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基金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美国反腐:市长贪污600元轰动全美
热度 3 他乡异客 2016-4-24 09:43
美国反腐:市长贪污600元轰动全美 四年前,巴尔的摩市黑人女市长希拉-狄克逊(Sheila Dixon)被媒体披露有贪污嫌疑。 狄克逊是2007年被选为巴尔的摩市长的。她上任后,铁腕打击黑社会,巴尔的摩治安明显好转,命案数量大幅下降至20年最低水平。可惜她无法抗拒钱财的诱惑,追求生活享受,比如穿上皮草衣服。她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2008年6月,马里兰州检察官开始进行调查,而后起诉她贪污盗窃等数项罪行。经过法院取证和审讯,2009年12月,陪审团认定贪污罪(embezzlement)成立:她贪污了价值1500美元的礼品卡(gift cards)。这些礼品卡来自民众的捐献,是准备送给低收入家庭的。她用这些礼品卡给自己添置服装、录像机、DVD等。其中有许多礼品卡是她前男友捐献的。可以确定的贪污数目是600美元。狄克逊表示认罪,辞去市长职务,并服从法官的判决:捐献45000美元给一个慈善基金会,当社会义工500小时。这就是闻名全美的市长贪污事件。 读罢此消息,老朽仰天长叹。 老朽虽对老美诸方面多有批判,但就政府官员廉洁程度中美之间差距如此之大,还是错愕不已。 老毛的“为人民服务”只是写在中南海的墙上,而现实是,从上到下都是在为人民币服务。“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白贪谁不贪,有权若不贪,失权干瞪眼。” 今年是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很多人都在寻找中国惨败的原因,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制度的失败!仅从在乾隆的纵容下大贪官和珅贪污的家财富可敌国一例,就可看出大清国腐败到什么程度。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武装到牙齿的资本主义制度开战,焉有不惨败之理?倒是以邓世昌、丁汝昌为代表的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英勇奋战不惜以身殉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决不能再重蹈覆辙! 对于中国的反腐肃贪,老朽举双手赞成,但反腐肃贪靠什么?靠得是制度而非只靠中纪委,何况中纪委里也有内鬼。有选择的肃贪,就有官官相护、借机铲除异己之嫌,老百姓能满意吗? 2014年7月28日
个人分类: 异客异论|50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现场演讲: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热度 3 稻草 2015-12-8 10:04
     屠呦呦演讲现场      现场图      屠呦呦引用毛泽东   屠呦呦同时对国家的信任表示感谢,并强调了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价值。屠呦呦引用毛泽东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说,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屠呦呦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演讲的结束语,并祝在场的科研工作者们再各自研究领域都能再上一层楼。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C.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演讲幻灯片)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演讲现场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令负责並组建“523”項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这一项目在当时属于保密的重点军工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这是我刚到中药研究所的照片,左侧是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他指导我鉴别药材。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接受任务后,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关键的文献启示。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当年青蒿资源品种混乱,药典收载了2个品种,还有4个其他的混淆品种也在使用。后续深入研究发现:仅ArtemisiaannuaL.一种含有青蒿素,抗疟有效。这样客观上就增加了发现青蒿素的难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并不高,还有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纯化工艺的影响,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由于缺乏通风设备,又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1972年3月8日,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抗疟药物专业会议,我代表中药所在会上报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结果,受到会议极大关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我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显效的结果。从此,拉开了青蒿抗疟研究全国大协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诚服务。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谈到控制疟疾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减少疟疾病例与死亡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如此,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的非洲疟疾患者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rtemisinin-basedCombinationTherapies,ACTs)。