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地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书架上的两幅地图--必看
热度 6 岳东晓 2013-5-21 14:53
我书架上有两本书,一本是《中国抗日战争地图集》,一本是《抗美援朝战史》。 先看第一本书的开始的一张地图。中日甲午战争地图。由图可见,1894年9月, 中国军在日军攻击下,从平壤撤退,同年10月底,日军突破鸭绿江,攻入中国境内,同年11月,大连、旅顺失守。 有同学曾问,湘军在哪? 1895年1月,在淮军全线崩溃的情况下,清廷不得不启用已经被大部解散的湘军。两千湘军承受着国家民族之重,与倭寇血战于牛庄,却已经无力回天。 第二张图是甲午战争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一张地图。红色的箭头代表中国军队。蓝色箭头为联合国军。 当时,美军前锋已达鸭绿江边对着对岸小便,毛泽东帐下大将个个吓得哆哆嗦嗦,林彪更是打起了摆子,老毛无奈,不得不从西北召回彭德怀,后者领军十万,渡过鸭绿江,历史地图终于改写。
个人分类: 中日关系|920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新地球地图】的构想
热度 7 地球村公所 2013-3-1 17:45
感谢各位珍珠湾网友的热烈评论,因为各种原因还不能对各位的意见给予一一回复,在此表示歉意。      4年前,我们曾经在“北京来的武士”(北京から来たサムライ)专栏上,提出过“新东亚隧道构想”,不过,这次的话题更大,属于地球规模的。    如连结各大洲、地域的海峡隧道有多少?    桥梁有多少?    这样做能行得通吗?    产生这样疑问是很正常的。    其实,我们认为操作上很简单,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同距离也没用什么关系。譬如,日本有青函隧道,欧洲有英法海底隧道。关键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想不想做。    说到资金,如果同现在世界各国上的“军事预算”相比,应该不成问题。是不是这个道理?    把地球上的贫穷地区同富裕地区连结起来,有谁反对吗?    如果把地球上的隧道、桥梁连结起来的话,国界、领海、领空等都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国家”的概念也自然消失了。    可以说,把地球上的大动脉同毛细血管都连结在一起了。    这就是本公所的计划。    这次的文章请大家参照地图看,否则,地理位置的印象很难进入脑海里。    首先从亚洲圈开始    A日本~朝鲜(和平隧道)    B中国大陆~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C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D北海道~萨哈林岛~俄罗斯    E印度~斯里兰卡    关于A日本福冈连结韩国的隧道,以前在“北京来的武士”里提起过。    日本离朝鲜半岛最近的是福冈,距离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干不干。费用嘛,根据两国的经济规模日本出7,韩国出3,这不是很好解决吗?    日本同韩国连结起来了,也就是日本同朝鲜半岛合在一起。因为朝鲜半岛同中国连在一起,也就是日本同中国大陆连在一起了。    以前,曾经在“北京来的武士”和《生锈的钥匙》(《錆びた鍵》)中,提到“新东亚隧道”构想。    从B起是本公所的新建议,首先中国大陆同台湾连结,大家都知道这里存在政治问题,但是为了地球,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连与不连的问题。距离之近,资金当然不成问题,还是连结起来有意吧。    中国大陆~台湾隧道开通后,以后就是连结东南亚了。    这里先作一个大致的说明。    台湾同菲律宾开通后,接着是菲律宾同印度尼西亚连结,完工之后,马上连结澳洲大陆。印度尼西亚同临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建隧道或桥梁。    此后再开通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澳大利亚的隧道。    这几项工程完成后,东南亚、澳大利亚同中国大陆连结在一起了,最要的是亚太圈全部连结在一起了。亚洲大陆同澳洲大陆两大板块连结起来的话,将会给地球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绝对是双赢的事。    有谁反对吗?    此外,亚洲大陆还有另外一条路线,即C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隧道。在南亚、中亚居住的人利用这条线路,可以拉近距离,往来相当方便。在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居住的人,利用这条路线最好。    特别是D开通俄罗斯同日本的隧道。北海道、萨哈林岛离俄罗斯非常近,也就是开通北海道~萨哈林岛~俄罗斯的隧道。因为亚洲隧道已经完全开通,这个北海道~萨哈林岛~俄罗斯的隧道,可以把亚洲大陆同俄罗斯连结为一体。这样的话,亚洲大陆基本上没有必要再建欧亚大陆的其它隧道了。    如果再要开通一条的话,这就是E印度~斯里兰卡,也需要建隧道。这样一来,整个亚洲都连结在一起了,也就是在陆地上亚洲同欧洲自然地连成一片,重要的是欧亚大陆同亚洲地域一体化了。    怎么样,有问题吗?    下面是欧洲、中东、非洲圈。    