭,只不过不属于抄袭观点(因为已注明出处),而是属于抄袭文字。即使已注明了出处也应该用复述的方式介绍别人的观点,而不能直接照抄。如果直接照抄,就要用引号表示是直接引语,并注明出处。国内还有不少人认为要抄到一定比例(例如占一篇论文的30%以上)才算抄袭,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抄一句有特色的话也是抄,抄袭量的多寡并不影响对抄袭性质的认定,只影响对抄袭情节轻重的认定。”   同时,方舟子曾这样解释抄袭问题:“说是‘翻译’,就请把我翻译的‘原文’给列出来一一做个对比,看我是如何‘翻译’的,否则乃是地地道道的无中生有的诽谤。”   在一轮又一轮的“口水战”中,他自己定下的判断抄袭的标准,也成了很多人攻击他采取双重标准的一个理由。   《科学是什么》与《神创论是科学的理论吗》相同部分对比:    方舟子 : 在逻辑上,它必须是: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2)本身是自恰 的,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Root-Bernstein:Therearefourprimarylogicalcriteriaforatheory.Itmustbe(1.a)asimpleunifyingideathatpostulatesnothingunnecessary(“Ocam’sRazor”);(1.b)Logicallyconsistentinternally;(1.c)logicallyfalsifiable(ie.,casesmustexistinwhichthetheorycouldbeimaginedtobeinvalid);(1.d)clearlylimitedbyexplicitlystatedbound-aryconditionssothatitisclearwhetherornotanyparticulardataareorarenotrel-evanttotheverificationorfalsificationofthetheory.    方舟子 : 在经验上,它必须: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结果可被重复,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   Root-Bernstein:Three empiricalcriteriaareofprimaryimportanceaswell.Atheorymust(2.a)beempiricallytestableitselforleadtopredictionsorretrodictionsthataretestable;(2.b)actuallymakeverifiedpredictionsand/orretrodictions;(2.c)concernreproducibleresults;(2.d)providecriteriafortheinterpretationofdataasfacts,artifacts,anomalies,orasirrelevant.    方舟子 : 在社会学上,它必须: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2)提出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么用处;3)提供概念的定义,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   Root-Bernstein:Sociologicalcriteriaalsoexistfordeterminingthevalidityofatheory.Atheorymust(3.a)resolverecognizedproblems,paradoxes,and/oranomalies,ir-resolvableonthebasisofpreexistingscientifictheories;(3.b)poseanewsetofscientific   problemsuponwhichscientistsmaywork;(3.c)posita“paradigm”orproblem-solvingmodelbywhichthesenewproblemsmaybeexpectedtoberesolved;(3.d)providedefinitionsofconceptsoroperationsbeneficialtotheproblem-solvingabilitiesofotherscientists.    方舟子 : 在历史上,它必须: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利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就还不如旧理论;那些宣扬算命多准、祷告多有效的,其惯用伎俩就是挑出成功的巧合大肆渲染,而隐瞒了无数失败的例子;2)跟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而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比如,“科学的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同样,有人声称“气功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 。   Root-Bernstein:Finally,thereisafourthsetoftheorycriteriaaswell:historicalones.Atheorymust(4.a)meetorsurpassallofthecriteriasetbyitspredecessorsordemonstratethatanyabandonedcriteriaareartifactual;(4.b)beabletoaccruetheepis-temologicalstatusacquiredbyprevioustheoriesthroughtheirhistoryoftesting—or,   putanotherway,beabletoexplainallofthedatagatheredunderpreviousrelevanttheoriesintermseitheroffactorartifact(noanomaliesallowed);(4.c)beconsistentwithallpreexistingancillarytheoriesthatalreadyhaveestablishedscientificvalidity. 编译还是原创    ---《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抄袭争议    二○○一年十月四日,《南方周末》科学版发表方舟子的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马上有人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与Greene等人的研究论文部分内容一致   法治周末记者 李秀卿   2001年9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情感介入道德判断的论文,题目是“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ment in Moral Judgment”,即《道德判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作者有5位:JoshuaD.Greene,R.BrianSommerville,LeighE.Nystrom,JohnM.Darley,和JonathanD.Cohen,他们是普林斯顿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学家。   在文章中,科学家们介绍了“小桥难题”(foot-bridgedilemma)与“电车难题”(trolleydilemma),并指出,情感介入对道德判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2001年10月4日,《南方周末》科学版发表方舟子的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马上有人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与Greene等人的研究论文部分内容一致。   当年10月10日,一位叫“柯华”的学者致信方舟子:“你的文章共有1698字,你翻译的Greene的研究结果有529字,占全文的31.2%。关于‘电车难题’和‘天桥难题’的文字,Greene的文章中也有,但他注明了参考文献。如果把这部分算上,我看不出‘你的文章’中有多少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你这篇科普文章,绝对应该算是编译,而不是堂而皇之署上你的笔名……”   方舟子立即反击道:“只要智力正常的人,就都应该知道我发表在《南方周末》2001年10月4日上的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是在介绍一个经典的道德难题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文章里面明确指出做这项实验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而并非本人。在新语丝网站上登出时,我还在文后注明了‘原始论文见Science,293,2105-2108’,目的是为了让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去阅读原文。”   “柯华”在信中表示:“我们都是公开身份的人,请你叮嘱你的朋友,不要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柯华”即当时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边建超。但没想到,边建超很快就遭遇了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这封信发出的第二天,方舟子言词激烈地表示:“我就很愿意带头还他一个人身攻击:无耻而又弱智。”   同时揭露方舟子涉嫌抄袭的还有另一位学者赵纪军,他当时正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用“离乡客”这个笔名将揭露方舟子涉嫌抄袭的文章发表在万维读者网的教育与学术论坛。   在《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的后半部分,方舟子仅仅点明了试验结果的来源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用实验对这个‘感情说’进行了验证。”但未注明引述《科学》杂志及原文作者的姓名,也没有以其他任何方式交待文中内容的来源。   方舟子的这篇文章,也成为他与肖传国结怨的开端。根据“亦明”提供的资料,2001年11月4日,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发表《“方舟子剽窃铁证如山”的真相》,其中写道:“网上骗子‘昏教授’在早些时候曾向《科学》杂志诬告我剽窃。”   “昏教授”即肖传国。2001年,肖传国等人向《科学》杂志联名举报方舟子抄袭该杂志发表的文章,自此,方舟子就盯上了“昏教授”。直到2005年,肖传国个人资料外泄,方终于发现“昏教授”就是肖传国,由此与肖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恶战。   据知情者提供的资料,接到“昏教授”的举报后,《科学》杂志复函说:“我们认为,按照美国新闻业的标准来衡量,方舟子的文章是不可接受的。他没有给出那些研究人员的姓名,没有给出发表这项研究结果的杂志的名称,也没有引用其他科学家的评论。在美国发表文章,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   复函同时认为:“指控方舟子抄袭却难以成立,因为他确实提到这项工作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并且,除非我所看到的译文不确,他既没有使用第一人称来暗示这项工作是他自己做的,也没有直接拷贝《科学》论文的文字。”   据此,方舟子表示:“赵纪军的指控已构成了对我的恶意诽谤,在必要的时候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方对此进一步辩解说:“……我的文章没有注明参考文献,因为那是大众报纸上的通俗文章,无须注明出处。我的文章除了个别的评论,在观点上的确没有多少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作为科普文章,并不需要介绍自己的新观点(那应该去写论文),完全可以百分之百地介绍别人的工作,甚至只介绍学术界的定论,而不必在内容和观点上有任何自己的东西。只要是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写法做的介绍,就是我的文章……”   直到现在,方仍然不承认《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抄袭或者不当引用了他人的作品,使得这起公案至今悬而未决。    方文与Greene等人的原文对比:    方舟子 : 当代哲学的一个任务是解决道德伦理问题,为此哲学家们经常要辩论一些假想的难题,其中较著名的一个是"电车难题":假设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面有两条轨道,一条站着五个人,一条站着一个人。如果不扳道岔,电车将冲向第一条轨道压死五个人。那么是否应该扳道岔,将电车引向另一条轨道,压死上面的那一个人?大多数人会回答应该,因为牺牲一个人拯救五个人是值得的 。   Greene等人:The present study was inspired by a family of ethical dilemmas familiar to contemporary moral philosophers. One such dilemma is the trolley dilem-ma:A runaway trolley is headed for five people who will be killed if it proceeds on it spresent course. The only way to save them is to hit a switch that will turn the trolley onto an alternate set of tracks where it will kill one person instead of five. Ought you to turn the trolley in order to save five people at the expense of one ?Most people say yes .    方舟子 : 现在,再考虑另一个难题:同样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方的轨道上站着五个人,处于危险之中。在电车和五个人中间,隔着一座天桥,桥上站着一位陌生的大胖子。拯救这五个人的唯一办法,是把这个大胖子推下天桥,电车将他撞死后就会停下来。那么是否应该把这个人推下桥去拯救五个人?大多数人会对这个"天桥难题"说不应该。   Greene等人:Now consider a similar problem,the footbridge dilemma. As before,a trolley threatens to kill five people. You are standing next to a largest ranger on a footbridge that spans the tracks,in between the oncoming trolley and the five people. In this scenario,the only way to save the five people is to push this stranger off the bridge,onto the tracks below. He will die if you do this,but his body will stop the trolley from reaching the others. Ought you to save the five others by pushing this stranger to his death ?Most people say no.    方舟子 : 为什么同样是牺牲一个人拯救五个人,人们却会做出不同的道德判断?对诸如此类问题的争论,使得哲学家可以有用武之地了。一种经典的解释是,在"电车难题"中,牺牲掉的那个人是不幸碰巧站在另一条轨道上,并没有被直接用来拯救另五个人;而在"天桥难题"中,胖子是直接被用来拯救五个人的,因此直接利用一个人的生命来拯救他人,是不道德的 。   Greene等人:Taken together,these two dilemmas create a puzzle for moral philosophers:What makes it morally acceptable to sacrifice one life to save five in the trolley dilemma but not in the footbridge dilemma ?Many answers have been proposed . For example ,one might suggest,in a Kantian vein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two cases lies in the fact that in the footbridge dilemma one literally uses a fellow human being as a means to some independent end,whereas in the trolley dilemma the unfortunate person just happens to be in the way.    方舟子 :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电车难题"的变型:假设站着一个人的那条轨道的另一端是跟另一条轨道相连的,即形成一个回路,如果那上面没有这个人,电车会从这条轨道绕回来到另一条轨道压死五个人。在压死这个人后,电车会停下来,不会危及另五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把电车引向站着一个人的轨道去压死他?虽然这一次,这个人是被直接利用了,大多数人仍然会回答应该。可见,"直接利用是不道德的"的解释遇到了麻烦。   Greene等人:This answer,however,runs into trouble with avariant of the trolley dilemma in which the track leading to the one person loops around toconnect with the track leading to the five people . Here we will suppose that without a body on the alternate track ,the trolley would ,if turned that way,make its way to the other track and kill the five people as well .In this variant,as in the footbridge dilemma ,you would use some one 's body to stop the trolley from killing the five . Most agree ,nevertheless,that it is still appropriate to turn the trolley in this case in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re,too,we have a case of " using."    方舟子 :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天桥难题"之所以和"电车难题"的选择结果不同,是因为将1个人推下桥这种做法让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觉得太残忍。也就是说,感情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 。   Greene等人:We maintain that,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cruc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olley dilemma and the footbridge dilemma lies in the latter 's tendency to engage people's emotions in a way that the former does not .The thought of pushing some one to his death is ,we propose ,more emotionally salient than the thought of hitting a switch that will cause a trolley to produce similar consequences ,and it is this emotional response that accounts for people'stendency to treat these cases differently .    方舟子 : 这个实验结果,对主流哲学家是个打击,他们向来主张道德判断是纯理性的,而现在却必须考虑其中的感情因素。   Greene等人:The long-standing ration a list tradition in moral psychology emphasizes the role of reason in moral judgment . A more recent trend places increased emphasis on emotion .    方舟子 : 有一个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我们对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后,是否会影响我们的道德决定?如果会的话,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Greene等人:The present results raise but do not answer a more general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forementioned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uzzles :How will a better under 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at give rise to our moral judgments alter our attitudes toward the moral judgments we make ?
个人分类: 小学启蒙|582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给方舟子普法:科普不存在抄袭吗?
热度 6 岳东晓 2014-1-15 03:13
科普不存在抄袭,这好像是方舟子或者其粉丝们的一个辩解。听起来好像跟孔乙己的窃书不是偷一样 。但这是不成立的,孔乙己如果去书店窃书照样会被打一顿,抄科普作品也是抄袭。 所谓抄袭其实就是蓄意侵犯著作权的一种形式---willful or malicious copyright infringement。“抄袭”一词有一点道德上的含义。而著作权侵犯属于“严格责任侵权”(strict liability tort),不管你主观意识如何,你抄了就构成侵权。 根据中国与美国的法律以及相关国际条约,侵犯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既有民事责任,也完全可能有刑事责任。 要搞清什么是抄袭,我们就得先搞清什么是著作权。在这里,我们把讨论限于文字作品。 什么是文字作品? 在美国著作权法里,文字作品指用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表达的作品(“ works ... expressed in words, numbers, or other verbal or numerical symbols or indicia...”, 17 U.S.C. S101, etc) ,中国相关法律是参照相关西方法律制定,也差不多。小说、诗词、文章等等当然是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无论是源代码还是执行码),也是文字作品。说穿了,文字作品就是符号的排列组合。科普作品当然属于文字作品。 什么是著作权? 这是由法律赋予给著作权所有人对相关作品的一系列专有权利,包括发表、复制、改编、创做衍生作品等。所谓专有权利就是其他人不能行使的权利。 发表、复制、改编等著作权是可以转让的。 另外还有一项署名权,顾名思义就是说这是谁的作品,这个署名权只属于原作者。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英文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概念 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大发明,把智慧成果当成一种财产保护,以此鼓励创造与知识的分享,这也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 著作权如何产生? 当作者写下其作品的一瞬间,著作权就存在了。也就是说,你并不需要注册你的作品才有著作权。但在美国,如果要去起诉他人,你必须申请注册你的作品,而且如果在被告侵权之前注册还有各种好处,可以不需要证明自己的损失而索取法定赔偿。 举例说,如果你10年前在网上发表了篇文章(或者照片等),结果你发现三年前这篇文章被人抄袭了。在美国要起诉抄袭者,你需要先去注册一下,但你要获得赔偿必须证明自己的损失或者对方的获利。但如果你在4年前就注册了,那么由于这个侵权是在注册之后,抄袭者的日子就难过多了--因为你可以要求有法定赔偿(statutory damage)。 什么是侵犯著作权? 根据美国法律,侵犯著作权有且只有两个要素(1)原告拥有作品的著作权;(2)被告行使了作品的著作权 (注一)。 侵权最直接、最明显的是那种几乎一对一的复制,比如说把一段英文翻成中文,或者只做细微的改动(比如说只是把人名、地名换掉)。而比较隐蔽的侵权就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分析,确定其相似度。 我举个例子,假如我进行牛顿力学与摩擦力的科普,自然规律是没有著作权保护的,但我用薄的鞋底作为例子进行一系列的讲解,这就产生了著作权,另外一个人如果按照我的文字,依样画葫芦写篇科普,那就侵权了。 抄多少算是侵权? 有些人以为要大段大段地抄,抄到百分之几十才能算侵权,这是误解。我见过的侵权案中最短的被告只是在一本书里抄了四个英语单词(见下面的案例),但被告所有相关的收入全部判给了原告。 从案例看,即使COPY很少的内容,后果也可能很严重。 如何维权? 由于知识产权诉讼费用高昂,除非侵权者获得大额利益,或者被侵权者有的是资本,一般来说,被侵权的人也不会去进行法律追究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法律往往是道德的底线,违法也往往意味着违背社会道德。所以,大家对抄袭的行为应该指责,而不是企图掩盖。 在美国,如果需要保护自己的著作权,应该将作品注册 --- http://www.copyright.gov ,注册之后,起诉侵权者时就愉快多了,因为被告可能得赔偿你的律师费,而这个费用很容易上几十万美金。 相关案例 1) 美国第九巡回法院的判例:COOK v. ROBBINS, 232 F.3d 736 (9th Cir, 2000) 这个案子里,原告写了一本书,里面有两个独特的词语组合“meter drop", "rolling stock"。被告办讲座的时候,发的资料里用了这两个词组。原告起诉被告侵犯COPYRIGHT。陪审团把被告讲座所获全部利润都判给了原告。审判庭法官认为抄的很少(还有其他理由),把陪审团的判决废了。联邦第九巡回法院发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判决,说区法官概念不清,被告就是侵权了,维持陪审团原判。 2) 美国第八巡回法院的判例: Andreas v. Volkswagen of America, Inc., 336 F. 3d 789 (8th Cir, 2003) 原告Brian Andreas 作了一幅画,在画上写了一句话,全文是: "Most people don't know that there are angels whose only job is to make sure you don't get too comfortable fall asleep miss your life." 大众汽车公司雇佣了一家广告公司设计电视广告,这家广告公司设计了一个睡天使之类的画面,旁白说到: “"I think I just had a wake-up call, and it was disguised as a car, and it was screaming at me not to get too comfortable and fall asleep and miss my life." 原告起诉广告公司与大众汽车侵犯copyright。陪审团判决被告赔偿当年所卖相关汽车(AUDI)利润的10%。审判庭法官认为没有原告没有证明汽车的利润与这句话有关(广告还有其他内容),说没有证据说某个客户是听了这句话才买的车,因此废掉陪审团判决。但联邦巡回法院推翻下级法院的裁决,维持陪审团的判决。 注一: 值得注意的是,被告没有获得许可不是侵权的要素,那是被告的辩护,对此,我曾经以我在美国联邦法院的案例说明。某些原告就是在这个地方没搞清,被耍了。
个人分类: 法律|734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伟大吗?
热度 2 炎黄之子 2014-1-15 01:50
看到城里有人在讨论关于方舟子是否伟大,在这里也有颗老鼠屎将方舟子的英语口语和毛主席的普通话作比较。看来在舟粉眼里,方舟子几乎可以和毛主席并肩。 这就毫无疑问,方舟子是伟大的,除非你能否定毛主席的伟大。注意,任何比较的成立是要有基本前提,那就是相同情况,对等条件。所以老鼠屎在心目中是已经将方舟子和毛主席相同,对等了。 有这样一段话很形象地描绘了粉丝的心理,“ 粉丝其实各有各的名字的,也各有各的脸,但在面对某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都变了,从那一刻起,他们只有一个名字,一张脸甚至连脸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一个头顶。那个人可能是个写字的,可能是个唱歌的,可能是个跳舞的也可能只是个耍嘴皮子的,不拘是做什么的,在粉丝眼里,TA都是世界独一份的。在TA面前,粉丝永远是低着头的,那个人也有个名字, 叫作偶像“。(摘录) 粉丝多是偏执狂,在他们眼里不粉他们偶像的人都是精神病,他们对偶像有着狂热的信仰,坚定不渝的忠诚。为偶像甚至可以杀人放火。他们对偶像态度是完全的谦卑和崇拜。你若是不信就看看老鼠屎为捍卫偶像的名誉和形象的疯狂劲头就会明白的。对粉丝而言,偶像就是他的父亲。 偶像比榜样的影响力更大,在这些崇拜方舟子的粉丝眼里,方舟子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是主流科学的代表和科学的象征。 我不了解方舟子,所以只能老土地说,方舟子是谁呵?卖转基因粮种的?唔,知道了,是那个很心痛老婆的好丈夫,说老婆抄袭是那个时代的错误的人。将他和毛主席相提并论?精神病院有空床吗? 方舟子伟大吗?
个人分类: 随笔|41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必须学好逻辑? - 与岳东晓先生一席谈
热度 2 彼岸网 2014-1-14 06:30
出于对岳东晓的极度失望,我原本是不打算再登陆珍珠湾的(免得别人揭发,我坦白这段涉抄袭)。但今天他又充分展示了他的理科思维,令我不得不再次登陆上来质疑北大的教学质量。 岳东晓: 能被方舟子打的,既然是假货,也就是层次很低的。目前已知他打过最大的,也就是唐骏,美国地摊文凭购买者。也就是弱智的方粉把他当成教主,顶礼膜拜。 (1-14 04:47) 按照岳的逻辑:能被毛泽东打的,既然是反动派,也就是貌似强大的。目前已知他打过最大的,也就是韩战,美帝国主义纸老虎。也就是弱智的毛粉把他当成救世主,顶礼膜拜。 从方舟子英语口音, 岳又断定方英语不行进而质疑其学历乃至智力 :“你要是没有正规学过英语,英语差点大家会理解。但如果是正规中科大毕业,又号称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英语不行就很令人怀疑你的真实教育程度或者智力水平了。” 岳先生,这是谁教你的逻辑?你要是没有正规学过逻辑,逻辑差点大家会理解。但如果是正规北大毕业,又号称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逻辑不行就很令人怀疑你的真实教育程度或者智力水平了。
25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坚决支持方舟子打假
热度 7 岳东晓 2014-1-14 02:17
方舟子抄袭的例子太多了。其所谓科普文章很多是整篇地翻译他人的著作。 其实他挺值得同情的,靠科普写作维持生计,报酬往往是按字数计算的。但一个人脑力有限,哪能天天有灵感创作精彩的科普呢?在需要按时交稿的压力下,只好抄了。人啊,当你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即使有再崇高的理想,也可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饿肚子吧? 所以说,一个男人一定得有一定的、社会需要的本领。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不光是个人,一个民族都是如此,掌握了数理化,日本鬼子猖獗你就能消灭之---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人就是学好了数理化,在毛主席带领下,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光靠文字组织能力、语文高考状元是不行的,因为即使再好的笔杆子,在当今这个几乎人人都认字的时代也得有人捧才能红,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被方舟子痛打的韩寒就是搞了些什么神童(伪)之类的宣传嘛,什么初中生描写成年人性事活灵活现的垃圾被当成了天才作品---结果被方舟子鉴定为老韩寒 (注一)代笔。 所以科普抄袭并不影响方舟子打假。恰恰相反,自己搞假的人也许对做假的更能知己知彼。 "it takes a crook to catch a crook", 当年罗斯福启用肯尼迪的父亲治理华尔街就这么说过,那个家庭从此进入主流社会,后来还出了好几个人才。 这也可能是方舟子能够很快抓住唐骏、韩寒作假的马脚的原因之一。 而不少支持方舟子打假的(包括我)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人家方舟子再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的福建高考语文状元、实打实的中科大毕业、美国生物学博士,最近虽然发现其英语一般,但其他方面还是应该受过良好的训练,打那些连文凭都是假的、甚至没有文凭的江湖骗子算是over qualify 了。 所以,即使是强烈憎恶方舟子的人们也不应该反对他打假。真金不怕火炼,连方舟子打几下都经不起,还怎么混? 但是,大家也不能对方舟子有太高的指望。他的所谓打假应该视为一种准商业性行为,是没本事的人找低层次假货敲打给自己提高知名度的手段。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明白为什么方舟子从来不敢向真正位高权重的人物发出质疑。 注一:韩寒是韩寒爹的笔名
个人分类: 科普|634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老婆也抄袭?
炎黄之子 2014-1-14 00:08
刘菊花是方舟子的老婆,“ 新华社 记者。2000年至2002年就读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方向为 新闻学 ,导师 时统宇。 2011年初,刘菊花的硕士论文《国际传媒巨头对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影响》被网友揭露存在严重的抄袭剽窃问题。学者葛莘和其他举报人多次讨论后得出 结论:刘菊花论文约31000字,共有159个自然段,其中146个自然段(约28000字)含有来自他人的文字,但只有70个自然段含有标明出处的“注 释”。其中第二章第一节1600余字,出自刘菊花之手的文字,最多不过118字,即只有7%的“自主率”。 4月25日,在收到学者葛莘整理的资料后,刘菊花当年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陈力丹教授表示:“根据现在的测试软件,她的重复率会超限,估计差不多 可算抄袭,但问题复杂在有较多的注明了出处,如何算要由社科院研究生院来判断。”26日,陈力丹再次发表博客文章,称:“根据看到的对照材料,虽然刘菊花 在不少地方注明了出处,但颇为含糊,而且就现在的重复率看,估计超限了,得算抄袭。”同时,陈力丹将举报材料发给了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主任,请他转研究 生院,“根据院内规定来公正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维基百科) 看看这位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嘴脸 ( 杨丹荷: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检验方舟子的“科学精神” 节选, 科学诚信网) 据笔者所看到的方舟子写的关于韩寒的文章,认为他必较讲理,支持他对韩寒提出的合理质疑。不过,当对话涉及他人对方舟子妻子论文抄袭的合理质疑时,他马上 就放弃了科学理念和理性态度,开始反感起合理的质疑精神,变得跟韩寒一样偷换概念、无理狡辩和混不讲理了。相关对话如下: “凤凰网资讯:别人对你的质疑和批评,怎么应对? 方舟子:要看什么样的质疑,如果是抹黑、造谣、诬陷,可以不理也可以反驳,把问题说清楚,反驳一两次就够了,如果说过以后还有人继续纠缠,那我就不客气。但对那种有根有据的质疑就不应该采取蛮横的回应,就应该有根有据地把事情说清楚。 凤凰网资讯:也有声音认为你一直在质疑别人,但缺少自我质疑,包括网友指出的您太太论文的问题,怎么回应网友的这种质疑? 方舟子:对我太太所谓的论文问题,我已经发表过好多次意见,只不过他们都置之不理。 首先,把我太太扯进来是很下作的行为,那些攻击我的人找不到把柄,就把我的家人扯进来。 其 次,我太太的论文是按当时的标准来写的,并不是抄别人的论文。她参考70多篇论文然后从里边摘录一些段落,注明出处,照搬过来,按国际标准是不合适的,引 用别人的东西应该做一些改写;但是按中国当时的标准甚至按目前很多学校的标准,只要注明出处就可以,这属于引用不规范。那是十一年前,与她同一批的几乎所 有硕士生都这么写过,我们从来就没有找哪个硕士生的毛病。结果被那些人反复诬蔑炒作,称从头抄到尾、99%以上是抄袭,包括这次韩寒粉丝也反复拿这说事。 他们根本没有去看怎么回事。 这是我觉得很愧疚的一个事。如果她不是我太太,谁会去注意到她的论文?这篇论文没有发表,他们是从优秀硕士论文文库里找出来,是被我牵连的。 总 说方舟子老婆什么,方舟子后院起火,我解释过很多次,但他们根本不理会,说我用双重标准。我什么时候用双重标准去打过一个论文?根本没有。其实这是他们在 转移视线。昨天接受访谈,又被问起为什么不打老婆(假)?我就说‘打老婆的男人不是一个好男人,怂恿别人打老婆的人更下作’。我觉得最愧疚的就是这件 事。” 这就是打假要避亲了,这就不是科学态度和欢迎合理质疑的理性精神了。方舟子打假不打硕士论文,不等于硕士论文的假就不该打,别说硕士论文,就是小学生作文抄袭也是不对的。假就是假,还分硕士、学士和博士吗? 方 舟子说“同一批的几乎所有硕士生都这么写过”。首先,这句话毫不科学,方舟子对那批硕士生的论文做过全面调查吗?如果没有全部证据,怎能信口开河,以偏概 全,概括说“同一批的几乎所有硕士生都这么写过”,轻易做出结论?按照这个逻辑,只要别人都抄,我抄就是对的了?这至使少同流合污吧?如果中国社会风行什 么,什么就是可以的,那方舟子还打什么假?所谓“当时的标准”就是不加修改地把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话来使用吗?这样都不算抄袭,还有学术标准吗? 别人提出证据分析质疑他太太的论文问题,正如他提出证据分析质疑韩寒文章问题,有何不可?为什么他质疑韩寒就是“合理”,为什么别人质疑他太太就是“下作”,这不跟韩寒骂他一样下作吗? 人人都有家人,质疑他太太的论文问题,就是“把我的家人扯进来”,科学面前没有禁区,只要是假,一概可以质疑,因为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求真,在中国大力宣传科学理念的方舟子应该对此表示欢迎,而不是和韩寒一样气急败坏,反咬别人“污蔑”“攻击”“下作”。 方 妻刘菊花在论文中不加修改地把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论述,自己的语句不多,别人的话占了多半,无论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这样做都是确凿的抄袭行为,方 舟子却狡辩说“我太太的论文是按当时的标准来写的”,“我们从来就没有找哪个硕士生的毛病”。言外之意,“当时的标准”就是大家都一顿乱抄,所以他的太太 没有错。“我们从来就没有找哪个硕士生的毛病”,所以你们也别找我太太的毛病。这是什么科学精神?这就爱妻没错、偏私徇情、感情战胜理智的反科学精神。为 此,方舟子还感到“最愧疚”,他愧疚的不是自己拿不出科学精神去面对合理质疑,而是心疼太太居然因为他受牵连、被人打假、遭受“委屈”。 方舟子的完全与科学精神背离的荒诞逻辑如下:“昨天接受访谈,又被问起为什么不打老婆(假)?我就说‘打老婆的男人不是一个好男人,怂恿别人打老婆的人更下作’。” 这就是蛮横不讲理了,这就令人厌恶了。打假还分人吗?质疑老婆的论文就是打老婆吗?打假与打老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方舟子回避他人对妻子论文有理有据的合理质疑,反而狡辩和偷换概念,把质疑老婆论文抄袭偷换为“打老婆”。 在 对话中,方舟子自称讲“证据、逻辑”,认为自己是“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的“正直”的“好人”,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所 畏惧”的独行大侠。在访谈的末尾,他说:“你也可以说我是无所畏惧的人,所以他们找不到我的弱点,就去攻击我的妻子。我在乎自己的家庭,所以我特别气愤的 是有时把我家人扯进来。当然在乎我的事业,希望传播科学的理念。” 传播科学理念不是这么传播的。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打假面前人人平 等。方舟子应该本着这个精神,才能虚怀若谷、一视同仁,才能真正身体力行实践科学精神,“讲证据、逻辑”,“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而不是遇到他人质 疑妻子的论文时就逻辑不讲、证据无视,一味不理智地“特别气愤”。这样做不就是与韩寒一样了吗? 附1, 海内外156位学人   就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公开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暨刘迎秋院长、黄晓勇书记: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学界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贵院2002年毕业生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了该事件,网络媒体对此事件的转载和传播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 此,《中国日报》对该事件的英文报道还将这一丑闻传遍了全世界。因此,依法对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案加以查处,不仅事关刘菊花本人,而且关系到贵院、中 国研究生与学位教育质量、人文社会科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学术界在海内外的学术信誉。然而,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刘菊花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迄今仍未见到处理结论。 因此,我们决定给贵院及主要负责同志写这封公开信,以表达我们对这一事件的严重关注。   据媒体报道,刘菊花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在阅过有关举报材料后,业 已指出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得算抄袭”。根据对网上公布的“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资料大全”的仔细阅读和认真分析,我们完全同意陈力丹教授的上述判 断,即该硕士学位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如果说我们已经对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严重抄袭行为深感遗憾的话,那么,我们对作为当事人的刘菊花对待此问题的态度则尤为感到震惊。2011 年4月28日,亦即抄袭案被媒体披露的次日,刘以“方舟子妻”之名,在新语丝等网站发表了《问心无愧》一文。正如该文章题目所示,她不仅对其涉嫌剽窃行为 没有丝毫的忏悔和羞愧之意,而且还对揭发者和检举人进行了恶意的嘲讽和谩骂,甚至连她自己的老师陈力丹教授也不放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抄袭剽窃者业 已猖狂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案,之所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除了她是“方舟子妻”、现任新华社记者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硕士学位为贵院所授予。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全国上下和海内外学界因此对其所属的研究生院一直寄予厚望。贵院过去三十多年来在培养高端 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术领域也拥有许多著名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学者。正因为如此,广大学界人士一直将贵院视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诚如贵院党委书记黄晓勇先生所说,“学生的地位决定学校的地位。”事实上,一所学府的声誉和地位,并非仅仅由校友之中的佼佼者的卓越成就所决 定,同时也会被其中的少数败类所损害。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贵院新闻学系毕业的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案不能得到严肃处理,那么,此案必将给 贵院研究生培养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希望看到贵院无数精英学子数十载孜孜努力所赢得的良好学术声誉,因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而受到严重的负面 影响。   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案,虽说已经严重玷污了贵院的学术声誉,但它也给贵院提供了整顿学风、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的机遇。如果贵院 能秉公、公开、依法严肃处理该事件,那么,这不仅将向海内外学界昭示贵院莘莘学子的学术清白,而且还将体现贵院坚守中国学术清誉、开中国千年学术文化传承 的学术新风。   我们希望,贵院能排除一切调查处理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的干扰因素,严肃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国务院学位管理条例和学界公认的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尽快对轰动海内外的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作出处理,并向海内外公布贵院的查处结果和处理结论。   我们,一批海内外学人,抱怀对贵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殷切期望、秉持维护中国学界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共同体形象的强烈愿望,谨向贵院发出这封公开信,建议贵院依法、严肃处理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   为此,吾等特此郑重签名如下(含姓名、工作单位、学术职称/职务):略 附2, 方舟子抄袭剽窃案例数据库 论坛搬运工 于 2012-2-10 10:17:1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附3,方舟子的抄袭(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被质疑“抄袭”和“学历造假” 2011年3月30日,《 法治周末 》用四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 ,文中指出:方舟子发表于2006年12月11日《经济观察报》上的《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一文,系抄袭自网友“颖河”的九篇系列文章《认识药物》,连原文的笔误都照抄不误。对此,方舟子辩称“科普文章和论文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称不上抄袭”。 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鲁特-伯恩斯坦稱方舟子在1995年发表在网上的一篇文章《科学是什么》中剽窃了他的著作:《科学是什么》全文1600字,其中约有900字几乎原文引自他的《神创论是科学的理论吗》一文,但并未注明出处。 该 文被收录在2007年出版的《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中时,亦未提到伯恩斯坦。据此,网名“亦明”的学者葛莘于2010年10月17日向密歇根州立大学发出 举报信。19日,方舟子改动了新语丝网站的网页,在原文加上了“根据美国学者Root-Bernstein的归纳”的字样。此后,密大诚信负责人吉姆斯· 皮瓦尼克回信称该文章虽满足“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但无可信证据证明是方舟子于1995年所写。在葛莘提供了相关证据后,大学以“方舟子的文章与他在该 校学业无关”为由,拒绝进行进一步调查。对此,原作者鲁特-伯恩斯坦教授在确认方舟子抄袭他的文章的情况下,对校方的处理意见表示不满,并向校方举报方舟 子抄袭他的文章。 方舟子则回应称该文只是发表于中文论坛上的一個「非正式的、随意的跟帖」,当时只注明了是「科学哲学界的共识」,并未声称是自己的「原創思想」。而此后将此文收录于正式出版物中时,已经明确注明出处,因此不能算作剽窃 。但鲁特-伯恩斯坦在回信中认为方舟子在没有取得其允许的情况下大量拷贝原文内容,即使注明来源也同样构成抄袭 。 方舟子在参加北京电视台《第七日》节目时,该节目下方的滚动字幕中介绍方舟子是“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事后方舟子以称是该节目单方面的失误 。  
个人分类: zt|4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也抄袭?