但是,得不到ACTs治疗的疟疾患儿仍达5千6百万到6千9百万之多。   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在柬埔寨-泰国边境的许多地区,恶性疟原虫已经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请看今年报告的对于青蒿素抗药性的分布图,红色与黑色提示当地的恶性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可见,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这项计划出台的目的是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鉴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证实,扩散的潜在威胁也正在考察之中。参与该计划的100多位专家们认为,在青蒿素抗药性传播到高感染地区之前,遏制或消除抗药性的机会其实十分有限。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我诚挚希望全球抗疟工作者认真执行WHO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   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76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民主基金会极力扶植热比娅
热度 7 VANO 2014-3-2 20:47
美国民主基金会极力扶植热比娅 美民主基金会主席倾力张罗“世维会”经费 2009年8月13日 东江时报 国际新闻 字号: T | T 热比娅。 “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现场照片。本版图片 本报采集 “当时我身无分文,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才得以在华盛顿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对民主基金会的支持,我极其感激。” ——— —— 热比娅 “当时我身无分文,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简称“民主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才得以在华盛顿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对民主基金会的支持,我极其感激。”——— —— 这是“疆独”组织头目热比娅2006年在美国对《当今时代》杂志说的一番话。如今3年多过去了,热比娅今非昔比,已经能煽动、制造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这样轰动世界的事件,她在世界各地的窜访活动也受到更多关注。现在的热比娅大概更要感激美国民主基金会了,因为是这个机构几年来苦心包装她,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她,甚至热比娅现在窜访外国的费用也仍是由这个基金会提供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民主基金会给热比娅经费的多少与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 热比娅窜访民主基金会埋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 “7·5”事件后,“世界维吾尔大会”(简称“世维会”)现任主席热比娅四处窜访,除在日本发表演讲抹黑新疆形势和中国政府外,还到澳大利亚参加墨尔本电影节,同时发表攻击中国政府的言论。此外,热比娅还准备窜访土耳其等国,频密的窜访活动需要大笔经费支持,自称是“非营利组织”的“世维会”并没有生财造血的能力,所以钱从哪里来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记者8月5日晚通过越洋电话采访了美国民主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名接电话但称不方便透露姓名的男子承认,民主基金会今年给“世维会”的经费“超过50万美元”,这些钱正是用于支持“世维会”和热比娅直接领导的“美国维吾尔协会”主办的各项“保护和发扬维吾尔民族文化与价值”的活动。记者直接问该男子,热比娅访问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开支是否算在这50多万美元里呢?该男子脱口而出:“当然!热比娅是在宣扬新疆和维吾尔人正在遭镇压的真相。”当记者追问,美国民主基金会是否意识到,它赞助热比娅的活动其实是乌鲁木齐这次“7·5”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助推器”时,该男士回避了正面回答,而是说:“我们给出的每一笔经费都是透明的。” 这名工作人员的回答与民主基金会主席卡尔·杰什曼的说辞十分相似。7月17日的“亚洲时报在线”刊登了对杰什曼的采访,杰什曼说,民主基金会给热比娅和“世维会”的资助太少了,不足以支撑发动“广泛起义”。他还辩解说,民主基金会给出的每一笔资金都是“透明的”,都是“公布、公开的”。杰什曼所说的“透明”、“公布”与“公开”显然是指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网站上公开了一组数字,但除了一组阿拉伯数字和项目名称外,那些受到资助的人怎么花这笔钱,钱花到哪儿去了却没有只字说明,而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所有人都对此讳莫如深。民主基金会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名男子被问及该问题时非常干脆地说:“这个问题你得问接受我们资助的人去。”在“亚洲时报在线”的采访中,杰什曼被问到,他的维吾尔朋友中是否有人提前告知他,新疆要发生骚乱?对此,杰什曼回答说:“我不知道事态会怎么发展。”这番话至少说明,杰什曼其实没法否认民主基金会所出的钱,与热比娅领导“世维会”挑起新疆分裂活动之间的关系。 杰什曼精心打造热比娅 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介绍其主席杰什曼时是这样说的:“曾任美国民主基金会非洲、亚洲、中东、等项目的负责人,1999年新德里 ‘世界民主运动’的发起人……” 然而,杰什曼同时还是一个极其反华且对所谓的“维吾尔事务”有“特殊情结”的人。2006年8月20日,杰什曼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主持人问:“你一直在谈反民主问题,那你觉得某些国家打着反恐的幌子反民主,镇压民主和异议分子的问题有多严重?”