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zjx的个人空间 http://zjx8231063.zzwave.com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史海]得意田!

已有 2816 次阅读2017-6-21 22:56 |个人分类:史海|系统分类:随笔评论


 



中国人热爱土地的情节不知道是从哪天开始的,在宋代,人们普遍把田产当做人生最大财富。《清波杂志》有这样的话,“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概福字从田、从衣”,意思是福这个字是由“衤”——衣服和“田”组成的,人这辈子不能没有田产,有了田才叫有福。

如果没有田产,就像现在没有房子,难免有驱不散的漂泊感。如同《能改斋漫录》里说到的那样,“果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免于茫然,此最良图”,一套房产都不行,最好有一两处庄园和房产,才能安居乐业,否则心中无所寄托。

《资治通鉴长编》一般来说记录的都是国家大事,却严重关切了苏东坡的一句话,“私家变金银为田产,乃是长久万全之策”,把家里的金银财宝换成田产,是上上签。可见,无论古今,大家对手里的钞票都不放心,把钞票换成金银心里仍旧不踏实,只有换成田地宅院才算安稳。

时至今日,地产商对田地和房产保值的关键界定为六个字:地段,地段,地段。黄金地段的房地永远都是人们追逐的热点。在宋代,江浙地区经济发达,田地跟着水涨船高,堪称寸土寸金,《宋会要》称“江浙尺寸之土,人所必争”,即便遇上再严苛的控制房地产政策,这里也是高价格的钢铁堡垒。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评论人们为了“争数尺地”,甘心“捐万金”。

文人墨客如此关心经济问题,自然因为类似事件已非偶发,而是社会普遍现象。说句不客气的话,甚至超越普遍,达到了严峻的程度。因为土地供给是有限的,如此蜂拥抢夺,势必造成土地集中在少数群体手中,形成土地兼并的局面。至于拿不出钱购买土地房宅的人,则渐渐沦为弱势群体,成为依附于他人土地的劳动力。宋仁宗时,社会上出现这样的呼声:贫民无立锥之地,而富者田连阡陌。这里的富者,当然不只大款,还有众多的官员。

南宋教育家袁燮在《絜斋集》里评论官员们革命一辈子,退休回到老家无一不大肆购买田产,说他们“宦游而归,鲜不买田”。其实,在土地兼并的大潮里,手握优厚俸禄的官员们哪里挨得到退休,在任期间就已纷纷涌入其间,开始了钱财和田产并举的良性致富循环。仕途顺畅则继续向上攀登,仕途不顺就回家治理家业,照样富甲一方,过着滋润舒适的生活。

上面这段话的语气乍一听有点羡慕嫉妒恨的味道,不妨换做《清波杂志》里面的口吻。人家是这么说的,拥有了田产“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节”——有了田产,迈入仕途可以施展个人抱负,离开仕途也能确保衣食无忧。这么一解释,充满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当官骑马工作需要的味道了,既名正言顺又堂而皇之。

不管怎么样,田产就是好东西。拿唐代冯贽所撰《记事珠》记载的“得意田”来解释,它称“云阳改氏,值丰年则尽取金钱埋之,九里皆满。曰:‘有得意田,遂可弃无用金’。”说的是赶上丰收的年景把挣来的金银都埋在地里,留作战略储备,称之为得意田。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3-29 14:06 , Processed in 0.022343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