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公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ZT- 莫斯科名人雕塑陵园(可能有一些重复)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2-10-18 19:45
早就听说莫斯科有一座新圣女雕塑公墓,这座公墓并没有一点肃杀阴森的气氛,却充满了高尚的艺术氛围。这里埋葬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和骄傲。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遗产而受保护。去了,觉得很值。这里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放松心灵,好让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总面积7.5公顷,这里长眠着2.6万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这里有著名文学家普希金,作家果戈里、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瓦维洛夫,政治家米高扬、波德戈尔内等等。这些曾经对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世纪伟人都长眠于此,而且每个人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这段文字摘抄自网上) 在我看来,值得看的并不是这里的名人,而是这里艺术性很高的雕塑。 引用《粉画家吴锡安博客》 此人就是曾经被称为修正主义头子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的墓上立着一块三米高两米宽的墓碑,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通过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功过政绩。赫鲁晓夫的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紧盯着来往的后人,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赫鲁晓夫去世后,被安葬到新圣女公墓。他是前苏共最高领导人当中唯一没有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之下的一位。1971年9月1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世。按照惯例,作为苏联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的遗体应该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之下。但出人意料的是,赫鲁晓夫的遗体被安葬到了莫斯科西南部的新圣女公墓,远远地离开了红场、离开了他的前任们。这是因为,反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生前就说过,他不愿意和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新圣女公墓。“新圣女公墓不是因为埋葬着赫鲁晓夫而名扬海外,赫鲁晓夫该为葬在这里而感到荣耀。”(这段文字摘抄自网上)传奇的是,雕塑此碑的居然是曾经被赫鲁晓夫多次痛斥过的雕塑家。这位艺术家很宽容,当赫鲁晓夫的家属找到他的时候,他欣然接受了邀请。而且用他出色的艺术构思做了这样一件令后世人钦佩的作品。 这是苏联大马戏团的创始人。他死了以后的第二天,他的爱犬也郁闷而死。此雕塑的设计很有意思,弧形的栏圈与一小片草地点出了他特定的职业与身份。其姿态,神态构图都非常生动,更表现出了人性的美,使人觉得值得人们去怀念他。而如果放在中国,一定会有人干涉:他不是国家领导人,怎么可以给他树碑立传? 著名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墓碑用了黑红两色的石头,红色石头还被打磨的光可鉴人。嫉恶如仇的表情简洁地点出了这是一位为红色政权呐喊的年轻诗人。分3快镶嵌的红色与上大下小的黑色基座似乎点出了马雅可夫斯基作品的特点——长短不一的梯形诗。 世界著名的米格战斗机的设计者米高扬的墓碑,设计得非常简洁,一架飞入云霄的米格战斗机反映了米高扬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我咪起眼睛,发现他的头像外形居然酷似一个留大胡子的老汉。那托住下巴的手奇妙的构成了另一个头的外形,近看是年轻的米高扬,远看却是老年时候的米高扬。我想这肯定是雕塑家的创造,他巧妙的把科学家年轻和年老时候的2个不同的头像糅合在一起了。如果我的这个猜想是对的,那就很有意思了。 著名作家阿列克塞·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代表作《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文革”前国内相继公映过该著改编的苏联彩色故事片三集:《两姐妹》、《1918》和《阴暗的早晨》。这是用他作品里的典型场景为背景雕塑而成。《苦难的历程》史诗式的描写了卡嘉与达莎两姐妹与她们各自所爱的人罗欣、捷列金在1913年-1919年所经历的彷徨、苦闷、求索,在大时代血与火考验中逐步走向革命的历程。语言朴素,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情节生动流畅。 小说家契科夫的墓。契诃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陵墓设计很像是他一部代表作的名字:《带阁楼的房子》。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墓碑 这座普通的墓碑,让人们回忆起战争的岁月。从1941年7月10日到1944年8月9日,德国人把列宁格勒围困了3年零1个月,在这1000多天里,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共牺牲了90万人,其中仅饿死和冻死的就有46万多人。1942年8月9日,德国人认为列宁格勒已经唾手可得,但是,那一天,酒店没举行德国人的庆功宴,取而代之的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的首演。   在战火和硝烟中,尽管当时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只剩下指挥和15名团员,其余的人有些已经被饿死或冻死,有些受伤躺在医院里,有些去了前线,但人们还是采取了各种手段克服困难:乐团在全市征集临时乐手,空军为乐团运来了总谱,为了使演出正常进行,苏联红军先以强大密集的火力将敌炮打哑,随后,这部深刻表现苏联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便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里奏响了。