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见证朦胧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结束语)
热度 14 RidgeWalker 2012-9-12 12:27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结束语)
感谢朦胧诗,中国诗歌从政治的绑架里得以解脱,重新回到人们日常的感情里,新一代儿女不再回头观望,人们走出了迷惘,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爱憎了。 后朦胧诗时代,日子正常了,人们也看到中文的美丽。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是,西方从朦胧诗运动里看到了当代中国诗人对政治现实的强烈不满,再加上邓公小平极力推行改革开放。那些日子里,不仅诗歌回到了人们的生活里和感情里,而且紧闭着的国门也洞开了。西风吹来,一时间令人难辨香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年轻的心骚动了。后来就有了学生运动,很多势力参与了这场较劲,中国的政治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诗歌界对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意识形态的争斗非常重视。很快一些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受邀到西方讲学,常驻。西方历来好像视东方乃至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为异类,需要推翻,清理。朦胧诗人也成了被运用的势力;个别诗人的确皈依了西方民主的传教。 顺理成章就有了1992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朦胧诗朗诵和欣赏聚会。避过赞助人的用心和企图,本人作为在校研究生很 荣幸遇到舒婷、北岛、顾城夫妇、多多、菲野等人。 舒婷娇小,令人不得不叹息这么瘦弱的姑娘如何在十五岁时就上山下乡,扛起笨重的锄头。但是咱也知道生在乡下的孩子从来就没有别的选择。也许这样经历让舒婷成熟了,他待人接物温柔得体,几乎没有性格缺陷。诗歌在舒婷的日子里,应该像从墙上取一片纸那么容易。咱的小学中学的语文课被扰乱了,长大了有舒婷,心存感激呢。 北岛模样冷峻,看上去神圣不可侵犯,整个人像一把锐利的匕首。但是一旦开口说话,语气却是和蔼的,思维敏捷,隐含热情。我想北岛也许过于自我,也许过于西化,也许没有政治家的胸怀和眼光,但是每一位因为痛苦思索而给自己额头添加皱纹的中国人,都是这个民族的优秀子孙。 顾城个头矮小,大约一米六左右,把一条牛仔裤腿剪成高帽戴着,独树一帜。顾城眼睛里有灵气,不愧为天才,但是更多的是孩子气,显得不合群。倒是顾城夫人谢烨风华正茂,美丽温柔,化妆最为细致,不留痕迹,而且说话得体,微笑大方。公共场合实在看不出两人之间的感情裂痕,更没有想到一年后小小的顾城斧砍妻子。这样的消息至今仍然是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没有那次会面也许不会如此纠结。 (谢烨和顾城) 多多是诗人,但更像商人或者代理人。他好像看透了西方唯一的优越是钱财,所以就出版发行与人讨价还价,准备先捞一笔。菲野等人冷眼看世界,不苟言笑,面露不屑。 后来从中文报纸上得知,菲野居住旧金山湾区,生活穷困。一次被当地华裔女钦慕,和人家约会花了一笔钱。因为外表冷酷,英文太差,那女人拒绝成全他的欲求,就出手打碎了人家的鼻梁。到了法庭上还拒不认罪,被收监数月。悲哉。 诗人的性格各异,个个对语言极度敏感,对人世眼光独特。哈佛大学的 Howard Gardner 教授就把人类智能分成八类,最高层次就是诗歌智能。但是现实生活中纯粹智能是不够的,还有个情商的要求。很多诗人但不是所有诗人的情商都有缺陷。造物主是公平的,一般不会让一个人各方面都优秀。当然也有例外,偶尔也有精英出现。 (徐敬亚) 谈论朦胧诗必须提到几个评论家。吉林大学中文系在校生徐敬亚当年既是朦胧诗人的一员,也是旗帜鲜明的诗论家,大声赞扬自己的阵营是“崛起的诗群”。对朦胧诗持肯定态度的学术界人士有北大的谢冕教授 、 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本人也有幸与两位教授见面。 谢冕教授稳中持重,为人师表。倒是有个长相令人生厌的女生,在演讲和后来的晚餐过程中不厌其烦地重复咱们北大如何如何。有些人就是愿意失去自我,哄抬身价,令人不齿。 孙绍振教授当年在美国讲学,非常西化,讲话情绪激动,煽动性太强,有些得不偿失。 (孙绍振教授) 一场运动造就一个人生。见证了,也许成熟了,也许。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字|23150 次阅读|44 个评论
分享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其三)
热度 6 RidgeWalker 2012-8-17 10:14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其三)