杰什曼立即回答说:“在许多国家,比如说中国,如果你是一个维吾尔人,并且有一些独立的文化认同,那么他们就会被视为恐怖分子。” 杰什曼就是带着这种 “情结”结识并且扶植热比娅的。一位多年跟踪热比娅动向的新疆学者告诉记者:“早在热比娅犯罪坐牢的时候,杰什曼就已经发现了热比娅的价值,并且是在他的运作下,让挪威一个机构于2004年授给尚在监狱中的热比娅一个所谓的 ‘人权奖’。2005年3月,杰什曼又凭借美国民主基金会与美国国务院的特殊关系向时任国务卿的赖斯施压,最终得以让热比娅以保外就医的名义飞往美国。”释放前,热比娅一再保证:出境后绝不参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任何活动。释放当天,热比娅在美国外交官的陪同下前往美国。一下飞机,刚踏上美国领土,热比娅就立即背叛了自己无数次的承诺,开始攻击中国。 从热比娅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起,杰什曼就开始全力扶植她。美国民主基金会网站上2005年4月8日的视频和新闻稿显示,“美国维吾尔协会”和美国民主基金会当天联合主持午餐会,通报热比娅获释的情况。随后,热比娅也介绍她是如何致力于改善“东突厥斯坦维吾尔人生活与人权条件”,如何成立“1000母亲运动”组织,而她本人又是如何“受迫害”的。参加当时午餐会的国际媒体记者注意到了杰什曼主持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着热比娅进行的。果不其然,在杰什曼的“精心策划”下,热比娅2006年在美国成立“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热比娅基金会的启动资金正是杰什曼提供的!”新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肯定地对记者说。不出外界所料,热比娅很快取代了土克尔,担任“美国维吾尔协会”主席;同年9月,热比娅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之一。 乌鲁木齐 “7·5”事件发生后,美国会人权小组委员会的民主党议员威廉姆·达拉汉公开指责北京对热比娅的指控是“中国当局错误抹黑热比娅是恐怖分子的系列活动”。部分美国议员为何如此卖力为热比娅站台呢?美国福克斯新闻台曾经报道说,达拉汉与民主基金会主席杰什曼关系很好,正是杰什曼的引见,热比娅才与达拉汉等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热比娅用美国人的钱搞“疆独” 杰什曼的民主基金会给了热比娅多少钱?这些钱又是如何花的呢?对此,有资料显示,自2004年起,美国民主基金会开始对中国境外的“东突”组织提供资助。目前,民主基金会资助的主要 “东突”组织有:“世界维吾尔大会”、“美国维吾尔协会”等。 截至今年6月,民主基金会累计向上述境外“东突”组织提供经费近224万美元。其中,2004年度,民主基金会资助近8万美元,约占涉华项目资金的2%。到2008年度,资助近60万美元,较2007年度增加了14%,约占涉华项目资金的13%;2009年度,已确定提供资金50余万美元,约占涉华项目资金的15%。这些钱的具体用处基本都与“疆独”分裂活动有关。 杰什曼对热比娅和 “世维会”的资助有两种模式——— —— 直接资助相关“项目”和通过“秘密资金”资助。明的来看,美国民主基金会向热比娅手下的几个机构每年拨款。暗的方式其实也不难发现,因为“美国维吾尔协会”所获得的各种捐款不断增多,其中多数源于面目不清的基金会,包括所谓的“私人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官员告诉记者:“观察美国民主基金会赞助热比娅的费用与新疆不稳定情况的发生频率就会发现,民主基金会给的钱越多,热比娅的窜访活动就越多,而她对新疆的图谋也就随之增加。 美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为什么美国政府没什么人支持热比娅和“世维会”,而美国民主基金会却对其超级热情呢?加拿大学者威廉·英达尔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华盛顿对新疆事务的干预其实与人权问题无关,其真实意图是影响新疆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版图中的战略位置,影响新疆在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经济与能源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中国从中亚进口石油、天然气的重要管道都经过新疆,这些进口将使中国减少对海上进口石油的依赖,后者很容易受到美中关系恶化的影响。“骚乱事件发生在上合组织历史性会议 (指今年6月的上合组织峰会)后不久,这并不是偶然的”。(环球时报) 相关链接 热比娅是何人? 热比娅1951年出生于阿勒泰市。有公开资料称,热比娅曾在南疆阿克苏市当过洗衣妇,“苦干了3个月,她挣下了3000元钱。”这是目前惟一可见的“原始资本”。1981年热比娅在乌鲁木齐商业区二道桥租下一个小摊位。经过10年打拼,热比娅便坐拥上亿家产,成为新疆“女首富”。 热比娅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并且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8月,热比娅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批捕。 服刑期间,热比娅提出保外就医申请,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司法部门同意其申请。2005年3月17日热比娅出国前一再向政府保证,出境后绝不参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任何活动。然而热比娅一出境就变卦了。 (综 合)
90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你幸福吗?”——俄罗斯人的回答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5-24 16:32