热度 2 炎黄之子 2014-1-13 19:01
乡野一闲叟:方舟子丑丢大了:抄袭老师“道歉”还诡辩,“根伯”再批不留情! ... ... ... “科普可以抄袭” 是方舟子被揭发出他的科普文章绝大部分都是东拼西凑抄袭、剽窃而来的事实后,喊出的世界科技、科普界的最无耻的口号!!足见方舟子的无赖嘴脸!! 一向自吹有【打假洁癖】的方舟子,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不要脸的东西!在科技界、科普界能像方舟子一样的海量抄袭、剽窃,目前还无第二人能比!!!方舟子抄袭他的老师 “根伯” 的文章,被发现和批评后,不是认错,赔礼道歉,而是继续狡辩!让叫真的美国老师 “根伯”, 再揭露和批判! 方舟子已经到了无耻之极地步!!! 方舟子“道歉”还诡辩,“根伯”再批不留情 作者: 刘实 (求真网2010年8月5日电)中国科坛打黑的第一颗和第二颗原子弹分别于 2010年7月28 日和 2010年8月3日 爆炸后,中国科坛第一前台黒客方舟子一面组织 水军造谣惑众 、恶毒 攻击求真人士 、还要对美制“原子弹”的英文挑毛病,一面用假名与美国教授“辩理”结果被 打了一棒 。 最后,实在赖不下去了,方舟子亲自给美国教授“根伯”发了如下的“道歉”信。 Dear Dr. Root-Bernstein, In 1995 when I was a graduate student at MSU, I posted a short writing to an online forum called alt.chinese.text when there was a debate about pseudoscience among oversea Chinese students. It was an informal, casual follow-up to a discussion thread, not an academic paper or assignment. Part of it paraphrased the criteria of science from your article. I presented the criteria of science as "consensu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give my own examples to explain it. This writing was revised and formally published in one of my books in 1999, and it cited the source as "According to the summary by Root-Bernstein", and when the criteria were mentioned again in another book of mine in 2007, it gave reference as "On Defining a Scientific Theory: Creationism Considered, Robert Root-Bernstein, Science and Creation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Without this reference, I don't believe the supporters of Xiao Chuanguo, the surgeon who hired assailants to attack me using pepper spray and hammer after I exposed his malpractice, could track down the source and report the "plagiarism" to you and MSU administration 16 years later. I have deleted email addresses of four Xiao's supporters in this reply) I never presented the criteria as my own original idea, nor did I copy your wordings. And when it's formally published, the source had been credited and cited. Therefore I don't think it consists of plagiarism or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accepted definitions with which you disagree. But it's inappropriate not to explicitly credit you in my original posting, and I apologize for it. Sincerely, Shi-min Fang 然而,方舟子的这个“道歉”可蒙不了美国 教授,“根伯”对于如此无赖的抄窃者, 立即发出了如下的公开信: Dear Shi-min Fang, Thank you for admitting your error in failing to cite my article in your initial online essay, and for the apology regarding it. I do not, however, believe that your response adequately addresses the points I made in my open letter. The issue is not a matter of a missing citation, which, since you have corrected it, would be a minor matter indeed. The issue is that you have appropriated my entire argument and most of the examples that I use to support it. Whether we want to label this "plagiarism" or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irrelevant. The fact is that you did not alter my argument in any way; you did not mix it or modify it with other peoples's arguments; and you presented it in exactly the same order and (and here I must insist on this) using the same language. Now you add the additional insult in arguing that I am mis-using the concepts of plagiarism and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 making my accusations. And you do so without justifying this attack upon my supposed ignorance. So how, exactly, do you define plagiarism and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t what point did you inquire of me or o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he right to use a large portion of my article, or even to popularize it? Please note that I am sending this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xpressed interest in this issue. As I said in my open letter to you, I want to use this as an educational forum. Your attempt to prevent those who you consider your "enemies" from having a voice in this discussion undermines the openness with which I approached you and is counter-productive. Sincerely, Bob Root-Bernstein 哈哈!“真诚的(Sincerely)方舟子(Shi-min Fang)被“真诚的(Sincerely)“根伯”(Bob Root-Bernstein)真诚地再批了一次,那么方舟子是否应当再“真诚地”道歉一次呢? 附: 两封“真诚的”信的抓屏。 关于刘爆美制原子弹轰炸方舟子的声明和说明 中国科坛打黑的第一颗和第二颗原子弹分别于 2010年7月28 日和 2010年8月3日 在求真网爆炸,之后,中国科坛第一前台黒客方舟子终于低下了他那高旋的头颅,亲自给美国教授“根伯”发去了 “道歉”信 。 这场战争的初步胜利竟引发了一场“偷爆原子弹”的争论,更有人扬言,要打刘实的“假”。 本人在此严正声明,作为超一流的科学家和国际知名的学术反腐高人,我历来是明人不做暗事,不信大家可以查查,更可举报。 如果方舟子不信,就请他拿出刘实(真名)在2001年教导他如何看待“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相互地位的信,并坦陈是否那时我就教育他打假者不要自己造更大的假。 如果方学家也不信,就请他们拿出刘实“偷鸡摸狗”的事情。我愿在大庭广终之下暴露自己的一切阴暗。
个人分类: zt|47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知谨:抗拒转基因,对质方舟子是其时也 (ZT)
热度 6 霜天红叶 2014-1-5 15:10
知谨:抗拒转基因,对质方舟子是其时也 (ZT) 对于转基因,其争论焦点在于: 是“危害与否的不可知”,还是“方舟子的无害论”。 转基因是科学。人们崇尚科学,那就先看看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到底有多深。 1 法国科学家斐索1851年的水流实验被认为是“以太”存在的证据。在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之后,斐索的该实验又被认为是“以太”不存在的证据。这就是再认识。 2 激光多普勒测速方法(LDA)用于湍流测量时被认为有测量误差(bias error)。40年来,数以百计的研究与论文集中在怎样避免误差与修正误差方面。3年前却被人发现,那个所谓的误差原来并非误差。被测量的湍流现象不仅不会导致测量误差,反而100%地保障着测量精度,用不着任何修正。这又是再认识。 由此而推,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认识与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转基因工程。因为不成熟,所以才有发展余地,才有明天与后天的再认识。 其它学科纵百年发展史,尚如是不成熟,新兴转基因工程岂能例外?如果说外行人还认不清转基因的正面,那么上面的两则例子定能使任何人都能认清转基因的“侧面”,那就是一个不掩事实:灰朦惟厚,未知惟多。所谓内行,其多知仅一二而已,正所谓百知之零头儿不抵。 所以,外行虽不能与内行共语一二,但有理由质疑内行的权威:你究竟有多少把握? 在转基因工程依然多有未知的今天,一个信奉科学的人,一个懂得认识与再认识的科学工作者,倘不是别有用心或哗众取宠,是无论如何不能妄下“转基因无害”的结论的。 所以,外行因此更有理由质疑内行的动机:你到底有几多诚实? 研究转基因是一回事,普及转基因是另一回事。前者失败了,枉然投资而已。而后者如出现了问题,谁赔的起?故不可不制。对待转基因,不光是个科学问题,更是个良心与责任问题。除了那些愿意(?)相信方舟子的人,这个方舟子究竟还能说服谁?凭他的聪明,他何至于不能说服他自己?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方舟子既以“转基因无害”立项立名,他必当顽固到底。 中华民族之大运,岂能容一介方舟子肆意搅毁!
个人分类: 分享|5223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梅子:科学家疑被权钱绑架,袁隆平晚节不保 (ZT)
热度 2 霜天红叶 2014-1-5 15:08
梅子:科学家疑被权钱绑架,袁隆平晚节不保 (ZT) 本人不擅农学,仍想置喙转基因,究其原因,乃是获知转基因那头起于孟山都,这头连着张启发背后葡萄般的一大串图利企业,尤其这群不良企业,有的似乎还连着某某家族——在这个层面,他们里应外合,用的是鬼蜮伎俩,赚大钱,那就钻头不顾腚,国家民族不要了。第二个层面,那头孟山都力推,这头戏子接球,又被孙带表接过去一记妙传——这一局他们高来高去,用的是卖国手法,反正卖国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当权贵当出经验了。第三个层面表面上方舟子撒泼打滚,一大群的围着起哄:“谁敢说自己没吃转基因?咱已经种了七千万亩,你已经吃了七、八年!”——这代表他们用了半夜投毒的骗子招数,不等揭发,骗子已忍不住站出来了。 谈起转基因,早有媒体揭露此乃美国对付黄种人的生物武器,也是富人对付穷人杀人不见血的屠刀,信不信由你。至于转基因含没含毒素或是否妨害生殖能力,有可能当代试验出来,有可能好几代才见结果,这还由不得你不相信。我们作为现代人,当然还有个愿不愿种、愿不愿吃的问题,君不见在国家部委食堂就餐的公仆们对转基因就坚决拒绝?对转基因,大人物能拒绝,就该允许小人物拒绝,可你倒是把转基因标识印大点儿好不好?别总玩那些猫盖屎的伎俩行不行?    真可惜,就对这个转基因,孟山都忽悠那么久,戏子鞠躬下台加之戴表换了个位置后就推行不下去,于是乎方舟子急了,张启发急了,狗腿狗毛都急了,庙堂上公知精英更急了。这些人一着急,他们上坟烧报纸糊弄小姨子的办法有的是,于是乎袁隆平就厚着脸皮出场了。    据报道: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著名农学家袁隆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对转基因的看法,认为转基因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透露他也正在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相关研究。    袁隆平用浓重的湖南口音一字一顿地说,“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他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袁隆平认为,现在引起公众担忧的主要是抗病抗虫基因,即毒蛋白基因。他透露,他正在研究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中,光合效率可以提高30%到50%,提高产量。“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吃不得?玉米不是照样吃。”袁隆平反问。“我们吃的大豆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也是转基因啊。”他补充道。    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袁隆平表示希望推广自己的杂交稻品种“走出国门”,有一天能够覆盖全球一半种植水稻的面积,同时希望政府扶植几个龙头企业。    袁隆平说的就一定对吗?    在当下这个伤天害理的特色时代,资本势力到哪里,哪里很快就会臭大街;权贵集团做什么,什么转眼就完蛋。这不但包括转基因,而且还包括袁隆平。    就事说事,那些公知教授的推广转基因推不下去,这才去找袁隆平,难道袁隆平觉不出?如果说特色社会谁都不能对利益免疫,那便只有两个答案:第一,权贵集团糟蹋圣人;第二,袁隆平乃是假圣人。    请看他说的两句话:    “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这对。就像我们研究、生产核武器是一回事,可拿着它满世界放着玩又是一回事一样,研究转基因技术、购买美国种子与栽培转基因拿来给人吃,都不能一概而论。    “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吃不得?玉米不是照样吃?”——这话,很有点方舟子腔调了。屎有什么吃不得?猪还不是照样吃?    “我们吃的大豆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也是转基因啊!”——这话拿不是当理说,让人咋听咋不舒服,不会是戏子、代表给写好的吧?
个人分类: 分享|491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崔永元证实:与方舟子论战致离职央视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12-22 10:16
20日,崔永元在媒体说明会上侃侃而谈。 摄影 王磊 【对话人物】 崔永元 前央视著名主持人 【对话原因】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最近颇受关注。12月20日晚9时,从美国归来的崔永元举行媒体说明会,就公众普遍关心的“离职央视”、“赴美调查转基因产品”、“与方舟子的微博斗争”等问题回答了在场多家媒体的提问。 20日9时左右,从机场赶到说明会现场的崔永元举起他的中国护照供媒体拍照,笑称终于能说明自己没有加入美国籍了。 随后,崔永元大方承认,与方舟子在微博上关于转基因的论战,是加速自身离开央视的原因。 他此次自费50万前往日本、美国等地调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问题,并准备将拍摄的素材和获得的资料制成纪录片发布。 崔永元还称,他已于12月7日正式入职中国传媒大学,已完成本学年的口述历史课程。而对于新工作,崔永元表示教书压力远比做主持人大。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实习生 王磊 北京报道 离职央视 我有“土匪”的一面 新京报:你就是因为方舟子才关注转基因的? 崔永元:就是因为方舟子。因为我是文科生,我对这玩意儿一开始搞不清楚。 新京报:那当时为什么在微博争论? 崔永元:我在网上看到新闻,方舟子搞了个转基因食品试吃,说创造条件让国人都吃上转基因。我一听这话就反感,因为我从“文革”过来,就烦人说非得干什么。 新京报:单纯只是反感? 崔永元:就只是反感。我一开始表述挺温和,我说公众可以吃,可以不吃。但方舟子的反弹非常厉害,我就有警觉了。于是我上网查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已争论很长时间了,全是我看不懂的词。我知道这事儿挺大,就开始研究,找两方面的学者请教。 一些院士说没有争议,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反感。明明有争议,什么叫没争议呢?你说美国人放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将近20年没事,那我们就去美国探访,是不是这样? 新京报:离职和与方的争论有关吗? 崔永元:我也不能跟他(方舟子)弄,因为央视有规定,不许发这样内容的微博,这是促使我离职的很大一个原因。我这次要跟方舟子弄,绝对是要违背中央台的规定的,不辞职,也得让我走,所以干脆辞了跟他干。这次台里看到这个情况不行了,肯定从上到下都批评我,所以真的加速了我的离开。 你用什么手段我就用什么手段,你说我造假,我就挖你造假;你骂人,我就骂人。崔永元变流氓,保护了这些(和方舟子辩论的)科学家。 记者:这是你离职的主要原因? 崔永元:他要在微博上再说难听话,我也说。我晚节不保,我不要以前的好形象。那个公众形象没有用,我觉得公众的生命安全更重要。我不能因为以前是政协委员、全国著名主持人就端着,我才不端着呢,那不是我。如果都认为我形象很好,那你们看错了,我有“土匪”的一面。 记者:你在微博中透露,说方舟子去央视告状? 崔永元:没用,中央电视台对我太了解了,我从1993年开始在这里打工,1996年主持节目,到今天离开,我一个仇人都没有,所有人对我都好,他告没用。 调查转基因 拒绝赞助,自费50万 新京报:所以去实地调查转基因? 崔永元:(转基因)不是微博能说清楚的事,很复杂;所以我就决定拍个纪录片,给大家描述清楚。我们请美国的采访团队,12月7号走,20号回来,采访了各类人。 新京报:接触了哪些人? 崔永元:包括专家、普通的市民,还有一些民间组织,大约50人,去了洛杉矶、芝加哥、西雅图。我们找到了方舟子的老师,舒伯特教授,他说你们吃不到转基因大豆,因为都做饲料和工业原料了。我们告诉他,中国把转基因大豆做成了豆油。 记者:你觉得目前关于转基因,还只能局限实验室,不该大规模推广使用? 崔永元:我觉得应该是分三步走,第一是扎实的实验室研究,全搞清楚,第二是试验田试验,第三步才是商业化种植,这三步可能相当长,要花几十年的时间。 新京报:这次调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崔永元:我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学家是有争议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又不懂这个事情,最好不要让我吃;或者给我一个选择的权利,可以吃,可以不吃,不能剥夺我选择的权利。 这是我参加转基因食品论战最终的观点,因为我没法阻止你们进口、种植,我的建议是,在商场设置转基因食品专柜,剩下的商品保证不含转基因,谁愿意吃谁买。 记者:去美国调查的费用来自哪里? 崔永元:全是自费。我拒绝了所有企业的赞助,为了公平公正。 新京报:花了多少钱? 崔永元:50万以上。 新京报:什么时间发布这个纪录片,在哪个平台? 崔永元:越快越好吧,现在素材太多了,大概有40个小时。什么时候播,选择什么平台我还没想。我出去调查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非常重要,要拿到手,把它做完,平台多了,平台还发愁吗? 微博论战 不能用“文革”手段 新京报:你跟方舟子微博论战很激烈? 崔永元:我跟方舟子的微博,大家也看了,斗得越来越不像样,过了底线了。 新京报:听得出来,你对方舟子有很强的情绪。 崔永元:不是情绪,我觉得他搅乱了中国科学界平和讨论的环境。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讨论、辩论,都没问题,这是在科学的范畴内。但不能搞“文革”手段。 记者:方舟子说你拍纪录片是为了推销有机食品,你怎么看? 崔永元:还说我拿了钱,把证据拿出来。我没拿钱。倒是有一个信息我可以透露,搞转基因的,有人愿意出高价让我闭嘴。 新京报:这些情绪会影响判断吗?人说你泄私愤? 崔永元:你们可以看看我的调查,谁拿50万泄私愤? 新京报:那你因此受到到过威胁吗? 崔永元:微博上天天有,让我小心点。这没什么了不起。这个岁数的男人还怕这个。 当老师 出了错没法开玩笑 新京报:任教中国传媒大学,教哪方面的课程? 崔永元:因为还没有专门的口述历史教材,现在上课主要是讲自己十几年的心得,以及国外口述史概况。另外,还介绍一些新兴口述史研究单位。 新京报:做口述历史的研究和你曾在央视的工作产生冲突了吗? 崔永元:我2002年开始做口述史,耗费精力特别大。台里是做节目,口述史是收集资料,少的采访1-2个小时,多的采访100个小时。采访后把资料整合,特别耗费时间,和做节目冲突。 新京报:所以你很早就提出了离职? 崔永元:其实,在我们这个年纪,在台里想做一个好节目,可能要比过去投入加倍的精力,脑子也不像年轻时那么好使。早在三年前,我就和台里提我想调到传媒大学,台里也不太同意,一直就在商量,这次终于同意了。 记者:是否考虑过教你的老本行,播音主持的课程? 崔永元:学校希望我教播音主持,但是我拒绝了,我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我学的是新闻采访。 我上了两次课觉得教书和做演讲完全是两回事,演讲不用那么严谨,只要大家愿意听就可以了;但是教书,你每一个数字、事实都得有出处。而且现在信息非常丰富,你知道的学生都知道,你再讲一遍,还不如他自己上网过瘾呢。过去说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呢,你是一桶水,底下学生也是一桶水,怎么讲呢? 我们也在改变这种方式,第一次讲课没讲好,两三千人,基本上就做了个演讲。第二次在一个100人的教室里讲,讲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大家互动,每个人都可以站起来说自己的观点。 记者:上课压力比主持节目大吗? 崔永元:面对学生比面对镜头压力更大,过去主持节目,我们说错了,就当开个玩笑,观众也笑了,这事就过去了;对于学生可不能这么干,不是出了错开个玩笑就过去了,他会揪着你不放。 2013-12-22 08:14:33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记者
80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汪忧草:精明的美国人无意中拆了方舟子的“台”
热度 4 霜天红叶 2013-12-21 21:39
汪忧草:精明的美国人无意中拆了方舟子的“台” 崔永元:美国人"放心吃了十几年转基因食品" 疑为谣言      美国俄亥俄州村庄的转基因玉米田里插着标牌。(资料图)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截止12月19日,深圳、福建、山东、广东、浙江、厦门等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相继从12批54.5万吨美国输华玉米中,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已依法对这12批54.5万吨进口美国输华玉米作退货处理。(12月20日中新网)    这也是三天内第二个事关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负面新闻。日前,人民网曾经报道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从我国大量高价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他们不光是人吃,还作为医药原料。我们出口一斤非转基因大豆,能买回3至4斤美国转基因大豆。那些年,他们还以低价买饲料豆粕的名义,把我们的非转基因大豆粕买回去,提取大豆E黄酮。用大豆胚芽提取抗癌的大豆E黄酮,里面含黄豆黄苷、大豆苷占80%。   方舟子在人民网报道发出后,随即撰写了《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造谣妖魔化转基因》博文,指控“堂堂市委书记,信口开河,满嘴谎言,靠造谣来反对中央政府推广转基因作物的政策,该当何罪?”进而,他还对大力扶持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陈书记连番发问:“陈书记把张掖当他家了?农业部批准允许种植的转基因品种,他有什么权力禁止种?有什么权力对种合法的转基因作物者吊销执照、没收非法所得、没收产品?”字里行间,看到的似乎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的科学态度,而是显得很沉不住气。   其实,美国人一边把大量转基因大豆以每吨大约500美元上下的价格出口中国,一边又从中国以每吨近1000美元的价格进口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事实本身就清楚地说明,精明的美国人对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很有信心,以至于他们宁愿花很多“冤枉钱”从中国高价进口非转基因大豆。   至于国家质检总局在深圳、福建、山东、广东、浙江、厦门等口岸相继从12批54.5万吨美国输华玉米中,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最终对这54.5万吨进口美国玉米作退货处理,同样清楚地说明,美国人其实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还是信心不足。   这种MIR162转基因玉米是美国先正达公司所产。据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介绍,先正达公司于2010年3月向中国提出了转基因玉米MIR162的材料入境申请,在中国境内开展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检测,之后又多次提交,但相关材料和实验数据不完整,并存在问题。因此,国家农业部本着审慎的原则,已要求其补充材料和实验数据,今年11月份该公司又一次提交了安全证书的申请,中国有关单位正在进行评审过程中。   如果美国人果真对转基因玉米很有底气,就应该耐心等待中国方面的安全评估,而不是采取偷鸡摸狗的方式,从中国很多口岸同时把这种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偷运”进中国,企图蒙混过关,结果被中国质检总局抓了个“现行”,最终遭到退货处理,实属咎由自取。   为什么美国人就不能等中国农业部门批准之后在运到中国呢?为什么他们偏偏要“偷运”转基因食品到中国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没有把握、底气不足。所以,尽管这些年方舟子等人为“转基因食品”摇旗呐喊,但美国人还是在有意无意之间给方舟子们拆了台。
个人分类: 分享|5515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再论方舟子为何脱靶--共产主义与进化论
热度 3 岳东晓 2013-12-5 10:16
我在前文中写道【 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罗马教廷也早在60多年前就承认了。方舟子到2000年代还在用进化论打击基督教属于脱靶 】。 我也写到:【当然不排除有某些原教旨教徒死背圣经,硬要单纯根据字面理解《圣经-创世纪》的】。但这个情况不能改变方舟子脱靶的状况,因为这些信息不够灵通的基督教徒一旦查到罗马教廷的新观点,就会认为还是方舟子无知,他们的教皇早在60年前就想出了解释,而60年后的方舟子依然老套,足见知识严重老化,不足为信。我曾经与教堂人士进行辩论,他们之间不少人相当聪明、懂得不少现代科技,像方舟子这样的三脚猫层次根本无法与资深教徒抗衡。 须知达尔文本人至死都是一名基督徒,而且当年强烈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就包括部分基督教派。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若 干英国国教徒就以达尔文理论为依据,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反对原教旨基督教(注)。英国基督教资深人士对达尔文主义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Baden Powell 神父 盛赞之为“ Mr. Darwin's masterly volume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the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 ” 。由此可见,达尔文理论并不一定是基督教的敌人,而可能是其坚实的盟友。至于罗马教廷如何在1950年将达尔文理论与圣经取得和谐,可以参见教廷的相关论述。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那是一个什么时代? 我前面说是在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150年以上,是麦克斯韦方程的时代,大家或许觉得太抽象。 但可以简单的说达尔文的时代是一个科学的时代,一个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时代。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于1848年,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早11年。而且马克思1849年,也就是达尔文理论发表前10年就到了英国直到去世,马克思住的地方离达尔文家只有30多公里。我不知道达尔文是否曾经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是否曾经被共产党争取吸收,他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但最终达尔文还是沉迷在宗教的鸦片烟雾中死去。 1860年,恩格斯向马克思介绍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在回信中评价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虽然粗糙,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注:所谓原教旨主义,就是完全从字面理解圣经的教派
个人分类: 科普|64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半文科思维续论
热度 6 岳东晓 2013-12-5 03:21