3.五人领军 朦胧诗可不是软绵绵没有气力,朦胧诗不是鸳鸯蝴蝶派。朦胧诗所挟持的气势和胆量派生育当年的“四五运动”。 一九七六年五月四日北京人民把悼念新近去世的周恩来总理的自发活动推向高潮,很多年轻人发泄了对当政人也就是后来定性的“四人帮”的极度不满。周恩来在人们心里代表着指望和良知,而这一线保住这个共和国不至于楼倾房塌的希望终究破灭了。悲愤出诗人哪,全中国听到了“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纪雄杰,扬眉剑出鞘”的铿锵之声。诗歌以她铿锵有力的号召力,在中华大地上又一次吹起了起唤起民心,激发了情感的号角。 继而,工人出身的赵振开,也就是后来以北岛出名的诗人用宣言式的语言写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应该说朦胧诗运动是四五运动的延续。怒吼离开广场,不再结社游行。一种声音深入到个人头脑中的思维和想象使得诗歌的队伍不断扩大,走向共和国的角角落落。 个人认为,朦胧诗五个领头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中,真正打动了少年心的还是舒婷。那个初中毕业,才十五岁,身高不到1米55的小姑娘龚佩瑜,以她温柔娴静的热烈给有心人补习了难得的中文课。舒婷的《致橡树》那时就有了女性独立的爱情宣言,她要“以树的形象”和爱人站在一起,也不失女性的柔美,“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句子,特别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终于看到了语言和自身生活的联系,轻柔,优美,而不是力量。就连舒婷的朗诵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让人难忘,我的祖国真的以她“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就连还是个孩子的我也情愿让祖国“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死不足惜,只要我们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国家。 舒婷的爱情组诗《会唱歌的鸢尾花》很长,足足十六节,超过了15行。读了许多遍,几乎能背诵了。中国的语言就是这样学习的,影响深远哪。 如果子弹飞来 就先把我打中 我微笑着,眼睛分外清明地 从母亲的肩头慢慢滑下 不要哭泣了,红花草 血,在你的浪尖上燃烧 回忆那个年月,回望我们的同代人,那是令催人泪下的经历。 顾城特立独行,即使不在这个朦胧诗的年代,也是注定要令人侧目的。出名军旅诗人顾工的儿子,对语言的敏感有祖传的成分,被称为当代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童稚不减、包含梦幻情绪;天生就能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顾城得《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堪称经典,广为流传。只是,在那个无我,牺牲,奋斗的时代里,顾城显得过于自我,过于空灵。 江河,这个原名于友泽的工人,不仅是朦胧诗运动的主流人物,也是时代变迁,慷慨陈词的主人翁,没有惧怕,大义凛然。其诗歌里厚重的历史感有着那个年代明显的烙印。“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人自觉担起承前启后的重担,祖先给了他们诗歌,他们利用这个美好的战车,利剑,反思现实,找到了自己独立声音,向一代人打开了全新的审美帷幕。 我死了   子弹在身上留下弹坑像空空的眼窝   我死了   不是为留下一片哭声、一片感动   不是为了花朵在坟墓上孤独地开放   民族的感情已经足够丰富   草原每天落满露水   河流每天流向海洋   这久远的潮湿的感情   难道被感动的次数还少吗   ……   我被钉死在墙上   衣襟缓缓飘动   像一面正在升起的旗帜 杨炼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下过乡。但是视野开阔,是一代人里最优气质的诗人。他的长诗《诺日朗》从一发表就轰动了诗坛,他在“清除精神污染”政治运动中遭到批判,也是因为他的诗影响广泛,超出了语言,超出了时代,也超出了政治。 我是瀑布的神,我是雪山的神 高大、雄健、主宰新月 成为所有江河的唯一首领 。。。 欲望像三月 聚集起骚动中的力量 我是金黄色的树 收获黄金的树 热情的挑逗来自深渊 毫不理睬周围怯懦者的箴言 直到我的波涛把它充满 流浪的女性,水面闪烁的女性 谁是那迫使我啜饮的唯一的女性呢 。。。 我来到的每个地方,没有阴影 触摸过的每颗草莓化作辉煌的星辰 在世界中央升起 占有你们,我,真正的男人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字|19874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其二)
热度 13 RidgeWalker 2012-8-15 09:42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其二)