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里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倾听着英雄的乐章,列宁格勒交响曲响彻了列宁格勒的上空,支撑人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为了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总谱被拍摄成微型胶片,通过军用飞机飞越伊朗、北非、南美最后运抵美国。这次音乐会演出的实况在美国和南美成百家的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影响涉及到了整个西半球。仅1942年至1943年,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交响曲就在美国演出了62场之多。现在肖斯塔科维奇平静地躺在新圣女公墓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的墓碑上只是简单的几个音符。这块一平方多米的土地将永远属于这位伟大的苏联英雄。 此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著名的播音员,是希特勒最恨的人,因为他天天都在痛骂希特勒,揭露法西斯。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打下了莫斯科,德国军队第一个要抓的人就是他! 你看人家为一个播音员还建座雕塑呢!雕塑的构图,线条设计简洁明快,庄严肃穆。其造型的各种大小,形状直线与曲线的对比都很有趣,也很美! 我十分欣赏雕塑上的那副眼镜,——没有像我们的某些雕塑家那样,做一副眼镜戴上去,而只是做了一点意思,就觉得很像眼镜了,而且感觉镜片是透明的! 维尔尼兹基: 著名科学家 《卓雅与舒拉》的故事,中年以上的人,许多人都看过。这是卓雅的墓,她在卫国战争中被德国法西斯残酷杀害,据说,卓娅塑像现在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7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凶残的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将她的一只乳房割掉了。 当卓娅英勇就义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下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了所有的红军部队,命令说: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 这是卓雅的弟弟舒拉的墓。在卓娅死后,她的弟弟舒拉也进入坦克学校学习。他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牺牲。如今,这个英雄的家庭被埋葬到了新圣女公墓,他们的遗体和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元帅将军们埋葬到了一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块石板上。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俄罗斯舞蹈皇后乌兰诺娃,她终生未婚,50多岁就去世了。她将一生都献给了芭蕾舞事业。 大概是果戈里的墓。 前总统叶利钦的墓前雕塑。叶利钦恢复了俄罗斯原来的国旗,俄罗斯人认为他是有功绩的。据说国旗上把他的五官分解了放在上面。可惜我匆忙之中没有看懂。但是这样的构思是非常巧妙的。 这是俄罗斯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墓,站者是他的夫人,是根据她年轻时候的一张照片雕塑的,旁边空着的一块墓地是预留给戈尔巴乔夫的。他希望能够与自己的夫人葬在一起。 著名小提琴家 西帕科夫斯基。 参观过程里,我没有感觉到一点凄凉恐怖,而是仿佛觉得这里依然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段值得纪念的历史。 这位是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王明。他在这里倒也有一席之地。他的妻子的墓也在这里。 估计是苏联飞行器专家的墓,可能是图—式飞机的设计者。倒三角形的造型给人以飞翔的动感,鸟翼与飞机的图形既对称又不呆板,放在科学家硕大的脑袋旁边,似乎把科学家一生所思考研究的内容都点出来了。据说图一式飞机并不是很安全,所以雕塑家把他设计成了个不安定的倒三角形。 拉德尼娅 苏联人民演员(1950年)(戏剧、电影)5次获斯大林奖金 虽然都是石碑,但是,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念碑了,而都尽可能的加进了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与我国一些地方相比,没有香烛锡箔灰,没有烟火缭绕。一捧美丽的鲜花寄托着生者的哀思。连墓地都搞得如此美丽! 41年保卫莫斯科战斗中三位军官 这些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伟人都长眠于此,而且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墓区范围很大。修缮得很整齐干净。 由于导游介绍的比较马虎,有许多名人墓地没有带我们去,例如著名画家列维坦,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列.托尔斯泰等。我们不懂俄文,所以非常遗憾了。我于是只能不离开队伍,胡乱拍了几张放在下面,供朋友们欣赏。 以下雕塑作品,经我中学时代的老同学——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俄罗斯文学专家杨伟民先生辨认并多次校勘,介绍如下。在此对伟民兄表示深深的感谢! 伊凡诺夫,作家,代表作乡村题材长篇《西伯利亚火焰》。曾任俄联邦作协主席,《青年近卫军》杂志主编。 葛罗米柯1909年7月18日-1989年7月2日),前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外交部长(1957年-1985年)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5年-1988年)。其曲线的底座与凹凸的面具,艺术家是不是企图告诉人们:这位政治家曲折的政治生涯与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征呢? 