我发现我 写的东西 有的读者看不懂,需要进一步注解。 达尔文的理论曾经对旧约圣经中的创世论构成冲击,这不过是小学常识,我既无必要重复,更没有否定。我只是指出方舟子的半文科式概念性错误,那就是混淆了物种与生物的概念。 方舟子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停留在小学科学常识的水平。而这种常识往往属于灌输的教条,是限制人脑思维的。 首先,我再重复一下: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也不可能解释生命的起源,达尔文解释的是 自然界中 物种的起源。 人类自古就知道,能把狼不断选择性繁殖、驯化成狗,狗又能经 人工 选择产生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狗来,因此人类对于新物种的产生并不陌生。不光是家畜、宠物,人类还培育了各种植物品种,可见通过有意识的选择生成新的物种是原始人都会干的活。人类也应该早就知道,如果不断进行人工选择让更聪明的猩猩繁衍,说不定能培养出越来越聪明的猩猩。可见,选择与进化都不是突破性概念,更不是新概念。 达尔文的 自然 选择理论解释的是如果已经有一种生物, 在自然条件下(而无需有意识的控制), 自然选择的机制将使物种因环境不同而出现多样化---自然的淘汰性繁殖、适者生存。这个 自然 二字才是达尔文的创新。但自然选择显然不能解释生命的起源---你不能用自然选择解释氨基酸如何自然地组成蛋白质。 其次,达尔文时代是什么时代?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150年,是美国建国后80年(我之前论述过,美国的创始人没有基督徒,大多是deist),是电磁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是麦克斯韦方程的时代。《圣经-创世纪》里的东西早就被西方学界视为原始以色列部落的传说了(注一),教廷也对《圣经》很多内容的诠释进行了大量的修正。 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罗马教廷也早在60多年前就承认了。方舟子到2000年代还在用进化论打击基督教属于脱靶(注二)。 注一:教徒们说:创世时圣经的作者显然不存在,因此相关历史只能是上帝教导的,而古人愚昧无知,不懂上帝的教诲,只能用比较原始蒙昧的语言聊以记载。 注二: 当然不排除有某些原教旨教徒死背圣经,硬要单纯根据字面理解《圣经-创世纪》的,但那些属于基督教中比较落伍于时代,也没有跟随教廷教导的。
个人分类: 科普|1492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唉,方舟子毕竟还是半个文科思维啊
热度 5 岳东晓 2013-12-4 12:56
刚瞟了一眼方舟子的《达尔文的革命》一文,内称:【达尔文用大量证据证明生物是进化而来的,推翻了形形色色的神创论,上帝才被彻底地驱除出科学领域。】 方舟子号称生化博士,概念却如此不清、对人类文明史如此缺乏了解,令人惊异。 达尔文的那本名著叫做《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而不是《生命起源》(The Origin of Life)。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讲,如果已经有一种生物,自然选择机制如何导致这个物种变得多姿多样。达尔文的理论根本没有解答生物从何而来的问题。基督教徒们即使承认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无须抛弃上帝。他们会抛出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那第一丝生命的种子又是从何而来? 你可以说大量的无生命的分子在原始地球上反应来、反应去,经过几十亿年,最后生命产生了,但这一点目前没有得到证明。而科学没有给出确切答案的东西,就可能成为神学的支柱。 另外,在基督教圣经成为西方的教条之前---也就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前,西方文明并没有把生命看得那么神奇,古代希腊人就认为无生命的物质可以组织成有生命的活体。 古罗马学者 Lucretius在其诗文中根据希腊学说详细 描述了宇宙、原子、物质、生命、思维的自然产生组合演化过程,没有任何神力的作用。两千多年前的他甚至猜测到了DNA的结构。 可见,达尔文的理论的影响并不是因为其观念的革命性,而是因为它具有的科学特征:能够解释具体问题---物种的多样性,而不是泛泛空谈。 发挥想象,谁都能空谈一通,但能否解决具体、实在的问题才是真知的试金石。
个人分类: 科普|478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何祚庥妄想充当“科学裁判”
热度 5 稻草 2013-9-17 17:21
警惕何祚庥再搞政治搅局 作者:直言了 何祚庥的“政绩”之一是他和方舟子大批某个邪门教组织。遇到妨碍他们利益的人了,他们没招了,就诬告别人是那组织的、以此试图将别人置于政治死地。   警惕何祚庥再搞政治搅局。   新闻邮件介绍了人民日报(2013-09-15)发表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文章,鼓吹要继续搞“反伪科学”和“科学主义”活动。读后感:何祚庥口口声声“反伪科学”,可他自己就是专搞作伪和用伪造证据迫害中国知识分子的干将,且过去多年以“反伪科学”和“反中医”为名而搞政治搅局多次,给中国科技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都带来了严重损害。因此,就他再次出笼,必须提高警惕。下面,仅就他刚发表的文章搞的造谣惑众内容做些简单批评。   一:何祚庥妄想充当“科学裁判”。何祚庥的谣言: 什么是伪科学?科学哲学领域的专家波普尔有一个关于伪科学的定义: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学说观点均是伪科学。现在反对伪科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站位,否则收效甚微。   事实:美国官方早有定义:伪科学就是把非科学事物作为科学来看待对待;典型例子是星占术,譬如,一些人把娱乐业的星占术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何祚庥的团伙(包括他的上级于光远,还有那个团伙召集的司马南和方舟子等)经常把非科学事物作为科学搞名堂(典型例子是把娱乐表演当作科学学术问题搞名堂),同时,却把中国和国际学界都早已公认的医学科学中医、当作“伪科学”而大搞诽谤。   事实:波普尔的“证伪”说早已在欧美被披露了,是个搞形式逻辑的和反科学的欺骗;其手段是:你不能证明你的东西是伪造的、你就是伪的;而你证明了你的东西是伪造的、你就承认了你在作伪。就是说,你横竖都不是人、你的真伪由波普尔做裁判。当欧美记者采访波普尔、请他就自己的说法也来个“证伪”以便说明他的说法是“真科学”而不是“伪科学”的时候,波普尔就溜之大吉了。简说,波普尔的“证伪”说,早已经被欧美学界作为反科学的垃圾而抛弃了。   波普尔“证伪”说的欺骗性,在何祚庥团伙那里有充分体现。譬如,何祚庥声称某二极管是“伪科学”;发明人请他到实验室现场观察实验,何祚庥就不敢去了、对自己就不搞“证伪”了;何祚庥团伙声称气功外气是“伪科学”,请他们到实验现场体验外气,他们就不敢去了、对自己就不搞“证伪”了。照何祚庥自己的定义,嘿嘿,您何祚庥不能证明自己的说法做法是伪造的,您何祚庥就是作伪的,哈!科学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承认现象并做观察;何祚庥团伙拒绝观察实验,只能说明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反科学的一帮文人。   其实,何祚庥团伙再次鼓吹波普尔的“证伪”说,目的就是要由他们来裁判谁是真伪;他们鼓吹“反对伪科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站位”就是妄图有更高位置来为他们后台背景的既得利益金钱利益服务,譬如有更多机会和更放肆的权力、以“反伪科学”为名而到处插手和打击不利于其后台利益的人或政策。   二:何祚庥再次鼓吹“反伪科学”的真实目的:为金钱服务。   举例。前任国家领导曾提出“自主创新”和“生态环保”的发展政策;那政策妨碍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金钱利益。于是,2007年前后,受那些集团出钱雇用,何祚庥、司马南和方舟子等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文,把该发展政策称为“伪科学”、“伪环保”和“自主创假”而大搞舆论轰炸。在那种巨大舆论压力之下,自主创新和生态环保的政策落实受到极大的干扰破坏;其一个显著的破坏结果,就是北京等全国许多地方的空气污染和饮水污染已经到了严重影响国土安全和人口安全的危险程度。   最近,刘云山传达了高层声音、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生态文明”政策的宣传和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那个“生态文明”政策是个正确的政策,刘云山做法是促进该政策落实的。此时此刻,何祚庥又搬出“反伪科学”舆论,嘿嘿,让人当即就想起了2007年前后、他们团伙是如何通过“反伪科学”舆论轰炸而破坏了生态环保政策落实的。直言不讳,“生态文明”政策妨碍了何祚庥团伙后台既得利益集团的金钱利益;何祚庥这次再搬“反伪科学”舆论,不过是为该集团利益而试图再搞政治搅局和破坏“生态文明”政策落实的前奏。想知道那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什么内容吗?看看何祚庥最近违犯院士道德守则而公开参与推销转基因食品和鼓吹转基因化工农业的商业活动,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三:何祚庥是个搞作伪造假和栽赃陷害的干将。   何祚庥团伙搞“反伪科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搞栽赃陷害、把他们自己伪造的东西栽赃于人而打击妨碍他们的既得利益的人。不说全部事实,就让我们来看看已经完全公开的部分事实:   -- 何祚庥曾用伪造证据的手段迫害老前辈学者梁思成,把梁老关于在发展北京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护北京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的科学建议,称为“资产阶级”的“右派”、作为“阶级敌人”而给打倒。   -- 何祚庥团伙的直接上级于光远搞了“亩产万斤”宣传,却雇用他们的活计方舟子等人,把他们自己的伪造东西栽赃于钱学森、对钱老搞了多年的舆论轰炸等造谣诽谤活动。   -- 于光远何祚庥团伙搞了“耳朵听字”的“特异功能”宣传,却栽赃于钱学森和张震寰将军、说钱张搞“伪科学”;进而大搞“反中医”活动,由司马南等出面而把攻击矛头直对领导国防建设的老将军们。在此期间,那个团伙(包括何祚庥自己)把何祚庥吹捧为氢弹理论的 突破发明者,尽管于光远何祚庥团伙当时是除了用“阶级斗争”和“反右派”的手段试图搅局和捣乱“两弹一星”之外、啥象样科技贡献也没做。   -- 以“反伪科学”为名,何祚庥团伙用伪造证据迫害严新和张颖清教授等参与中医科研的人员,以至于迫使张某教授失去一切而含冤去世。   譬如,何祚庥团伙编制散布谣言、说沈阳军区邀请严新搞了2000公里之外的气功外气灭火等等。其实,距离发功实验不是严新搞的、也不是沈阳军区邀请而搞的,而是在北京的科研单位接受国家指令和根据中美战略合作协议而做的,且实验内容根本就没有2000公里之外灭火的事情。就严新参与的气功实验,美国官方等部门也搞了,且因此而受到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的感谢和接见。   譬如,张颖清教授从事的“全息”针灸疗法是中国中医科研的一部分,也是中美中医科研战略合作的一个项目;为张某教授做出的贡献,克林顿总统曾发信表示感谢和鼓励。何祚庥和邹承鲁等合伙,以“反伪科学”为名,用伪造证据搞诬告陷害、还用文革大批判的手段放到社会搞“爆光”等等;主管官员轻信了他们的诬告而采取治理措施,结果,张某失去一切、含冤去世。   以上仅是部分公开事实,且在强国论坛有过公开的激烈讨论交锋。若把其它事实也拿来看看,嘿嘿,可以说,何祚庥是个以“反伪科学”为名而实际上是反科学的文人,是用作伪造假和栽赃陷害的手段而为金钱服务而专搞政治搅局的干将。   四:何祚庥是个有严重问题的院士,谁给了他逍遥法外的特权?   不说全部,仅在强国论坛,就有不少人指出过,何祚庥是个“除了本行不懂而啥都懂”的到处插手搞整人的“院士”;他没有任何象样的科学贡献,甚至连本科知识都没有而经常闹基础知识笑话,如此,他的院士头衔是怎么封上的、谁给他封上的?   曾也有位女性记者质疑何祚庥的院士资格和所谓科学贡献,何祚庥回答不了了,于是,他就给人扣政治帽子、说人家是“反马列主义”;人家不吃那一套,他没招了,于是,他的团伙在人民网科技频对那位女记者搞起了恶毒攻击,原文如下:   “已经被阉割的太监,却认为只有勃起的阳具才是阳具,真是滑稽。”   “如同捡到胡萝卜的寡妇一样兴奋大喊大叫,这样的老头怎么能不让人盲目的佩服一下!”   (见人民网科技频道,《佩服一下何祚庥》,2006年01月10日16:31)。   嘿嘿,那样的文字说明了何祚庥及其文人团伙是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不言而喻了吧。   院士守则明文规定,不得参与商业活动,不得在非本业务范围而对公众表态,等等。可是,何祚庥却多次参与商业活动。譬如,除了前述的为工商利益而攻击环保政策之外,他还参与了为某电池商业团体的金钱利益而抨击竞争者是“伪科学”的活动,为转基因商业金钱利益而参加签名活动,等等,都是明目张胆地违犯国家规定的行为。   此外,何祚庥还积极参与方舟子的非法筹资活动;他还为同伙方舟子的违法行为能避免法律惩罚而走某法庭的后门、使该法庭开庭前就做好了有利于方舟子的判决、并事前通知了方舟子;等等,何祚庥参与违法和违犯院士规定的活动的事情多了去了。   可是,何祚庥却一直逍遥法外,且还能以“院士”名义而频频露面鼓吹德国纳粹的“科学主义”、以“院士”名义而频频露面搞那名为“反伪科学”而实际上是反科学、用伪造栽赃手段而到处插手和乱扣政治帽子的整人活动。嘿嘿,谁给他封上了“院士”头衔?谁给了他到处插手和乱扣政治帽子整人而可逍遥法外的特权?   过去,苏联“托派”训练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潜伏,有机会了就以“科学”和“科普”等为名而试图控制或搅乱中共的思想理论、或有机会了就破坏中共政策落实,那种“特务案”发生过多次了。如今,那类事情是不是又在经过苏联特别训练的何祚庥那里再演一场呢?不然,何祚庥的言行为什么跟那些发生过的“托派特务案”的言行 方式是一模一样的呢?   再说了,波普尔的“证伪”说以马列和共产主义为敌人的,也是反科学的;而何祚庥是共产党员且自称是马列哲学家,却多次鼓吹反马列和反科学的波普尔的“证伪”说,甚至在中共强调要落实“生态文明”政策之际,何祚庥却鼓吹要中共采用那说法而大搞“反伪科学”、从而搅乱中共思想理论和破坏“生态文明”政策的落实。嘿嘿,请纪委查查何祚庥的党籍是真是假 和来龙去脉吧。   需要指出的是:何祚庥的“政绩”之一是他和方舟子大批某个邪门教组织。遇到妨碍他们利益的人了,他们没招了,就诬告别人是那组织的、以此试图将别人置于政治死地。譬如,前阵子,本人为新华社报道提供了美国官方司法证据,那报道妨碍了他们的后台背景的金钱利益,他们也没招了,于是,方舟子夫妇就到新华社诬告说本人是那组织的(实际上,本人从不参与任何政治组织活动);何祚庥则多次为方舟子提供支持或辩护。经过查询看到,中美官方和相关机构的文献资料说明,何祚庥和方舟子他们自己才是与那组织有密切关系的,他们甚至有相当默契的专搞政治搅局的合作活动。譬如,前阵子,他们就跟那组织密切地一唱一合地合作、以所谓“反伪科学”和“学术打假”为名,在中国大搞政治搅局活动、甚至放肆地攻击即将接班的国家领导人。所以,也请纪委调查一下何祚庥团伙与该组织到底有什么利益关系或合作关系,也请中国主管部门就何祚庥他们用那组织名义而乱扣政治帽子和背后搞诬告陷害的行为做做治理、使我等小民的权益安全能有个起码的保障。   如前说,何祚庥有过通过“反伪科学”活动搞政治搅局、从而达到破坏“生态环保”政策落实的目的的记录。值中共强调要落实“生态文明”政策之际,他又出来鼓噪大搞“反伪科学”,嘿嘿,那是他们为后台背景既得利益集团的金钱利益而试图再搞政治搅局和破坏“生态文明”政策落实的前奏。因此,查明何祚庥党籍的来龙去脉、查明他的团伙与前述组织的关系的真相、并做出处理,我相信,那对确实落实“生态文明”政策也是有利的,至少,可以防治那帮文人再次以“反伪科学”的名义搞政治搅局的破坏活动。   顺便说说:    国家立法已经废除了“反伪科学”条款,且已经立法规定了科学学术问题通过学术争鸣来解决,而不是用政治行政手段来做学术裁判。可作为国家机关的成员,何祚庥却总能有机会反复鼓吹和实行政治整人手段的“反伪科学”活动来干预学术问题、公开违反国家法规。谁给了他特权?官媒为啥要频频给他那样公开违法的活动机会?    何祚庥等院士敢于公开知法犯法,除了后台背景等因素之外,还有个因素:院士终身制、享受司局级(有说副部长级)待遇。有那制度,至少,何祚庥那类院士违反法规也不必担忧失去官位待遇了。全国早已废除了国家机关的终身制,为什么科学院却可高于国家法规而继续搞终身制呢?不老说改革吗?那就改一下科学院的院士终身制、废除院士终身制,砍掉院士有违法行为却总可逍遥法外的特权。   附件:读者留言。   中共有句名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的很对。举例。下面是新闻邮件介绍的读者对何祚庥文章的反馈留言一则:   2013-09-15 09:00:何祚庥,怎么又跑出来露脸了?不甘寂寞吗?还记得你的‘毛粒子’,‘无粒子’,马列主义和粒子物理相结合的谬论吗?你就是最大的伪科学!别再误人子弟了,何不闭上你的乌鸦嘴,安于寂寞,等着入土的哪一天呢!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5509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转基因——跨世纪最大的伪科学骗局!
天涯过客 2013-8-23 16:55
转基因——跨世纪最大的伪科学骗局! 孙恺钜 2013 年 8 月 22 日 转基因,一向被认为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生命科学基因工程最最引以为傲的标志,居然和伪科学连在了一起,可能吗? 伪科学这一概念,由于何祚庥方舟子等人的原因,曾几何时,成为了中国科学界一根打人的棒子。但什么是伪科学,却从来没有人说清楚过。为此,恺钜曾写过一篇短文《请谈“伪科学”》,对此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恺钜认为,“ 如果一个已经被科学否定的理论,乔装打扮以后,继续以科学的面目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 伪科学”!” 这一观点立刻赢得了云南大学顾秀林教授的赞赏而加以引用。 恺钜长期服务于食品行业,和生物科技虽有一定的交集,但毕竟从事的是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对于生命科学的科普,本应由生命科学的专家来承担,然而,长期以来 生物科学专家在对于转基因这一专题所持的蛮横立场,以及转基因潜在的巨大而又危险的前景,使得很多非专业人士反而脱颖而出,戏剧性地站到了生命科学的前端。 什么是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 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 基因 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 听起来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那么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这就是阐述生命的遗传活动最重要理论基石之一——生物化学中心法则,简称中心法则。 这个中心法则建立了生命传宗接代的程式,它告诉我们,任何生命体内的 DNA 都会忠实地复制自己,并通过 RNA 作用于蛋白的生产,在这过程中, DNA , RNA ,都能自我影响及互相影响,并最终影响蛋白的生产,而蛋白则不能反过来影响 DNA 和 RNA 。 ** 请大家注意上面最后的那句话,这就是转基因专家及其推销员一直坚持转基因安全的理论基础。这也是美国 FDA “实质等同”原则的理论基础。 转基因最著名的推销员方舟子曾理直气壮地写道,“转基因,不是转你的基因”,他的意思是说,转基因吃到肚子里,降解成蛋白,然后才被人体吸收,由于蛋白不能影响人体内的 DNA 和 RNA ,所以,人们没有理由惧怕转基因食物。 方舟子的这段话被包装成国际主流科学界对转基因安全性的看法而被国内媒体广泛引用,一时之间成为转基因科普的主力。 转基因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先来简要地回顾一下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对转基因理论有更明晰的认识。 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后来又建立了生物化学中心法则,这二个伟大的突破,几乎回答了“遗传”的全部问题,“分子遗传学”由此建立,并承担了“分子生物学” 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也因此而诞生。*** 中心法则的建立,让科学家欣喜若狂,似乎已经窥探到了上帝造人的奥秘。 根据中心法则,一个基因或基因组只产生一种蛋白,是十分“精确”的,因此,只要掌握了某种生命体的全部基因数据,就可以用“精确打靶”的方式做基因重组,从而产生与预计完全符合的新型蛋白,即能够按照人类的意志改变该生命的形态,甚至可以制造新的生命体。****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心法则遭到了无情的质疑。 哈沃德* 特敏博士指出,生命信息的运作过程不是单行线那么简单,不是在掌握了某生命体的基因数据后就能随意改造它的,特敏博士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论断,一个基因或基因组可以有不同的蛋白,不仅RNA可以影响DNA,蛋白也能够对RNA和DNA产生影响。 特敏博士以其对生物学卓越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 作为转基因的理论基础,中心法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被证伪了!转基因技术的大厦一下子崩塌了。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和猩猩的基因几乎相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稻米的基因超出人类基因一倍,却仍是比人类更低级的生命体。 同时,这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当我们食用转基因食物的时候,转基因即使降解成了蛋白,照样可以影响人体的基因。 而这些对人体基因的影响,既是不可预测,也无法预防的,也许经过人体试验以后,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然而,这还是只针对某一特定转基因来说的。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 转基因食物,由于其能对人体基因产生影响,它对人体的危险性,超过任何已知的物质 。 那么,仿照方舟子的句式,我们完全可以这么来说:转基因,就是转你的基因! 请问,人类基因被人为转掉以后,还是人吗? 转基因食物对于人类的危险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众所周知,转基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进中国来的,在九十年代开始形成气候,以后甚至被国务院定为农业发展的方向。 问 题是转基因的理论基石,那个著名的“中心法则”在七十年代早已被证伪,而在九十年代,那些向中央进言发展转基因农业的科学家,仍然把转基因包装成“高科 技”,甚至提高到不发展转基因,十三亿人就会饿肚子的高度,诸位,已经被证伪了的理论,继续以科学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那不就是名副其实的伪科学吗?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转基因是伪科学,那么,是什么促使中国的科学家们那么热衷于推销这个伪科学?转基因的始作俑者,美国人为什么那么不遗余力地向第三世界尤其是中国,推销这个伪科学的产物呢? 请再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 三十年前,随着改革开放,出国留学形成潮流,最精英的学生绝大多数被美国大学收容。 那时最热门的是什么专业呢?是生物学。 因为那时候不知从哪里吹来一股风,喋喋不休地吹嘘着“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而且读生物学的学生很容易从美国拿到奖学金。 但是,当那些曾经是精英的生物学博士毕业以后,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要等到二十二世纪,才可能是生物学的世纪,他们迷茫了,曾经的精英一下子贬值了。 事实上,美国向中国招收大量的生物学学生,并非无的放矢。 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是严格限制高科技的,但同属于高科技的转基因,却不在此例,相反,美国政府制定政策并拨款鼓励对华出口转基因,转基因大鳄孟山都公司还向中国的农业科研机构及中国农业类大学提供转基因专项经费和奖学金,甚至无偿地让中国转基因专家使用他们的专利。 在美国,生物博士贬值,无事可做,在中国,转基因欣欣向荣,这种有意无意的布局,使那些前途无望的生物博士们纷纷海归,加入了转基因科研大军,一起分享国务院几百亿的转基因研发基金。 这就是为什么海归的高科技人才集中在生物学的原因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把转基因比作新世纪的鸦片战争,那么,这场单方面的战争,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已经开始布局了。 恺钜一直把科学比作是一把手术刀,在医生手里,手术刀是治病救人的利器,而在731 部队的魔鬼手里,那是屠杀的工具。 任何新技术的诞生,往往首先被用于军事。原子弹就是最好的例子。 转基因能例外吗?尽管中国的转基因专家矢口否认,无可辩驳的事实是,美国五角大楼早在1992 年就已将生物国防作为其国家战略。 我们再把生物学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结合起来比对一下。 五十年代,建立了中心法则,转基因成为可能。 七十年代,中心法则被证伪,转基因技术遭受重大打击,同时也开辟了生物学的新天地。 八十年代,大量招收中国生物学留学生,灌输以中心法则为基础的生物学知识。 九十年代初,五角大楼把生物国防作为国家战略,建立了完整的生物防御体系。 九十年代中,以中心法则为理论基础的转基因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首先打垮了中国的大豆产业,占领了食用油市场,并成功地取得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中国人主粮转基因,拉开了序幕。 进入二十一世纪,转基因成为中国农业既定国策,转基因全面开花,悄悄地走进千家万户,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如今,美国的FDA ,已经放弃了“实质等同”的原则。在中国的转基因布局已经完成,FDA要坐回它一直坚持的位置了。而那些所谓的联合国组织,则开始强调他们从来也没有说过转基因安全的话了。 通 过这一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被证伪了的“中心法则”为理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是怎样在美国建立了生物防御体系之后的九十年代乔 装打扮成先进科技,一步步在中国大陆招摇撞骗的进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人为的、精心设计的痕迹。而一贯以“人道”、“民主”为标榜的美国政府,在 这一跨世纪的大骗局中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如果这是一场生物战争,美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我们不需要去指责美国,这是美国的国家战略,自古以来“兵不厌诈”。 毛泽东说过,“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诚所谓“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一个中学生,不知道生物学“中心法则”已被证伪是可以理解的,一群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也和中学生一样的水平,那就一定出“妖蛾子”了。 不 过,这个转基因,也真的很“妖孽”,这里略举几个例子。有一位很“煞气”的警官,据说出门都带着冲锋枪的,刚在一个会议上讲了几句转基因的坏话,没几天就 莫名其妙地躲进外国领馆,后来遭到了刑事审判;有一位挺阳光的小青年,他就写了一篇博文发在网上,谴责了金龙鱼转基因大豆油,然后就进了监狱;还有位律师 名叫桑立伟,收集了证据准备和转基因集团打官司,结果就在他信心满满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请他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见一个神秘的人谈一些神秘的事 情,然后,他就神秘地“自杀”了。 所以这个转基因,不愧是个伪科学产物,可以“挺”绝不可以“反”,“挺转”可以有钱收,“反转”则可能掉饭碗吃牢饭甚至被自杀。 是不是很奇怪,美国的国家战略却借中国人的手来执行,这如果不是中国人太愚蠢,那一定是美国人的计策太高明了。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其实自从转基因进入中国,反对转基因的声音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在高压下,人们不屈不饶地进行着反转的事业。 最近,广东卫视播出了一期以转基因为专题的《财经郎眼》节目,又一次触到了转基因利益集团的要害,在明知转基因危害已经昭然若揭的情况下,转基因推手们还是硬着头皮搞了一个 致国家广电总局的公开信,令人奇怪的是,著名的转基因专家罗云波校长这次居然没有签名。 对此,恺钜倒觉得很正常。苍天不灭中华,就不会让转基因在中华大地继续肆虐,荼毒百姓。 罗云波不签名,也许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到了该收手的时候了。 附: 就 “财经郎眼”和“解码财商”造谣转基因事件致国家广电总局的公开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为阻止当下某些电视节目在科学问题上继续误导公众、传播谣言,我们不得不在此致函举报。 2013年7月14日,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播出“警惕!转基因!” 节目(见 http://www.56.com/u85/v_OTM5OTA3NjI.html ),借嘉宾郎咸平和石述思之口,集中散布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谣言,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郎咸平在节目中传播了如下谣言: “转基因食品致癌”,即所谓法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会让老鼠长肿瘤。这项研究的结果被世界各国权威机构一致否定,且有较为充分的证据显示,这一实验纯粹是为造谣转基因技术而设计。见 http://www.afp.com/en/node/615056 ,中文分析文章请参考 http://www.agrogene.cn/info-354.shtml 。    “中国消费转基因大豆油的区域是肿瘤发病集中区”。这是不久前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所声称的,但已经被指出是该大豆协会出于不正当竞争的需要, 捏造数据恐吓中国消费者。事实上,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各省份的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情况,被王小语列为“基本不以消费转基因大豆油为主的”浙江、湖北、 辽宁及黑龙江其实还高于被王小语列为“我国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集中区域”的广东、青海,王小语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在该节目中,郎咸平还造谣说欧洲、美国禁止老百姓食用转基因食品,美国甚至不给饲养牲畜喂养转基因作物饲料。这也是被驳斥过无数次的谎言,事实上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转基因食品消费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认定转基因食品与同类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因而在美国,转基因食品甚至不要求做标识。 该期节目的另一位嘉宾石述思造谣阿根廷因种植转基因大豆而“被孟山都控制”。这也是一个被批驳多次的老谣言,真实情况是,该国允许农民自己留种,根本无须依赖于孟山都,且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已经成为阿根廷的支柱产业。 石述思还造谣转基因大豆属于一种“绝育技术”,人吃了会“绝育无后”。实际上转基因大豆可以留种。即使种子是绝育的,跟人绝育也毫无关系——否则现在很多人都吃过“绝育”的无籽西瓜,他们岂非会绝后? 石述思还指责转基因食品的审批不公开。实际上,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转基因作物由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所有信息公开。 在“财经郎眼”节目播出一周之后, 7月22日,郎咸平又在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做了一期《转基因食品,你敢吃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2MjkzNzUy.html ,在这期节目中,郎咸平除了重复“财经郎眼”中的荒唐故事,还加上了更耸人听闻的谣言: “美 国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地寸草不生,饱含剧毒,土壤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转栽任何植物立刻死亡,只有种植美国转基因作物才能存活。更可怕的是,这些地里长出 的杂草、害虫,只有用美国转基因毒药才能消灭,世界各国纷纷质疑,如此种出的转基因作物是否对人体有害,况且全球至今没有完全公开转基因物种的详细报告, 这也是大众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所在。” 