1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01.87 KB) 俄罗斯民意基金会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73%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幸福,莫斯科人的幸福感比例则达81%。   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一项民意调查也显示,77%的受访者感到幸福,这一数据比两年前增长了10%,比1992年的数据上涨了33%。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俄罗斯人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幸福,与金钱无关?   伊戈尔47岁,在媒体工作,是个健谈的人。谈到幸福的话题,他毫不迟疑给出肯定答案。“只要拥有喜欢的工作和贴心的儿女,做一个幸福的人并不难,”他说。   当记者二十多年的他认为自己“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幸福是很多人得不到的。”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需要什么东西都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得到。”   他回忆说,他大学毕业时正值苏联解体前后,国家经历动荡和转型。“但对记者而言,国家的动荡是出新闻的好机会。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这一点很重要,”他说。在那一段时间,他走了很多地方,观察并报道在这个国家发生的许多事,“很有趣的经历”。   谈到自己的孩子,伊戈尔脸上的笑意掩饰不住。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4岁,已经工作并也有了女儿;小儿子才4岁,咿呀学语,正是可爱之时。   伊戈尔说:“小儿子和孙女几乎同时出生,所以我现在是子、孙同时绕膝。”   伊戈尔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曾在中国东北地区工作过。75岁的老母亲如今还经常受邀去外国高校做讲座,前不久刚从意大利回来。伊戈尔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常对母亲说:“你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我觉得幸福与否,其实和经济条件关系不大,这是很内在的个人感受。1991年我失业了,整整一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房子。我去了新西伯利亚、高加索旅行,和父母、孩子待在一起。那段时间也是快乐的,”他说。   伊戈尔对幸福的理解或许能代表部分中年俄罗斯人的感受。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的专家瓦列里·菲奥多罗夫认为,20年前俄罗斯进入病态的、全面改革时期,到现在逐渐形成新的社会、政治、经济体系。这一过程中,人们必须跟随国家的发展步伐,调整各自对生活的期许,“他们知道怎样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心理学家谢尔盖·克留齐尼科夫指出,俄罗斯人性格中隐藏的乐观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认为自己可以对生活做出新规划,因此能更乐观地看待未来。 自由,克服一切   克塞尼亚20岁出头,是个活泼的莫斯科女孩,说话时总会忍不住手舞足蹈。见到记者时,她一身户外运动装束,刚刚从克拉斯诺达尔斯科边疆区的海边旅游回来。“7天时间,3天在火车上,到了那就背着包到处走,”她说。   与中年老成的伊戈尔看法不同,克塞尼亚认为 幸福感 与经济条件有关联。她喜欢工作一段时间就去旅游一次,到新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这必然需要一份固定的工作或收入为保障。   她说,莫斯科许多年轻人打两份工,他们知道必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想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克塞尼亚觉得读大学时是最幸福的阶段,“每天很热闹,也不必为生活发愁。自由自在,不用回家被父母问东问西。”她目前正申请出国留学,想出去看看并学点东西,希望回来能有“更多的自由”。   与克塞尼亚同岁的娜斯佳出生在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在莫斯科找了一份翻译工作。在她看来,莫斯科本地人的幸福感比俄罗斯其他城市居民都要高,因为“这里各种社会保障都比其他地区做得好。虽然物价高,但收入也高。对本地人而言,没有买房的负担,人们会活得比较轻松。”   娜斯佳现在最大愿望就是在莫斯科城郊有地铁的地方买一套小户型公寓。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33平方米的公寓售价600万到1000万卢布(1元人民币约为5卢布)。一次付清这笔钱,对她而言是不可能的。她正努力攒钱准备支付30%的首付,而贷款利率高达17%到19%。“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她有点犯愁。   即便如此,她依然不愿意离开莫斯科生活。“这里有很多机会让我选择,其他小城市无法相比。”拥有机会,就意味着拥有改善生活、抵达幸福的途径。   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校的一项研究显示,经济条件仍然是多数 俄罗斯人 衡量幸福度的重要标准。   俄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4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1年,俄罗斯居民实际工资增幅为2.8%,2012年这一数字提升到8.4%,增幅比例较大。收入增加可能是影响民众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此外,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校的研究说,俄罗斯年轻一代的幸福感较高,因为他们享有更大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61.43 KB) “没有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认识老奶奶斯维特兰娜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春早晨,冰消雪融后的莫斯科格外迷人。满头银发的斯维特兰娜独自在市中心的小池塘边散步,见到记者便寒暄道:“阳光这么好,冰都化了,草也快绿了,日子要好起来了。”   年近70岁的斯维特兰娜独自住在莫斯科市中心一间公寓中,丈夫去世多年,没有子女。对于自己的生活,斯维特兰娜认为:“没什么可抱怨的。”  她退休金不多,但也够花;身体还算健康,有一个侄子时不时会来看望她。每天上午,她都来池塘边散步,和路人聊天交谈。 在斯维特兰娜看来,生活应该知足常乐。她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商店里什么都买不到,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整个国家都看不到未来。”因此,她觉得“如今一切稳定下来了,人们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规划。