特列恰科夫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创始人、银行家,在他的支持下,使得19世纪巡回展览派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画家的作品得到了很好的收藏。 这个墓碑上的十字架很奇怪,除了中间的十字架以外,在上面还多了一横,而下面多了一撇。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是俄罗斯东正教特有的十字架特征。 而这个形似十字架的标志多出来的两痕上面代表:善者可进天堂、下面像撇的则代表:做坏事的就会入地狱。 莫洛托夫-早年参加革命时,将姓氏改为“莫洛托夫(Молотов)”苏联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1930年-1941年)。 米高扬是亚美尼亚老布尔什维克,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家。 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塔-阿莉鲁耶娃(自杀身亡)。 科罗廖夫 (和夫人合葬)著名雕塑家。 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头像下面是《青年近卫军》人物图。 著名演员贝罗诺夫。 卫国战争戈沃洛夫将军。 戈洛多维科夫.奥卡 苏联英雄,上将。 这一座座的丰碑,造型各异,布局、构图、材质很少雷同,或雄壮伟岸而有气势,或端庄肃穆而有个性。其形象刻画得也形神毕肖、栩栩如生。整洁美丽的墓区环境不但不使人心理有压抑感,反而觉得是一座露天的艺术展览馆。对我们的文学艺术,很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我曾经看过井冈山茨坪的雕塑墓园,几乎千篇一律的英雄主义造型,只有黑白2色单调的材质,如果与这里的相比,那就相去甚远了。 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公墓饱含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韵味,墓主的人格身份与墓碑雕塑的巧妙结合,使来参观的各国游客总是给予无尽的赞美。苏联解体后,国家拨款急剧减少,新圣女公墓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这里已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埋葬新去世的名人了。现在,许多富有的俄罗斯新贵想通过捐助巨款,使自己也能埋在新圣女公墓。这种想法遭到了几乎全体国民的反对。 在21世纪的今天,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仍络绎不绝。俄罗斯百姓们也常来这里扫墓献花,仿佛只有在自己高大威严的先辈墓碑前,他们才能抚慰心灵的创伤,才能憧憬已经久别的大国梦想。
257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纪念八一】中国要有自己的国殇日—阵亡将士纪念日,和国家公墓 ... ... ... ... ... ...
热度 13 中西部网客 2012-7-21 10:37
【纪念八一】中国要有自己的国殇日—阵亡将士纪念日,和国家公墓 ... ... ... ... ... ...
美国有联邦法定假日国殇日—阵亡将士纪念日,有阿灵顿国家公墓。每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每个墓碑的旁边都会插上一面星条旗,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插旗40多万面。美国总统或副总统每年都会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主持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在美国,不管你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任何一个阵亡的美军将士都会受到最为郑重其事的对待。美国将寻获和收殓每一具战殁军人尸骨看作国家责任,并不惜工本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我们中国有元旦、有春节、有“黄金周”,但我们没有一个以国家名义规定的纪念日来纪念我们的阵亡将士,我们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墓来祭奠我们的阵亡将士。 这种有意无意的忽略,实际上已经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现在如此慢待那些为国捐躯的先辈,将来一旦国家有事,我们如何号召我们的年轻人走上战场呢? 当我们的阵亡将士不再寂寞时,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安全、更伟大,我们的人民也会变得更高尚! ZT - 美国的阿灵 顿国家公墓与日本的靖国神 社 发布时间: 2010-10-14 13:38 来自: 匿名网友 在春雨霏霏、芳草茵茵的四月,去到 过这两个很特别地方: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和日本的靖国神社。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心情之复杂,绝对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能够概括的 。   阿灵 顿国家公墓是美国第二大的国家公墓(最大的是位于纽约长岛的卡夫顿国家公墓),里面安葬着自美国独立建国以来,参与了历次战争的总共 30 多 万美国 军人的遗体或骨灰,从独立战争、美西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越战、韩战、二次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早年的那些战争和那些战争的参与者与中 国、中国人之 间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而另一些则是我们非常熟悉、在记忆中与我们身切攸关。这里既有当年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早在美国参战之前 就以志愿人 员的名义来到中国参战的美国飞行员,和更多的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为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而献出了鲜血和年轻的生命的美国军人,也有在朝鲜战场上同中 国人民志愿 军兵戎相见、殊死搏战的美军官兵 。