且 不说“寸草不生”的土地上怎么又长出了“只有毒药才能消灭”的“杂草”,“全球至今没有完全公开转基因物种的详细报告”更是一个极易被证伪的谣言。有关转 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已经浩如烟海,任何一个对其有兴趣的公众都可以在国际、国内有关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权威期刊上查 阅。 这期节目中,郎咸平还以谣言为工具污蔑、曲解及攻击陈君石院士等学者。 “财经郎眼”和“解码财商”两期节目以科学为敌,公然对抗国务院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既定政策,叫板三年前的中央一号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同时以欺骗手段侵犯大众知情权。 我 们无意揣测郎咸平的出发点是政治目的还是经济利益(据我们所知,以妖魔化转基因技术为职业者不外乎这两种原因),但在科学领域,郎咸平显然是外行,广东卫 视和第一财经频道仅仅以其观点为依据完成一整期节目,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实际上,“财经郎眼”节目一贯喜欢借助郎咸平之口捏造数据和歪曲事实,用谎言 攻击中国的经济政策。比如在碳税问题、中国生产原料进出口问题上,郎咸平都曾以极为荒唐的“论据”来诋毁中国政府的决策。 原 本我们善意地认为,主持“财经郎眼”节目的王牧笛及广东卫视的各级领导们对于转基因技术不了解,且在节目前未做足功课,属于专业素质差,无关职业道德问 题。然而节目播出至今已有两周,在众多专业人士指出其节目中种种匪夷所思的谣言背后的真相之后,广东卫视未对该期节目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做任何补救,节目主 持人更是在网络上进一步造谣攻击批评者,变本加厉地混淆是非,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专业水平问题。 与 被广电总局叫停、限制的那些低俗、恶俗的娱乐节目相比,这类纯粹的造谣、污蔑科学技术的节目对于社会的危害更要大得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关 系到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其在食用和环境影响两方面的安全性当然值得探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和第一财经频道“解码财商”节目组借助社会公器,罔顾最基 本的逻辑与事实,以纯粹的谣言为武器来攻击科学技术,有意误导公众,显著违背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第十六条规定 :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提高广播电视节 目质量,增加国产优秀节目数量,禁止制作、播放载有下列内容的节目:……(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四条规定:“广播电视新闻应当真实、公正”,故贵局有义务和责任对制造、传播谣言的电视节目予以查处。 在 此,我们郑重要求:贵局应责令广东卫视和第一财经频道就上述造谣和传谣节目做出公开的更正和道歉,以澄清事实并还百姓以知情权;同时应责令广东卫视对长期 依据一个伪专家的言论恶意扭曲事实的“财经郎眼”节目组进行整改,以避免这个节目组继续传播谣言,且还国内从事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数以万计的科学家一个公 道。 2013年8月1日 本函抄送: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协调局、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东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 起草: 《基因农业网》编辑部 联署签名 (自愿联署,签名者请将真实姓名、单位、职务发送至《基因农业网》编辑部邮箱 agrogene@caas.cn ): 第一批签名名单如下: 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范云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戴景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张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 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贾士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卢宝荣(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教授) 夏光敏(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彭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杨晓光(中国病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路兴波(山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林拥军(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范敬群(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 章旺根(中种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 方舟子(科普作家,生物化学博士) 赵南元(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纪小龙(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教授) 庆承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彭剑(华欢律师事务所主任) 吴兴川(科学公园主编) 林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志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春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陈茹梅(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宏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研究员) 倪汉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研究员) 郝东云(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参考文献 : 请谈“伪科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1cd810100zgzn.html *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D%AC%E5%9F%BA%E5%9B%A0 **中心法则、Commoner、与转基因主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469310.html ***如何看待当今的生命科学 http://pgec.org/how-to-view-todays-life-sciences/ ****警世好文--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vs 转基因技术 /redir.php/bwxc/blogarticle.php?date=201111postID=26156
4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肖传国:方舟子不敢公开和我辩论
热度 3 新闻速递 2013-5-30 10:54
肖传国:方舟子不敢公开和我公开辩论 1,微信时代,想再利用媒体抹黑洗白?做梦吧 天涯社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天涯发言席》栏目,本期我们邀请了著名医学教授肖传国做客天涯,谈谈关于方舟子老师的纠葛和肖氏反射弧手术的相关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同时也感谢肖老师百忙之中做客天涯,请肖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肖传国:各位网友大家好!谢谢天涯邀请我到这做直播访谈。 天涯社区:肖老师我们看到在您访谈预告刚开始的时候,方舟子在微博上称这次访谈是为您洗白您怎么看? 肖传国:在过去,媒体的确可以把好人人抹黑,或把坏人洗白,方舟子就勾结利用媒体干过无数这类事包括摸黑我。抹黑 韩寒 ,抹黑贺卫方、抹黑于建嵘,抹黑施一公等等等等。但现在是微博时代,微信时代,你想再利用媒体抹黑洗白?做梦吧。谁敢说假话,不要10分钟,你就臭大街了。 天涯社区:在这次访谈中如果有人发现您讲假话,就奖励5万是真的吗? 肖传国:当然。其实我一直如此宣布。方舟子一伙在新语丝在网上和中国纸媒发表了至少800多篇全方位污蔑攻击我的文章,我在2006年的给方舟子和全国媒体的公开信中就宣布:你们若能查实方舟子攻击我的任何一条属实,奖励五万。后来在清华讲座,也公开如此宣布。我这辈子的最大优点和缺点都是一直不会说假话。 天涯社区:关于真假判断是用什么标准? 肖传国:微博时代,事实摆在那儿。这样吧,我原来一直是让方舟子的铁杆支持者何祚庥和另一院士作评判并表示无条件同意,他们至今不敢,那我建议你们让央视王志安作评判如何?此人也是一铁杆方粉,一脑子浆糊,有时还很二,但我相信他不会说假话。 2,卫生部从来没有禁止过肖氏手术 天涯社区:关于您与方舟子的恩怨,一直争议颇多,支持你的立场无比坚定,而支持方舟子的也一样毫不动摇,您认为,支持您的是因为什么?而支持方舟子是因为什么? 肖传国:纠正一下:支持我的立场无比坚定是对的,但支持方舟子的却是越来越少了。支持我的原因只有一个:真相。当网络微博把真相摆在大众面前,当初被CCTV和方舟子提供的假象所欺骗的人都明白了。至于现在仍然支持方舟子的,则原因很多:大部分仍然是不明真相,少部分是拒绝相信真相,还有极少是和方舟子类似,品德问题。他们从诬陷诽谤他人中寻求快感和存在满足。 天涯社区:对于您的“肖氏反射弧手术”网络上争议的声音同样也很大。有的称那些反对“肖氏反射弧手术”的人是别有用心。这是医学的悲哀,对您不公平,而有的则就认为您这是在夸大这种手术的能力,并且耽误了患者。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肖传国:基本上就是方舟子,方玄昌用金钱收买病人,造成假象,再勾结媒体。外科手术和其他科不同,属于立竿见影,想欺骗是不可能。我们手术做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了,国内国外的结果都是非常一致,都是绝对80%左右。科学东西真的假不了,假的的真不了,只能哄人一时。 天涯社区:您提到关于卫生部是否有禁止您这种手术,网上有各种说法,您复出后这种手术已经开始实施了? 肖传国:我们已经开始实施手术了,做了7、8例了,卫生部从来没有禁止过肖氏手术,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禁止。只是一位新发言人第一次发言,回答记者问的时候说不赞成推广,她个人意见不代表卫生部。你们都知道中国各种各样的新闻发言人都怎么回事,所以不能当真,要以法律法规为准,以正式文件为准。我们开这个“肖氏反射弧手术”都是根据卫生部这些法律法规来做。 天涯社区:您的医院现在已经开业,目前状况如何? 肖传国:不错,按计划在进行,我们希望努力把它建成中国最好的泌尿为主专科医院。 天涯社区:您这种手术对于病人具体效果怎么样? 肖传国:非常好,解除大小便失禁效果非常好。有效率85左右。 天涯社区:手术医疗费用多少? 肖传国:5万左右。 天涯社区:您觉得目前中国医疗费用合理吗? 肖传国:不合理。其实中国医疗收费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如肖氏手术在美国最低收费为5~10万美元,中国医师是全世界收入最低的医生,但主要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收入太低,与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不成比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实行全民医保,至少大病医保。 天涯社区:医疗体制本身有一些问题 肖传国:主要是由于政府把本应政府负责的人民健康保障推给医院和医生,却又不按市场规律和法律办事。老百姓的怨气不敢针对政府,当然就把怨气出在医院和医生身上。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尽职尽责。 3,从来没有10万雇凶 天涯社区:对于之前殴打方舟子事件,新闻报告一直说您是雇人指使,您从而给大家讲一下细节。 肖传国:所谓雇佣人指使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公安局造谣,我已经起诉他们了,法院判决认定上只说了一句“同意某某人找人殴打它的建议”。这是一个冤案,迟早平反。 天涯社区:打方舟子是真的,冤在哪里? 肖传国:我没有指使,更谈不上10万雇凶。 天涯社区:这个事情对您不利,是不是那两个打人是您的亲戚。 肖传国:那两个打人的我根本不认识,更不是亲戚。他们是我一个远方亲戚的亲戚找的,他找人帮我出气。 天涯社区:后来您跟这几个人有过沟通。 肖传国:我都不认识他们,沟通什么?! 天涯社区:你自始至终没有见过他们。 肖传国:其中有一个是我一我远方亲戚的亲戚,是湖南人,见过一面,因为他孩子上学多年前间接帮过他,我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天涯社区:后来也没有见过面。 肖传国:没有。 4,我觉得方舟子该打 天涯社区:之前新京报报道说您在看守所忏悔视频被公布,家族会议上商量如何殴打方舟子方玄昌,这个是真的吗? 肖传国:这个报道剪辑的,我从没有认过错,更没有认过罪,忏悔什么?我觉得方舟子该打。 天涯社区:您到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肖传国:对,他欠揍,你们仔细看看这个视频,是被剪辑。我从来没有忏悔过。 天涯社区:您觉得他现在都欠揍。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文化叫一笑泯恩仇,您会对他这样吗? 肖传国:不可能。他侮辱我的妻子家人,父母、导师。 天涯社区:您有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他们关系如何? 肖传国:我申请过,有一次进过最后一轮都没有选上,我没有通过,严格来讲跟方舟子没有多大关系,是他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其实我们当时根据了解情况,没有达到最后6个人的标准。我跟科学院没有什么关系,除了把申请递交给他们。 5,方舟子对中医的评价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带有诬蔑攻击成分 天涯社区:您为什么如此不喜欢方舟子? 肖传国:不是不喜欢,是恨,最初在美国的时候,他开始写了一个公开信,批判陈小宁,我们看到那个公开信还是有理有据的,就支持他。后来他像疯了一样,为了提高自己网站点击率,到处无限制造谣,诬蔑攻击,其中包括天津校长母国光,好多这些人,我们在国外觉得它这样不对,你这样肆意诬蔑, 毫无根据瞎攻击。他自己却抄袭科学杂志的文章发表到南方周末上,连图片都全部偷过来。关于他抄袭这个东西,在北京大学传播学网站上,都可以找到。我就写了一个批评他的文章。后来他就一直想找到我是谁?来报复,其中还找错攻击过另几个人。由于候选院士公布简历,他2005年知道了我是谁,从而开始疯狂报复。 天涯社区:网上看到访谈预告一开始到现在为止,有很多网友情绪很激动,职责或者谩骂,或者支持鼓励都有。现在网友情绪有很多依旧比较激动,对于这些网友您想说什么? 肖传国:大家都别激动,我都不激动,有什么急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这个事情是中国媒体界科学界司法界有标志性意义一个事件,真相最后会彻底出来。司法上冤假错案多啦。支持我的网友请大家关心我的病人治疗,谢谢你们支持。谩骂的网友你们去深入了解一下情况,欢迎你们深入挖掘,不要人云亦云。 天涯社区:网友说方舟子最大失误,揭露了中医人遇到很大抵抗,很多中医靠这个吃饭,所以说才抵抗了。您认为这个有依据吗? 肖传国:中医是中国传统,中医也不是一天两天,他反对中医也反对不了,最多影响一些相信他的人。他对中医的评价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带有诬蔑攻击成分,小部分评价也还是有他正确成分在里面。对中医他不是最大失误,最大失误是打假,利用文化大革命手法,诬陷、诽谤。还有他可能背后还有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这是最主要问题,他过去光环那么多,微博一出来一下子就垮了。 天涯社区:有一些网友说您被华科大解除医生资格,吊销执照,这个有什么说的吗? 肖传国:这个倒没有什么说的,尽管这是一个冤案,但是一旦判决下来,他们后面的流程,必须按照流程走。而且在您这个刑事判决平反取消之前,必须按照它的规矩,注销两年行医执照。不能说冤案,后面就故意违反。法律重要意义要独立司法,肯定也不可能完全正确,但大家要一致有一个服从它的规矩,这才是法律。 天涯社区:之前方舟子有曾经跟 韩寒 互相职责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有部分网友说那段时间 韩寒 正在状告百度侵权,您认为方舟子和百度什么关系? 肖传国:方舟子和百度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但是方舟子做了很多黑心的事我知道,用钱收买病人我知道。对这个人唯利是图的本质我是很清楚。比如他造谣,做访谈,攻击我们什么等等,一直都是说假话,为了利益地没有任何底线,节操。 天涯社区:刚刚提到方舟子收买病人? 肖传国:有录音为证,你们到孙海峰教授微博去,录音都在那,普通病人打电话请来之后,除了报销差旅费,住宿以外人均给1千块钱。重要病例给了人均5万块钱,这些证据交给了卫生部,人民网也曝光发表了。而且我建议你们媒体找朝阳分局经侦支队了解基金去向,因为这个东西是一个公开帐号,你们了解资金去向就知道他花多少钱,收买这些病人,收买那些黑媒体。 6,最开始的行为,动机如何不用去管,的确有正面性 天涯社区:方舟子最近在网络上非常关注 朱令 案,曾公开质疑 朱令 案的呼吁者之一贝志诚有重大作案嫌疑,让人不禁大跌眼镜,对此您怎么看? 肖传国:我最近没有太多关注,我相信方舟子突然一下子这么关注,肯定事出有因。具体情况我看了一下,贝志诚呼吁公开过去的案卷,重新调查。我建议方舟子也来支持一下,同时调查嫌疑犯就一下调查清楚,我从来知道方舟子他不会为了公益和正义如此卖力。 天涯社区:对于方舟子最近以来打假,您如何看待? 肖传国:我根本没看,基本上都是假打。前一段时间南方日报有一个记者说,他很偏执,但是他一直学术打假还是值得支持。我问他打了哪几个学术假?你们网友也说一下,打哪几个假不是假打? 天涯社区:方舟子很喜欢对明人打假,伪造学历等等。其中有一部分大家认为有一定的正面性,您认为呢? 肖传国:他最开始的行为,动机如何不用去管,的确有正面性,所以很多人包括我都支持他。但后来他很快完全是用打假作为手段,作为自己谋利手段,作为陷害别人的手段,我就是一个被他诬陷假打的典型例子。 天涯社区:方舟子从原来学术打假到名人打假,引起挺大社会反响。很多网友在心里都比较期盼他从名人打假到官员打假。您认为这种期盼有实现可能性吗? 肖传国:到学术打假到现在名人打假说明什么?大家都识穿他了。他自己老婆抄袭问题,以及自己科普书抄袭问题,让大家知道这个人什么科学打假,完全就是一个贼喊抓贼。大家不理他,他只得到处找名人碰瓷,也是他维持生存一个方法而已。指望他打假官员就是做梦,他这种人非常聪明,不会做这个事,根本不敢做这个事。 天涯社区:他打过青岛市委书记。 肖传国:据我了解,属于误打,马上偃旗息鼓了,听说还道歉了。他敢打吗?现在多少贪官在那,敢打吗。 7,被害人有权拿起武器自卫,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利和尊严。 天涯社区:在网上还流传一下你肖氏反射弧没有治好的图片,您怎么看。这些图片来源从那里来的? 肖传国:图片是方舟子和它的律师编造诬蔑,我们这种病人本身绝大部分有下肢残废状况。我们手术非常安全,从不致残。他这是利用大家老百姓不懂,利用这个博取眼球,达到诬蔑。 天涯社区:有一个网友认为,网络中不应该设置禁区,任何话题都可以讨论。您跟方舟子学术争辩引起冲突,已经突破了言论自由的底线,应当受到严惩,这是保护言论自由,您怎么看。 肖传国:这叫做胡说八道,什么叫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让你没有根据的诬蔑,你去造谣诽谤别人。我原来相信法律,你有你说的自由,我诉诸法律,法律判决到至今还没有执行,这叫什么自由。言论自由跟中宣部说,让全国媒体诬蔑诽谤我的同时,有谁让我说过一句话?言论自由过去我跟方舟子谁有言论自由,只有他言论自由,我们只有被他诬蔑的“自由”。诬蔑我的父母,诬蔑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通过法律找不到把他受到惩罚的地方。 中国的法律起不到法律作用的时候,被害人有权拿起武器自卫,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利和尊严。 天涯社区:您说的这个武器什么? 肖传国:任何武器。 天涯社区:您承诺哪个网友在访谈上说一句假话奖励5万块钱,如果在访谈中发现你有有说谎,您不承认这个怎么办? 肖传国:这个访谈你们有录音,可以核实哪句是假话吗!当然有些小的记忆误差,比如说到我底是是06年赢的官司,还是07年官司,没有假话就行了。你们查出来有问题奖励5万。 天涯社区:有人也说他很不喜欢方舟子,也说贪官这么多,一个不打,毒品泛滥成灾不打,打假斗势,这个有点名不副实您怎么看。 肖传国:他所谓的打假,实际是假打,是谋生的手段,他敢打毒品贩子,敢打当官的吗?不敢。他会打对他没有威胁,打了你没有办法。我是知识分子坚定捍卫自己的尊严最坚定的一个,你看那些教授院士被他骂了,诬陷了都是采取息事宁人。我觉得中国要有正气,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我不能被你诬蔑,诽谤,我导师被你污蔑我不维权,那我算什么学生?我、我妻子、家人被方舟子污蔑诽谤,我不报仇算什么男人? 8,我这人一辈子不搞有尝报道 天涯社区:网友说,您也曾经学术打假支持者,方舟子不知道您真实身份,05年才知道您的身份,开始在心思与国际媒体上发表文章,对您进行批评,这是真的吗? 肖传国:对,完全正确。你看看我12年前写的《对方舟子学术打假的反思与批评》,在新华网,是2001年发表的。 天涯社区:那个时候仅仅因为国内媒体把夏被是硕士不是博士? 肖传国:还有好多事。他也同时要USLA,取消陈小宁教授职务。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有些错是无心之过。不能说什么事都把人一棍子打死。我们认为有错误要打,要批评,要曝光,但不能把人往死里治。网上曝光要有根据,不能随便诬陷别人。 天涯社区:有的网友认为您这次访谈是走了一些关系,认为给了天涯一些钱,这种言论您认为处于什么目的? 肖传国:建议这些网友你们去问一问中国新闻社,问一问过去现在和我所有联系过的媒体人,我什么时候搞这套?包括今天我还拒绝一个。我这人一辈子不搞有尝报道,我肖传国做学问做到这个水平,开刀都开遍全世界了,还要靠宣传报道???那不太丢人啦。。应了过去一句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9,肖式手术实验性阶段早就结束了 天涯社区:“肖氏反射弧手术”目前进行多少例手术,做好了多少,有没有失败的。 肖传国:我们这个手术整个做了目前为止是2300例,在协和做的340多例是有每个病人的调查,成功率是76.2%,这些数据都在卫生部。在郑州其他地方做的有接近2000例,我们随访了560多例。我们在国外一个大学做了14例,一个做了20例,有效率也是80%多。现在我们基本上有我做,有学生作。 天涯社区:网友说您能不能够提供你治病病人情况公开呢? 肖传国:这个我做过,我把武汉做的病人联系方式都给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了,包括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他却故意诬陷,后来这些名单到了方舟子手上,这些东西我们留底了。方舟子就用这个名单收买病人。 天涯社区:你有证据吗? 肖传国:有。 天涯社区:大家对这个“肖氏反射弧手术”有一个不利地方,他们大多数提到一个词叫实验性实验,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肖传国:实验性早就过了,我们95到99年实验性阶段,当时我们5年只做了15例,后来就一直每年检查测试收集资料,这个早就过了。经过卫生部组织专家成果鉴定了以后,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大家要明白国家科技进步奖不给任何实验性的东西,只给成功的东西,成果才能得奖。 10,我根本从来没有想过需要什么保镖 天涯社区:方舟子听您复出以后,他也会雇佣保镖? 肖传国:他雇佣保镖是一个洗钱方式,当时网上募捐了很大一部分钱,却报不出来去处,他就说雇保镖。他雇保镖实际上是他洗钱手段。第二,为人不能做亏心事,他雇没雇保镖都心里害怕。当时罗永浩逼问他钱哪去,60多万雇保镖,那您比特种部队在欧洲、英国皇家雇的保镖都贵了,实际上就是一个洗钱。 天涯社区:您有没有想过雇佣保镖保护您的安全,毕竟你也有过节的人。 肖传国:我根本从来没有想过需要什么保镖,我一辈子只救人帮人,从来不害人,我与人没有什么过节。网上闹的都是躲在后面形成一伙,让他们真正到现实里面来,他不敢的,不敢见阳光。我这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天涯社区:您以前曾经被吊销过行医执照,现在重新获得了吗? 肖传国:3月份获得了。 天涯社区:获得过程介绍一下。 肖传国:我是主任医师外科,这个资格证是给你一辈子,在哪里执业卫生部门要有一个注册。这个没有什么特殊,就是一张纸的事情,就像驾驶证更新。 天涯社区:方舟子曾经打过很多名人,前面提到过 韩寒 等等。您跟这些人有联系吗? 肖传国:没联系,我学医的跟他们有什么联系。 11,方舟子不敢公开和我公开辩论 天涯社区:现在方舟子曾经之前参与 朱令 案这个事情,在网上出现很大一个反弹,以前支持方舟子和反对方舟子人,基本上不相上下。如今现在对 朱令 案发现很多网友都是站在相反立场上职责方舟子,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待。 肖传国:中国有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包括肖传国做事老百姓人人都在看,现在这个社会教育很高,大家对某些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比如说我在当初被抓以后,央视播报以后,骂我的人我不怪他们,事实真相出来以后,情况就变了。 朱令 案这么多年,大家愿望应该都是一个目标,第一,要整治凶手,第二要公开透明。 但是关于此案什么人在干什么事,你是在故意转移真相,你还是在拿别人钱干事,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这种夜不能寐恶梦会缠绕他一辈子。现在这个时代把别人当傻子,他自己是一个最大的傻子。 天涯社区:从您的角度来看,你认为 朱令 案会破案吗? 肖传国:得看我们党和国家对法制是不是一个法治社会。 天涯社区:之前您跟方舟子的事情,记得在法院宣判时候,双方被告和原告不认可,您也提出上诉,后来方舟子也有上诉。都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为什么? 肖传国: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司法案件,是一个政治案件。这些结果判决与这些具体办案人员,与具体判刑这些法官们没有任何关系,我非常尊重当初那个判我的石景山法院庭长,当时已经敲锤闭庭了已经不判了,两小时后又把所有人召回法庭重新违法开庭。这个事情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你们网友,和今后能看到我们这个访谈的朋友们,你们有任何人如果是律师,如果你是法官,检察官,如果敢公开实名说肖传国案例是依法判案,那全国司法界人士会集体向你鞠躬。 只要是搞法律,不管是官方还是律师,都知道这个是冤案。寻衅滋事罪与我风马牛不相及你按我头上干什么?这个事情实际上连立案都不够,最后利用一切权力把这个事情搞成一个公安部督办全国的大案要案。就算你把造谣的“背后主使、买凶”都加在我头上,仍然没有触犯刑法。最近律师们说要平反,我说平什么反,我没觉得不好意思,是你们中国司法系统,是你们中国媒体诬陷我。 你这个国家要讲依法治国,就要讲公平公正,那我这个案例就摆在这,我不反党,不反社会主义,也不揭露政府。我从国外代带一集装箱设备回来送给国家,忠心耿耿为这个国家,为老百姓,你们坑害我是你们应该平反。这刺在你这个机制上,刺在你这个依法治国华丽外表上,难受的不是我,是这些滥用权力,不守法,破坏法制,破坏法律人,他们应该感到耻辱,难受。 天涯社区:作为医生跟网友说,应该是以科学和事实说话,对待一些异见者。您有没有想过以他辩论形式进行交流。 肖传国:他敢吗?中国XX滥用法律,坑害我这个忠心耿耿为国家的归国教授,你说我还相信法律吗?我根本不相信。你看看我微博上,深圳电视台和我回应他的对质邀请多次,最后他怂了。你们邀约一下,问他的邀约对质辩论还算不算?敢不敢辩论。 12,目前到国外开医院可能性比较小 天涯社区:经历了这么多风波,你到现在为止最大感悟是什么? 肖传国:最大感悟是:第一:中国不是一个法治国家。第二:当年回国回错了。 天涯社区:您有这方面的感悟,您在深圳开医院主要为了什么? 肖传国:这个医院在08年就筹建了,为什么?因为我对导师裘法祖教授有承若。病人太多,我们想建好一个基地培训国外医生,国内医生,治疗国内病人。04年卫生部通过十几位院士参加鉴定,尽快推广应用的时候,当时我跟导师裘法祖教授商量,觉得现在最重要是要把国外推广开,先在国外完成再在国内推广。 美国在临床研究严格和要求标准是最高,我们当时商量在中国做1万个病人,不如在美国做10个病人,中国做1万个病人好多不回来随访,中国做科研最大困难病人好了不回来随访。我们最初15个病人都是选择矿工,都是住在煤矿医院里面,可以完成随访。后面做的越多,若做1万个有2000个不好,攻击诬陷者不会拿好的8000多说事,会拿不好的2000个说事,这样误导病人。 我们前期工作是非常严谨,按照美国的标准来做,我们第一篇论文花了8、9年,我们统计学都是请纽约大学统计学教研组做的,保证正确性。但是,我跟裘法祖教授商量,事先一定要把这东西在国外做起来,裘法祖教授还有一个想法:其他国家都推广,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事情在学术上会有更大的反响。老爷子为这个国家名誉在大局上考虑,最后我在美国、德国、泰国、菲律宾、阿拉伯、丹麦等等在尽力推广这个手术。我答应裘教授会尽快开展国内培训,把国内基地铺好,已经开始筹建了。这个任务我答应过老师我还没完成。所以在深圳把这个医院做好了。太多病人要救治。 天涯社区:有没有想过在国外开医院。 肖传国:这个医院已经开了一半,目前到国外开医院可能性比较小。 天涯社区:以后呢? 肖传国:完全有可能。 天涯社区:在做相关方面准备了吗? 肖传国:应该在做,主要资金的问题,还有一个精力的问题。 天涯社区:最想在哪个国家开? 肖传国:这些无所谓,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太多病人。这个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我这个人有一个习惯,什么事要做一定要做好,先做好再说,后面事只是做一些设想和计划。 13,肖氏手术现在已经是一个定型,非常安全,非常稳定的手术 天涯社区:网友说肖教授刚出事的时候,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审查过肖氏反射弧手术做出过证据不足结论,当年上海侯春林教授开展了与肖氏反射弧手术类似手术,获得中华医学奖,肖教授对此做出一下评论。 肖传国: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事实,当时卫生部所谓临时抓了几个人。这些人都不太懂肖氏手术,他们与我们没有任何交集,也没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第二,当时处于兵临城下,这并不是一个正规的程序,是临时商量一下对策回答舆论。工作一直都在开展,2010年底,实际上我被他们关在牢里的时候,侯得了这个一等奖。 侯的做法跟我们一模一样,我对侯教授非常感谢,因为他们属于独立第三方,并没有请我们过去指导合作。第三方验证了“肖氏反射弧手术”科学性和临床上的效果,对他们非常感谢。他们得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科技一等奖也是实至名归。你说怎么可能叫停,取消?都是造谣。这个事情很滑稽,真正同行都在这,效果在这,侯他们成功率,发表的文章都很清楚,他们成功率是70%跟我们80%差不多。我们科研做了8年,临床做了18年。 这个侯教授得奖是实至名归,事实说明网上造谣是没有法律依据,是违反事实。同时说明他们诬蔑造谣“肖氏反射弧手术”无效,成功率为零,这个是滑天下之大稽。 天涯社区:“肖氏反射弧手术”现在是已经定型手术,还是在改良过程中? 肖传国:肖氏手术现在已经是一个定型,非常安全,非常稳定的手术。我们做过一次大的改良,最初解决截瘫患者是用一整根神经没问题,后来用于脊柱裂也用一整根神经,结果最初20个病人里面有两个外踝抬不起来,我们立即改良手术方法,小孩只用三分之一根到二分之一根,这样的小孩脚不会影响功能。我们现在做的2000多,没有哪个病人做完这个手术病人的腿就不能动。 这个手术是非常定型了,也非常安全。如果你手术损害了腿的神经,是立竿见影,当天就不能走了。这个神经科医生和普通医生都这个道理。肖氏手术原则和做法都非常固定,我们08年在泌尿外科手术学上就完整介绍过这些。 14,有几个方粉曾在病房里冒充病友 天涯社区:网上因为有很多反对“肖氏反射弧手术”人,各种图片。现在网络声音有很多网友反对,现实中有没有去您医院现场进行反对或者组绕你们正常营业。 肖传国:目前没有谁敢到现场阻止和阻扰。