没有什么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俄罗斯心理分析研究所的教授亚历山大·普罗特金认为, 俄罗斯人 倾向于从消极方面出发看待幸福这个概念,会认为如果没有什么不幸就是幸福。这种心理大多出现于曾经历过巨大动荡的社会,比如,国家历史上曾有过公民社会缺位、无法治等时期。   心理学家伊戈尔·瓦西里耶夫说,不少俄罗斯人重视“活在当下”,即便积蓄有限,也要去其他地方旅游,或者买一件奢侈品,这也是促使 幸福感 提升的一个因素。   实际上,俄罗斯民意基金会对该国约5.7万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和退休人员的幸福感最弱。这可能与俄罗斯养老体制有一定关系。俄罗斯人交付养老保险的年限相对较短,导致他们拿到手的养老金偏少。2009年开始,政府养老金出现赤字,俄国内也出现关于是否应提高退休年龄的讨论。在物件上涨等情况下,手里的钱不够花,难免会让这些人群感觉不那么幸福。    相关链接:民众自认幸福 总统避谈幸福   俄罗斯民意基金会的幸福感民调采访了大约5.7万名成年人,分布在俄79个联邦主体的2000多个居民点。   其中,大学生群体幸福感最强,88%的受访大学生称自己幸福。其次是月收入超过2.5万卢布(约合4948元人民币)的人,约有84%认为自己幸福。60岁以上老人和退休人员幸福感最弱,21%认为自己不幸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没有工作也不打算找工作的人中,自认为幸福者的比例高达80%。   1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不幸福,13%的人则说不清自己是否幸福。   俄总统普京在4月25日举行的与民众连线电视节目中也被追问“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他回答说,一个人是否幸福是个“哲学问题”,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他说,自己对俄罗斯人民选他当国家元首心存感激,“这是我的全部生活,这对幸福来说是否足够,我不知道。”(赵嫣)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2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人真的不可貌相!
热度 4 wx1wx2 2012-11-5 02:55
人真的不可貌相!
  日前,延安大学老校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國務院原總理 李鹏同志用自己的稿费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三百万元,设立了“李鹏延安助学基金”。 自2009年开始,每年资助延安大学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3000元,已累计资助延安大学40名贫困学子,共计120000元人民币。   李鹏同志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延安大学的建设与发展。198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自过问延安大学的建设,将延大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院校;在他任国务院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多次接见延安大学领导、亲切关怀学校发展;延安大学建校60周年 庆典时,亲笔题词“继承优良传统,坚持正确方向,办出自身特色,再创新的辉煌”;学校建校70周年庆典,李鹏同志在贺信中高度赞扬几代延大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使这所大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希望延安大学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继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再看看石原,論貌相,跟咱李鵬多少有些像。可他,80歲了還想當首相、還要侵吞咱中國的領土。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个人分类: 人物|598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日本的董存瑞基金会
热度 18 VANO 2012-9-9 01:57
近几年,在工作中我实际处理了这个名为 的款项。 我很好奇, 为什么一个日本人会坚持向中国的河北省长期提供资金支援? 为什么一个日本人会使用董存瑞这个名字建立基金会? 我记住了他的名字,然后回家在网络里开始搜索他的信息。 他的名字叫,高主精一。1925年2月出生。现年85岁。 一 25岁,他从开业水果店开始,后来发展成为地区的水果蔬菜市场的理事。 66岁,他辞去了所有职务,正式访问中国的河北省, 并且开始对河北省的农业发展和义务教育展开了支援活动。       http://www.iiyama-catv.ne.jp/~npo/member/nichuikuei.html   基金会的介绍 至今,他获得了许多中国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 网络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受到他帮助过的中国学生 写给他的联络信。 1992年 河北省より「外国専家特別栄誉章」を受ける。 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国外国専家局より「友誼賞」を授賞。 国慶節に私たち夫婦で李鵬総理の招待を受けて河北省を一巡する。 2003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が新たに設けた「燕趙友誼賞」を受ける。 2004年 河北省隆化県に「日中友好董存瑞育英基金」を設立する。 我很好奇, 高主精一为什么会特别支援河北省,更好奇怎么会使用董存瑞的名字建立了基金会, 我进一步开始的搜索各种信息。 发现了高主精一先生曾经是一名日本军人,虽然兵历年数不长, 他曾经在1944年11月 进入松本连带队。 而这个日本军队当年就是去的中国的河北省。(据网上资料提供)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我想,纯粹的自我猜想,高主精一是不是在做一种偿还?
9558 次阅读|3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9 20:07 , Processed in 0.058738 second(s), 1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