2。诋毁之余的饶恕 朦胧诗是一个可笑但却严肃的污蔑词。 诗歌,特别是中国诗歌打从《诗经》开始就讲究个朦胧美,太直白了就失去了诗意。所以说,给诗前面冠上朦胧二字旨在诋毁。诋毁什么?污蔑谁呀?这才是关键。 从中文对诗歌的定义和理解上看,再与历代诗词比较,八十年代的所谓朦胧诗实在不朦胧,用朦胧这个词来描述诗纯属多余,有悖于常理。 但是,如果您学习过毛泽东先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以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然后再听一听贺敬之的, “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 等名句,你就能看出些端倪了。八十年代,一批年轻人决定反叛,他们不想读那种没有自我,没有爱情的句子了。他们要给诗歌注入自己的声音,情感和愿望 。 中国诗歌要脱离激烈的政治斗争,走平淡而纯洁的生活之路。你叛逆了,写出一些发自内心的字词,连玩文字起家的人都假装读不懂了,你就被朦胧了。朦胧诗曾经是一个多么美丽的高帽子哟。 如果顾城的句子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还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稍稍朦胧,那也在诗歌朦胧的常规范畴里。 舒婷的句子很直白。  爱 ——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北岛本来就不留任何悬念。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梁小斌说,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 ,那可是骨头里的感受呀。王小妮在窗户透来的光线里看到了自己,这难道很抽象吗? 但是,革命诗人看不惯哪,所以这些句子就被说成隐晦了,看不懂了,朦胧了,就是资产阶级的残渣浮起。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朦胧诗这个词也是宽容,就像爸爸指责儿女不孝, 仅仅指控尔等拾人家西方现代主义的牙慧,二三十年代的沉渣浮起, 但不至于棍棒加身的气话。骂过了,孩子们没有反驳,继续和小朋友一起玩文字游戏,玩出名堂来了,朦胧诗倒成了气候。那是因为诗歌本身也要恢复原态,不再为政治服务了。诗歌属于青春,属于爱情,属于敏感而痛苦的心灵。 朦胧诗是一次饶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常常把你砸得稀巴烂 。只是到了百废待兴,拨乱反正的年代,这个打砸抢,这个专政的无情似乎没有了后劲。把几个舞弄笔杆子的年轻孩子给放了。那时的中国也许长长吁了一口气呢。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字|15394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其一)
热度 12 RidgeWalker 2012-8-15 09:24
【评书乱弹】话说朦胧诗(其一)
1。 有个词叫作朦胧诗 经历了那场浩劫,我该从怎样的角度向人们证明我的幸运。也许,幸运仅仅存在于一个人的感觉里,也就成了活下来的信念。只不过,在歌舞升平,推杯交盏的今天,我所指的幸运是否还会有人理解,还有多少人认同?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被砸烂的太多了,不仅仅是门口的石狮子啊,也不仅仅是庙里的神像,神坛。那时连德高望重的研究所的所长,视为国宝的大学者,甚至公检法都被砸烂了。那时,一个国家民族将自己推向悬崖,危在旦夕,束手无策哟。 幸运哪,这个民族还没到全然无可救药的地步,一夜间伟人驾崩,动乱结束;接着就是迫不及待的拨乱反正。那些日子里,也许因为年幼,我听得到也感觉得到,许多冤魂在哭,在诉;很多孩子在盼,在望;无数双眼睛在流泪,在黯淡。胜利的酒啊醇又美,只是人们普遍眼里噙着泪水。。。 我很幸运,因为那时我确实是个孩子,眨巴着被惊恐的眼睛,用瘦削的肩膀支撑自己的天空。活下来就是天大的幸运啊。直到走进大学校园那一刻,我的人生一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至今没有人向我解释为什么生存必须那么艰难。那时的我的确是孩子,从躯体到心理到感情。我该怎样诉说我的幸运,我的存活,我的岁月。 作为大孩子,当我读到舒婷的《致橡树》,而不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当我理解了 “ 如果我爱你 ”里 那个爱字的真正含义,我突然间哭了,无限悲伤地。人们确实笑话过我,说我身上有太多的孩子气。可是,人们永远也想象不出来,我和我们的一代人如何在一夜间成熟,甚至苍老。我的5岁的比现在有些50岁的人要懂事得多,我们沉默,我们从不抱怨。我们默默生存,无私奉献。 15岁的我已经上大学了,我的大学同学,有30多岁的老三届,有25岁甚至更老的返城知青,个个都把自己看成是共和国的脊梁,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紧咬的嘴角。一群风华正茂的男男女女啊,就这样变成了石雕。我没有资格数落他们,他们和我不一样。他们是当代墨家弟子,蔑视乐趣,救国救民,却忘记了拯救自己。毕业很多年了,这些年他们蜕变了,有的人投机钻营,有的人造假。可是我宁肯记得他们身上的使命感,那令人惊恐的使命感。是啊,使命曾经使我们的青春颤栗过啊。 我坚强,我倔犟,也许还聪明过人,但是那时我还小,我的成长远远没有在被压缩了的时间里完成,也许今生都无法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感谢朦胧诗,那是我自己成长的营养。我幸运,在我的少年时代,小大人的少年时代,中国有过朦胧诗。 http://www.9star.com.tw/qichzk/50/8315AAA3-F9B9-49F7-8E03-A3086DE545C9.mp3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字|17634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3 22:03 , Processed in 0.040703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