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家庭医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内疚,孙儿耳垂割了一刀
热度 1 卉樱果 2015-2-6 23:53
昨天闯祸了。旸和奶奶在小房间,旸叫奶奶弹钢琴《Down by the Station》,他自己在奶奶身后玩托马斯火车。突然一声惨叫,奶奶回头一看,旸的耳朵左耳屏齐刷刷一刀裂缝,鲜血直流,旸上气不接下气地哭。爷爷跑去 取来邦迪裹住旸的耳朵,幸好爸爸还没离开,立即驱车去本拿笔中心医院。 路上旸已经不哭了,奶奶告诉他是去医院找医生fix his ear(修理他的耳朵) ,他说OK。 赶到医院,爷爷奶奶和旸直奔急诊登记处,爸爸去泊车。 没带医疗卡,但是连网的电脑很快查到旸的信息,登记员问了好多关于旸的信息(姓名出生日期父母姓名手机家庭医生以及事故发生的地点细节),旸在奶奶怀里,忍着痛,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的。后来忍不住了,就突然对她说:so slow! 里面的三个登记员都笑了,连忙给他手上绑上打印出来的手环,对旸解释说这些信息是医生要的,都在手环上。然后告诉爷爷奶奶去右边特快通道,护士医生马上来。 走进那个外科急诊大房间,被安排到一张病床上,爸爸已经泊好车也来了。护士先给旸清洗耳朵,医生看了下说要缝针。护士给上药膏(耳屏部分)麻药。旸想继续 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安静地坐在病床上,但是后来实在痛了,就哭了起来。一个护士立刻走来问他你怎么啦,并唱儿歌跳舞逗旸。 等麻药起效期间,旸有点boring,还是克制自己说,waiting for the doctor to fix my ear。大约十五分钟后,手术医生来了,奶奶开溜。 因为是局部麻醉,旸不懂得配合,需要爷爷按住腿,爸爸按住头,护士按住手和身体。旸撕心撕肺地哭,旸的哭是气愤被那么多人按住了。里面一个医生在旁边唱起 “the wheels on the bus”和“down by the station",外科急诊房所有坐在桌子后面的护士全部唱了起来,使得按住熊孩子的爸爸心疼减轻些许。 奶奶在外面塞住耳朵也眼泪狂流,觉得时间漫长的到不了头,等候的病人劝奶奶,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 缝针的医生动作很快,缝了四针,过一周拆线。 终于旸不哭了,奶奶进去,旸立刻扑向奶奶:“奶奶抱你(他以为中文的‘你’就是‘我’)”。 回家路上爸爸的心情好了些,说很感谢医院的护士医生,走的时候竟然忘记谢他们了。奶奶再次从心里感谢加拿大的免费医疗制度,急诊在关键时候还是很快的。 回家检查了家具,实在想不通孙儿的耳朵怎样受伤的,猜想了半天是书柜的金属把手闯的祸,爷爷卸下了所有把手。 奶奶一夜未眠,惦念着孙儿是否夜里有抓耳朵,是否哭闹。发好这篇赶去去孙儿家。 请给爷爷奶奶的画和照片加加分哦,谢谢啦~
个人分类: 含饴弄孙|61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稻草 2013-10-12 10:09
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古巴的医疗制度受到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机构和专业人士的赞扬,因为它花钱少、成效大。古巴的多项重要公共健康指数都达到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平,婴儿死亡率低于美国,人均寿命则与美国持平。更重要的是,古巴医生有着几十年的援外传统,为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免费治病。   发展基础医疗体系: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联合诊所   古巴的基础医疗制度,尤其是家庭医生制度是保证古巴医疗高效的“秘方”,其实也不神秘,很类似于中国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制度。古巴的家庭医生诊所设在社区里,每120至150个家庭就有一名家庭医生和至少一名护士。看病就医非常方便,走几分钟就能到诊所;家庭医生还做家访出诊,病人不用出家门就能看病。这种制度大大减少了“小病变大病”的几率。一位曾在美国医院进修过的古巴医生说,在美国医院里,他看到许多病人接受先进科技设备的昂贵治疗,先是很羡慕,但仔细察看病历之后却发现,很多病人之所以要接受这些昂贵治疗是因为“小病不治”。有些病人起初只不过是腹泻,但没有及时治疗,结果引起肾衰竭、尿毒症。   古巴的基础医疗体制中,和家庭医生配套的是社区联合诊所。大约每15至40个家庭医生,就有一个联合诊所。古巴社区综合诊所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基本由全科医生组成,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主要有门诊、口腔服务、老人之家(针对人口老龄化)、精神卫生中心、母亲之家(提高新生儿健康、减少产妇死亡率)、药房等;此外也是医学院校毕业学生的培训基地。联合诊所和属下的家庭医生密切配合,家庭医生掌握的病人资料都输入联合诊所的电子资料库,社区病人去看病时,进行健康状况的记录并保 管这些记录。建立全民的健康档案,上门积极、主动进行跟踪、调查,做到了发现病情及早解决,把疾病解决于萌发 阶段,有效控制了慢性病发病的上升趋势。诊所医生能从资料库中立刻调出相关资料。联合诊所提供24小时全天服务,病人随时可以去看病。   注重培养医学人才和开发高科技和生物医药   古巴的医疗制度是把资源主要投入到基础医疗的医务人员方面,而不是购置昂贵的药物和设备,从而使医疗服务业成为高科技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古巴的医学院按照计划大量培养医生,保持医务人员的供给充分。目前,古巴不仅向六七十个国家派出了医生,还利用其巨大的医学院资源帮助外国培训医生。   古巴不仅注重发展基础医疗和培养医学人才,同时还注意开发高科技和生物医药。古巴在医药和医学研究上的成就得到了众多国际医学会议和交流会议的承认和好评。古巴自主研发生产的许多药物、医疗器械,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古巴的生物工程也发展得很快。古巴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的院长路易斯·埃雷拉医生说,现在有大约38种古巴的生物产品在世界45个国家得到了注册和应用。尤其是古巴自己研发出的世界上第二个五阶疫苗,能够使儿童预防5种疾病,现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应用。   “医疗外交”和真正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到2006年初,古巴有3.6万多名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遍布于107个国家,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卫生、防治传染病、为妇女接生、扫除文盲等服务。古巴政府经常无私地将药品、医疗器械赠送给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发展本国的医疗事业。   “奇迹手术”计划是2000年卡斯特罗和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签署的“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的一部分。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450万人因患白内障、糖尿病等疾病而失明,或是受到斜视等其他眼疾的困扰。古巴医生为许多患者免费做了手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至今年6月底,30个国家的65万名眼疾患者得益于“奇迹手术”而康复。据报道,仅委内瑞拉就有超过15万的眼疾患者在古巴的医院里得到了医治。   在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古巴计划派遣100多名医生前去援助,同时提供医疗物资。尽管布什政府没有接受这份帮助,但古巴的义举无疑让灾区的美国人重新审视这个他们眼中的穷国,也让封锁了古巴45年的美国显得很渺小。   古巴把全国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服务写入宪法   古巴政府认为公共卫生和教育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在全国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服务,并把这一原则写入了古巴宪法。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3 22:52 , Processed in 0.032388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