但是去年有几个方粉在我们病房里冒充病友,跟病人了解情况,了解情况以后就偃旗息鼓,再也不来了。为什么?这些病人都治好了,而且效果非常好。这些方粉后来就不作声了,也不来了。 天涯社区:医院是08年筹建,在前年的时候您因为跟方舟子这个事情被停5个月以后,医院受没受到影响? 肖传国:当然受到影响,不然会救治更多病人。谢谢司法系统,谢谢媒体人。 天涯社区:您跟方舟子在这样辩论怎么样过程中,您觉得是处于下风还是上风。 肖传国:从形式上看,他永远在媒体上,他永远污蔑你,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面对面,经济半小时……都是他在那攻击我,表面看他是占上风,最后他动用媒体,动用舆论,甚至一些很特殊政治利益关系,把我弄到牢里面。形式上他肯定占上风。可是在事实真相上,在大家心里对这个问题认识上,我觉得拥有事实真相和科学真相,以及人的善良本性者永远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在心里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在下风。 天涯社区:您刚才说第一点,方舟子动用了媒体各方力量,您是说有证据还是您的猜测。 肖传国:动用媒体各方面力量,这是事实,不是猜测。你们去看看媒体上他的专栏,中央电视台一个访谈两个访谈。柴静是他老婆的好姐妹,他老婆本身就是新华社主任记者。还有我们有关大领导在新华社60年总结大会上有公开表扬他为党分忧,这个都有录音,都可以查到。 他利用更恶劣媒体,我们有充分怀疑的依据。利用病人,利用媒体。这个事情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想永远掩盖弄假几乎不可能。 15,我被抓了以后,全世界34名顶尖学者教授写公开信支持我 天涯社区:关于您“肖氏反射弧手术”问题,网上大多数图片比较不好,您有没有想过自愿公开患者为您作证,证明您这些事情一些真真假假。 肖传国:这个事情已经做了,我过去不愿意做,现在也不愿意做,因为这些小孩你把他治好,还要结婚,谈朋友,对方知道他原来这种情况不好,中国医学水平不高,这本来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中国老百姓把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混为一谈,这对病人融入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我出狱后曾开记者招待会,当时来了20多个病人,主动为我们作证的病人,记者非常多。人民日报湖北记者站还专门做一个视频:肖传国:行医就是积德。还有那么多病人讲话,病人的录像。深圳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记者专门采访了那些被方舟子用来攻击我的病人案例,单独核实了以后,发现其实都是“肖氏反射弧手术”成功病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病人,可以随时公布的案例非常多,前几天我们开始做“肖氏反射弧手术”的时候,深圳那边来了很多媒体,还有外界的媒体,当时病房出来三个随访病人,都治好了,其中还有一个安徽地区一个医院外科副院长。总之,成功病例太多了,如果现在组织一个希望深入调查这个事的记者组,我们可以提供很多,多到你们数不过来的病人让你们调查,前提还是要保证病人的隐私。美国结果公开发表,每年发表,它的结果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国人更具有说服力。肖氏手术是美国唯一向我们学的手术,但悲哀的是,我们需要美国的结果证明中国的手术是真的。 天涯社区:您有没有考虑过,因为您之前这些宣传,或者辟谣,有没有考虑交给第三方权威专家,专门对这些患者进行论证,公布结果,那样效果会不会比你自己本身说的好一点。 肖传国:当然更好,这个事情也做了。第一个,我们最初15个病人,卫生部专门组织了10多个专业院士与我们工作相关神经、泌尿、骨科等等一起审议鉴定,如果这个鉴定没有效力,什么有效力???。我被抓了以后,全世界34名顶尖学者教授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哈弗大学,伦敦大学,德国大学主任等等,全世界顶尖教授联名写公开信,写给了卫生部长和我们大学校长。从人格上支持,学术上支持我,这些教授公开信是不是最有分量同行评议? 问题就是过去方舟子在骗媒体的时候,媒体采取选择性相信。 天涯社区:2010年10月份,中国广播网有一个新闻,卫生部:肖传国“肖氏反射弧手术”不应临床使用。 肖传国:假新闻。造谣。邓海华根本没说“不准临床应用”之类的话。你们查中国新闻网查卫生部发言人记录就明白了。 天涯社区:这个也是网友说,2012年4月13日也有一个新闻发言人叫宋书里(音译)。 肖传国:就是她这个新闻发言人说的,不宜临床应用。她说了一次就被免了,到现在再没有当过发言人。第二次就是邓海华发言人出来澄清转弯了。网友转的东西你必须核实一下,有一些人故意颠倒。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2010年10月说还要进一步论证。后来2011年4月宋树立说不宜应用。 肖传国:这个新闻是编造特别后面一句,不应该在临床上使用这一句是他们自己加的。邓海华在新闻发表上有很完整的记录,你们在科学网上看。这个是他们自己编造新闻,关键是编造“不应该在临床使用”这句,这个标题都是假的。 16,央视派出一个律师来,要和我做和解 天涯社区:之前提到过因为殴打方舟子案件,您之前起诉了警方还有新闻媒体有进展吗? 肖传国:我们已经起诉了一年多了,我们律师每2周催一下。希望你们媒体帮我们打电话问一下,北京法院法官电话还有消息都留在我微博上,媒体感兴趣希望你们跟踪。我们起诉了北京市公安局还有中央电视台。 天涯社区:他们有什么回应。 肖传国:央视派出一个律师来,要做一个和解,我们要求很简单,就是公开道歉。现在案子既不给你立,也不驳回,就让你等着。 天涯社区:您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最主要哪一点? 肖传国:你要全心全意治病救人,一切以病人的利益为主。医生穿白大褂进到这个行业,对病人负责一辈子。一个医生你的范围,你的能力,精力都有限,再想救天下人也只能救一小部分。我为什么到处去培训国外教授医生就是想救更多人。我的原则,这辈子从来没有亏待过任何一个病人,我对每个病人我都尽到我最大的心和力,这一点我是问心无愧。 我这个人当医生从不拿一分钱红包,我回国16年了从不开药:避免拿回扣。第二,病人一旦是我的病人,终生都是我的病人。比如说郑州做了近2000病人,既然做的“肖氏反射弧手术”,我都认为他们是我的病人,所以我们对他们会一直负责,如果无效,免费重作。我专门邀请过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过的几个病人,建议他们回来检查。如果不好,免费重做一次。那个腿要赶快做手术。另外一个小孩上夹板矫形是错误的,必须做手术。科学东西真的假不了,假的的真不了,方舟子和媒体的污蔑摧毁不了我。但是会误导很多病人,延误治疗,影响了这些孩子的生命。做医生最重要就是尽你最大努力救治病人。 揍方玄昌我认为非常正确,给他警告不要误导病人。误导病人害不了我,却会害死成千上万患儿。我的冤案迟早会平反,这件事情也不会影响我在医学界和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17,给方舟子的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天涯社区:网友说,您在看守所里面有怎样一个心路历程。 肖传国:从他们抓我一直到最后出来都觉得很平静,为什么?这个不是我做错了,是共产党做错了,是政府做错了。我在阿根廷开完手术以后在上海机场被他们抓住了,坐动车押送到北京。由于我是公安部重案要案,有三个警察负责看守。在一个软卧包厢里,我说你们睡啊,我说我不会跑的,我一睡到丰台才醒。我在他们里面心态是的确很正常,中国这几十年历史就是冤假错案历史。彭德怀、刘少奇倒多少霉,人家多少年,我就这几个月,所以我就很平静。我非常感谢监狱里面干警和领导们都对我非常照顾。 天涯社区:现在您医院“肖氏反射弧手术”主刀包括您还有其他一些医师是吗? 肖传国:我和其他医师,我的学生都可以做。最近这些主要是我做,不想把学生和助手们放到风口浪尖上。 天涯社区:您对中国当前医疗水平如何评价? 肖传国:中国医疗水平目前是飞速进展,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在和国外交流上面都有了很高提升,中国医疗水平目前非常不错。我们泌尿外科来讲,有很多手术,不比国外差。我们国家有很大问题,医生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太差,没有一个很优越的经济和科研环境真正做学问。所以我们现在创新东西很少,基本上没有,都是人家做的,这一点非常可惜。 我们中国医生都是非常聪明,而且病例也是最多,这是很多国家没有的好条件。加上现在经济发展,设备不成问题,应该有很多更多更新的解决临床问题的发明和发现。 天涯社区:最近很多关于H7N9,您认为这种疾病会大面积爆发吗? 肖传国:这个不是我专业,不懂。 天涯社区: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您给方舟子说一句话。 肖传国: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天涯社区:好的,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再次感谢肖传国老师做客天涯,认真的回答每一个问题,也感谢网友的热情关注。我们下期见!
50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贝志诚嫌疑不小于孙维
热度 3 新闻速递 2013-5-15 07:50
此次我介入朱令案的讨论,是不满于贝志诚、童宇峰、张捷这三个“追凶英雄”长期以来捏造、散布关于朱令案的种种谣言,搞有罪推定、网络公审,煽 动网上暴民去骚扰孙维、孙维同学好友,原先并无意为孙维做辩护。但在网上有人造谣说我拿了孙家40万替孙维洗白,是个姓王的当中间人,如果他说假话就死全 家云云。然后很多人就拼命地转这条谣言。虽然让造谣者的家人跟着他遭殃很不人道,我还是要说这是个谣言。朱令律师张捷则说我站在恶性案件嫌疑人的立场上是 无德,说我有“鸿鹄之志”,想靠孙家的势力当两会代表,还骂我是孙维的鸭子。原来他这只小燕雀知道的鸿鹄之志就是像娱乐明星一样去当两会代表花瓶,而他当 律师是为了去当别人的鸭子。   我并不认识孙维或孙家的任何人,孙家到现在也没有跟我有任何接触, 当然更没有通过任何渠道要聘请我为孙维辩护。但既然网上众口一词说我在替孙维洗白,我就在这场网络公审中义务为孙维当一次辩护人好了。指控孙维的材料主要 是根据张捷最近发表的《朱令铊中毒案证据分析大全》和《朱令铊中毒真相调查报告》。因我与孙维没有接触过,来自孙维一方的材料,只能根据公开发表的孙维声 明和她的同学的证词。孙维声明在发表前先征求过了其同班同学的意见,涉及的事实部分应该是可信的,否则,如果她敢在同学们面前说谎,相当于向同学们自证自 己有问题(除非你相信其同班同学除了童宇峰都是投毒案共犯的天方夜谭)。   接下来我们就来逐条分析孙维被指控为朱令案的“唯一嫌疑人”、“凶手”的依据。   一、铊投毒是否具有“极端专业性”   指控孙维的一条理由是,铊投毒具有“极端专业性”(“调查报告”的说法),只有像孙维这样既是化学系的学生,又在实验课题中用到铊的人,才会了解铊的毒性,知道用铊投毒的隐蔽性。    这是欺骗外行的说法。化学不是毒物学、毒理学,化学系学生并不会专门去学习某种元素的毒性。找《无机化学》教材看看,就可知里面并不介绍铊的毒性,只是 在介绍硼族元素时会简单提一下铊盐的化学性质。化学系的学生除非有特殊的兴趣,不了解某种元素、试剂的具体毒性,是很正常的,最多是知道某种试剂有毒。老 师在指导实验时,最多也只是告诉学生某种试剂有毒,要如何防止吸入,而不会具体讲其毒理。铊在实验中罕用,一般化学系学生对它并不了解。清华大学化学系特 殊一点,是因为在历史上有人因为吸入铊蒸汽中毒,所以据物化2班的同学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讲过铊有毒,但也没有具体讲其毒性、毒理(老师估计也不 懂)。有毒的元素、试剂多得是,除非是讲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捷说物化2班曾经就铊的毒性做过培训,那是他的幻想。   孙维和一般化学系学生不同的是,她在实验课题中用到铊试剂。但是她并不是研究铊的毒性、毒理的,其参与的实验课题是《一种奇特的流体室温磷光现象──无保护性介质水溶液中丹磺酰氯的RTP发射》,硝酸 亚 铊只是实验中用到的几种试剂之一,该实验与其毒性无关,她不知道其毒性、毒理,也很正常。这和复旦大学投毒案不同,该案嫌疑人是医学院学生,研究的就是用于投毒的N-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   北大铊投毒案的案犯王某也是化学系的学生,但是他是自己去借阅《毒理学》才了解铊的毒性的。《毒理学》不是化学系的教材,而是生物学和医学的教材。按指控者的理由,岂不只有生物系、医学院的学生才有作案的可能?   中国矿业大学铊投毒案的案犯则不是化学系的学生,而是 材料工程系 的。 关于他为什么选用铊来投毒,新闻报道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受到朱令案的影响,一种说是读了文学作品受到启发。的确,一个非生物医学、非化学专业的人,完 全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而知道铊适合于投毒。在朱令案之前,至少有三个途径:一、铊投毒是推理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当时在北大力学系上学的贝志诚自己 都说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白马酒店》中就有铊投毒的描写。该书中译本是在1990年左右出版的。二、1977年在英国曾经发生过一起小孩误食 用来杀蟑螂、老鼠的硫酸铊的事件,英语阅读材料中有关于这个事件的介绍。三、1988年美国佛罗里达发生一起铊投毒案,FBI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巧妙地破 案,轰动一时,国内外都有报道。   可见,说只有化学系的学生,或只有在实验中用到铊试剂的学生,才知道用铊投毒,是荒唐的。   二、孙维是不是唯一既能接触铊又能接近朱令的人   指控孙维的一条理由是,在能接近朱令的人,比如同班同学或朱令的朋友当中,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因为她在实验中用到铊试剂。    孙维对此的辩解是:“我绝不相信自己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因为我帮老师做实验使用的铊溶液是别人已经配好了放在桌上的。为此我查阅了文献,事实上化 学系在实验中使用铊试剂有很长历史了。”“此外,系领导后来也说除了化学系,其他系实验室也有铊。”“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有毒试剂没有严格管理,铊溶液和 其他有毒试剂在桌上一放就是好几年,实验室有时也不锁门。很多同学课余时间下实验室帮老师作实验,实验室也对外系学生开放。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互借仪器 药品也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如此,即使在朱令中毒确诊后也没有太大改善。”   如前所 述,孙维的声明事先征求过同班同学的意见,所以这个说法是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的。《新民周刊》2006年1月报道物化2班同学李现平的说法,也这么说: “高校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并不严格,肯定有漏洞,管理也是有时松、有时紧,那时做实验时,本系的学生、外系的学生想进实验室去基本上都能进去。”孙维的指导 老师童爱军教授也说:“仅仅说只有我和孙维能接触到铊盐是不对的,当年我只是一名讲师,参与的是一个大的课题组,有其他教授和同学参加这个课题组,而且这 个课题组也不止我们清华一家单位。”   指控孙维的童宇峰并不否认这一点,但他认为“孙维是唯一能合法接触铊的同学”。这个说法很可笑,要投毒的话,还会管搞到铊的途径是合法还是非法?    孙维说的是铊溶液。在多人作证铊溶液就随便放在桌上,别人也可以进入实验室拿走铊溶液后,张捷改口说其实验所用的铊溶液因为浓度太低,要用固态铊盐来 投:“下毒的铊无法使用铊试剂 受害人体内的铊含量一瓶试剂不够用;大约需要1.5升,两大啤酒瓶 大量液体不好携带也不好投毒 只能使用固体”、“铊盐固体上锁保存 证明外人无法取得”。   但是孙维能够“合法接触”到的只是 铊溶液,她不掌管储存固态铊盐的毒品柜钥匙,“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一位老师也告诉朱令父母,清华的化学毒品管理很严,两个人拿毒品柜的钥匙,同时开方可取 出。”(《新民周刊》2006年1月)既然投毒只能用固态铊盐,孙维即使能设法搞到,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只能是“非法”的,她就不再具有唯一性,不能再以此 认为其嫌疑比其他学生大。   从孙维一直在讲铊溶液看,可知她和其他人一样想当然地以为朱令是被用铊溶液投毒的。如果像张捷所说只能用铊盐投毒的话,反而可说明她并不知情。   另外,由于铊盐也用来作为化工原料,以前还用来做鼠药,所以要获得铊盐,并非要从化学实验室拿。中国矿大铊投毒案使用的铊盐,就是从网上向化工厂购买的。   所以,声称“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这条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强调孙维是“唯一合法能接触铊的人”的人,反而有栽赃之嫌。   三、投毒现场是不是在朱令宿舍    如果投毒现场是在朱令宿舍,那么同宿舍的人作案较方便,嫌疑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是也未必就一定是同宿舍的人干的,北大铊投毒案投毒现场在宿舍,但是是别 的宿舍的人干的。关键是,由于没有发现投毒工具,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朱令宿舍就是投毒现场。认定朱令宿舍是投毒现场,是想当然推断出来的,理由有:   (一)朱令用品失窃    在1995年4月29日确诊朱令是铊中毒,向警方报案后,到警方在5月7日去朱令宿舍取证之间,发生了一起失窃案,是朱令班的女生到泰山度假期间发生 的。对这起失窃案,各方说法不一。朱令家人的说法是,宿舍里钱撒了一地,什么东西都没丢,只丢了朱令的洗漱用品。孙维及其同学的说法是,并没有钱撒了一 地,丢的是口红等化妆品。朱令家人的说法前后不一致,早期还说丢了中药瓶(《中国律师》1998年6月),以后不再提中药瓶了;曾经说过丢了一个洗澡的篮 子,现在也不说了。根据朱家认可的匿名“调查报告”,现在朱家一方能确认的丢失物品是:隐形眼镜小盒、口红、洗发液、浴液、水杯(后来找到)。    指控方的说法是,“这几样丢失的物品就是投毒渠道,因极有可能还残留有铊,凶手不得不把它们偷走。”(“调查报告”)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凶手也真够笨 的,等于告诉警方投毒渠道。智力正常的会顺便再多偷点东西,特别是偷点别人乃至自己的东西,把失窃案制造得像模像样一点。如果是知道警方马上要来封存朱令 物品,惊慌失措的话还说得过去,但是宿舍的人从获悉报案到警方到来有一周的时间,凶手如果是同宿舍的人,完全可以从容布局。所以这更像是宿舍外乃至校外的 凶手利用五一无人期间的栽赃,想要让警方误以为朱令宿舍是投毒现场。   关于钱撒了一地,孙维的同 学认为那是误传,而“调查报告”的说法是朱令以及同宿舍的人的钱都在原处,一分没丢,撒在地上的钱是盗窃者自己带进这个宿舍的,“这些洒在地上的钱显然是 用来装饰用的,为了伪造盗窃现场。”这个推理真是弱智得无以复加了,要伪造盗窃现场,应该是把宿舍原有的钱拿走才对,却自己带钱来装饰,有这么搞笑的笨贼 吗?这种弱智的装饰做法只有“调查报告”的人才想得出、干得出来。   关于那个失而复得的水杯,也很不可思议。对此指控方的说法也是前后不一,改变了几种说法,时而说是警方搜查宿舍时在孙维的箱子里找到的(其实当时警方并没有搜查他人物品),时而说是别人在孙维的箱子旁边找到的,现在朱家认可的“调查报告”的新说法是:    “清华大学派出所当年在收集受害者私人物品时,曾交给朱令亲属一张‘朱令个人物品清单’,朱家看到上面缺少一些关键的东西,觉得有点诧异,就去问他们班 的任课老师薛芳瑜;薛老师也觉得奇怪,就说去问问;过了一段时间,薛芳瑜老师亲自打电话告诉朱令的家属说:朱令的杯子是不是一个不锈钢的,孙维在床底下给 找到了,好象是掉到床底下了。”   原来那个杯子是孙维自己后来找出来的。如果凶手是孙维,她把杯 子找出来干什么?说找不到不就完了?据说这个杯子就是投毒渠道,但是清洗过了,所以检测不到铊。如果孙维是凶手,她敢保证杯子就能洗得不留一点铊的痕迹? 她又没有用仪器测过,也没有贝志诚同宿同学吴向军的神眼(曾自称在4月底在朱令宿舍看到朱令的水杯到处都是铊),敢保证杯子上不残留哪怕一点点铊?正常智 力的人都会知道最保险的办法是让杯子彻底消失,扔到河里、垃圾箱里,谁能找得到?即使警方检查时惊慌失措暂时把杯子丢到床下,以后把杯子处理掉的时间还有 得是。   所以如果“调查报告”所述的杯子失而复得的经过是真实的话,反而证明了孙维的清白,说明是有人故意要栽赃给她,而她毫不知情。   所以这起号称离奇的失窃案,不仅不能用以证明朱令宿舍是投毒现场,反而让人觉得是凶手用栽赃的方法想要误导人们以为朱令宿舍是投毒现场。   (二)投毒次数问题   朱令在1994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住过两次院,一开始争论的是一次中毒还是二次中毒。当时童宇峰是力主二次中毒的,号称已问过了很多专家:   “我为了确认到底是不是二次中毒,蓄意投毒,问了我们的老师,14处,当年参加救助的国外的医生,还有那个医学杂志上的作者Dr. Cunnion,我还拿病情的描述,和职业病所的检验结果请教了毒理学专家,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人指出不管是一次中毒还是二次中毒,凶手都有可能是在宿舍之外作案,不能以二次中毒认定只能是在宿舍投毒,于是指控孙维的人又改口说成是小剂量多次中 毒,张捷的理由是:“受害人的临床症状证明是亚急性中毒,而受害人的体内铊含量远远超过致死量,说明是被多次小剂量投毒,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投毒条件要求很 高,缩小了嫌疑范围。换血八次还有大量毒素,这是一个不断投毒的过程,需要让她日日服用才可以,如果是急性的会有激烈的肠胃反应,因此这个案件能够投毒的 嫌疑人范围被大幅度缩小。”   朱令的两次发作,表现的正是急性中毒症状,也有激烈的肠胃反应。陈 震阳说朱令体内的铊是正常人的一千倍,但并不能由此就称“受害人的体内铊含量远远超过致死量”,即使远远超过致死量,反而更不能说明是多次小剂量投毒,因 为如果是多次小剂量投毒,在达到致死量之前,早就表现出各种慢性中毒症状了。换血八次还有大量毒素,又怎么证明这是一个不断投毒的过程?换血是住院期间换 的,难道是在医院投的毒?何况换血只能是置换出血液中的铊,并不能置换出其他组织、器官的铊。   总之,这个多次投毒的论证,只是一个缺乏常识的人胡言乱语,是先想要缩小嫌疑人范围,然后再去找理由。   即使多次投毒,也不能就把投毒地点锁定在朱令宿舍。朱令的同学都作证,朱令由于是文艺特长生,其实在班级宿舍待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文艺社团的宿舍(所谓“集中班”),那里不更有多次投毒的条件?   (三)隐形眼镜盒和洗发夜能不能是投毒渠道    指控方为了把投毒现场锁定在朱令宿舍,声称在朱令住院之前,还有三次中毒:据说,在1994年10月,朱令有过两次原因不明的暂时性失明,这是铊中毒症 状,铊盐下在隐形眼镜盒(“调查报告”的说法)或隐形眼镜液(童宇峰的说法)里头。11月,朱令开始大量地掉头发,却无全身症状,铊盐是下在洗发液里的。    显然,指控方以为既然失明、掉头发是铊中毒的症状,那么眼睛失明就是眼睛与铊接触,掉头发就是头皮与铊接触,哪里出问题就是哪里和毒品接触,这是不懂生 理学的想当然的无稽之谈。铊中毒之所以会导致失明,是因为摄入铊后随血液流到眼睛,损伤视神经引起的;之所以会掉头发,是铊影响角蛋白的合成引起的。如果 铊能够通过眼睛进入体内损伤视神经的话,它首先要穿过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对这些地方造成损伤,眼科医生会认为有外伤,岂会认为原因不 明?事实上,由于角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只要铊能够渗透过角膜上皮细胞,就会感到眼睛受到刺激,会肿胀、疼痛,隐形眼镜还能戴得住吗?皮肤能完全吸收铊, 如果头皮接触到铊,那不止是头皮那里出问题,身体各处都会出现症状。   从化学的角度看,说把铊盐下在眼镜液、洗发液里也是无稽之谈。眼镜液、洗发液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能与铊盐发生化学反应。比如,眼镜液、洗发液都含有氯化钠,氯化钠与铊盐反应会生成紫色的氯化亚铊沉淀,你看到眼镜液、洗发液里有紫色的东西,还敢用吗?    总之,并没有合理的理由认定朱令宿舍就是投毒现场。朱令大部分时间不在班级宿舍,而在文艺社团宿舍,那里也可能是投毒现场。朱令曾经每天到文艺社团宿舍 或团委办公室(说法不一)热中药,那里也可能是投毒现场。食堂、餐馆和校外同学的聚会……都可能是投毒现场。铊投毒的特点是隐密性强,投毒量少、次数少, 只要有和朱令的饮食接触的机会,就能完成投毒,为什么非得在班级宿舍?“调查报告”否定文艺社团宿舍和团委办公室是投毒现场的理由是那里没有化学系学生, 且不说只有化学系学生才能投毒的说法我一开始就反驳过了,即使只有化学系的学生才能干,那种地方比女生楼开放得多,可以随意出入,凭什么认为化学系的学生 就不能去?   四、性格与作案动机   从性格、作案动机看,孙维的嫌疑反而比其他人更小。    我们先看性格。投毒犯一般是性格内向、孤僻、阴险、敏感、不合群的人,而孙维的性格却恰恰都与此相反。孙维的自我鉴定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性格非常 直爽,心直口快,爱开玩笑,嘴有点‘损’,有可能得罪过一些人。我从不小肚鸡肠,更谈不上好嫉妒。”这个说法得到了其同学的认可,在文章中有相似的描述。 至少她的人缘不错,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同学支持她。   我们再看犯罪动机。指控者经常说的是孙维嫉 妒朱令美貌、有才。为了强化这种说法,采用了很多夸张的说法,把朱令描绘得美若天仙,现在又流传一首据说朱令在中学时代翻译的《大麦歌》,据称比郭沫若译 得还好。虽然去评论一个受害者的相貌会让有些人觉得无礼,但此事有关犯罪动机,我还是不得不说,就我见到的多张朱令发病前的照片判断,朱令还没有美得到了 让人嫉妒的地步。而那首《大麦歌》,也不是朱令翻译的,而是李敖在1960年翻译的,只不过传抄的时候改动了几个字。关于嫉妒说,童宇峰在摇身一变指控孙 维之前,自己都反驳过:   “朱令的确很优秀,但并不是说每一方面都是第一,也没有优秀到让别人感到自卑。音乐方面我不好评论,论学习、容貌,都有比她好的人存在。朱令和班上的同学并非合不来。只是她活动比较多,比较少和同学在一起而已。”   另一个可能的犯罪动机是竞争,孙维曾经和朱令一起在清华民乐队,为了竞争演出机会,就把朱令害了。这个说法最早是贝志诚说的,换过几个版本,发现与事实不符后,现在由张捷提供的版本是:“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存在竞争关系 同演中阮,有演出录像”    朱令的特长是古琴独奏,而孙维学的是中阮伴奏,乐器不同,二者是不构成竞争的。朱令也参加中阮伴奏,孙维对此的说法是:“民乐合奏的时候几个中阮是一起 上台的,不分主次,更谈不上争上台机会。我记得有一次清华民乐队代表学校参加一个比赛,朱令和我们另外的中阮是一起上的台,这些都有民乐队演出的照片和录 像为证。”我问了练民乐的人,孙维的说法是有说服力的。张捷说有演出录像,大概就是孙维说的两人同台的录像,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贝志诚的说法是,12月9日清华民乐队首次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孙维为不让朱令上台,所以在演出前夕投毒,而朱令忍住疼痛坚持演出。问题是孙维此前已因学业退出了民乐队,即使朱令上不了台,她也没有机会上台,她去毒害朱令干什么,为别人创造机会吗?   能构成竞争关系的是水平相当的对手。在民乐方面两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孙维是朱令介绍进民乐队的,进了才开始学中阮,只是入门级,而朱令是专业级的,即使朱令登不了台,也轮不到孙维当替补。   所以,如果朱令中毒真的是因为乐队队员竞争引起的,嫌疑人反而是那些水平与朱令相当、和朱令一样练古琴独奏、有望在一二九演出的专业级别的队员。    校园投毒的常见犯罪动机是同学关系紧张,两人有矛盾。但是,朱令因为经常不在宿舍、不参加班级活动,与同班同学关系都不密切,反而与孙维的关系较好,没 有这方面的动机。贝志诚说,正因为孙维和朱令关系好,所以才能接近她投毒。关系不好有犯罪动机,关系好有犯罪机会,那你要孙维和朱令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校园犯罪的常见动机是情杀,或因同性竞争同一个情人,或因异性追求不到或关系破裂因爱生恨。张捷现在也声称孙维和朱令“有情敌情节”,但语焉不详。朱令 当时有一男友、清华民乐队队长黄某,而孙维当时也有男友。多年来从来没有人提到孙维和朱令有情敌情节,是张捷为了咬死孙维新发明的说法吧?   此案之所以激起“民愤”,是因为传言孙家背景了得,干扰了办案。张捷如此说:“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有能力妨害司法 有直系亲属为副委员长,有旁系三代近亲为政协副主席,同时当时是案件案发和管辖归属地的地方政府领导人之一,当时最高领导人亲自给落实政策”。    所谓其直系亲属,指的是孙维的爷爷孙越崎(孙维的爸爸是国家地震局的),他官至全国政协常委,被张捷提拔为“副委员长”。而政协副主席孙孚凌是孙维的堂 伯父,关系很疏了,属旁系四代,而非三代,在1993年孙孚凌当全国政协副主席时已不当民主党派的北京副市长了。他们都是没有实权的民主党派,在北京这种 高官多如牛毛的地方,算得了什么?其家庭背景比贝志诚差远了。对中国政治环境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种人家根本保不了命案不受追究,最多能获轻判。但也因 这个有名无实的家庭背景,能保孙维不受刑讯逼供。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子女,恐怕早已屈打成招。贝志诚不就很遗憾地表示由于孙维的家庭背景,没法对她刑讯逼供 吗?听得让人不寒而栗。   我并不是说孙维就没有嫌疑。在朱令中毒期间和她有过接触的人都可以说有嫌疑。我只不过说,孙维的嫌疑并不比其他人大,把她列为“重大嫌疑人”、“唯一嫌疑人”、“凶手”是经不起推敲的。   2013.5.14. 和讯博客首发 张捷也有嫌疑。【张捷:铊造谣说朱令上学前中毒是不可能的,没有8天的潜伏期!朱令是在家不断恢复,身体 良好才去学校上学的。当时朱令要上学,她妈妈送她,完了就在我家吃的晚饭,我在场,我父亲还说应当让她继续休学。开学前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没有离开家,难 道是她父母吗?铊这样的说法更说明丧尽天良。】
643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 童宇峰更有机会获取铊盐
热度 5 新闻速递 2013-5-11 16:13