F、伊朗~多哈~也门~吉布提    G、意大利~突尼斯(扶贫隧道)    H、意大利~阿尔巴尼亚    I、西班牙~摩洛哥    这里请仔细参阅地图,首先是中东。    中东地区原来就同欧洲大陆、特别同非洲(以色列~埃及)连结在一起的。F的伊朗~多哈~也门~吉布提隧道连结起来怎么样?这样的话就能缩短了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亚洲国家同非洲大陆的距离。    亚洲圈同非洲圈来往就变得相当简单啰。    下面是欧洲同非洲之间,只有以色列同埃及相连。    G的意大利的马尔萨拉同非洲的突尼斯距离靠得也很近,所以这里用隧道连结起来的话,欧洲同非洲之间的来往就非常便利了。    说到费用的话,也只有靠地理位置最近的意大利及欧盟努力了。虽说现在意大利财政状况不好,如果削减军费建隧道的话,其结果还是双赢。    非洲人就要把欧美当作大恩人。    这条隧道完成的话,名字就叫“扶贫隧道”,如何?    欧美因拯救了贫困的非洲,其功绩将流芳百世。    另外,还有一点要麻烦意大利。因亚平宁半岛是细长状的,对东方国家来说,稍微有点不方便,所以想在亚德里亚海上建隧道。也就是H,在意大利莱切附近同阿尔巴尼亚连结比较好。这样的话,周围国家成为欧洲的中心,同非洲来往就容易得多。    不是这样吗?    看地图,一目了然。    对不起,欧洲离非洲近的不仅仅是意大利,还有一个国家西班牙,在同非洲摩洛哥之间建隧道也不是很好吗。这样一来,欧洲同非洲有了多方位的连结,通过文化、人员、财富交流,更有助于消灭贫困。    对欧洲大陆来说,尽管还有岛国大不列颠王国,同法国已经有隧道相连(英法海底隧道)。因为英国、法国是隧道的先驱,所以最好向意大利、西班牙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援助。    如果这些都完成的话,亚洲圈~中东圈~欧洲圈~非洲圈全部连结起来了。    剩下来面积排名世界第四位的马达加斯加岛怎么办呢?这里是被人们称为“太古生物、植物地上乐园”的场所。为了地球人类,要保护这里,但并非一定要建隧道,顺其自然吧。    剩下了的就是南北美洲大陆。    J、美国佛罗里达~古巴(卡斯特罗隧道)    K、墨西哥西半岛、加利福尼亚湾~墨西哥本土(援助隧道)    L、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白令海峡和平隧道)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国土面积虽小、却一直在孤军作战反美的古巴。    古巴到美国观光胜地佛罗里达的距离,就像鼻子到眼睛那么近,因此在距离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希望美国国会敢于决断,把两国连结起来。当然技术、资金等全部由美国负担,从其经济规模看,应该是这样。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对贫穷的古巴有利,美国也能获得到个好名声。    同反美象征的反自由国家古巴连结的话,不仅仅是利益问题,美国的“地球和平目标”不用武器,以开通隧道就能实现。如果再给隧道取名为“卡斯特罗隧道”的话,古巴人自然会接受吧?特别是古巴如能同美国连结的话,南美委内瑞拉等反美国家自然同美国解除对立,这是不会有错的。    其次,同美国陆路连结的是墨西哥西半岛(K)。    同样是墨西哥,这个西半岛被加利福尼亚湾与本土隔开,给墨西哥人带来不便。所以,希望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湾建隧道。因为岛长的缘故,也许需要建2、3条隧道。这样一来,邻国墨西哥对美国的信赖度要比现在更强,同美国的关系就更加巩固。    本公所想对连结北美与中美、南美的重要之地巴拿马说一句话,这里是世界贸易的要冲之一,各国贸易船只都要经过,巴拿马海峡也就成了“谎言的海峡”,因为巴拿马籍船税金便宜的缘故,许多国家的船都打着巴拿马船籍的旗号,在海上大模大样地行驶。    这样难道不奇怪吗?    人类不感到羞耻吗?    最后是L,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之间的白令海峡,这样的距离完全不成问题,相隔又那么近。    问题在于美国、俄罗斯,至今为止还没有连结起来,主要还是受冷战思维延续的影响。    一旦这里开通的话,南北美洲大陆同亚洲就连结起来了。这样一来,南北美洲大陆同亚洲、俄罗斯、欧洲连成一体,最重要的是整个地球的大动脉同毛细血管完全连结起来了(北极和南极大陆除外。智利、阿根廷离南极那么近,几十年以后去做,不是很好吗。大英女王陛下,前一阵子,您老人家在说什么呢?)。    最后地球村公所想说的是,以前本公所的目的是从地球上消除“国境”、“国家”等概念,地球一体化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这一次提出具体的处方来。    地球全部用隧道、桥梁连结起来,这样的事能否行得通?    是不是需要很多钱?    这里再说一遍:隧道连结是很简单的,距离、技术都不成问题,至于资金的问题,如果各国都取缔军队的话,简单地不就出来了吗?是干,还是不干,这就取决于今后地球人类的决断。
760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IPHONE5的地图。
热度 4 8288 2012-9-22 09:20
再来一个大合辑。。。。IPHONE5的地图。。。。。。。简直让人。。。。无。。法。。。直。。。。视。。。。。。苹果已经无法抵御全世界人民的吐槽了
个人分类: 图片|5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1 02:56 , Processed in 0.035146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