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生前都是为美利坚而战,美国人对于这些亡故的军人给予了同样的情感 。   然而 对于我们这些在新中国的教育下长大的中国人来说则不一样,一些人是朋友、盟军、是和我 们一同浴血奋战、打败日寇的人,而另一 些 则是侵略者、是当年无数的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人、以年轻的血肉之躯去英勇抗击的敌人,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人 , 他 们生前在不同的年月、不同的战争中,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竟从拔刀相助的朋友变成了以命相搏的敌人,而现在,他们都静静地安息在这里,安息在同一片蓝天之 下、同一片青草之 间 ......    记得那一天,弗吉尼亚的四月湿寒清冷、阴雨霏霏,划分华盛顿特区和弗吉尼亚州的珀托马克河 在公墓的 边上静静地流淌,仿佛在向每一个参观者诉说着那并不太遥远的历史。面对着这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墓地,想着这些被埋葬在这里的军人,如果 不是因 为他们 的帮助和 牺牲,中华民族的抗战肯定会比八年更为漫长、牺牲更为惨烈,然而也是在他们手下,十几万优秀的中华儿女(美方统计为 40 多万)在朝 鲜战场上成为英烈,永远地安息在了异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 ,作 为一个中国人,面对这些墓碑,面对这些仿佛就在昨天的历史,是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   日本的靖国神社,与阿灵 顿国家公墓不同的是,这里供奉的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参与过日本历次国内外战争的军人 “ 亡魂 ” (并非尸骨和骨灰),包括从戍辰 战争、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二次世界大战,总人数为 240 多万。而在 这 240 多万的亡魂之中,参与 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 230 多万(占将近亡魂 总数的 95% ),所以如果从人数上来看的 话,靖国神社基本上可以说是日本的一个二战军人亡魂的纪念馆 。   在参与 过二战的那 230 多个亡魂里面,有包括 14 个被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为甲级战犯, 2000 多个 为乙级、丙级战犯 。   当年在二 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占领当局基于政教分离的原则理念,给了靖 国神社两条出路:一是 “ 国家化 ” ,由日本政府 负责管理,与神道彻底剥离,成为一个国立纪念馆,代表政府的政治立场;二是 “ 宗教化 ” ,保持神道的宗教色彩, 成 为宗教法人,与政治彻底剥离,与政府无关。日本人选择了后 者,多年以后,美国的 “ 天真 ” 和日本的狡猾彰 显无疑,一方面那些战犯们的灵位在 “ 宗教自由 ” 的 名 义下被保留了下来,另一方面,这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日本政坛人物政治秀的热闹舞台 。   在靖国神社,政治与宗教始 终没有分开过 。    这本应该是一个让亡者的亲友祭奠故人的安安静静的地方,本应远离红 尘、远离世人的视线,却不幸被人弄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热闹非凡的焦点,一年到头总是有大批 “ 慕名 ” 而来的游客和追逐新 闻的媒体,让这里的可怜亡灵们不得安 宁。当年 战场上的炮灰绝对不会想到,在他们死后这么多年,竟又变成了政坛争 霸的炮灰。   在参 观靖国神社的人群中,即使都是东方人面孔的人,日本人和外国人在 举止有着相当明显的分别。事实上,去靖国神社参拜的日本人要比去其他庙宇寺院的人少很多,毕竟大多数民众不愿意去掺和这种嘈杂纷争,而去参拜的日本人则多 是 怀着较强的右翼心态,并希望通过膜拜供奉的举止明白地表达出来。相比之下,外国游客除了出于对于亡者起码的尊重而保持安静之外,一路走过,没有什么其他 特 别的举动,甚至没有什么脸上的表情 。 亡者,已 经不再,我们谁也无法知道,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的一刹那,他们的脑海里想的是什么,是为实践了自己的信仰而觉得坦然和欣慰?还是突然明 白了自己的生命葬送得毫无意 义、却已为时太晚?生者,除了不要再去打搅亡灵以外,更应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牺牲的价值 。   在美国人短 暂的历史中,他们所经历的战争屈指可数,至今一共 10 场,而且其中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内战仅有一场。所以美国人历来对于战争伤亡数字有一种在 其他民族看来是 贪生怕死的过份敏感 。   在日本人狭小的国土上,他 们曾有过的战争虽然次数不少,但规模向来很小。在日本历史中,一支八百人的军队可以称 “ 大 军 ” ,一次一、二千人参加的 战斗就算是一场 “ 大决 战 ”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日本的阵亡人数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所有战争死亡人数总和的 20 倍! 这是这个民族永远也不该、也不可能忘却的教训。   而我 们中国人呢?是不是因为我们有太长太长的历史,有多到数不清的战争与屠杀的次数和人数, “ 一将成名万骨枯 ” 似乎早已不 过是一句口头禅,所以我们就比较容易忘却、比较不在意生命、不在意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呢 ?   最后, 说一下当我站在这些异族的军人墓前的时候,最最直接的感受吧,尽管有人会觉得很刺耳、甚至很反动 :   一个民族,不管被外族的人如何看待和 评价,他们自己对待为了本民族的利益而付出生命的前人的态度,将会决定当这个民族再一次遭受危难的时候,会是一块钢铁、还是一盘散沙,会有多少后人再次挺身而出、去为之牺牲 。   当我 们在仇恨异族侵略的同时,又肆无忌惮地在自己的烈士陵园周围开出那么多的酒吧、夜店、游乐场、按摩院,霓虹招展、彻夜喧哗,那些在天之灵是不是在那里欲哭而无泪 ? (完)
9055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10:40 , Processed in 0.044966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