我在《谁是朱令的同班同学“王一风”?》一文中,希望采访“王一风”的《羊城晚报》记者能够告诉我这个一而再、再而三故意说假话构陷孙维的朱令同班同学究竟是谁,但是没有得到答复。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媒体更热衷的是继续配合贝志诚抹黑孙维,而不是寻找事实的真相。其实“王一风”是谁的答案,就在那篇报道之中。那篇报道提及,“孙维让好友不要理会王一风的邮件同样被曝光”。孙维在2006年的邮件中让好友不要理会的同班同学名叫童宇峰,由此可知“王一风”就是童宇峰的谐音化名。   “王一风”的观点,在童宇峰以前发的帖子中也有相似的说法。例如,“王一风”称,“孙维是唯一能既近距离接触有毒试剂铊和朱令的人”,而2006年童宇峰在与朱令班级团支书薛钢争论时,说的是:“我觉得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当时薛钢反驳说:“这点我不同意。我记得李隆弟的荧光和磷光实验室是仪器分析课的开放实验室,就在罗国安的小小GE实验室的对过儿。只要有人在,一般都不锁门。我不同意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也就是说,孙维连班上唯一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都不是,何况“非法”(投毒者还会管什么合不合法?)?但是时至今日,童宇峰仍在媒体上附和“倒孙派”的说法称孙维是唯一能近距离接触铊和朱令的人,以孙维同班同学的名义做伪证陷害孙维,请问用意何在?   除了孙维,其同班同学包括童宇峰也都可以接触到铊盐。童宇峰甚至比其他同学更容易接触到铊盐,因为童宇峰当时的论文导师是郁鉴源,而郁鉴源是管理包括铊在内的药品的分析中心主任。网上一篇以朱令同班同学名义匿名攻击班上师生的帖子《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是这么说的:“郁鉴源,你一辈子在清华混,也算是老油条了。你为何偏偏在课上向二字班提起铊中毒的旧事?另外作为时任分析中心主任,药品管理不严的责任是不是也该算在你的头上?”也就是说,包括童宇峰在内的全班同学都在课堂上学过铊中毒,并非只有孙维才能知道铊的毒性,至少发帖者知道得很清楚。这个匿名帖子已被确认只有朱令同班同学才能写出,说不定就出自“王一风”之手。   再说了,如果“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而孙维却用铊来投毒,这不傻到让警方把她当成第一嫌疑对象吗?还是某个知道“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的人故意在众多剧毒品中选用铊投毒,为了让孙维当替罪羊?   童宇峰的出名,在于2006年的“物化2班内讧”事件。当时孙维的同学们出来支持孙维,反击贝志诚散布的谣言,特别是薛钢一一驳斥贝志诚多达25条的谣言。眼看“倒孙派”要一败涂地,童宇峰却出来反驳薛钢,于是成了“倒孙派”力挽狂澜的英雄,清华物化2班“唯一的真汉子”,当时有人这么吹捧他:“请童先生千万注意保重自己,您和贝先生一样,都是中国人的良心和脊梁!有童先生和贝先生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可言。”其实童宇峰的批驳不仅逻辑不通,而且与事实不符。比如贝志诚指责物化2班的同学拒绝翻译国外诊断朱令的邮件,薛钢反驳说他们通宵翻译,童宇峰出来作证说没翻译,显得薛钢在说谎,没了信用,连带着他对贝志诚的其他反驳也被忽略。我不知道童宇峰是真的不了解情况,还是有意说谎,据我了解,不仅物化2班的同学翻译了贝志诚送去的邮件,连高年级的物化1班的同学也帮忙翻译。   不仅童宇峰的多种说法与孙维同学们矛盾,他自己的某些说法也前后矛盾。几天前童宇峰接受凤凰电台采访时说:“我遇见的阻力主要是相关人员不愿意提这个事情,我意识到朱令是被投毒的已经是97年毕业的时候,我当初看到她做医疗时候的照片,我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去问老师,但是大家都回避这个事情。”就算童宇峰对犯罪比较迟钝,在朱令被确诊铊中毒两年后才意识到她是被投毒的吧,但是2006年童宇峰反驳薛钢时却说:“2003年我去拜访朱令父母的时候他们也和我提了这个事情,……可惜,当时我连朱令是被人蓄意投毒这样一个事实都不能确定,还说什么回忆细节。”不是在1997年毕业时就知道了吗,怎么成了在2003年时还不能确定朱令是被人投毒?他在和同学们争论时对许多事情的细节记得清清楚楚,为何却对自己什么时候意识到朱令被投毒的前后两种说法相差6年之久?是不是下意识里在试图掩盖什么?   在《谁是朱令的同班同学“王一风”?》一文中,我预言:“这个王一风还会比其他同学表现得对朱令更加关心,对追查凶手更加热心,会给朱令家人及其律师提供很多信息。”本“神探”根据什么理论敢做这样的预言,供其他“神探”解读。我想说的是,我的这些预言,一一在童宇峰身上实现:童宇峰虽然曾经撰文自称在校时与朱令没什么交情,“并没有留下关于她的很多记忆”,“其实没有交谈过多少次”,但的确比其他同学表现得对朱令更加关心,在2004年在美国成立了“帮助朱令基金会”,现在又在新浪开“帮助朱令”的微博帐号募捐;童宇峰的确对追查凶手更加热心,成了与贝志诚、张捷齐名的三大追凶英雄;童宇峰也的确会给朱令家人及其律师提供很多信息,时不时地在网上晒出朱家给他的来信,与贝志诚、张捷密切合作。而这些信息,是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悄悄随时修改的。在2006年,当孙维的同学们表示还不能确定朱令是一次还是二次中毒时,童宇峰声称:   “我为了确认到底是不是二次中毒,蓄意投毒,问了我们的老师,14处,当年参加救助的国外的医生,还有那个医学杂志上的作者Dr. Cunnion,我还拿病情的描述,和职业病所的检验结果请教了毒理学专家,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时他言之凿凿,确认了是二次中毒。然而,在最近被人指出即使二次中毒也可能发生在别的地方之后,为了锁定投毒地点在朱令寝室从而锁死孙维,张捷前天以转载的形式发布的匿名“朱令铊中毒真相调查报告之一”(执笔者很可能是童宇峰,里面的部分新内容已由“王一风”首先披露)却改口说,在请教了国内外十余位专家后,认定凶手投毒次数至少五次,而他们还有脸说“这报告成文于多年以前”。   童宇峰也许很有良心很有正义感,认定了孙维是投毒者后,敢于大义灭亲,站出来揭露。然而他用来指控孙维的那些理由,却根本不能成立,乃是有意构陷,那么良心和正义又何在?   童宇峰也许很客观很公正,在孙维的同学们出来反击贝志诚的谣言时,他敢于指出同学们的种种他认为不准确之处,批评他们的做法。然而,对于贝志诚、张捷散布的那些明显的谣言,他却视而不见,从未见到对他们有何批评,却无比宽容地去和贝志诚、张捷抱团,打得火热,那么客观和公正又何在?   一个人会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才会完全不顾同学之谊,在同班同学遭到造谣者的蓄意构陷时,去落井下石?如果不是对这个同学有深仇大恨的话,就是另有隐情。 对了,我上回忘了预言一下:在“王一风”开始高调地参与构陷孙维之时,就是他能在国外定居之日——并不完全是担心遭到孙家的报复。2006年,童宇峰成为“倒孙派”英雄的时候,他从美国移居加拿大,定居至今。   2013.5.11 和讯博客首发 Yufeng Tong Team Leader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Canada Area Biotechnology Yufeng Tong's Overview Current Team Leader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Past Postdoctoral Fellow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a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Research Assistant at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Education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Tsinghua University Connections 174 connections Websites Company Website Yufeng Tong's Summary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high-throughput structural proteomics and NMR/X-ray structural biology Specialties • High-throughput DNA cloning, protein purific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 Protein expression using bacterial and insect cell systems • NMR pulse program implementation (Bruker spectrometers),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structural calculation • Unix shell, Python, Tcl/Tk, AWK, and Microsoft Excel VBA scripting
889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贝志诚敢告方舟子吗?
热度 9 鱼雷一号 2013-5-11 13:11
按说,贝志诚这个在朱令中毒案中已经被很多人捧为英雄的人物,现在被方舟子公开质疑为朱令中毒案的嫌疑人之一.贝志诚应该到法院去告方舟子"诬陷"他.很多相信贝同学的人也都希望贝同学告方舟子.但依我看,贝志诚断然不敢这样做.或者就是到法院递了起诉状,也会像去年方舟子揭露韩寒造假,韩寒告方舟子后灰溜溜地又撤诉.为什么呢?这个贝志诚不傻,在网上撒了谎,大家追问,他可以耍赖皮不回答,或者闪烁其词,乱绕.但一旦上了法庭,他就得在法官面前逐一回答方舟子对他的质疑,这不是自投罗网?方舟子既然敢出手,想必也考虑到了法律后果,老方也不傻.能够把贝志诚逼上法院,说不定就为朱令中毒案就带来了重审的机会,至少是把民间重审搬上了法院.贝志诚不是天天嚷着要重审吗,就看你敢不敢接方舟子的招了.呵呵!
个人分类: 观点辩论|1502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普法: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缺陷
热度 2 岳东晓 2013-5-11 09:51
我在前面《 普法:什么不是证据 》一文中写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法律发展缓慢,缺乏科学精神 ,再加上中国文化长期处于人治而非法治状态,这导致中国国民普遍缺乏法治思维...这是中国未来社会进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读者反对,说中国古代没有法律吗?中国不是有法家吗? 注意,我写的是“法律发展缓慢,缺乏科学精神”,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法律,而是说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缓慢、而且没有形成科学系统。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法律条款相当繁复,秦律据说设立了数百个罪名,其中可以判处死刑的名目繁多。但是繁复并不等于科学,繁复也不等于完善。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没有发展出一个 逻辑体系 ,存在着巨大的空白。 说不好听点,跟某些部落的法律条款没有太多质的区别,基本就是一系列“做了这个就会遭到那个处罚”的规则罗列,具有很大的任意性、随意性。 我在《 方舟子何以藐视中国法庭 》一文中曾经指出,【中国自古以来的法律重点在刑法,在民事法方面的发展相当贫乏。而西方在很早以前就制订了相对完善的民法体系(现代欧洲的法律基本沿袭罗马法,英美的普通法也有几百年历史)。】 毛泽东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国的法律基本是沿袭了欧洲大陆法系,而后者则是继承罗马法律。中国之所以这样,而不是像英美一样沿袭盎格鲁-撒克逊的普通法精神(注),正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几千年封建历史中法律体系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很多法律完全是空白,不能效法先人,只好洋为中用。现代中国民法中的财产、合同、侵权等等都可以追溯到罗马法。 对此感兴趣的,如果阅读相关资料,会发现古代罗马民法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罗马的很多历史人物如凯撒、西塞罗都是律师出身。当然,罗马文明又可以追溯到希腊。 读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应该对古代希腊的司法制度有一定印象,那时候的希腊就有单独的法庭,实现了行政与司法的分离,而且有陪审团。希腊的很多哲学其实是为诉讼中的辩论服务。柏拉图的《APOLOGY》就是记载了苏格拉底在陪审团面前的辩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法庭辩论的逻辑手册。 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行政和司法没有分开。也就是拿棍子的与讲道理的是往往同一个衙门,这就导致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的人治,而不是法治。 注:英美法当然也吸收了很多罗马法的思想,而不单纯是部落法
695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怒斥《朱令真相》作者弱智
热度 7 新闻速递 2013-5-11 01:43
http://fangzhouzi.t.sohu.com/ 我本来没有计划要当神探,完全是被那份“真相调查报告”给激的,那种玩意儿骗骗一般人也就算了,张捷还想拿来蒙我?简直是侮辱我的智力嘛。今天的破案直播到此结束,大家睡觉去吧。最后我还是要再问张捷一句:“真相调查报告”有没有童宇峰参与执笔? 张利接受凤凰台采访时说男生不能进女生宿舍,这是当年警方没有调查男生的依据。但是朱令在清华民乐队的最密切队友之一童宇峰就能进,而且回忆在那里见到了中毒后的朱令。【有一天童宇峰去6号楼有事,刚进楼门忽然有人叫了一声。他抬头一看竟是朱令。她已经瘦得让人几乎不敢相认,穿着一件带斗篷的深绿色外衣,遮掩着她短短的头发,有种见风即倒的柔弱。童刚回过神,应了句“回来啦”, 她已经走出楼门去了。望着她孱弱的背影童宇峰心里复杂极了,他知道她的自尊不愿让同学看到她软弱的样子。“我万万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心智健康的朱令”。 http://t.itc.cn/yCpLX 】 原来董宇峰也是清华民乐队的队员,自称属于和朱令关系最密切的队员之一,平时和朱令在一起的时间说不定比班里其他女生都多。他怎么可能到1997年临毕业才知道朱令被人投毒?【朱令的同学童宇峰在2004年11月10日的文章中回忆:1994年的12月11日,我们实现了音乐爱好者的最高梦想,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我们自己的专场演出。准备这场演出耗费了我们每个参与者数年的心血,每个人都明白,这样的演出一生只有一次。所有人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兴奋。……童宇峰那时在后台忙着帮很多人定音,没能仔细欣赏她的演奏。偶尔听到几声,觉得她那天的音色似乎有一种往日少有的深沉与寂静。……童宇峰说,乐队里只有几个关系和她最密切的人知道病情的严重。 http://t.itc.cn/yCpLX 】 张捷说不透露“真相报告”的出处是怕遭到“嫌疑人威胁和报复”,要等到去法庭上对质。你们真名实姓指控了孙维这么多年,也没见你们遭到其威胁和报复,反而被网民当成追凶英雄,怎么现在突然害怕起来了?回答一句执笔者中有没有童宇峰,有什么难的? 张捷,我还在等着你告知你们昨天“转载”的那篇谎话连篇的《朱令铊中毒真相调查报告之一》究竟是何人所写?执笔者当中是不是有“朱令同班同学王一风”即童宇峰?如果你们真的是要追求真相,而不只是要对孙维发泄仇恨,就请告知这份试图继续混淆视听放过真凶的报告是怎么出笼的。 昨天 20:54 通过 搜狐微博 转发 (339) 评论 (364) 贝志诚的爷爷是开国中将,外公是开国少将。朱令的外公是北京高级人民法院顾问,某副委员长的同学。孙维的爷爷和堂伯父虽然地位高,只是无实权的民主党派,这样的家庭背景不可能保她犯命案不受追究(也许可获轻判),但可保她不受刑讯逼供。贝志诚就曾经公开表示很遗憾警方没有对孙维进行刑讯逼供。如果孙维出身普通家庭,被刑讯逼供,现在不停地上访、申冤、让网民义愤填膺的,就会是孙家了。 ◇ × ◇ ×
60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继续锁定贝志诚
热度 3 新闻速递 2013-5-11 01:26
贝志诚的爷爷是开国中将,外公是开国少将。朱令的外公是北京高级人民法院顾问,某副委员长的同学。孙维的爷爷和堂伯父虽然地位高,只是无实权的民主党派,这样的家庭背景不可能保她犯命案不受追究(也许可获轻判),但可保她不受刑讯逼供。贝志诚就曾经公开表示很遗憾警方没有对孙维进行刑讯逼供。如果孙维出身普通家庭,被刑讯逼供,现在不停地上访、申冤、让网民义愤填膺的,就会是孙家了。
74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朱令案另一嫌疑现身
热度 4 新闻速递 2013-5-10 09:26
494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朱令案嫌疑人贝志诚的25个谎言
热度 4 新闻速递 2013-5-9 09:22
朱令、孙维班的团支书薛钢在2006年写的批驳贝志诚散布的25条谣言。看了就知道贝志诚是如何精心构陷孙维,误导网上舆论的。《25个矛盾点---谈贝志诚对朱令中毒事件的论述》 http://t.itc.cn/yVXBy 附:我是薛钢,朱令和孙维的同学。      在孙维声明发表之后,我们很多同学一直在关注天涯的这个帖子。我也已经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介绍发表了相应所知的一些事实。与众多网友一样,多年来我们深深痛息于朱令铊中毒这个极其残酷的悲剧,努力支持和帮助朱令苦难而坚毅的家庭,虽然我们没有说过太多。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网络上对我们另外一位同学孙维的指控。许许多多的流言与我们所知之实情相去甚远,对孙维多年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也是我们非常不愿看到的。由于网友的很多传言都源自贝志诚,我想在此汇集贝在天涯的发贴,罗列所言及的论点,与我及我的同学所知所思做一对应。只求能够去伪存真,以正视听。      文中所引贝之言论全部摘自贝在“孙维声明”贴的回复。同时,我恳请众网友冷静阅读所有发贴,务请以求实为主旨,而非肆意相互攻谪,切切。      1.   贝----“凶手一定是非常接近朱令的人,可以送给她食物和饮料,饮料还会以咖啡这样掩盖性强的可能性为大。所以几乎可以相信凶手是朱令的女同学。(这并非是警方的主要依据)”      薛----“一定是…” “所以几乎可以相信…”不知是否可以判断为贝的臆断?我也无法赞同贝的逻辑:“非常接近朱令的人 = 朱令的女同学” 。      2.   贝---- “孙某和朱令的关系并不坏,而和朱令关系恶劣的女同学另有其人。但从上面可以看到,如果当时不是和朱令关系较好的人,很难获得下毒的机会。”      薛----我想孙与朱令关系不坏不应成为贝指责孙下毒的佐证。另我也想诚恳地借此机会提醒一些网友,我及很多物化2的同学可以证明,正如贝多次提及的,孙维和朱令关系还是挺好的,绝非有个别网友所言“深仇大恨” 。而“和朱令关系恶劣的女同学” 我的确在大学五年期间未有所闻。为此我也询问了数位同班女生,所得到的回答与我所知一致。      3.   贝---- “据说朱令和孙某因为都是北京考来的,关系不错,朱令介绍孙某也参加了民乐团,而且练习的也是古筝,由于朱令的水平高,孙某几乎不可能有演出的机会。考虑到朱令第一次中毒是在一二九清华民乐队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前夕这样一个日子里,这个情况就很有意思了。”      薛----正如许多网友所述,尤其是清华文艺社团“一路倾情”“迷你猫”校友的介绍,作为中阮伴奏的孙维与担任古琴独奏的朱令竞争是无稽的。而贝在12/31/2005 13:21:54 贴子中承认“我对民乐完全不了解,乐器的说法可能有误”而且“这个能不能算动机,现在的我和三年前的判断也有不同了” 。可是贝当年此番论述成为了多年来舆论斥责孙维加害朱令的唯一动机。如果贝如其发贴所言,觉得自己“可能有误” ,认为“不能算动机” ,我想希望贝能就这一点清楚地为孙维澄清一下应该不为过。      详情请阅贴:(孙维声明贴,下同)   作者:一路倾情 回复日期:2005-12-31 14:58:11 (p.3)   作者:迷你猫 回复日期:2006-1-1 05:36:12 (p.6)   作者:迷你猫 回复日期:2006-1-1 06:01:36 (p.6)          4.   贝---- “只有孙某曾和一名教授做过的一个课题可以合法接触到铊”      薛----这连贝本人也明确表示不能确信的传言是近十年来芸芸众生要把孙维推上绞架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我们的同学,很多校友,以及化学相关背景的网友都以实情证明了这不是事实。 做为最先,最有影响力的传播者,贝是否应该坦承自己的失言,就此论点还孙维一个清白?      详情请阅贴:   作者:太阳正暖 回复日期:2005-12-30 22:22:28 (p.1)   作者:独孤九绳 回复日期:2005-12-31 10:10:14 (p.2)   作者:xuegang 回复日期:2005-12-31 12:07:56 (p.2)   作者:加菲猫vc 回复日期:2005-12-31 23:41:34 (p.5)      5.   贝---- “请问你们何时翻译过?我和我的同学一个字都没看见过,我们到清华遇到的情况就是我前面写的内容,朱令的女同学拒绝帮助我们。最后我的同学再次去是朱令的一个男同学非常勉强的收下了部分邮件打印稿,而且再也没有后文。什么连夜翻译完全是胡说八道。”      薛----与事件的出入,在我先前贴子里已经详细叙述。简而言之,当日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当天傍晚到北大宿舍取回了存有电邮的磁盘(非打印稿),使用实验室的电脑打印后由班里的同学连夜翻译,包括孙维。第二天,整理完毕把所有建议分析全数由系领导转交了协和。当时,系领导是我们与协和所有联系的中间渠道。      详情请阅贴:   作者:xuegang 回复日期:2005-12-31 11:53:01 (p.2)      6。   贝---- “事实上朱令1995年4月底被诊断出是铊中毒,公安部门就已经开始调查。而且包括我在当年7月份也接受过公安的询问,在当年底之前我就知道怀疑是孙维,并且公安部门已经在询问。”      薛---- 据我所知,正如孙维声明中所言,孙维和同宿舍、班里、系里以及文艺社团的很多人都在95年被问询过。但是唯一一次讯问(注:讯问和一般的问询是有区别的)是在97年4月2日。就此事,我们班女同学“太阳正暖” 了解较为详细:      “太阳正暖”---- 如果我没有及时回答的话,抱歉,绝无有意回避。95年孙维和我们一些其他同学一样,被叫去派出所询问和调查,据我所知,在97年4月之前,她没有以不同于这样的方式被介入过此事的调查,包括被公安讯问。97年4月她被公安14处突然带走讯问一事,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她当时一晚上没回来,事先也没和谁说过,同宿舍的同学都觉得挺奇怪的(这是基于安全的考虑,谁要是晚上因为什么原因不回来要给其他人打声招呼,否则时间再长些就要找一找了),过后她告诉我们她被公安14处突然带走了,后来她可以回家时已经非常晚了,说的时候她情绪还是在很震惊的状态,不知道怎么突然发生了这种事情,并给我们说了一些讯问中的事情,象公安不让打电话回家、长时间一点不让休息的讯问、反复问同一件事等等,我印象很深刻。         详情请阅贴:   作者:太阳正暖 回复日期:2006-1-2 21:12:13 (p.11)         7、   贝---- “关于她爷爷托话、高层干预,这个事情朱令的父母和我都从公安部门的不同渠道得知过,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或者有意造谣。而且朱令父母今年上访希望重查此案,公安部门私下给的答复也是上层当年有过批示,不可能重查。孙维关于此事的描述肯定有问题。”      薛---- 对此我一无所知,无法评论。只是希望贝能清晰指明“所闻” 出处。另望贝告之“当年有过批示”是95还是97?若是97,孙维的爷爷已于95年去世;若是95,为何97年4月可以审讯而后则不可“重查”?         8.   贝---- “孙维是跟朱令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而关系不好的女生另有人在。”      薛---- 且不言“关系不好的女生” 是否确有其人,如2所述,孙与朱令关系不坏不应成为贝指责孙下毒的佐证。详情请阅2。         9.   贝---- “我还清晰地记得1995年4月下旬,朱令的病诊断出来前几天;因为各国医生们已经极度怀疑是铊中毒了,而协和声称没有设备检查。我和我北大的同学在加紧翻译国外来的关于如何检查铊中毒的邮件,当时我们去了朱令所在的宿舍楼求助,有人告诉我们几个女还是朱令的同学,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提出求助的请求后,这几个女生居然回答说:“我们五一都安排好旅游了,实在没时间帮助你们”。要知道她们是朱令的同学,而我北大的同学跟朱令素昧平生,在这件事情上却经常通宵熬夜处理邮件。所以,我对朱令的女同学们和清华有很深的成见既来自于此。”      薛----与事件的出入,请见5。          10.   贝---- “朱令的一位男同学给我的邮件里更加证实了,我只摘抄几句       “物化2在大学5年中拿了不少荣誉,至于是否名副其实,仁智共见。班里的矛盾从一开始就是很大的。甚至到了毕业,可能还有一些矛盾没有解开。男生之间,女生之间,干部之间,种种矛盾只是被掩盖在荣誉虚幻的光环下。而至于为何“大家”维护着这一个“荣誉集体”,我的一个同学说其实是因为这是那些干部的荣誉。我的观点是物化2与其说是一个大学生的班集体还不如说是一个高中生的班集体。” “物化2的通讯录到现在也不完整,对于一个“优秀班集体”实在是非常奇怪的。我以为实际上反映了荣誉光环背后的种种矛盾。” ”      薛---- 关于我们的班级,我于12/31/2005 14:59:54已予回复。特复制于此。另外,不知贝可否赞同物化2是否优秀与孙维是否凶手似乎没有直接逻辑联系,因为如你所言,“孙维是跟朱令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       附贴:“至于我们的班级,我还是可以坚定地说,我们至今还是引以为荣。不是因为我是支书,不是因为所获荣誉,而是因为我们一同走过难以磨灭的日子。今天,在论坛里有我们现处世界各地的同学。我们坚定地在一起支持孙维的勇气,支持让能思考的人们能更多了解方方面面的事实。我无法否认,有些同学之间会有摩擦,就象由于种种原因,我自己和个别同学也有过不快。可是难道会有任何个人或群体的发展会是一帆风顺,和谐与共吗?为什么仅仅抱住个别的言论,而完全忽略这里这么多同样是朱令和孙维同学的声音呢?这也正是我诚恳地希望您能平静地审视一下你自己,避免先入为主,偏听偏信的原因。”                  11.   贝---- “朱令和朱令家人都深信孙维是凶手,记得多年前我去朱令家看望朱令时,朱令曾经喃喃自语说:我还把孙维当好朋友......难怪她在我休息(至第一次中毒后回清华)的时候老给我送咖啡喝。”      薛----同样,对此番论述我一无所知,无法证实或是证伪。只是记得在校园宿舍里大家共享一些零食饮料的确是常有的。但以此作为指控证据应该相差太远。      12.   贝---- “我个人了解的情况让我深信孙维是凶手,但有些东西我不能公布因为很容易从内容里看出是公安部门的什么人和孙维的什么同学透露的。但我站在客观的角度也要承认,如果我是法官,我知道的事情并不足以让我100%的肯定孙维是凶手。”      薛---- 首先我无法赞同贝所言之逻辑,既然“客观上不是100%肯定”,为什么主观上又深信不疑?其次,为了做客观的评价,还是希望贝能清晰指明“所闻” 内容及出处。      13.   贝---- “公安的确窃听孙维家里了,这点我听公安的朋友也说过,但是不是她发现的窃听器我就不知道了。”      薛---- 这与孙维怀疑咖啡杯底装置为窃听器好象所言一致。但除了与孙维声明真实性的关系,与案件本身无直接关联。      14.   贝---- “孙维家找高层干预、公安局长说的话,我听朱令的父母说过(他们的消息来源是一名公安局的老干部,最近已去世),也听到在市公安局的朋友说过。除非消息来源都撒谎。”      薛---- “听说”之事未必可以“听信” 的道理可以说浅而易见。再次希望贝能仔细确认消息的真伪,毕竟三人之言可以成虎。在此之前,望慎言。          15.   贝---- “我作为个人认定孙维是凶手,事实上看了她声明里面大量的谎言后更加认定,我为我的言论负责。我同时也承认真正从法律意义上证据不足。”      薛----我仔细阅读了贝在此所发的所有贴子,除了“民乐队演出” ,“翻译电邮” ,“审讯次数” ,未见其指谪的其他“大量的谎言” 。此三项在3,5,6有所评述,贝所言与我所知有较大出入。不知是否因为贝从没有直接接触过当事人。         16.   贝---- “孙维声称公安仅在97年询问过她一次,这也是撒谎,不说派出所和学校保卫部。据我所知,市公安局在95年开始就传唤过她很多次。”      薛---- 我们班同学所了解之始末,请见6。      17.   贝---- “但是在中国,按照公安的朋友的说法,虽然此案证据不足,按当年的公检法水平,一是肯定会逼供、二是旁证也足以判了。但有高层这个批示,没有确凿证据只能放人。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让人啼笑皆非。”      薛---- 此番论述我实在无法苟同。        18.   贝---- “所以我说的,我中学是朱令的同学,后来又深深卷入此事,说我没有偏见那是胡说,作为一个个人,我掌握的信息足以让我认定孙维是凶手。但如果我是法官,我不会判孙维有罪。”      薛---- 离开了翔实的事实,谁也无法确证自己的观点总能不偏不倚,就这一点我可以了解贝。但是贝明知自己的观点有失偏颇,却一口认定并四处散布,误导了舆论,我认为贝就实在一些不付责任,对当事人也是极为不公平了。既不会“判孙维有罪” ,又“认定孙维是凶手” ,的确只能因为贝的“偏见”了。         19.   贝---- “首先,我的同学肯定是希望你们把翻译的资料汇总给我们,因为我们也在翻译;而且当时协和的态度是不接受任何资料。你现在说通过系里面转交给协和了,这叫死无对证。何况我的同学事后找你们要翻译好的资料,你也一直没给出来。谁在撒谎一目了然”      薛---- 关于事情的经过,我在5已经做了陈述。如果查看qqww2000在1/1/2006 09:54:16转的几个贴子,童宇峰2004年3月13日的发言也可以证实,包括过夜陪护。如果贝的同学事后接触的是我,我想我没有理由不据实告之。只是我得承认对事后的这次接触,我的记忆有些模糊了,所以实在无法仔细描述。不过,翻译结果的确没有转交予贝。这里我所做的只能阐述我当时的切实经历,如果贝一定要指责其为谎言,只能一声叹息了。      详情请阅贴:   作者:xuegang 回复日期:2005-12-31 11:53:01 (p.2)   作者:qqww2000 回复日期:2006-1-1 09:54:16 (p.7)      20.   贝---- “这位朱令班上的团支书,我非常的鄙视你     这是当年我一位同学在美国遇到你之后发给我的邮件:     “好像不是。     怎么连这样的材料都有假?     我上个月遇到朱-孙班上的团支书,一脸遗憾的抱怨:“就是因为这件事,我们才没得     到优秀毕业班...”     无奈的笑...”     这就是你对朱令被人下毒的最大遗憾?”      薛----对此,我已与12/31/2005 14:59:54予以回复。由于只涉及我个人,与案件本身无关,不在此缀述。有好奇的网友可以查询该贴。      详情请阅贴:   作者:xuegang 回复日期:2005-12-31 14:59:54 (p.3)      21.   贝---- “而且跟朱令有矛盾很大的女生至少有两个,她们甚至在朱令整个患病期间坚决拒绝看望她。而朱令的同学在猜测时更多的猜测是这些人。”      薛---- 如我在原贴所回,虽不知此言出处,但绝对混嚣是非。我们同学都曾数次探望住院中的朱令,不仅是在协和时,还有在海军总院。从未有人"拒绝看望"。如我前述,住院初期,几位女生也曾排日彻夜看护。qqww2000转贴童宇峰2004年3月13日的发言也有提及。      详情请阅贴:   作者:xuegang 回复日期:2005-12-31 14:59:54 (p.3)   作者:qqww2000 回复日期:2006-1-1 09:54:16 (p.7)      22.   贝---- “关于咖啡杯,公安去朱令宿舍搜查,结果是在孙维床下的箱子里找到了朱令的咖啡杯,而且被彻底清洗过。孙维的解释是:朱令一直不在怕杯子脏了,所以就给洗了,然后怕在落灰所以放到自己箱子里保管。”      薛---- 对于咖啡杯我一无所知,无法评论。但“太阳正暖”作为孙维和朱令的同班女生,目击了派出所来取走朱令物件的全过程,特转贴于此。而我非常清楚“太阳正暖” 的真实身份,可以负责地说绝不是有网友所言孙维的马甲。另12/31/2005好象是贝第一次提及咖啡杯,但我不确定。      “太阳正暖”--- “不错,派出所来取走朱令的东西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还“帮忙”来着--告诉他们那些是朱令的东西,而且在场的还有别的同学。当时没告诉我们是"搜查”,也没有出示搜查证,所以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搜查”。在整个期间根本没有“从孙维的箱子里找到朱令的咖啡杯”这回事,我的确记不清楚咖啡杯在哪里,但除了朱令的东西,派出所的人没有“搜查”其他人的东西,开箱子的事从何说起?说“因为发现杯子被清洗过,问孙维,孙维说怕落了灰...”,更全属杜撰。这些我都可以和派出所的同志对质,相信他们有记录!   这不是推断,是我对当时情况的叙述,我想也是众网友希望看到的发言类型。”      详情请阅贴:   作者:太阳正暖 回复日期:2006-1-1 19:15:15 (p.8)         23.   贝---- “我最后要说的是,我对诽谤的定义很了解,如果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那是诽谤,但是我说出我的判断并不叫诽谤,哪怕这个判断不对。”      薛---- 我不想与贝争论诽谤的定义,只是想摆出我所知的事实,是否诽谤,或是贝这句话的逻辑,还是交由他人判断吧。             24.   贝---- “我说了,我的看法肯定有偏见,包括我说出的事实很多人认为据此不足以怀疑孙维是凶手。我也得说他们的说法不无道理。”      薛---- 同上20。贝所言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25.   贝---- “孙维在那次129文艺汇演里绝对是朱令的替补,这一点当时民乐队的和后来公安的朋友也都证实过,这也算公安的旁证吧。我对民乐完全不了解,乐器的说法可能有误,清华的民乐队我想未必每种乐器都有两个人练习,文艺汇演如果朱令身体坚持不住让使用其它乐器的孙维作替补并非不合理。这点孙维很清楚,所以我认为她在民乐队事件上本质在撒谎。这个能不能算动机,现在的我和三年前的判断也有不同了。”      薛---- 如3,贝坦承“对民乐完全不了解,乐器的说法可能有误”,亦不了解清华文艺社团的运作,而且自言“这个能不能算动机,现在的我和三年前的判断也有不同了”。而由文艺社团校友的介绍,作为中阮伴奏的孙维与担任古琴独奏的朱令竞争是无稽的。          详情请阅贴:   作者:一路倾情 回复日期:2005-12-31 14:58:11 (p.3)   作者:迷你猫 回复日期:2006-1-1 05:36:12 (p.6)   作者:迷你猫 回复日期:2006-1-1 06:01:36 (p.6)            最后我想引用我们的同学的一段话结束这一个贴子,因为她写这段话的时候感情是真挚的,也因为她道出了我们众多同学及网友的心声。      “首先:这个帖子是针对孙维的声明来的,对于朱令的不幸,我们这些同学更有切身体会更痛心,但不在这里多说。希望这一点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说只关心孙维而不管朱令,这是两码事。其次,在网上绝大部分关心朱令和她的家庭的人,出发点一定都是善良的,很希望这一次能够多少让大家了解一些事实,不要再凭空猜测了,这对抓住凶手没有一点好处,事实上这个案件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扑朔迷离,非常不能理解,而知情更全面一些的公安最后也没能得出结果,而不知情的众位网友,难道仅仅凭着一些流传的说法,就能够推断某个人是凶手,并且在网上谩骂、攻击、诅咒,甚至威胁么?最后,希望大家也能够从经济上和真正意义上的破案方面帮助朱令和她的家庭。真的希望能早日抓住真凶,实在是害了太多人了!”      寄请:   祝福朱令,祝福清白的人心灵安宁!   帮助朱令,帮助案件早日水落石出!
1062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贝志诚是朱令案最大嫌疑
热度 7 新闻速递 2013-5-8 12:47
贝志诚为什么要撒谎? 字号: 大 中 小   发生在1995年的朱令铊中毒案虽然公安部门早在1998年已因“事发两个月后才报案,证据已经 灭失”为由结案,但几乎每年都会被提起。最近因为复旦大学投毒案,朱令案再次成为网上和媒体的焦点,公知们乘机要求重新调查该案、公布卷宗,甚至有人在白 宫网站上发起请愿要求美国政府把此案“嫌疑人”驱逐出镜。   这个案件涉及三个主要人物,除了受害 者朱令,还有其同寝室同学孙维,被舆论视为本案“唯一嫌疑人”,传言因其家庭有权有势逃脱制裁,虽然更改姓名移居美国,仍然逃脱不了被网民人肉、指名道姓 咒骂的下场。还有一个是朱令的中学同学、当时在北大力学系上学的贝志诚(网名“一毛不拔大师”)。贝志诚自称在初中时与朱令关系不错,在朱令的姐姐意外身 故后,朱令性格变得孤僻,打交道少了。上大学后,两人完全没见过面或偶尔会碰上(对此贝志诚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说法)。在朱令住院、医生未能找到病因时,贝 志诚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人的大戏,写了一封描述朱令病情的求助信发到网上,收到数千封答复,从中判断出朱令是铊中毒,因此救了朱令的命。2002年,贝志 诚在网上公开指控孙维是凶手。之后贝志诚经常在媒体上谈论此案,为朱令募捐。媒体、网站关于此案的关键说法,几乎都源自贝志诚。但是几年来也一直有人根据 贝志诚自相矛盾的说法和反常的举动,把他列为嫌疑对象,有律师、刑警还长篇论证贝志诚才是凶手。    新语丝是最早讨论此案的海外网站,在2002年刊登过几篇关于朱令案的来稿,其中有一篇是贝志诚写的(贝志诚当时说他上新语丝有困难,由他人转寄)。正 是在那篇文章中,贝志诚首次公开该案的“唯一嫌疑人”是“孙某”(我已不记得是他原稿这么写,还是原稿写的“孙维”被我改成“孙某”)。但后来我发现贝志 诚关于此案以及关于孙维的不少说法都与事实不符,说了假话。而网民对此案的判断,比如坚信孙维是被当局包庇的凶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贝志诚散布的这些假 话的影响。相信孙维嫌疑很大的孤独川陵最近写了一篇《为何朱令同学贝志诚的话不可全信》http://blog.ifeng.com/article /26337915.html ,列举了贝志诚三条与事实不符的说法,只是贝志诚散布的关于此案的谎言的一小部分,还包括说孙的爷爷临终向国家领导人要求放人,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但贝志 诚几乎从不做澄清或说明。   我这里想要分析的是贝志诚说的另一个明显的谎言。在去年11月发的《现实不是童话——朱令事件回顾》一文中,贝志诚如此介绍他发起网络诊断:    “这时突然想起来前两天听同宿舍的蔡全清讲过他替系里的陈耀松教授打杂好像在搞一个叫什么Internet的东西,可以和全世界联络。于是就没话找话的 跟朱令的父母说有这么个东西,没准可以向全世界寻求一下帮助,她的父母将信将疑的把病历复印了一份给我,还记得我正要走那个同学跑出来叮嘱我说‘贝志城, 你一定尽力想想办法’   回到家里我很快把求救信写了出来,当时我想老美最爱谈民主自由,我得把救人这事跟这方面扯上他们才会重视 吧。于是我这样开始了‘这里是中国北京大学,一个充满自由民主梦想的地方,但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死去,虽然中国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的医生尽了最大的努 力,还是不能诊断她是什么疾病’,之后是照抄病历。找到一个美国朋友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我拿着它去学校和蔡全清一起去系里的机房在四月十日周一晚上发出了 这封求救邮件……”   贝志诚说他写了求救信后,“找到一个美国朋友翻译成地道的英语”。这封当时发到Usenet新闻组的求救信很容易搜到,我把它全文复制如下: Hi, This is Peking University in China, a place those dreams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However, a young, 21-year old student has become very sick and is dying. The illness is very rare. Though they have tried, doctors at the best hospitals in Beijing cannot cure her; may do not even know what illness it is. So now we are asking the world -- can somebody help us? Here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illness: The young woman -- her name is Zhu Ling -- is a student in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n DEC. 5, 1994, Zhu Ling felt sick to her stomach. Three days later, her hair began to fall out and within two days she was completely bald. She entered the hospital, but doctors could not discover the season for her illness. However, after she was in the hospital for a month, she began to fell better and her hair grew back. Zhu Ling went back to school in February, but in March her legs began to ache severely, and she felt dizzy. She entered XieHe Hospital - Chinese most famous hospital. In early March and on March 15, her symptoms worsened. She Began to facial paralysis, central muscle of eye's paralysis, self-controlled respiration disappeared. So she was put on a respirator. The doctors did many tests for many diseases(include anti-H2V, spinal cord puncture, NMR, immune system, chemical drug intoxication ANA,ENA,DSONA,ZG and Lyme), but all were negative, except for Lyme disease(ZGM(+)). The doctors now think that it might be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 or lupus erythematosus(LE), but the data from the tests do not support this conclusion. The doctors are now treating Zhu Ling with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of cephalosporin, anti-virus drug, hormone, immun-oadjuvent, gamma globul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and have given her plasma exchange(PE) of 10,000 CCs. But Zhu Ling has not responded -- she reamers in a vegetative state, sustained by life support. If anyone has heard of patients with similar symptoms -- or have any ideas as to what this illness could be, please contact us. We are Zhu Ling's friends and we are disparate to help her.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ese try to find help from Internet, please send back E-mail to us. We will send more crystal description of her illness to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Peking University April 10th, 1995 ========================================================================== Please foreword this message to your freinds if you think they can helpus ,Thanks advanced!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hl=zh-CNfromgroups=#!msg/sci.med/pkJFiWEAvAk/JLyBXxzM6Y4J    里面有拼写错误,有语法错误,更关键的是,它的表达方式是中文式的,美国人不会那样写英文(说“美国朋友”只能是指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如果是指在美国的 中国留学生,那该说“在美国的朋友”。何况当时贝志诚还没开始上网,不可能当天就联系上中国留学生)。所以这封信绝无可能是一个美国人翻译的地道的英语, 而是一个中级英语水平的中国人翻译的中式英语。发出此信的贝志诚同宿舍同学蔡全清后来给参与诊断的医生们写过一封英文感谢信,英语水平与这封求救信相当, 反映的是中国名牌大学本科生的真实英语能力。这封求救信不可能是美国人写的,而只能是贝志诚自己写的。如果是贝志诚找其他中国学生帮助翻译的,没有理由不 具体说出翻译者的名字给他应有的功劳,而如果借口是美国朋友翻译的,就不用说出名字,他的同学也不会对贝志诚能找到美国朋友帮忙感到奇怪,因为贝志诚的母 亲“当时在做外事工作”。   这就有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贝志诚敢于把一封明显是英语 水平不高的中国人写的英文信说成是一个美国朋友翻译的地道的英语?美国医生们读懂了这封信,给出了诊断,当时的报道(《南方周末》1995年6月9日)也 称赞这是“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准确描述病症”,这可能给贝志诚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这封信的英文写得很地道。    另一个问题更关键:为什么贝志诚要把一封明显是他本人写的英文信,说成是找美国朋友翻译的?能用“地道的英语”写信不是一件值得显摆的事吗,为什么贝志 诚要撒这个谎,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真实英语能力?事实上,贝志诚反复强调自己的英语水平很糟糕,“我因为英语不好”、“说实在的,我们几乎看不懂”,为什 么?   因为贝志诚必须让大家以为他以及他的同宿舍同学的英语都不好,所以他才会在五月一日之前去清华找朱令的同学要求帮助翻译国外来信。    找朱令的同学翻译国外来信,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怪异的事。因为第一,那些来信是表述很简单的电子邮件,以贝志诚及其同学在求救信和感谢信表现出来的英语能 力,完全能借助字典(查找医学术语)看得懂,不需求助他人。第二,即使因为涉及生物医学术语,怕翻译错,那也应该找医学院或生物系的同学翻译,而朱令的同 学是学化学的,在生物医学方面并不比贝志诚的同学有优势。难道北大力学系学生的英语水平比清华化学系学生差那么多?第三,这些国外来信是要拿给北京协和医 院的医生看的,北京协和医院作为美国人创建的、全国最好的医院,其医生看医学英文邮件应该不会有问题(贝志诚也提到协和的医生能和美国医生在电话里沟 通),至少不会比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差,直接给他们英文原件即可,何必翻译成中文,还可能翻得不准确?   贝志诚撒谎煞费苦心去做这个无用功,目的何在?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是他找了这么个借口去拜访清华大学的朱令宿舍。那么为什么贝志诚非得在那个时候去一趟朱令宿舍呢?    回过头来看那封求救信。它的英语表述虽然很不地道,但是对朱令症状的描述非常准确,所以许多医生据此诊断是铊中毒(在一篇报道中,贝志诚说在收到的 1500封来信中有30%诊断是铊中毒。在另一报道中,他说在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中,有79.92%认为朱令是铊中毒。当时参与网上救助活动的 UCLA留学生Xin Li为此事件建的网站则按时间顺序列了共有84个医生做出准确诊断)。贝志诚说他是根据朱父提供的朱令病历写的。病历对患者症状的描述通常是非常繁琐的, 贝志诚能够简明扼要地抽取出几条关键症状,并翻译成即使是普通美国人也不懂的英语医学术语,从而让很多医生得以判断那是在准确地描述铊中毒症状,可知贝志 诚实在是很有学医的天份的。   朱案时隔已久,证据已经缺失,即使再重启调查,也无法侦破。这将和 许多恶性犯罪案件一样,成为悬案,供现在和未来的“神探”们剖析、推理。根据“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程序正当”的原则,指名道姓地怀疑、指控某个 人是凶手,是不应该的(当然贝志诚对此不同意)。要问我谁是凶手,或谁的嫌疑最大,我无可奉告。我能肯定的是,贝志诚在关于此案的很多说法是错误的,乃至 是捏造的。贝志诚为什么要撒那么多谎?希望他能够做出解释。 2013.5.8. 和讯博客首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731710101cbnz.html
892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FDA这块金字招牌 方舟子
8288 2013-4-11 12:37
最近我在华盛顿参加了一个生物制药的会议,见到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代表在会上报告说他们正在中国试验新药,称赞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药试验非常灵活,不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那么死板、苛刻。 由于FDA的苛刻,使得在美国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也非常费钱的过程。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用来做动物实验的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而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在2006年,FDA仅仅批准了101种新药上市,与有的国家一年能批准上万种新药上市相比,当然令开发商不满。 但也正因为FDA的苛刻,使得FDA认证成了金字招牌。一种药物一旦获得FDA批准,几乎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风行全球的通行证,表明它已经过了严格的科学检验,能够取得医生和患者的信赖,开发它的制药公司也就有了占有世界市场、获得巨额利润的可能。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则“FDA首次认同中医药学是独立的科学体系”的谣传会让一些中医业者激动得近乎失态,欢呼这是振兴中医的契机。虽然此前他们口口声声说“中医不能用西医方法来检验”,在真相大白之后又再次摆出“中医不必由美国认可”的姿态,但其内心,其实是极为看重FDA这块金字招牌的,只不过是用自傲来掩饰自卑而已。中医科学研究院的一位院士由于对FDA文件做了大相径庭的误读,无意中给中医业者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 中医业者试图打FDA的招牌并非最近才出现的事。几年来我们时不时地会见到某种中药的广告声称它已获得FDA的批准而销往美国。而事实是,迄今没有一种中药获得了FDA的批准。中药是做为保健品(美国称为膳食补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根据美国现行法律,保健品类似于食品,无需经过FDA批准即可上市,FDA也不认证保健品,所以国内有些保健品声称获得FDA认证同样是不实广告。但是FDA如果发现某种保健品含有毒性成分,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则会禁止其销售。所以没有一种中药获得FDA的批准,反而有许多中药被FDA禁止销售,例如那些含有朱砂、雄黄、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 也许会有人觉得,不经过FDA批准就可以在美国销售,岂不是意味着中药在美国的处境更好?其实不然。没有经过FDA批准,中药在美国就不能算是药物,就不能进入医疗保险系统,不能在标签和广告上宣称能够预防、治疗疾病;不受FDA的监督,其品质没有保证,医生和一般的消费者就都不会相信它。国内生产的中成药如果原装在美国销售,严格地说都是非法的,因为其标签和广告都声称能够预防、治疗疾病。如果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就可能吃官司。所以这些中成药都不敢贴英文标签、做英文广告,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销售范围只局限于唐人街、东方店,其市场比一般的保健品还要小得多。 按照FDA以前的要求,中药甚至连申请新药的资格都没有:要申请新药,必须是合成的或提纯的单一活性成分,如果含多种成分的话,则必须做为复方药来申请,证明每个成分都是发挥了作用的。但是中药的活性成分一旦被提纯,那就变成了化学药(国内所谓西药)了。所以你也可以说从前FDA是在强迫中药变成西药才有做为药物的资格。这种要求虽然有歧视中药之嫌,但有其道理。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产地、不同的生长或采集时间、不同的厂家、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其成分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完全不同,不把活性成分提纯出来,如何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药效的可靠?对这一点中医业者其实也是同意的,他们自己也经常抱怨现在的中药材质量不如以前好,把中药的无效归咎于药材质量差。 不过,在2004年6月,FDA发布植物药品产业指南,放松了对草药的申请要求,草药不必把活性成分提纯,甚至不必鉴定出其活性成分,也可以申请新药,但是必须用科学方法做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再说FDA歧视草药就没有道理了,事实上FDA对草药采用了更低的标准,不要求像化学药那样鉴定、纯化活性成分,也不要求知道其药理。 有一些中成药据此申请在美国做临床试验,这也成为了这些中成药在国内的卖点,宣称“获准美国FDA临床许可”,一不留神还以为它们已获得FDA批准上市了。其实它们获准做的只是初步临床试验(即一期或二期临床试验),准入的门槛很低:只要向FDA表明该药物有足够的安全性即可,例如曾做为保健品大量销售,在其他国家被做为药物使用,做过动物试验等等。真正能够说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是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三期临床试验),但是目前并无一种中药已在美国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当然也就没有一种中药获得了FDA的批准。迄今为止唯一一种被FDA批准上市的草药制剂是一家德国公司生产的,从绿茶提取的外用药,用于治疗生殖器疣。 在将来有没有可能有哪种中成药获得FDA批准,可以光明正大地打FDA的招牌呢?当然完全有可能。最有可能获得零的突破的是单味的中成药。如果是多味的中成药,根据FDA的要求,要按复方药处理,必须证明每一味药都是必不可少的,难度要大得多。至于“辨证施治”的汤药,因为没有固定的配方,是绝无可能被FDA认可的。 如果将来有某种中成药获得了FDA的批准,也绝不意味着FDA认同了中医理论或中医体系。它只是承认了某种中药,至于这种中成药要治疗什么疾病,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副作用,都必须用现代医学方法来检验,并用现代医学理论来阐述,而不能用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君臣佐使来应付。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4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
热度 2 cat 2013-4-4 23:51
微访谈: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 (腾讯微博2013年4月3日20:00~21:00) 胖子不哭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 H7N9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方舟子 : 在流感病毒的表面存在两种蛋白质,叫做血凝素(简称H)和神经氨酸 酶(N)。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H和N就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靶子。如果这两种 蛋白质出现了变异,免疫系统识别不了它们,流感病毒就能躲过去。因此就根据 这两种蛋白质的变异情况来给流感病毒做分类,编上不同的号码。 周才顺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我一岁半小孩前天感冒发热,被要求作禽 流感排除检查,并且还非得被吊了水,看着小孩受苦,心里不是滋味。请问有必 要草木皆兵吗? 方舟子 : 没有必要,这纯粹是医院借机发财。现在还没有发现H7N9禽流感能在 人与人之间传播,你家小孩如果没有接触鸟类,根本不可能被传染上禽流感。即 使被传染了,不管什么流感,吊水也治不了。 __傻傻的__笨蛋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我们该怎么样预防呢? 方舟子 : 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但因为这是新发 现的流感病毒类型,目前没有疫苗。能做的只是做好个人卫生和注意食品安全, 特别是接触过禽类后,要注意好好洗手,减少被传染的机会。不要迷信那些号称 能预防流感的偏方、中药。 苏空的仪式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 方舟子(@fangzhouzi) 方,我是浙江 温州,我不怕流感病毒,知道流感病毒和其他病毒的传播途径,比较关心的是, 假如真的得了流感,会有感冒症状,应如何判断、及时做出正确措施,还是马上 去医院? 方舟子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但通常流感的症状比较重,如果感冒症 状很严重,比如发高烧、呼吸困难,担心得了不同寻常的流感,还是去医院查一 下。如果症状轻,没有必要担心。 马从梅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鸡和鸡蛋我们还能吃吗? 方舟子 : 流感不会通过饮食传播,食物煮熟后流感病毒也死了,所以不用担心 会因为吃鸡和鸡蛋得禽流感。 毕怀艳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怎么预防啊?是不是家里不养家禽会好点? 方舟子 : 不要在家里养家禽和鸟类宠物,可减少被传染的机会。鸟类得了禽流 感后,有时没什么症状,你都不知道。 冷箭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方老师,禽流感和长江那么多死猪没关系 啊??政府扯淡吧,,, 方舟子 : 禽流感有可能通过猪传播,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这次禽流感与猪 有关。有的患者已知平时与鸡有密切接触,例如在菜市场工作。 黄卓伦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请问方先生,H7N9主要影响哪些地方,进 而使患者走向死亡? 方舟子 : H7N9和其他流感一样,影响的是呼吸道,但因为它是新型流感,人体 对它没有免疫力,会出现严重的肺炎、呼吸困难。 王田春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方老师,请问H7N9禽流感为啥会在“禽与 禽”和“禽与人”之间传播,而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呢? 方舟子 : 流感病毒通过和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感染细胞。人细胞和鸟类 细胞上的受体并不相同,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分别只和相对应的受体结合, 因此人流感病毒通常不能感染鸟类,禽流感病毒通常也不能感染人,只有在很偶 然或发生变异的情况下才会传染给人。如果再发生变异,就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 播 伍龙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这种疾病的死亡率60%多,是不是一旦患上就 坐以待毙? 方舟子 : 不是坐以待毙。口服达菲有可能有效。医院也可以针对症状做治疗, 例如用呼吸机帮助呼吸。 杨乐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有没有这种情况:某些人故意制造新病毒拿 人做实验!故意害我华人?因为每隔1,2年便有流感出现致人于死,如若不是, 那么国人就该反醒了吧,食品安全不可轻松。这些年中国频繁出现地沟油,死浮 猪事件,自然是在报复么? 方舟子 : 华人不是特殊物种,能感染华人的病毒也能感染其他国家的人,所以 不会有人那么傻去制造针对华人的新病毒,目前人类也没有制造新病毒的技术。 禽流感事件在中国频发,与中国落后的人与家禽家畜“和谐共处”的传统养殖方 式有关,这种养殖方式增加了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机会。 guoyang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目前全国已确诊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 病例,上海2例已死亡,安徽1例病危”这句话是不是说明这次的流感死亡率挺高 的? 方舟子 : 以前H5N1禽流感的死亡率更高,是60%。这次是因为首次发现H7N9禽流 感能传染给人,所以很受重视。 林萍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 不吃荤菜,可以吧? 方舟子 : 跟吃不吃什么菜没有关系。如果禽流感只能从禽传给人,那么只会在 因为与家禽、猪有密切接触时得,如果能从人传给人,也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不是通过饮食。 王晓沛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官方的话能信吗??? 方舟子 : 官方的话有的能信有的不能信。比如中国官方要是告诉你吃什么中药 预防、治疗禽流感,就不要信,现在中医界正在想借机发国难财。 唐生成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现在的病毒是不是和当年的非典一样 方舟子 : 禽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当年的非典(萨斯)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引起的,虽然都是感染呼吸道,有类似的症状,但是不是一回事。 明天穿袈裟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近日媒体报道H7N9禽流感中常提到 “未发现流行病学关联”,请问具体是什么意思?另,H7N9比以前曾爆发H5N1有 和区别?谢谢! 方舟子 : “未发现流行病学关联”应是指患者之间不是互相感染的。H7N9和 H5N1是不同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流感病毒分成A、B、C三型,再根据病毒表面的 两种蛋白质H和N编号分亚型。这两种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的不同亚型。 一蓑烟雨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我是比较尊重方先生人格且支持先生某 些观点的人;但是,我又是一位中医师,我又必须坚持以中医学的观点来阐释所 谓“禽流感”,这又与先生您的观点相矛盾。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中医中草 药对“禽流感”之类的烈性传染病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不知先生对 此持何看法? 方舟子 : 没有任何可信的临床试验能够证明中医中药能预防和治疗禽流感。中 医此前根本不懂什么禽流感,哪能预先就发明了预防、治疗方法?神仙吗? 天意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听说这病毒怕加热是吗? 方舟子 : 流感病毒怕加热,在56摄氏度加热1小时就死了。加热温度越高,其存 活时间就越短。煮熟的食物里不可能有存活的病毒。 想落天外 : #提问方舟子聊H7N9禽流感#坊间传言,此次禽流感与黄浦江死猪有 关,有没这种可能?外方先生能不能通俗易懂地解说一下禽流感是什么? 方舟子 : 禽流感就是原先只在鸟类之间传播的流感。人流感很可能最初都是禽 流感,禽流感病毒先是传给猪,在猪体内发生变异,再传给人,变成人流感病毒。 所以猪也会得禽流感,但是目前并无证据表明黄浦江死猪与禽流感有关。 (XYS20130403)
4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钟南山先生是个很敢说话的人,并由此引来了打假英雄方舟子 ... ...
热度 2 路不平 2013-3-17 11:22
应该说,钟南山先生是有进步的。这体现在他对中医立场的转变。 但作为XXX院士,作公开讲话时是否更应做到有理有据。 分享一篇文章: 张捷:揭开画皮让钟南山露出伪科学面目 钟南山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是在2003年非典危机当中成为明星的,当时他的言论与外媒的说法非常一致,填补了中国政府官方信息的空白,被南方媒体奉若神明,但最近他的各种说法越来越不着调了。 首先就是他说的肺癌、肺黑了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说法,钟南山6日答记者问时说:“人体能对PM2.5产生抗体说法毫无依据。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 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共同影响肺功能。在广州,不少人到了四五十岁,肺变成黑色, 北京的情况就不知道了。”但到了3月8日,钟南山又说:“不撤销烟草院士难向百万患者交代。”这与他几天前说肺部问题是PM2.5造成的有明显的逻辑冲 突。 钟某人的言辞自相矛盾,引来了著名的学术打假人方舟子的质疑,3月9日傍晚,方舟子发博客“指责”钟南山所提“雾霾会导致肺癌”的说法“犯了三个错 误”,他还在博客最后“批评”钟南山称:“作为一个医学家,特别是一个地位崇高的医学家,说话要谨慎,不能因为雾霾现在成了舆论焦点,就拿它说事凑热 闹。”方舟子在博客中称,“对一个年发病率万分之几的疾病,说患病率增加2.42%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确的说法是北京地区2001至2010年肺癌发 病率增长56%。”方舟子称“吸烟(包括吸二手烟)是肺癌的首要病因,约90%的肺癌因吸烟导致,其他的可能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石棉、氡气、慢性阻塞性肺 病、空气污染。大约1%肺癌死亡与空气污染有关…… 方舟子的第三个质疑是认为,即便雾霾会导致肺癌,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条件。他表示,“肺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即使能确定雾霾与肺癌的关系, 那也是多年来长期生活在雾霾环境中所致,而不是今年出现雾霾,明年就得肺癌。”方舟子说他介绍的是国外著名的解剖学著作《格雷氏人体解剖学》的看法,即成 年人的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变黑,男人比女人黑得快。 对于钟南山的学术怎么样?名气很大的院士,而方舟子是生物学博士出身,了解应当也很专业。学术上怎么判断我不是那个方面的专家,但是作为中国科学世 家出身的我,对于科学精神应当怎么样,应当怎样做学问还是很清楚的,就同样的一个事实,不能做不同的解释,要有解释的变化,也要给出变化的依据和理由,这 里套用鲁迅的话说,那就是“主张的变化无线索可寻,都可以称之流氓!”学术流氓就是这样的,他使用各种学术上有争议的观点和理论,在不同场合需要说什么话 的时候就使用什么理论,没有自己一贯的立场和理论依据,这就是科学流氓,是搞伪科学人群里面最恶劣的一种!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钟南山在回应中被迫肯定了方舟子第三点意见。他表示,“他说的第三条是对的,肺癌的形成绝对是10年前,或者15年前开始形成 的。当然抽烟是有关系的,但是有多少是抽烟造成的,有多少是雾霾造成的,这个没有任何的根据,没有任何准确的数据。”如果他真的认为没有准确的数据,那么 他在说PM2.5和吸烟危害的时候起码在其中一个不要那么的肯定,要留有余地。但我们发现钟南山在说烟草问题的时候正是烟草行业成功的把外资挤出中国市场 的时候,正是外国医药集团辉瑞在中国大量开设戒烟门诊和资助医疗机构的时刻,也正是戒烟进入很多救命药都进不去的社保的时刻,但为什么钟南山先生不说戒烟 门诊的药物畅沛在欧洲很多国家已经被禁止了?不说它可能大量导致的中风、老年痴呆和瘫痪等比肺癌更可怕的事情?钟南山在说PM2.5的时候,也是中国雾霾 老百姓痛恨竞争对手夸大妖魔化的时候,而广东发生雾霾比北方好多了。所以他为什么这样言论,只有大家心证了。 但在肺黑了的问题的同时,他对于我们的地沟油又危言耸听了,3月9日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现在每年产生废油700万到1400万吨,350万吨地沟 油回流餐桌,我们也许吃了还不知道。地沟油含致胃癌物,起作用有个过程。但是钟某人这个数据更不着调,一个做科学的人,首先就是要数据严谨,数据来源于实 验,不能根据需要来编造数据,他的数据是哪里来的?就算得到了实验数据,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也要对于数据的真实性进行仔细的研究验证数据之间的逻辑性,排除 因为各种实验干扰或者错误所带来的数据失真,但是钟某人这次是给了一个非常雷人的数据。 我们不妨对他的数据仔细的算一下,他的350万吨,以中国13亿多人口来估算,是人均大约5斤地沟油,一个四口人的家庭就是20斤,大家一年要吃多 少斤油呢?你在家买油现在都是桶装的,目前商店和超市的销售的油品还没有听到有大量发现的地沟油。对这个数据我们再宏观的看一下,2011年中国精制食用 油产量4332万吨,这样多的油脂不是全部当食用的,有工业用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数字,2011年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达2515万吨,人均 20kg,而钟南山所说的有700至1400万吨的废油,这意味着我们吃的油有大约一半能够回收回来,大家想一下可能吗?尤其是中国大量的农民和低收入 者,剩菜几乎是没有的,有钱人自己在家吃的剩下的有一半?就算剩下也零散在生活垃圾当中无法收集,能够收集的只有餐馆的剩菜和废油,而餐馆中国人虽然大吃 大喝很浪费,但平均会倒掉一半的菜肴吗?如此种种,就可以知道钟南山的数据完全不可信,这样的数据对于一个搞科学的人而言,稍微的验证一下就可以发现问 题,他的数据哪里来?验证过了吗? 对于地沟油,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石油价格暴涨的今天,已经与当年石油很便宜的时代完全不同了,地沟油成为了非常好的生物柴油原料,我们也可以看到相 关报道(3月11日,中国新闻网,《地沟油价格跑赢原油……》http://biz.cn.yahoo.com/ypen/20130311 /1650542.html)报道中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晓欣称,当前中国石化在积极推广生物柴油新技术,加快工业装置的建设步伐。2013 年,中国石化将在江苏建设一套10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装置,同时还筹划在秦皇岛建设一套10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装置。目前我国地沟油价格约为食用油价 格的70%,而且近年地沟油的走势要强与原油价格走势,影响到生物柴油深加工的利润空间。一吨地沟油可以生产出930公斤的生物柴油,目前地沟油价格在 5000-6000元/吨,加工成生物柴油的成本约在1000元/吨,加上消费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基本达到7000元/吨,目前生物柴油的市场售价基本 可以保证有利润空间。我们再看一下大豆油的价格,近期大豆油的大商所期货价格在8300元每吨左右,这个价格和5、6千块的地沟油价格相比,豆油已经与之 相差不大,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因为地沟油是违法的,商家要承担违法成本,销售地沟油则要冒巨大的风险不能公开销售,销售利润没有百分之几十是不会有人干 的,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价格分析,就能够看到地沟油大量进入餐桌多数为主观臆测,因为大量批发的做这样的业务是不合算的,当然不排除餐馆等自己干或小 范围的干,大范围的收集到地沟油以后肯定批发给生物炼油机构更有利可图,庞大的数据只能是危言耸听。 钟南山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利益取向呢?钟南山发言后,陈建华立即表示:“我想补充一下,地沟油问题要解决并不难。最近我去广州生物岛一个研究中心 调研,他们做量子生物光学科技,原理是所有生物都会发光,发光的程度不同,用量子生物科技可捕捉到物质放光,用这个技术检查地沟油十分简单。”陈建华建 议,所有摆放到货架上的油品进入消费前,使用量子生物科技检验,这样350万吨地沟油就被卡住了,“很多手段不昂贵,应用的话地沟油问题迎刃而解。生产源 头难以卡住地沟油,但终端消费可以卡住。只要油品没有经过检验,就不能进入市场。”这显然是在推销产品,这些检测产品如果成为了检测地沟油的必须,对于中 国之大,那是多少亿的利益,钟南山还表示地沟油和三聚氰胺一样,地沟油主要是监管问题,分段监督存盲点,望以大部制改革实现统一管理。但地沟油的检测真的 就那么容易吗?他们为这个商业产品推销的这个配合搞的真不错。 对于地沟油检测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撰文说:“关于检测方法,由于地沟油的来源比较复杂,除了餐厨废弃 物,还有反复煎炸油、废弃动物脂肪等,单一检测指标很难锁定,检测难度很大,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认定。卫生部曾不止一次广泛征集检测方法,委托国家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认证,结果从几百种候选方法中初步筛选出了5种仪器检测方法和2种快速检测方法,但仍然缺乏作裁判的金标准方法。”没有法 定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地沟油出现权威数据是不可能的!因而钟南山以及陈建华提及的量子生物光学更多是在新概念阶段,成熟和应用还有很大距离,这个从实验室 到权威标准的过程是不能让老百姓的饭碗来买单的。 因此本人认为搞科学的不是做演员的,演员可以观众爱听什么就讲什么,商家给了什么广告费就植入什么广告进行代言,科学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数据 做支持的,如果做不到还要披着科学外衣就是伪科学,如果没有一贯的逻辑,如果编造或主观选择数据为论据,这样的人就是科学流氓,最后我再重复一遍鲁迅对于 流氓的说法:主张的变化无线索可寻,都可以称之流氓--鲁迅。
2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两岸名主持微寒出身大揭秘 (組圖)
zjx 2013-2-16 10:56
两岸名主持微寒出身大揭秘 (組圖) 樂嘉 近日,方舟子微博打假,揪出人氣急升的光頭主持樂嘉兩大假——樂嘉就讀的美國阿姆斯壯大學是野雞學校,樂嘉原來只有中專學歷;所謂的FPA性格色彩學創始人有剽竊國外學者之嫌……樂嘉的“微寒”經歷一時為網友津津樂道。綜觀今日主持界的大腕們,在舞臺上雄姿英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口若懸河,有人的確是高知科班出身的,但也有些微寒出身者,若幹年前未出道的他們,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史。真可謂英雄莫問出處,富貴當問緣由。 樂嘉 中專學歷 2010年初,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橫空出世,兩個“光頭”闖進了觀眾的視線,主持人孟非搭配嘉賓樂嘉,讓觀眾眼前一亮。光頭之一的樂嘉憑著犀利指點一舉成名;然後當初只做嘉賓的樂嘉開始獨立主持,包括《老公看你的》、《別對我撒謊》以及《不見不散》,樂嘉在性格分析師的身份上又多了主持人的頭銜。 人紅是非多,在樂嘉人氣急升的同時,他的老底也被揭開。日前方舟子在微博上“打假”說:樂嘉自稱是FPA性格色彩學創始人,FPA即四色人格分析,其實國外早有四色人格分析,這是剽竊自國外學者卻自稱是創始人;另外樂嘉獲工商管理碩士的美國阿姆斯壯大學是王姓華人于1996年在加州注冊的野雞學校,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曾在國內賣文憑,現在已關閉。 其實早在方舟子打假之前,就曾有人撰文質疑過樂嘉的性格色彩學。記者在網上查到,今年2月,魯鳴在“新語絲”發表了《國內最火爆電視節目‘非誠勿擾’心理點評專家樂嘉造大假嫌疑》一文,稱“樂嘉說的性格色彩學,其創始人是哈特邁博士,不同的是樂嘉把哈特邁博士的白色改成了綠色,內容照舊”。隨後,又有媒體報道,資深媒體人黃飛玨在微博上報料,樂嘉之前是傳銷師,自己的一個“發小”曾陷入傳銷行業,“發小”傳銷講師正是現在著名的主持人樂嘉,黃飛玨在微博中寫道:“十來年前,一個‘發小’墜入傳銷行業不能自拔,我用了所有口舌之功,結合所學數學原理,向他論證清楚。‘發小’語塞,讓我和他的講師辯論,約了飯局。來了個光頭,口若懸河卻似是而非,其間不時勾引在座女嘉賓(男友在座,亦是我‘發小’)。此人名為樂嘉。” 而樂嘉方面透過助理回應,自己一直自稱是中專學歷,從《非誠勿擾》開始就一直說母校是寧波中專,並沒有提阿姆斯壯大學。他初到大城市漂泊,一樣是居無定所,當過銷售培訓、做過演講、開過講座、學過表演,後來才成為性格色彩專家、節目嘉賓和主持人。 孟非 搬運工 孟非是江蘇“光頭名嘴”,《非誠勿擾》之後,更一躍成為全國知名主持人。不過,孟非的主持人之路並不是順風順水。當年高考語文成績僅次于省文科第一名,而數理化三科總成績卻不足100分的孟非高考落榜,先是南下淘金,四處碰壁一個多月後才終于謀到了一份搬運工差事。之後為謀生計,他回到 南京 迅速做了報社印刷小工,隨後更做過送水工、保安、開過超市。然後抓住偶然的機會,終于成了電視臺裏的一名臨時接待員,端茶倒水接電話,再成為臨時記者、編導、一級主持人。 汪涵:曾是最底層場工 汪涵是湖南衛視當家主持人,也是國內著名娛樂節目主持人。節目風格風趣、幽默、睿智,擅長脫口秀。曾主持過《越策越開心》、《超級英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節目。2010年入選“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度風雲人物”。不過當初汪涵曾是最底層的場工,然後逐步做到雜務、燈光、音控、攝影、現場導演,樣樣涉足,最終從“抬桌子”成長為“臺柱子”。 胡瓜 窮苦小孩 中國臺灣著名主持人,被譽為臺灣綜藝主持人“三王一後”之一。主持的節目有《一路順風》、《綜藝向前衝》、《周五八點黨》等。得13次金鐘獎主持人獎提名,最終在2009年第44屆金鐘獎上,獲最佳綜藝主持人獎。胡瓜的經歷坎坷,由于出身客家,所以在臺灣自小就受人歧視。家在農村的他自小就學會下地幹活。上學後,打零工更是成為他比學習還重要的事情,小學畢業後就再沒休過寒暑假:送報、送奶、挖水管……繁忙的課余工作使他的成績一路下滑,上完中學便早早地跨上去大城市的火車,打拼天下。當年18歲的胡瓜考進了一家舞蹈團,學起了跳舞。因為“跳舞賺錢最快”,而正是舞蹈藝員這個角色,成為他進入娛樂圈的契機。農村的孩子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輸的認真幹勁兒,胡瓜很快就成為了團裏的喜劇演員,由于他自然的幽默風趣和青春朝氣,得以受到眾多前輩的賞識和提拔,很快就嶄露頭角,成為一顆新星。慢慢在這些前輩的提攜下,胡瓜爭取到了許多主持的機會,最終成為大哥級主持人。 李晨助陣快女巡演 李晨 職校學生 加入Channel 即成為該臺傾力打造對象的《勁爆點》主持人李晨,憑借其青春充滿朝氣的鄰家男孩形象一躍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新晉男主持。不過李晨從小到大沒當過主持人,沒上過表演班,他不過是一名職校學生,讀公關禮儀。畢業後李晨在家裏閒晃了半年多,窮得叮當響親戚們都看不過去了,紛紛為他介紹工作。在賓館幹活的表哥,為他謀了一份月薪800元的拉門工作,勸李晨去試試。好在最後有人找李晨拍廣告,之後李晨憑著那張熟悉的“廣告臉”和一段漂亮的Hip—hop舞被Channel 破格錄取。 奧普拉 窮苦私生女 奧普拉是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1998年,奧普拉當選為美國最受推崇的女人,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裏。而布什也是奧普拉脫口秀節目的座上客。不過奧普拉是個私生女,她的父母從未結婚。6歲之前,她一直跟隨祖父母生活,後來又跟隨母親生活。與父親一起居住後,奧普拉的人生開始轉折,隨後一步步,奧普拉從窮苦私生女成為了名主持人。 杜憲 炊事員 杜憲是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陳道明的妻子,不過當初,杜憲只是門頭溝的炊事員。杜憲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為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的教授,杜憲16歲初中畢業,正值“文革”亂世,高中是沒得讀了。但是杜憲恰巧碰上了一個“招工”機會,進入了北京人民軸承廠。杜憲被分配到後勤連——即是解決一千多職工“民生”問題的大食堂。杜憲在夥房裏一幹就是七年,從揉面烙餅蒸饅頭到切肉剁餡掌勺,十八般廚藝都上過手。 1977年“文革”宣布結束,並恢復全國高考,杜憲考上北京廣播學院初試。其時資深播音員親自到考場試圖直接挑人,當時就看中了杜憲,因此杜憲一畢業即成為中央電視臺的新聞主播。 . 穷人的梦想
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谈方舟子的几个打假
热度 7 cannaa 2013-2-5 20:46
我对于方舟子早年几个打假从来不再意。本来嘛,华人在海外混得比较艰难,回国后却要标榜在多么成功,而国内那个时候也买账。 引起我注意的是对肖传国打假,我当时就感到对一个搞医学研究,尤其是试图治愈不治之症的医学研究打假,有点用错了地方。 到了打唐俊的假时,我认为该打,这种在海外转一圈回国忽悠的人太多。但是,我还是有点同情唐俊,毕竟他在日本几年是认认真真做学问的,而且他的日本教授也说唐俊在他的学生里算好的。如此看来,唐买学历是不甘心自己在外白跑一趟,有补偿心理,当然手段不对。只是我要说唐俊比吴征好,因为吴征在国外几乎没有一个正经学历,全是忽悠来的。 对韩寒的打假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这贡献就在于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假,还在于这个假即使被揭露之后,社会上很多人由于思想惯性而不愿意承认这个假,这一惯性使得韩寒这个被曝光的骗子更“得意逍遥”。因此,这个打假给了公众一个自我挑战自我调节的机契。 对傅平的打假,是不用打的假,因为就没有人相信那一套,除了老外,除了轮子。 打假打到肖传国,水至清则无鱼; 打假打到韩寒,人至耻则无敌;
个人分类: 瞎侃瞎聊|143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严打诽谤中国作为进身之阶的老红卫兵
热度 14 岳东晓 2013-2-3 06:59
看了方舟子最新的打假后,不能不承认有个现象很普遍,那就是一些文革中的老红卫兵,当年在国内无法无天、打砸抢烧,到了美国为了谋生,不惜伪造历史,捏造被残酷迫害的事实,通过对祖国、对中共、对毛泽东的诽谤达到获取美国政治庇护的目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通过诬蔑、诽谤中国及其杰出人物获得美国的嗟来之食;一方面是对美国政府撒谎,伪造证据,构成联邦重罪。 那些吃里扒外,为贝克骗捐的大部分就是这种人。 更为可气的是,这些人一到中国往往摇身一变,利用中国的飞速发展寻求更大的利润。 中国不要让他们钻了空子。
8769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要把傅萍送进联邦监狱?
热度 11 岳东晓 2013-2-3 06:04
方舟子要把傅萍送进联邦监狱?
看罢方舟子对此人档案的分析,不能不怀疑这种可能: 此人当年为了申请政治避难,伪造了一段从小被红卫兵迫害、被关入政治监狱、遭受酷刑乃至轮奸的历史。 女人因为政治而被肉体强奸,这是申请美国政治庇护的法门之一。类似的例子,媒体上经常有。 而实际上,此人的照片显示,当年她是红卫兵。文革结束后一年,就进了苏州大学。 如果不能解释清楚,后果可能很严重。方舟子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打假下去,把人送进联邦监狱,也完全可能。 参考文献: http://oversea.stnn.cc/NY/201202/t20120224_1707578.html 【坐在主讲台上的四位移民企业家都有各自的故事,杰魔公司华裔董事长傅苹出生在中国大陆,成长于文革时期,1983年来美国后申请了难民庇护得到身分,之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该公司在美国的办公室已经有来自27个国家的100多名雇员。】 PS:刚搜了一下,发现方舟子已经明确说了:【 傅苹果然是靠申请政治避难获得的绿卡。这就可以肯定她那套在中国的悲惨经历是当天为申请政治避难编出来的。】
1555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周鸿祎大谈过招雷军_与方舟子恩怨现场曝光
热度 1 8288 2013-2-2 16:49
个人分类: 视频|4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年为什么会发福? by 方舟子
热度 18 蓝天绿地 2012-11-27 04:45
人到中年,大腹便便。几乎所有的人,一到人生旅途的中间,仿佛一夜之间, 体重就显著增加,最明显的是身体的中间,即使是那些可以令人羡慕地大吃大喝 而不怕增加分量的天生瘦子,这时候似乎不可避免地也长出了“啤酒肚”、“将 军肚”、“游泳圈”、“备用胎”……里面装着的是沉甸甸的脂肪。    人之所以会长胖,根本原因是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就转 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而人到了中年,身体发生了变化,代谢率自然地缓慢下来, 使得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另一个变化是,从大约30岁起,人的肌肉量开始丧失。 肌肉量丧失的一个原因是生长激素的分泌显著减少,而生长激素对促进、维持肌 肉的发达至关重要。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到中年后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运动少了, 肌肉缺乏锻炼,也会自然地萎缩。肌肉运动是很耗费能量的(即使在你安静的时 候,肌肉也在耗费能量),肌肉量少了,也就意味着身体的能量消耗少了。而运 动量少,本身就减少了能量消耗。所以,人到中年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身体 的能量消耗明显少了,但是饮食习惯通常并没有明显改变,饭量还和以前差不多 甚至吃得更多,多吃的那些饭就变成了脂肪。    到中年后,性激素的分泌也少了。这对女性的影响更明显。男性雄激素的 减少是逐渐的,女性雌激素的减少却是戏剧性的。在45~50岁的时候,女性开始 进入绝经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大幅度减少。脂肪细胞本身也会生产一些雌激素 (从雄激素转化来的。女性体内也有一定量的雄激素)。身体从卵巢那里要不到 足够的雌激素,就想从脂肪细胞那里找补,想要留住更多的脂肪,舍不得让脂肪 烧掉。   在绝经期之前,女性体内如果有多余能量转化成脂肪,大多是存在臀部、髋 部,出现丰腴女性特有的梨子形状体型。这可能是在为生育做能量储备。但是到 绝经期后,已不用担心生育了,脂肪存放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和男性一样,存 在了腹部,变成了苹果体型。这时候即使体重没有发生变化,体型也变了。而且 腹部的脂肪和身体其他地方的脂肪还不太一样。身体其他地方的脂肪在皮肤下面, 叫做皮下脂肪,那是我们能用手捏起来的“肥肉”。而腹部的脂肪除了皮下脂肪, 还有包围着内脏器官的脂肪,叫内脏脂肪,那不是我们能在体外摸到的。    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令人担忧。它们不仅让人大腹便便影响美观,而且还 危害健康。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的代谢更活跃,而且它们的代谢产物进入门静脉 循环,被血液带到了肝脏。这样,内脏脂肪就把很多脂肪酸送给了肝脏,同时也 送给了心脏、肾脏、胰腺和其他器官。脂肪酸在这些器官堆积,影响了它们的功 能。现在已经知道,内脏脂肪过多,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和艾滋海 默症等多种疾病都有关系。       谁都知道要减肥就要少吃多运动,管住嘴迈开腿。有人为了尽快让体重减下 来,就去绝食,大幅度地减少食物的摄入。这种做法是很难持续的,而且在这种 情况下,身体会以为遇到了饥荒,将会本能地进入备荒状态,代谢速度会减慢, 会尽可能地存储脂肪。等到食量又逐渐上升后,身体反而有了更多的脂肪。 正确 的做法是适当地控制饮食的量(每天要比年轻时少摄入200大卡左右),更重要 的是饮食要均衡、健康,以水果、蔬菜、全谷、低脂奶制品、瘦肉、鱼、鸡蛋、 坚果为主 ,避免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多用果葡糖浆作为糖 分,现在已知果糖摄入过多与内脏脂肪的增加有关。“啤酒肚”不是因为喝啤酒 引起的,但是不管喝什么酒,酒精摄入过多,都能增加脂肪。   有人试图通过做仰卧起坐、揉捏腹部等所谓“腹部减肥操”定点锻炼腹部来 减少腹部脂肪,这是不可能的。锻炼腹部只会让腹部的肌肉变得更发达,却不能 特定地消除那里的脂肪。腹内脂肪没有消除,腹部肌肉发达了反而显得更胖。 能 否消除脂肪,取决于运动量的多少,和锻炼的部位没有关系。市场上还有一些号 称专门用于消除小肚子的产品,也全都是骗人的 。幸运的是,要消除小肚子其实 也没有那么难。一旦身体消耗的能量超过了摄入的能量,开始燃烧脂肪时,最活 跃的内脏脂肪就会是最早被烧掉的。 节选
1576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与方舟子面对面
热度 28 自在飞花 2012-11-10 10:49
与 方舟子面 对 面 前天11月7日,听 说国内 著名的打假英雄方舟子要 来学 校 开 座 谈会 。正好俺家 LD 休假无聊在家, 不如 带 他一起去 现场 看看 热闹 ,也是一次 见识 方名人的 真 面目的机 会吧 。 下班后 匆匆 忙忙的吃 过晚饭 , 然后 挤过 熙熙攘攘的下班 车 流, 马 不停蹄的赶到了 现场会 。 没 想到 现场会 上 还 有另外一位大名人司 马 南先生。 这两 位据 说 是 专 程 来 美 国观 看美 国 大 选 的,然后被大 华 府地 区 的高校 联 合 会请来 和 当 代美 国 留 学 生 们 一起座 谈 目前 国内学术 界的一些腐 败 情 况 。 方舟子主要 讲 了一些目前 国内 假海 龟 的 现 象。有些 国 外 学 者和 国内 高校 联 名作假,名 义 海 归 而 实质没 有海 归从 而 骗 取 国 家科 研经费 和相 应 福利待遇。司 马 南主要 讲 了 对 薄熙 来 事件的立 场 和看法。 现场会讨论热 烈而理性。 两 人 给 我的感 觉 和以前的想象 还 是有些差距的 : 方舟子:朴 实书 生形象。 说话诚恳 ,理性 , 随 和,一点不像 传说 中的打假斗牛士。 司 马 南:形象 时 髦,政治人物性格。 说话有力度, 幽默,雄 辩 ,侃侃而 谈 。 无 论 如何,百 闻 不如一 见 。 这 次也算是体 会 了一次 庐 山 真 面目的感 觉吧 。
个人分类: 留学生活|24915 次阅读|86 个评论
分享 我也谈谈方舟子
热度 13 菜鸟人生 2012-6-23 08:01
昨天看了某人发的从南方周末转来的对方舟子的评价,我看不出什么有人称颂的“客观”2字,通篇都是在指责方舟子的性格。南方周末堕落了,已经不讲事实,不讲起码的客观,而是操作舆论。 方舟子的性格,有人诟病,有人推崇,但个人的性格不是该人品行的标杆,坏性格的而品行高尚的大有人在,而性格温良的更有大奸大恶,不多说。关键是,方舟子打假错了吗?错打了谁?那些无耻地拿方的家人开刀的,和当年抓不住共党就杀共党家属的,抓不到地主恶霸就杀地主的儿子女儿的的畜生有什么区别?对这种畜生,方舟子为保护家人不顾一切的和他们拼命,有什么错?方舟子这种真汉子,我敬佩。 当抓不到别人的把柄的时候,高高在上地以道德,以历史的上的个人恩怨来审判方舟子的假道学的南方周末们,倒是真的应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如何用谎言来维护韩寒这个弱智+流氓的民意领袖的。 在我看来,方的打假,目前看来只有四川大学魏于全事件有值得讨论的。但造成目前的争执不下,责任主要是魏本人不公布数据,而不是方的证据不足。方的怀疑并不需要充分的理由,必要性就够了。否则就是令人信服的定论了。
65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1234下一页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5 03:28 , Processed in 0.257013 second(s), 8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